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05 07:35:23| 人氣2,272| 回應1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模倣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你不是不屑動輒幾十上百萬字的歷史、武俠、推理、科幻小說,怎會評起宮部美幸的《模倣犯》(一方,2003)?

莫非你也惑於《模倣犯》獲得六項冠冕的宣伝?

誰管它得到什麼2002年《週刊文春》推理小說第一名、《達文西》月刊排行榜第一名、2002年最佳推理小說第一名、第五屆司馬遼太郎獎、第五十二屆文部科學大臣獎、第五十五屆每日出版文化獎特別獎。

那你是折服於推理小說的以下審美特性和藝術魅力了:

神秘的懸疑性、強烈的刺激性、智慧的啟廸性、濃厚的趣味性(《偵探小說學》天津‧百花文藝,1996,p.11-14)。

的相反,我一開始讀《模倣犯》就是厭惡上述特性,作者花了一百多頁交待書中人物故事,直到113頁兇手用變音電話與死者鞠子的爺爺、展開猫耍鼠般充滿語言戲虐的對話,才覺得有點文字魅力。

你有受虐狂啊,要不是對此類通俗小說有成見,早在第九頁就該欣賞到書中的:

「不知不覺中真一開始一步一步向後退,但是眼光卻離不開向他招手的死屍手臂,那手上的指甲染著淡淡的紫色,就像盛開在花壇裡的波斯菊花瓣一樣。」

沙裡淘金啦,即使再怎麼優秀的歷史、武俠、推理、科幻小說,也會花費大部分篇幅在介紹人物、場景、情節和知識,就偵探小說而言,就是鬥智般的推理過程。

雖然四冊的《模倣犯》還剩二冊在呈現「連續性犯罪者」的「操縱、主宰、控制之權力本質」(《惡夜執迷》天下文化,1999,p.20),但作者說書人式的全知敘述寫法,實在有點重覆嚕嗦,她如用書中人物自己意識流的寫法,不但能省篇幅也可和她擅長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寫法配合。

你忽略了一般通俗小說讀者的能力和喜好了,要是作者再以意識流方式來聯結書中的故事和人物,那更會使作者試圖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惡」之負担、對讀者而言愈形不堪負荷。
要是習於日本伝統以來的心理小說,比如《源氏物語》或川端康成的小說,就能享受到幽閉般之「心虐」。

不只文字吧,即便影劇、連流行的日劇也常令人心頭為之凝重,撇開標準的偵探推理動漫小說影劇比如《金田一殺人事件》《名偵探柯南》《古畑任三郎》,偶像劇中的《人間失格》《冰的世界》《沈睡的森林》等對殺人犯及受害者內心世界的描述,也都令人印象深刻。

太累了,還不如看美國硬漢派代表錢德勒的推理小說(臉譜版──台北城邦集團內專出推理小說的出版社),可從中學習如何生動地描述人物的外在動作,而不再陷溺於令人窒息的內心世界。

另參本館<科幻?魔幻?神怪?>
 
  科幻、魔幻、神怪三者能分嗎?
  當然要分!依自誇是「全球唯一專業科幻網站『科科網』」的總召集人葉李華,在替《華氏451度》作者布萊伯利作品集(遊目族,2000)<導讀>的分法:
  最廣義的科幻小說,三者不分,只要有超現實的故事即可。
  但嚴格的科幻小說則要包括科學和幻想,社會科學也算,事實上三大科幻經典,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歐威爾的《一九八四》和《華氏451度》都是社會科幻,而且是具有深度的軟科幻。
  硬科幻著重科技內容的描述,軟科幻則以故事情節、寓意和人物性格取勝。
  深科幻具有深層的哲理和人文思想,淺科幻以娛樂為主欠發人深省的內含。
  如此的二分未免太僵硬,只要沾點科學的邊便可叫科幻小說,那不如不要這種類型文學。若論科學實用,科幻不如科普;若論小說的文字魅力,一般具有深度的軟科幻也不合格,連《美麗新世界》也不如歐威爾的《動物農莊》。
  誰管你文字魅力,喜歡類型文學者就是喜歡該類型的特質,武俠小說的特質是武俠、推理小說的特質是推理、科幻小說的特質當然是科幻了,頂多加點生動的故事、詳細的場景和人物描述。
  要文字魅力的話,愛倫坡的<黑猫>就勝過他的其它推理小說(收於《愛倫坡故事集》,天華,1978),同理,卡夫卡的《蛻變》等超現實的奇幻文學也比一般的推理、科幻、魔幻小說更具文字魅力。所以推理、幻想和想像力常是文字魅力之大敵,如同生動的故事、詳細的場景和人物描述是文字魅力之大敵一樣。
  聽你在放屁,老是文字魅力,苦思一句詩就要捻斷數根鬚了,動輒幾十上百萬字的歷史、武俠、推理、科幻小說,若不靠一堆與文學不相干的東西充篇幅,別說作者寫不出來,就算完成了,讀者也消化不了。
  那是從小吃多了垃圾食物,要是我則廢話愈少的作品我愈讀的下去。
  別老自以為是,即便文學最高學府──台大外文系的「中外文學」之《科幻專號》(1994年5月)也不同意你的界說,Suvin認為「科幻小說是一種屬於認知上的抽離的小說」(p.13)「最好的科幻小說是反省現實,不是未來學的或科學至上的,而是具有批判性。」(p.20)
  只怕是半調子的英雄主義式反科學,最終還是沈淪於科技掛帥的好萊塢式之科幻、驚悚、魔幻、災難片裡。
 
