由中國國家文物局、深圳市對外文化交流恊會、和海韻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攝製的百集《中國博物館》,如前 《天工開物》所評,無論在製作、攝影、文編、和錄音等各方面都已達到一定水平。
算算評日,這部有一百集的《中國博物館》隨早午餐(陳老師不吃晚饗)足足看了一個半月,其中還去了一趟光華商場,竟然看到五片裝的DVD版,售价是本館有的二十五片DVD版的二分之一約一千六百元。
別千百計較,比起VCD版又便宜了二分之一,品質較佳,容量也适中,一片DVD中壓縮了二十集,未免太擁擠了。
這算啥,以後的HDVD一片容量可達七八十甚至上百GB,一片就可錄下百集,連歷史長戲《三國》也可搞定。
速度愈快容量愈大,只怕只會存下大量垃圾,即使是有內容的東西,現代人有空消化嗎?
你管人家那麼多,還是來評《中國博物館》有啥新東西。
說實在,比起《天工開物》,《中國博物館》的含金量(大陸用語,意指有實質內含的比率)是少了些,不過對剛入門了解中國文物和博物館的初學者而言,還是很受用的。
難道百集中就沒點新東西?
當然有些,以下依集號聊聊:
12‧陝山省寶雞市周原博物館,以往只在歷史考古學書上讀過周原出土了不少西周的文物尤其是青銅器和甲骨文上的銘文,若配合詩書等文献有助於了解西周的歷史,這是我首次看到周原的出土實物之博物館藏展。
70‧南京江南貢院歷史博物館,雖然大陸尋奇等旅遊節目和儒林外史等歷史劇都有介紹過中國伝統考場,但我還第一次了解,江南貢院在沒考試的平時還有當展場的功能,而且只對婦女開放,目的在讓婦女思想憧憬自己的孩子(包括男人?)望子成龍他日金榜提名。
89‧貴州天枝梭夏生態博物館,這是和挪威合建的生態博物館(為何是挪威?我猜可能是挪威有這方面的經驗吧!)整個部落都是活生生的博物館。那不是和民俗村或古城差不多了?不!民俗村只是觀光用。古城呢?半生活半旅遊。問題是天枝梭夏生態博物館能保存多久的原生活形態。
101‧102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台灣歷史博物館、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可能是特別加上去的吧。
這沒啥,卅六集的《台灣博物館》(台灣地理旅遊雜誌社)都已介紹過,而且中共的目的在透過歷史考古文物,來聯結兩岸的關係,其目的和介紹第九九和一百集的香港、澳門博物館一樣,強調回歸了!
另參本館: 《生態博物館》 《博物館能量》 <淺談博物館行銷> 不合時宜的憂思《博物館行銷策略》 故宮想變新宮? 故宮真的變新宮 《當藝術遇上經濟》 文化能公辦民營?
中國百大博物館
中國博物館鎮館之寶
北京故宮博物院
台北故宮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中國第一座由國家興建的國立大型綜合博物館,占地7萬余平方米
陝西曆史博物館:1991年6月20日開放,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擁有1.1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展廳
黑龍江省博物館:收藏曆史文物、藝術品和動、植物標本
杭州曆史博物館: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2001年10月8日開館
上海曆史博物館: 1954年籌備,至今已收藏了大量的代表上海曆史進程的文物和文獻
新上海曆史博物館:1994年10月開館
上海美術館:創建于1956年,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美術館之一。
上海科技館:建築面積9.8萬平方米,分爲11個風格各異的主題展區、4個高科技特種影院
上海公安博物館:1999年9月11日開館,建築面積8500平方米,共七層
上海動漫博物館:彙集了中、美、日、法等及港、澳、臺等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動漫展品
蘇州絲綢博物館:占地9460平方米,將古老文明與現代風格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中國絲綢博物館: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國絲綢博物館,是第一座全國性的絲綢專業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絲綢博物館。
中國煙草博物館:中國煙草博物館是經國家批准並由全國煙草行業共同捐資捐物興建的專業性博物館
中國鐵道博物館: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鐵道部科學技術館,2003年9月,鐵道部科學技術…
廣東龍門農民畫博物館:是目前爲止中國60多個農民畫鄉中唯一由民營企業投資興建的農民畫博物館。
絕代金蓮展館:位于浙江省嘉興桐鄉市烏鎮,系統的展示纏足文化
西方人印象中的三寸金蓮
中華性文化博物廣東丹霞山2分館004年3月8日開館
中華性文化博物:創建於1995年。當時劉達臨舉債30萬元將博物館落戶上海青浦縣徐涇鎮,但由於過於偏遠,參觀者寥寥。直到1999年,博物館搬遷至上海南京路步行街附近。這次雖然離繁華鬧市較近,但位於小巷內的博物館仍很難吸引參觀者。劉達臨試圖在步行街豎立指示牌,但未得到主管部門的批准。2001年博物館被迫搬遷至租金較低的上海武定路,但經濟問題仍難以解決。博物館在2003年確定遷址江蘇同裏,並於2004年4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社會學家費孝通題寫了博物館館名,並稱其為“五千年來第一展”。
中華性文化博物館西安分館2006-09-27正式開館
洛陽匾額博物館:匾額俗稱匾,也有稱牌,是集文學、書法、雕刻、印鑒、裝飾、建築等藝術門類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
中國現代文學館: 2000年5月23日開館,擁有52個文庫,藏有巴金、冰心、丁玲、周揚等衆多現代作家的著作、信件和收藏書籍,有藏品30余萬件,其中有書籍雜志、報紙、手稿、書信、照片、錄音錄像帶和文物。
中國工藝美術館:1990年正式對外開放,面積3200平方米,藏當代工藝美術精品。
中國國家動物博物館: 2009年開放,展覽面積5500平方米,共分爲三層,建築格局仿法國自然曆史博物館。
大連旅順蛇博物館:占地1.4萬平方米,有30余種、2萬多條蛇,另外還有蛇的浸制標本、剝制標本和精美的蛇骨骼標本,是目前亞洲最大蛇博物館
山東諸城恐龍博物館:這裏埋藏著許多古生物化石,如鴨嘴龍、原角龍、霸王龍以及魚類、龜鼈類、鱷類、樹木類化石等
中國古動物館: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的,中國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爲載體,系統普及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古人類學及進化論知識的國家級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館,也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古動物館
北京天文館: A館和B館兩大部分:A館始建于1955年,1957年建成開放。總建築面積約7000平方米,主要開放設施有天象廳;展覽廳;影視報告廳和大衆天文臺。A館天象廳于2008年7月11日改造後重新開放。內設400席座位,廳內安裝德國蔡司9型天象儀,美國Sky-Skan公司的全天域數字投影系統,和4臺輔助激光投影器,4臺噴霧發生器以及13.1聲道的環繞聲系統。這樣的超級組合,使北京天文館天象廳成爲世界上最先進的天象廳之一。 新館于2001年底在天文館原址上動工興建的,總建築規模20000平方米,已于2004年的第四季度建成開放。主要的公共開放設施有:數字化宇宙劇場、3D動感天文演示劇場、4D動感影院、天文展廳、太陽觀測臺、大衆天文臺、天文教室等。宇宙劇場,容量200席座位。