宮部美幸 维基百科
 
宮部美幸(日語:みやべ みゆき,1960年12月23日-)生於東京都深川(現江東區門前仲町)[1],日本作家,有「平成國民作家」美譽。宮部寫作範圍廣泛,獲獎無數,大致被歸類有推理小說、時代小說與奇幻小說三大系統,。與同樣身為推理作家的綾辻行人出生於同一天。
由於日文美幸與美雪發音相同,雖然中文選擇了美幸作為譯名,但宮部自己的印章上刻的卻是宮部美雪,也就是說宮部美雪或許才是真正的中文譯名。
  生平
宮部本名矢部美幸,1960年生於東京都江東區,是日本戰後經濟正逐漸起飛的年代。宮部的祖先在幕府末期駿河地方任小官,曾於天保年間(1830-1844年)鬧飢荒時被派遣至大阪當巡查[1]。宮部家境並不富裕,父親謀職於鋼鐵廠,母親患有肺病,初中畢業便進入洋裁學校學裁縫。「從前那些上班的女性被稱做BG(business girl),我母親就是一個下町BG[1],」宮部美幸表示,她並形容自己的家庭是「高度成長時代的一個平凡的下町家庭」[2]。宮部小時後很喜歡看書、聽故事,但小學、中學的作文成績並不出色。
1979年自東京都立墨田川高等學校畢業,宮部在二十三歲那年到一間法律事務所當速記員,晚上則到「講談社」主辦的小說寫作研習班學習寫作。研習班的負責人是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山村正夫,講師都是當時著名的作家。宮部隨後考取了一級速記員的資格,其可能與她日後下筆極迅速俐落、能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百萬字鉅作有關;而律師事務所的工作經驗,也讓宮部目睹了各式各樣世界上的人生悲喜劇,其深深影響了她後來的創作[1]。宮部後來到「東京瓦斯」擔任催繳員,對此她曾表示這段工作經驗「就了解社會層面的角度來看,收穫實在是非常豐富」[3]。
在此之前完全沒有寫作經驗的宮部美幸,隔年短篇作品《鄰人的犯罪》就獲得《ALL讀物》推理小說新人獎,出道後幾近囊括各大小獎項,連續七年榮獲《達文西》雜誌票選為日本最受歡迎女作家第一名,《模仿犯》更創下日本出版界史無前例的「六冠」榮耀。
許多日本作家公認她最有資格繼承吉川英治、松本清張和司馬遼太郎的衣缽,將她封為「平成國民作家」,作家林真理子則稱她為「松本清張的女兒」。
宮部美幸寫小說,帶有一些江戶職人埋頭苦幹的精神,她曾在接受雜誌訪問時說:「對我來說,做一件工作,一定要流汗用力,才算是工作。」因此踏入文壇短短二十年,就已經完成了四十多部作品,其中還包括好幾部百萬字以上的長篇大作,創作速度著實驚人。宮部目前仍住在下町一帶。與其他兩位作家大沢在昌、京極夏彥合作官方網站「大極宮」。
  嗜好
宮部美幸出了名的喜好電玩,自嘲玩起電玩時,會玩得連抽菸都忘了。官方網站「大極宮」上是這麼寫的:『非常喜歡唱卡拉OK跟打電玩,一年365天都要握著控制器。』多年前她一度因病而減少工作量,為了打發時間,某位作家朋友推薦了電玩給她,沒想到從此與電玩結下不解之緣。她表示《ドリームバスター》這部科幻作品的世界觀與人物設定受遊戲影響很深,並以作家的觀點嚴厲批評過PS2遊戲《俠盜銀河(Rogue Galaxy)》的劇本。
《幻想水滸傳III》發售前,在官方網站連載過8篇試玩報告。看了日本動畫工作室GONZO所製作的遊戲開場動畫後,便同意將《勇者物語》交給GONZO製作成動畫作品。
宮部與女演員室井滋交好,出版過兩人的對談錄《チチンプイプイ》。並曾在2005年夏天上映的日本電影『妖怪大戰爭』中客串怪物。
  作品年表
1989年2月《完美的藍》(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7年出版)
1989年12月《魔術的耳語》(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
1987年1月《鄰人的犯罪》(中文版台灣臉譜2005年出版)
1990年4月《東京下町殺人暮色》
1990年9月《Level 7》(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
1991年2月《龍眠》(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出版)
1991年4月《本所深川詭怪傳說》(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7年出版)
1991年10月《不需要回答》(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11年3月出版)
1992年1月《鎌鼬》
1992年2月《這一夜,誰能安睡》(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
1992年6月《獵捕史奈克》(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
1992年7月《火車》(中文版台灣臉譜2004年出版)
1992年9月《無止境的殺人》(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
1992年9月《とり殘されて》
1993年3月《繼父》(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
1993年9月《顫動岩:通靈阿初捕物帳1》(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10年出版)