蔡伯昌老彩票博物館:收藏了2000多張從清朝至新中國成立前的各種彩票
範敬貴根雕博物館:展館面積1000平方米,展品有1000多件。
中華根雕藝術館: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建成並對外開放
四海壺具博物館:是由著名壺具收藏家、紫砂陶藝家許四海先生創立
陳氏算具陳列室:算盤收藏家陳寶定教授成立於算盤的故鄉上海
上海金鑰匙博物館: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收藏,趙金志已擁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種鑰匙,總數近兩萬枚。這些鑰匙質地各異,包括金、銀、銅、鐵、鋁、瑪瑙等多種材料。1997年落成,不足30平方米的展室內陳列了趙金志40多年來傾其心血收藏的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種鑰匙,總數近兩萬枚稀世珍品,包括了多項世界之最。如“世界上最大的禮品鑰匙”,長約30厘米,重約兩公斤。其渾身金光閃閃,主體圖案爲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防洪紀念塔,耳部則鐫刻著松花江公路大橋旁的立交橋圖案;而“世界上最小的鑰匙”則雕刻在一根發絲上,且只有憑借顯微鏡將其放大100多倍方能一睹真容;唐代鑰匙“鎖寒窗”因其造型酷似古窗格而得名。該鑰匙制于公元731年,青銅質地,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鑰匙。除此之外,還有會唱歌的八音鑰匙、巴黎城的金鑰匙、開箱進寶鑰匙等等。這些珍貴的藏品無不令人嘖嘖稱奇。
巴黎盧浮宮: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曆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衆開放,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博物館
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烏菲齊宮曾作過政務廳,政務廳的意大利文爲uffizi,因此名爲烏菲齊美術館。
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該館最早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特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
中國博物館 達4165家2014-5-18
隨著「5•18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中國國家文物館也在其官網公佈,截至2013年底,中國全國博物館共計4,165家,其中民辦博物館增速顯著達811家,占總數的19.5%。
中新社指出,目前中國各地博物館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表明各地政府、社會和民間支持和參與博物館建設發展的熱情日益高漲。
對此,中國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表示,中國全國博物館2013全年接待觀眾超過6億人次,增加13.1%。
中国博物馆协会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museum.org.cn/plus/view.php?aid=77
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
http://www.chnmuseum.cn/
中國博物館列表
目錄
1 地區列表
1.1 直轄市
1.1.1 北京
1.1.2 上海
1.1.3 天津
1.1.4 重慶
1.2 省
1.2.1 福建
1.2.2 廣東
1.2.3 山東
1.2.4 山西
1.2.5 河北
1.2.6 河南
1.2.7 江蘇
1.2.8 陝西
1.2.9 四川
1.2.10 浙江
1.2.11 湖北
1.3 特別行政區
1.3.1 香港
1.3.2 澳門
上海
上海博物館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上海自然博物館
上海科技館
上海中醫藥博物館
天津
天津博物館
天津科技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平津戰役紀念館
中國金融博物館
重慶
中國三峽博物館
重慶博物館
重慶市自然博物館
重慶市自然博物館北碚陳列館
重慶中國民間醫藥博物館
三峽民間藝術博物館
大足石刻博物館
福建
華僑博物院
陳嘉庚紀念館
廣東博物館列表
山東
山東省博物館
齊國故城博物館
中國古車博物館
臨淄足球博物館
管仲紀念館
中外酒瓶博物館
孔子故里博物館
滕州博物館
王學仲藝術館
威海市博物館
山西
山西博物院
大同市博物館
馬邑博物館
河北
河北博物館
滄州鐵獅子博物館
河南
河南博物院
鄭州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
南陽漢畫館
中國文字博物館
黃河博物館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
鄭州自然博物館
虢國博物院
江蘇
南京博物院
南京市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
徐州博物館
宜興陶瓷陳列館
中華性文化博物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新四軍紀念館
梅園新村紀念館
雨花台烈士紀念館
孫中山紀念館
周恩來紀念館
柳亞子紀念館
鄭板橋紀念館
惲南田故居紀念館
呂鳳子紀念館
徐悲鴻紀念館
林散之書畫紀念館
傅抱石紀念館
李可染故居紀念館
宋文治藝術館
陝西
陝西歷史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半坡博物館
秦兵馬俑博物館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四川
四川省博物院(四川省博物館)
成都永陵博物館
建川博物館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浙江
浙江省博物館
嘉興船文化博物館
浙江美術館
寧波美術館
寧波博物館
浙江自然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
中國茶葉博物館
溫州博物館
舟山博物館
衢州博物館
中國水利博物館
中國商業博物館
紹興博物館
湖北
湖北省博物館
辛亥革命博物館
湖北地質博物館
武漢市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
鄂州市博物館
浠水縣博物館
鄖縣博物館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
香港
香港文化博物館(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茶具文物館 (Flagstaff House Museum of Teaware)
香港電影資料館 (Hong Kong Film Archive)
香港藝術館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三棟屋博物館 (Sam Tung Uk Museum)
香港鐵路博物館(Hong Kong Railway Museum)
上窰民俗文物館 (Sheung Yiu Folk Museum)
香港歷史博物館(Hong Kong Museum of History)
香港海防博物館 (Hong Kong Museum of Coastal Defense)
羅屋民俗館 (Law Uk Folk Museum)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Lei Cheng Uk Han Tomb Museum)
孫中山紀念館 (香港) (Dr. Sun Yat-sen Museum)
香港科學館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香港太空館 (Hong Kong Space Museum)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Hong Kong Visual Arts Centre)
澳門
澳門博物館 (Macao Museum)
海事博物館
葡萄酒博物館
大賽車博物館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
澳門仁慈堂博物館
翡翠玉器藝術博物館
林則徐紀念館
土地暨自然博物館
澳門藝術博物館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
聖物寶庫
消防博物館
國父紀念館
外部連結
中華文苑網中國博物館名錄
廣東數字文化網-網上博物館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8D%9A%E7%89%A9%E9%A6%86%E5%88%97%E8%A1%A8
【博物館相關書籍】
《博物館》中國有關博物館知識的通俗著作。曾昭燏、李濟編寫。1943年7月重慶正中書局出版。全書共10章,約4萬余字。第一章除說明中外博物館沿革外,著重闡述了博物館的性質與職能,強調博物館的主要目的是爲社會服務,其最大“功用”是保存有價值的物品、輔助研究工作、實施實物教育和精神教育。該書的重點是闡釋博物館的具體工作。作者通過對歐美博物館的深入考察,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用大部分章節,對博物館的組織、管理、建築設備及收藏、陳列、研究、教育等工作的基本原則和要求,作了系統、扼要的說明。對中小型博物館建設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指導作用。
《博物館學》作者包遵彭,曾任臺灣曆史博物館館長。該書是以作者在大學講授博物館學的講稿爲基礎編寫的。1970年1月作爲 “大專教材第二種”由臺北正中書局出版。全書共15章,主要論述中外博物館曆史與博物館的各項實際工作,資料大多采自歐美博物館學文獻。 第一章“緒論”闡明了全書的指導思想。作者認爲,研究博物館的目的,最重要的方法應該從其“性能”與“構成要素”兩方面著手。前者由博物館的産生與發展過程,研討其各種性能的構成;後者就博物館的現狀,分析其要素。該書正是依照這種設想展開論述的。第二章介紹了世界博物館的演進;第三章探究中國博物館的淵源及發展,對臺灣省博物館的狀況亦有平實的論述;第四章討論博物館的分類。其余各章著重論述了構成博物館要素的各個方面,具體說明了博物館實際工作的內容與要求。其中關于文物藏品的介紹,主要闡釋了文物收藏、防盜、國際考古發掘原則以及名勝古迹和戰時文物的維護等內容,論述詳盡。
《中國博物館旅遊指南》,此書是一本目前比較精彩和實用的博物館參觀指引手冊,它從中國1800多所博物館中,精選出341所,按地區分類,方便出行查閱。此書還以“中國博物館名錄”欄目收集了這1800間博物館的詳細地址,一覽無余。而每所博物館的建館曆史、展覽特色、場館布局、詳細地址、開放時間也一一羅列清楚。
http://baike.baidu.com/view/41497.html?tp=5_11
《中國博物館》叢書 Series of China's Museums
系統介紹中國國家級和省、市、自治區級博物館藏品的大型藝術性圖冊。精裝 8開本。由各有關博物館編著。1983年開始,由文物出版社和日本講談社合作出版,在北京和東京分別發行中、日文版。
叢書每卷內容包括:①前言概述本館曆史概況、藏品內容和科學研究活動狀況;②圖版。 200幅左右,其中 2/3爲原色圖版,按曆史階段、文物類別或專題編選;③分類說明。對選入的器物,按類別作綜合介紹;④器物說明。注明名稱、時代、質地、尺寸、出土時間和地點(或注明傳世品),並對器物的曆史、藝術價值作扼要的闡述。
叢書分批編輯出版,至1985年2月,先後出版了8卷,按出版時間爲序:① 《陝西省博物館》。 分爲青銅器、陶俑、石刻、秦漢磚瓦、碑石墓志、唐三彩、唐墓壁畫、金銀器和其他 8類;②《湖南省博物館》。分爲新石器時代陶器、商周青銅器、楚文物、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湘陰窯和長沙窯瓷器及其他 6類;③《遼寧省博物館》。分爲青銅器、朝陽十二臺營子等地青銅短劍墓葬出土文物、西豐西岔溝匈奴墓群出土文物、北燕馮素弗和鮮卑墓葬出土文物、朝陽唐墓出土文物、遼墓和遼塔出土文物、繪畫、法書、絲繡和陶瓷10類;④《南京博物院》。分爲新石器時代文物、商周文物、漢代文物、三國兩晉南北朝出土文物、唐代文物、宋元文物、明清文物、繪畫和法書 8類;⑤《中國曆史博物館》。分爲石器時代文物、夏商西周春秋文物、戰國秦漢文物、三國兩晉南北朝文物、隋唐五代文物、遼宋金元文物和明清文物 7類;⑥ 《天津藝術博物館》。 分爲繪畫、法書、璽印、硯臺、玉器、瓷器、楊柳青木刻年畫和“泥人張”彩塑8類;⑦《河南省博物館》。分爲商周青銅器、彩繪陶器、陶建築明器、畫像磚、隋張盛墓出土文物、瓷器、唐宋三彩和焦作元墓出土磚俑 8類;⑧《上海博物館》。分爲上海地區出土文物、青銅器、陶瓷、雕刻造像、陶瓷、工藝品、繪畫和法書 7類。
各卷既獨立成篇,又相互補充。綜觀各卷,既可見到各館藏品特色,又可見到中國光輝燦爛的曆史文化面貌。
http://baike.baidu.com/view/1007865.html?tp=0_11
博物館學>百度百科
博物館學museology研究博物館的科學理論和工作方法的科學。研究範圍包括博物館學的一般原理以及博物館與經濟基礎和其他上層建築之間的關系;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史和發展方向;博物館的性質、作用、特征 、社會功能 ;博物館展品的征集、鑒定、保管、陳列等業務工作的原則和方法;博物館的建築設備及其他設施;博物館的機構設置、組織管理和人才培養。
博物館學的分支學科一般包括研究博物館學基本原理的理論博物館學,研究博物館發展規律的曆史博物館學,研究博物館業務工作的博物館技術學,研究博物館微觀管理的博物館管理學,綜合研究多種分支學科的普通博物館學,研究特定類型博物館的專門博物館學。
博物館學的發展 17世紀在英國出版過一些博物館藏品目錄,18世紀開始在德國等國出版有博物館藏品分類和管理以及陳列、教育功能的專著,19世紀上半葉德國出現研究博物館史的論著,下半葉又在美國、英國等國家出現全面闡述博物館功能的著作。到20世紀30年代,博物館學研究範圍愈見擴大,國際聯盟學術合作委員會舉行萬國博物館專家會議,並由國際博物館事務局出版了兩卷本《博物館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博物館學研究呈現新的繁榮,西歐、北美、日本有一大批研究成果問世。聯邦德國出版了《未來的博物館》,美國出版了《尋求有用的未來博物館》、《危機中的博物館》,日本出版了《博物館學綱要》,前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也都建立了社會主義博物館學體系,出版了《蘇聯博物館學基礎》等有影響的專著。70年代後,博物館學各分支學科的建設方興未艾,博物館的藏品收藏和科學保護、陳列、教育、管理、建築、安全等諸多方面均出現了重要的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英國肯尼斯、赫德森著《八十年代的博物館——世界趨勢綜覽》,1977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倫敦麥克米倫出版有限公司出版。1986年中國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中譯本。該書從博物館資源 、藏品保護 、博物館建築、博物館及其觀衆 、人員的選擇與訓練 、博物館管理等方面,對當代世界博物館及未來博物館可能呈現的情景進行了評論式的透視,在世界博物館界具有影響。