1993年10月《寂寞的獵人》(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
1994年4月《地下街の雨》
1994年7月《幻色江戶曆》(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7年出版)
1995年5月《少年島崎不思議事件簿》(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7年出版)
1995年7月《最初物語》(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7年出版)
1995年9月《鳩笛草》
1996年1月《人質カノン》
1996年10月《蒲生邸事件》(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
1996年10月《堪忍箱》
1997年11月《天狗風》
1997年11月《 阿正事件簿之二 》(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7年出版)
1998年6月《理由》(中文版台灣臉譜2004年出版)
1998年6月《平成お徒歩日記》
1998年10月《十字火焰》(上下冊,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7年出版)
2000年4月《糊塗蟲》(上下冊,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9年出版)
2000年7月《怪》(中文版台灣木馬文化2006年出版)
2001年4月《模仿犯》(上下冊,中文版台灣臉譜2004年出版)
2001年8月《R.P.G.》(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7出版)
2001年11月《ドリームバスター》
2002年3月《扮鬼臉》(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7年出版)
2003年3月《勇者物語》(上下冊,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
2003年3月《ドリームバスター2》
2003年6月《ぱんぷくりん 鶴之巻・亀之巻》(與漫畫家黒鉄ヒロシ合著)
2003年11月《誰?》》(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8年出版)
2004年6月《ICO -霧の城-》
2005年1月《終日》(上下冊,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9年出版)
2005年6月《孤宿之人》(上下冊,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5年出版)
2006年3月《ドリームバスターin大航海時代Online》
2006年3月《ドリームバスター3》
2006年8月《無名毒》(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8年出版)
2007年8月《樂園》(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9年1月初版)
2008年 《怪談:三島屋奇異百物語之始》(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10年8月出版) 
2009年2月《英雄之書》(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10年12月出版)
2010年5月《小暮寫真館》
  得獎事紀
1987年 《鄰人的犯罪》贏得《ALL讀物》主辦的推理小說新人賞
1989年《魔術的耳語》獲得日本推理懸疑小說大賞
1992年 《龍眠》獲得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本所深川神怪草紙》獲得吉川英治文學新人賞
1993年 《火車》獲得山本周五郎賞
1997年 《蒲生邸事件》獲日本SF大賞
1999年 《理由》獲得直木賞
2001年 《模仿犯》第5屆司馬遼太郎獎、第52屆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獎、第55屆每日出版文化獎特別獎
2002年 最佳推理小說「日本國內篇」第一名、《週刊文春》2002年前10大推理小說傑作「日本國內」第一名及《達文西》月刊「BOOK OF THE YEAR 2001」綜合排行榜第一名
  參考資料
1.^ 1.0 1.1 1.2 1.3 章蓓蕾,〈東京傳奇,上映中-日本的「國民作家」宮部美幸〉,宮部美幸《模仿犯》推薦序,臉譜出版,2004
2.^ 宮部美幸《所以推理很有趣-四大推理新秀對談集》,有學書林出版,1995
3.^ 《小說SUBARU》,2003年1月號
  相關網站
(日文)大極宮:宮部美幸與大沢在昌、京極夏彥合作的官方網站
(日文)理由-宮部美幸作品改編之Drama官方網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AB%E9%83%A8%E7%BE%8E%E5%B9%B8
 