國際博物館協會 該會1946 年創建。對博物館學的提高和發展所作的貢獻是巨大的。50年代,國際博物館協會及其專門委員會組織各國專家在博物館人才培養,文物征集、保管、交換,博物館教育作用等方面進行了研究;60年代研究過藝術品防盜等;70 年代研究過博物館收藏所遵 循的道德、博物館安全 、博物館爲東南亞國家發展進行成年人教育等;80年代研究過博物館對世界文化遺産的職責、博物館如何適應發展中的世界等。該協會還組織通過了《國際博物館協會博物館職業道德准則》,它是各會員國博物館的工作指針,不具有法的效力。1984年由國際博物館協會咨詢委員會專設委員會起草,1985年7月由38個國家、18個國際委員會共96名代表參加的咨詢委員會第24次會議討論,1986 年11月4日國際博物館協會第14次大會上正式通過。分序言、職業道德規範、職業道德行爲3個部分,共8條。對博物館的性質、任務、要求,藏品的征集,館藏文物的捐獻、出售、交換和注銷,工作人員對藏品的責任和對社會的責任以及工作人員之間的關系等作出了嚴格的要求。
中國博物館學研究 始自 18 世紀中葉。清末的張謇在他的《上南皮相國請京師建議帝室博覽館議》和《上學部請設博覽館議 》中,對博物館的社會功能、性質、征集、保管、陳列、管理、館舍建築和規劃等都有精辟論述。20世紀30年代中國博物館協會成立後,推動了中國博 物館學的研究。1936年出版了陳端志著《博物館學通論》、1943年出版了曾昭燏、李濟合著《博物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借鑒前蘇聯博物館學理論,出現了一批有特色的博物館學論著。80年代中國博物館學會成立後,學術活動空前繁榮,出版了《中國博物館學概論》。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文物學、博物館學的系統知識,能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機構、各類博物館和陳列展覽單位、考古部門、文物與藝術品經營單位、海關、新聞出版、教育等單位從事文物與博物館管理、研究工作的博物館學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文物學、博物館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曆史、藝術、文化和科技等綜合知識的基本訓練,具有文物、鑒賞、研究和文博事業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幹學科:曆史學、藝術學
主要課程:博物館學概論、博物館陳列設計、博物館藏品管理、博物館經營管理、物質文化史、文化人類學、文物學概論、文物管理與法規、中國曆史地理、中國民族史、古代工藝美術、民俗學、藝術史、考古學通論、文物與考古技術、文物保護基礎、物質文化與遺産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社會調查、業務實習等,一般安排1~2個月。
主要專業實驗:文物保護、修複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曆史學學士
相近專業:曆史學、考古學、藝術設計
有開通博物館學專業的高校:
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複旦大學、鄭州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師範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首都師範大學
http://baike.baidu.com/view/539460.html?tp=9_11
博物館>百度百科
【曆史的發展】
【博物館的定義】
【博物館類型】
【國際博物館日】
【博物館之最】
【中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館相關書籍】
從某種角度上說,了解一個地方的過去和現在是從博物館開始的。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人們通過文物與曆史對話,穿過時空的阻隔,俯瞰曆史的風風雨雨。從小裏說,這是源遠流長的地方曆史的重要見證;從大裏說,這是維系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紐帶。博物館不單純是一個市民文化補習的地方,更重要的,它應該成爲市民休閑的主要場所之一,獲得多少知識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難得的靜謐、幽雅氣氛,並在這個氣氛中放松在工作、學習中繃緊的心弦成爲來博物館的主要目的。博物館的文物是靠陳列、展出、宣傳、服務等,達到曆史與現在人的對話,它已成爲城市文化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對人類文化遺存、自然遺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博物館如同曆史長河,源源地將過去的故事輸送。
【曆史的發展】
博物館現象最初萌發于人們的收藏意識。在4000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統治者就注意尋找保藏珍品奇物。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的亞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歐亞非大帝國的軍事行動中,把搜集和掠奪來的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和稀有古物交給他的教師亞裏士多德整理研究,亞裏士多德曾利用這些文化遺産進行教學,傳播知識。亞曆山大去世後,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繼續南征北戰,收集來更多的藝術品。公元前三世紀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亞曆山大城創建了一座專門收藏文化珍品的繆斯神廟。這座“繆斯神廟”,被公認爲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的“博物館”。博物館一詞,也就由希臘文的“繆斯”演變而來。
與我們今天見到的博物館不同,繆斯神廟其實是一個專門的研究機構,裏面設大廳研究室,陳列天文、醫學和文化藝術藏品,學者們聚集在這裏,從事研究工作。傳說在洗澡時發現了浮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學家阿基米德以及著名數學家歐幾裏德都是在這裏從事研究工作的。
繆斯神廟這座人類曆史上最早的博物館,在公元5世紀時被毀于戰亂。
現代意義的博物館在17世紀後期出現。在18世紀,英國有一位內科醫生漢斯?斯隆,是個興趣廣泛的收藏家。爲了讓自己的收藏品能夠永遠“維持其整體性、不可分散”,他決定把自己將近八萬件的藏品捐獻給英國王室。王室由此決定成立一座國家博物館。1753年,大英博物館建立,它成爲全世界第一個對公衆開放的大型博物館。
1946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法國巴黎成立。1974年協會對博物館進行了明確的定義,公益性成爲它的首要職責。
從1977年開始,國際博物館協會把每年的5月18日確定爲“國際博物館日”,並且每年都會確定一個主題。今年是第22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博物館——溝通文化的橋梁”。
無論以前人們曾有過多麽的輝煌的文明,都無一例外地將被曆史的煙塵所湮沒,人類在不斷地創造著文明,文明卻無法永生——這是永恒的法則。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某個途徑去尋找這些文明的蹤迹,這個途徑就是博物館。
還有一種說法:“博物”作爲一個詞,最早在《山海經》就出現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識多種事物;《尚書》稱博識多聞的人爲“博物君子”;《漢書?楚元王傳贊》中也有“博物洽聞,通達古今”之意。到了19世紀的後半葉,我國模仿日本,把“博物”一詞開始作爲一門學科的名稱,“博物”的內容包括動物、植物、礦物、生理等知識。
“博物”與“館”連成一個詞作爲一種文化教育機構的稱呼在我國出現得比較晚,僅有一百來年的時間。日語中的“博物”一詞來源于英文、法文、德文中通用的museum一詞,而這一來源于拉丁文的詞又是出于希臘文meusion一詞,它的意思是一個專門爲供奉希臘神話中掌司詩歌、舞蹈、音樂、美術、科學等活動的九個女神meusin的場所。
在古代希臘,另外有一種與現代博物館性質比較接近的專爲保藏寶物的機構,它是一種專門保存版畫、珠寶、王室的旗幟和權杖以及其它珍貴飾物的收藏機構。這種寶物庫在歐洲其它的國家也有發現。一直到了文藝複興時期,隨著收藏內容的擴大,原來一些寶物庫逐漸使用了當時流行的拉丁文museum。在德國慕尼黑,兩種不同名稱的博物館同時存在了很長的時間。隨著時代的轉移和社會教育發展的需要,改了名稱並擴大了規模的博物館逐漸取代了原來的寶物庫,終于成爲今天流行的爲廣大群衆開放的博物館。
【博物館的定義】
博物館在適應社會發展的漫長曆程中,形成多職能的文化複合體。隨著社會的發展,博物館的職能仍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博物館的新職能、新形態、新方法、新的收藏對象也不斷地出現。因此,國際公認的博物館定義也在不斷修改之中。國際博物館協會爲了給博物館下一個各國都能接受的定義,進行了很多工作,花了很長時間,曾經作過多次討論和修改。1946年11月,國際博物館協會成立時的章程中提出:博物館是指爲公衆開放的美術、工藝、科學、曆史以及考古學藏品的機構,也包括動物園和植物園。195年、1962年、1971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又多次對博物館定義進行了討論修改,直到1974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第十一屆大會通過的章程,才明確規定:博物館是一個不追求營利的、爲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向公衆開放的永久性機構,爲研究、教育和欣賞的目的,對人類和人類環境的見證物進行搜集、保存、研究、傳播和展覽。很多人認爲,這是目前較爲適當的一個定義,但也有人認爲,這只是國際間的一般性定義,各國仍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去對待博物館。
美國《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指出:現代的博物館是征集、保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的實物,並爲公衆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機構。美國博物館協會認爲:博物館是收集、保存最能有效地說明自然現象及人類生活的資料,並使之用于增進人們的知識和啓蒙教育的機關。《蘇聯大百科全書》提出:博物館是征集、保藏、研究和普及自然曆史標本、物質及精神文化珍品的科學研究機構、科學教育機構。日本的博物館法規定:博物館是收集、保存、展出有關曆史、藝術、民俗、工業、自然科學等資料,供一般民衆使用,同時進行爲教育、調查研究、啓蒙教育等所必要的工作,並對這些資料進行調查研究作爲目的的機關。
中國對于博物館的認識,有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對其定義也有過多次修改。20世紀30年代中期,中國博物館協會認爲:博物館是一種文化機構,不是專爲保管寶物的倉庫,是以實物的論證而作教育工作的組織及探討學問的場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對博物館的定義進行了兩次大的討論和修改,直到1979年,全國博物館工作座談會通過的《省、市、自治區博物館工作條例》中才明確規定:博物館是文物和標本的主要收藏機構、宣傳教育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是我國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通過征集收藏文物、標本,進行科學研究,舉辦陳列展覽,傳播曆史和科學文化知識,對人民群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爲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目前中國博物館界對國際博協1974年作出的這一定義基本上是肯定的。
【博物館類型】
隨著社會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博物館的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劃分博物館類型的主要依據,是博物館藏品、展出、教育活動的性質和特點。其次,是它的經費來源和服務對象。
■外國博物館
外國博物館,主要是西方博物館,一般劃分爲藝術博物館、曆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和特殊博物館四類。
▲藝術博物館,包括繪畫、雕刻、裝飾藝術、實用藝術和工業藝術博物館。也有把古物、民俗和原始藝術的博物館包括進去的。有些藝術館,還展示現代藝術,如電影、戲劇和音樂等。世界著名的藝術博物館有盧浮宮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等。
▲曆史博物館,包括國家曆史、文化曆史的博物館,在考古遺址、曆史名勝或古戰場上修建起來的博物館也屬于這一類。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秘魯國立人類考古學博物館是著名的曆史類博物館。
▲科學博物館,包括自然曆史博物館。內容涉及天體、植物、動物、礦物、自然科學,實用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博物館也屬于這一類。英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巴黎發現宮等都屬此類。
▲ 特殊博物館,包括露天博物館、兒童博物館、鄉土博物館,後者的內容涉及這個地區的自然、曆史和藝術。著名的有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斯坎森露天博物館等。
▲國際博物館協會將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自然保護區、科學中心和天文館以及圖書館、檔案館內長期設置的保管機構和展覽廳都劃入博物館的範疇。
■中國博物館
山海關長城博物館中國博物館在1988年前都是被劃分爲專門性博物館、紀念性博物館和綜合性博物館三類,國家統計局也是按照這三類博物館來分別統計公布發展數字的。