 

台長: 阿楨
人氣(2,272) | 回應(1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文學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台灣文學旅行系列》
此分類上一篇:《沙門空海之群魔亂舞》

kivo
其實我已經在你的新聞台讀過了這一篇
不過與你觀點不同的是
我不認爲《模倣犯》是一本單純的推理小說或者是犯罪小說
我更願意把它當成一本社會小說來讀
讓我閱讀愉悅的,是對於人內心的罪惡可以挖到多深這個主題
以及人們是如何在罪惡面前臣服抑或昂起頭直面
形形色色的衆生相,或許拖垮了故事進展節奏
卻因此讓讀者對人生的百態看得更直接,更悲哀,也又更勇敢
一切的一切,可能只是因爲我沒有把它看成單純的推理小說吧
2007-04-03 16:10:01
阿楨
我以「小說」文學優先
文學是啥?文字藝術也
不然去讀社會、歷史.....等就好了

您讀過我的下文嗎:
《旣無歷史也非小說》
<科幻?魔幻?神怪?>
<二00一年諾貝爾政治文學獎得主>
《語言與影像的魅力》
2007-04-03 21:46:04
kivo
可能我們對於小說的出發點不太一樣吧
我認爲的小說,除了要有好看的故事外
更重要的,是要讓我更瞭解這個世界
以及在這個世界上的人
2007-04-04 16:24:40
阿楨
那就沒辦法勉強了

反正後現代了
一切都是讀者反應
2007-04-04 21:35:23
阿楨
(楨:二個小時就能拍完的推理片《砂之器》,在2004年TBS電視劇有了創新拍法,11集的推理似冗長,但在導/編/樂/演等佳配下,充分地呈現了有別於一般推理片(如《模倣犯》) 的「宿命」主題之影音魅力!這可比美《別讓我走》之於科幻片。另參本館:《語言與影像的魅力》 《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 科幻?魔幻?神怪? 《別讓我走》《模倣犯》 )

1961年《砂之器》是松本清張創作的社會派推理小說,書名的意思是「砂子做成的城堡」。於1960年5月17日到1961年4月20日間在讀賣新聞夕刊連載,同年由光文社出版。
電影
1974年版 野村芳太郎導演。
1962年版 今西榮太郎:高松英郎 和賀英良:夏目俊二
1977年版 今西榮太郎:仲代達矢 和賀英良:田村正和
1991年版 今西榮太郎:田中邦衛 和賀英良:佐藤浩市
電視劇
1.TBS電視系列,1962年2月23日到3月2日於近鐵金曜劇場播出的電視劇(全2回)。
2.富士電視台系列,1977年10月1日~11月5日金色電視劇系列播出的電視劇(全6回)。
3.富士電視台系列,1985年2月22日於金曜女性電視特別系列播出的電視劇(全1回)。
4.朝日電視台系列,1991年10月1日於松本清張作家活動40年記念播出的電視劇(全1回)。
5.TBS電視系列,2004年1月18日到2004年3月28日於日曜劇場播出的電視劇(全11回)。最高收視率達到26.3%。
福澤克雄 (導演)
龍居由佳里 (劇本)
千住明 (音樂)
和賀英良:中居正廣
成瀨麻美:松雪泰子(被七四年電影中省略的小配角,變成了女主角)
改編作品與原作的不同在以往原作與電視電影中,父子二人流浪的原因是父親得到麻瘋病,到了最新的電視版當中,和賀英良之父本浦千代吉因為一些理由而遭到村八分(被村人絕交),結果生活過得非常艱難,在妻子病死後非常憤怒,在村裡放火,並殺害三十人後逃跑。其實這個設定是引自松本清張以津山事件為本的「趨往黑闇的獵槍」。變更設定的理由主要是因為時代已經變化,再加上播出前一年的2003年11月,於黑川溫泉(熊本縣)發生一起拒絕原麻瘋病患者投宿事件,影響很大。此外,原作裡的秀夫是趁戰亂之繼而得以假冒和賀英良之名,不過為了時代整合性的問題,在新版電視劇中秀夫寫成在長崎孤兒院時,假冒在長崎大水災死去的小學同學之名而成為和賀英良。
2011-03-23 10:48:14
版主回應
同時,與小說版最大的不同在於「改變、潤色」。電影版(1974年)就已經做了設定上的變更,和賀英良由前衛作曲家變成天才鋼琴家與古典音樂作曲家,並且在這個設定上,他創作出基於以背負過去悲哀宿命為出發點的的鋼琴協奏曲「宿命」,而這首歌曲實際上則是菅野光亮(電影版、1974年、由音樂監督芥川也寸志協力完成)、千住明(2004年電視版)作曲,從此成為故事的三根柱子:即特定蒲田停車場殺人事件的嫌犯是某人、為了請求發下逮捕狀而開「搜查會議、和賀英良作曲兼鋼琴演奏(電影版還有「指揮」的任務)鋼琴協奏曲「宿命」的「大禮堂演奏會場」,同時在演奏時和賀腦海裡不斷浮現「過去的回想場面」-都使用這首歌曲,成為日本映像虛構史上最有獨創性的戲劇發揚及構成感情的淨化。