中國博物館事業的主管部門和專家們認爲,在現階段,參照國際上一般使用的分類法,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將中國博物館劃分爲曆史類、藝術類、科學與技術類、綜合類這四種類型是適合的:
▲曆史類博物館以曆史的觀點來展示藏品,如中國曆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景德鎮陶瓷曆史博物館、北京魯迅博物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等。
▲藝術類博物館主要展示藏品的藝術和美學價值,如故宮博物院、南陽漢畫館、廣東民間工藝館、北京大鍾寺古鍾博物館、徐悲鴻紀念館、天津戲劇博物館等。
▲自然、科學類博物館以分類、發展或生態的方法展示自然界,以立體的方法從宏觀或微觀方面展示科學成果,如中國地質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臺灣昆蟲科學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等。
▲綜合類博物館綜合展示地方自然、曆史、革命史、藝術方面的藏品,如南通博物苑、山東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黑龍江省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
【國際博物館日】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一詞,源于希臘文“繆斯庵”,原意爲“祭祀繆斯的地方”。繆斯是希臘神話中掌管科學與藝術的九位神女的通稱,她們分別掌管著曆史、天文、史詩、情詩、抒情詩、悲劇、喜劇、聖歌和舞蹈,代表著當時希臘人文活動的全部。
1971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法國召開大會,針對當今世界的發展,探討了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功能與人類未來的關系。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爲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衆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國際博物館協會從1977年開始,將每年的5月18日定爲國際博物館日,並每年爲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
曆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
1992年主題是:“博物館與環境”(Museums and Environment)。
1993年主題是:“博物館與土著人”(Museums and Indigenous Peoples)。
1994年主題是: Behind the Scenes in Museums。
1995年主題是:“反應與責任”(Response and responsibility)。
1996年主題是: Collecting today for tomorrow。
1997年主題是:“與文物的非法販運和交易行爲進行鬥爭”(The fight against illicit traffic of cultural property)。
1998年主題是:“與文物的非法販運和交易行爲作鬥爭”。
1999年主題是:“發現的快樂”(Pleasures of discoverty)。
2000年主題是:“致力于社會和平與和睦的博物館”(Museums for Peace and Harmony in Society)。
2001年主題是:“博物館與建設社區”(Museums: building community)。
2002年主題是:“博物館與全球化”(Museums and Friends)。
2004年主題是:“博物館與無形遺産”。
2005年主題是:“博物館――溝通文化的橋梁 ”。
2006年主題是:“博物館與青少年(Museums and Young)”
2007年主題是:“博物館和普遍遺産”
2008年主題是:“博物館:促進社會變化的力量(Museums as agents of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博物館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美國華盛頓特區斯密斯紹年恩研究院。包含16個博物館和1個國家動物公園,號稱世界之最。擁有1.4億件展品,有6000多個雇員。
▲最大的自然曆史博物館:倫敦的英國自然博物館和紐約的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都被國際上公認爲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曆史博物館之列。雖然英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的建館時間比美國自然博物館的時間要早116年,但是就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的基地面積、陳列內容、觀衆人數等方面來說,已經超過了英國自然曆史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擁有極其豐富的動物標本和其他珍藏,這是該館開展科學研究和科學宣傳的雄厚基礎。例如,該館收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鳥類標本就有80多萬件,在恐龍整理室裏就安放著數百幅恐龍骨架標本。
▲最美的博物館之一:1997年,一座石破天驚的建築傑作在西班牙中等城市畢爾巴鄂橫空出世,它以奇美的造型、特異的結構和嶄新的材料立刻博得舉世矚目,被報界驚呼爲“一個奇迹”,稱它是“世界上最有意義、最美麗的博物館。”它就是古根海姆藝術博物館。
▲博物館最多的國家:哪個國家也比不上英國的博物館數量,尤其是倫敦。英國是博物館迷的最愛,也是最早發展出現代博物館學並擁有全世界最高博物館密度的國家。 博物館迷在倫敦,若不在家,就肯定在往圖書館的路上,單是倫敦就有200多家博物館,而且其中不少是免費的。大英博物館從建立伊始就堅持對公衆免費開放。 在城市中麻痹了感覺的自己,能在博物館中慢慢找回細膩的觀察力以及感受藝術和生活的本能。你會受益無窮的。
▲世界五大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英國的大不列顛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俄羅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館(冬宮)、中國的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其中前四個是世界公認的具有世界性文物收藏的博物館。
△盧浮宮:這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于12世紀末,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爲國庫及檔案館。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爲一個具有文藝複興時期風格的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皇帝延續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爲一個博物館。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1981年,法國政府這座精美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從此盧浮宮成了專業博物館。其藝術藏品種類之豐富,檔次之高堪稱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鎮宮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迄今爲止,盧浮宮已成爲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正門入口處有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築,它的設計者就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大不列顛博物館 :大不列顛博物館,即大英博物館始建于 1823年。她的展覽館裏保存著最能代表英國藝術和文學的珍品,有很多極珍貴的文件與手稿,如英國大憲章的原稿、莎士比亞手稿真迹等等;有埃及、西亞、東方、希臘、羅馬和英國的曆史文物;有英國曆代的“戰利品”,如小巧的埃及獅身人面像、從雅典女神殿取來的愛爾琴大理石等等;此外還收集了中國、印度等曆史悠久國家的民俗資料、美術品及出土文物。在中國展室可看到許多中國古玩字畫,這些器物多是英法聯軍、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掠奪的。其東方藝術館的藏品絕大多數是中國文物,達兩萬多件。其中有六千多年前的半坡村紅陶碗,新石器時代的玉刀、玉斧,商周的青銅器,秦漢以降直至明清各個時期的瓷器、玉器、漆器、繪畫、雕塑等等,乃至博物館後門的兩座大石獅,都是中國藝術品。這裏還藏有斯坦因從敦煌藏經洞掠奪的大量佛畫。其館藏最著名的中國名畫是傳爲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所作《女史箴圖》。這是一卷流傳有緒的著名巨迹,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極高的地位。此件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時劫往英國的。 其圖書館以豐富的館藏聞名于世,英國的每種書在此都有保存,事實上,國家所有的出版發行物你都能在此找到。此外不乏各國珍貴的版本和極具價值的文獻手稿。這個圖書館是最佳學問天地,馬克思的《資本論》即在此完成。大英圖書館的藏書中,中國古籍達六萬多種,內有中國波羅蜜佛經的最早版本,《永樂大典》45卷,中國曆代宮廷檔案、竹簡、刻本等,還有敦煌寫本一萬余件。
△大都會博物館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于187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占地8公頃,爲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大都會博物館號稱是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館,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00多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內容卻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 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裏的完整的公元前15年的埃及神殿,它的總重量爲800噸,據說拆的時候爲了確保原貌,還給每塊磚上都打了標號,令人歎爲觀止,可謂鎮館之寶。服飾館也堪稱世界之最,收集了4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裝1.5萬件。我國的蘇州園林,1981年9月才由我國蘇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軒也被仿建在博物館的主樓二層的北廳之中,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十分吸引觀衆,爲了避免擁擠,規定了專門路線入園,由定時電梯控制人數。園中飛簷、雕梁、魚池、涼亭,室內對聯、撣瓶、八仙桌、太師椅一應俱全。除明軒外,還按時間和國別布置了英國、法國和西班牙從14至18世紀的室內陳設。盡管都是一樣的富麗堂皇,但法國式的畫頂、英國式的壁爐和西班牙式的家具還是刻上了不同時代和不同民族的烙印。博物館內還收藏了大量來自中國的文物和藝術品,特別是一些佛像和壁畫,遊客在館內還可以欣賞到一些珍貴的中國古代繪畫,例如唐代韓幹的《照夜白圖》。
△埃米塔什博物館
埃米塔什博物館即冬宮,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最早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特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埃米塔什(法語,意爲“隱宮”),該館由此而得名。 冬宮初建于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複。宮殿共有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成封閉式長方形,占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四角形的建築宮殿裏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接小埃爾米塔日宮殿。面向冬宮廣場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冬宮四周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宮殿裝飾華麗,許多大廳用俄國寶石——孔雀石,碧玉,瑪瑙制品裝飾,如孔雀大廳就用了2噸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貴重木材。埃米塔什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物。其完整性與華麗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裝潢豐富,窗上飾框及浮雕裝飾給人以力量,圓柱有規律的排列,牆表面由白色、綠色相間配合,使長長的外觀形形色色,生動起來。1917年2月前,冬宮一直是沙皇的宮邸,後來被資産階級臨時政府所占據。1917年11月7日(俄曆10月25日)起義群衆攻下了冬宮。十月革命後,將原來宮廷房舍和整個冬宮撥給艾爾米塔什,1922年正式建立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成爲博物館的一部分。1946年冬宮表面塗成起初的藍寶石顔色。博物館現包括五座建築物:冬宮、埃米塔什、舊埃米塔什、埃米塔什劇院、新埃米塔什。目前,博物館共分八個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臘、羅馬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古錢幣部、西歐藝術部、從事導遊工作的科學教育部和作品修複部。8個部共有藏品270余萬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收藏品以及大量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俄國、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油畫及雕刻。其中有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作品,100萬塊硬幣和證章,22.4萬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銀制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這些工藝品分別陳列在350多個展廳中,如畢加索立體畫展廳,意、法畫家展廳,俄國曆代服裝展廳等。所有展廳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廳,這裏陳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許多是他親手制造的。展廳中的一個玻璃櫃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臘坐像,頭發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發。肖像旁立有一木杆,木杆上端兩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線,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過兩米。同中國故宮一樣,該館藏品異常豐富,因此參觀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廳,恐怕花上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夠。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裏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紫禁城,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占地面積達780,000㎡。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城內宮殿建築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臺,高低錯落,壯觀雄偉。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爲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爲“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禦花園爲中心,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爲“後寢”。 前後兩部分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築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經初步清點,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據1925年公開出版的二十八冊《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報告》一書所載,計有一百一十七萬余件,可謂金翠珠玉,奇珍異寶,天下財富,盡聚于此。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爲此故宮博物院下設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分別組織人力繼續對文物進行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爲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采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從1933年2月至5月,宮內重要文物被裝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運抵上海,後又運至南京。遂于南京建立文物庫房,並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南遷文物又沿三路輾轉遷徙至四川,分 別存于四川省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三處文物複集中于重慶,于1947年運回南京。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2,972箱文物運往臺灣,後于臺北市士林外雙溪建立新館,公開對外展出。余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一萬余箱,但至今還有2,221箱仍封存于南京庫房。近十幾年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衆600-800萬人次,而且,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觀衆的人數有增無減,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
【中國博物館學會】
中國博物館界群衆性的學術團體。
1979年南京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倡議成立中國博物館學會,經有關單位協商,確定由中國曆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革命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北京魯迅博物館作爲成立中國博物館學會的發起單位。1980年 7月,8個發起單位的負責人在北京開會,決定先成立中國博物館學會籌備委員會。10月,在四川成都召開了中國博物館學會籌備委員會成立會,會上討論並原則通過了《中國博物館學會章程(草案)》,選舉産生了中國博物館學會籌備委員會委員。
籌備委員會成立後,發展團體會員 155個,編輯出版《中國博協通訊》15期,征集博物館學論文98篇,完成了中國博物館學會成立的准備工作。1982年 3月23日,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博物館學會成立大會,正式通過了《中國博物館學會章程》,選舉産生了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
中國博物館學會至1989年已有165個團體會員,1170名個人會員。它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博物館學的研究和學術活動,提高博物館的業務和學術水平,開展國際間博物館學術交流活動,增進同國外博物館工作者的聯系,編輯會刊、通訊,編譯博物館學專著、資料。
中國博物館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中國博物館學會下設陳列藝術專業委員會、地質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保管專業委員會、社會教育專業委員會,按照博物館學各分支學科的內容分別組織學術活動。會刊編委會負責學會會刊的編輯、出版、發行工作。
至1989年,中國博物館學會已召開代表大會兩屆,各種學術討論會16次,共收到博物館學論文近千篇,還組織了多次學術報告會和學術座談會,活躍了博物館界的學術空氣,促進了博物館學理論與實際工作水平的提高。
http://baike.baidu.com/view/41497.html?tp=5_11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