2008-09-27流著眼淚看完:日劇「砂之器」電視影集觀後感

砂之器:用砂捏成的器皿再美,經不住風雨的吹襲,就會在風雨中瓦解、碎裂。如果說器皿是企望,砂---打造器皿的材質,無疑就是宿命,宿命是無以抗敵的,個人只能在宿命與期望中掙扎、努力。
看中居的砂之器,彷彿是另一場惡夢的降臨,但是不再能睜開眼睛,不再能等待天明,只能讓惡夢拖行,沈淪、一直沈淪!
多少年前,讀過松本清張砂之器原著,也看過電影,父子在海邊風沙中孤單的身影是唯一的記憶。
最近因為看模仿犯電影,中居正廣飾演將殺人視為遊戲的網川浩一,演技傳神。上網搜查他的資料,知道他重新拍過砂之器,於是,基於對松本清張大師作品的喜愛及對中居的好奇,重新拜讀砂之器,也網購了日燿劇場十一集砂之器,一口氣全部看完。不得不說,佩服改編劇本的功力,抓到大師未處理的一條路線:殺人犯和賀英良的心理;結合了演員中居的特色:深邃懾人的雙眸,為砂之器故事賦予對「宿命」的無奈抗議!看完影集,何賀英良生命底層的悲泣早已經掩蓋原著主軸警察辦案的辛勞,將「砂之器」三個字推向代表生命無奈的高峰。
電視影集的砂之器改變原著以警察為主軸的設計方式,改為直接由犯案人和賀英良為主,第一集就讓和賀在大家面前犯案(我多不願意用「殺人」兩字來責備和賀呀!),十一集裡,和賀在犯案後的設法滅跡、心理掙扎,警方對手法兇殘案件的義憤填膺,務求破案,成為兩條故事推衍的主軸,當然,最後,案子總是會破,和賀賭上生命要掙脫的「原罪」,還是隨警方的到來無情地籠罩住和賀,惡夢會醒,但是,原罪卻掙不脫,為甩脫原罪而犯下的不可原諒的錯,讓他從即將獲得的社會至高地位跌進社會最底層的陰暗監獄!
影集裡將原著中一位若隱若現的舞台劇女孩成瀨麻美拉出來另謀發展,成為和賀犯案到破案中三個月裡心理掙扎的「出口」。這也是改編的巧思。成瀨麻美的生命歷程和和賀貼近、和賀和她的相遇雖都不夠自然,但是編劇蓄意用成瀨麻美對比和賀,讓她呈現和賀內心的痛苦,卻是用心良苦。所以,和賀從原本要殺成瀨麻美,到發現她的生命歷程後,反而在麻美要自殺時及時救她一命,和賀說「她無疑就是我呀!」正是編劇跳出來告訴觀眾成瀨麻美一角的作用。
男性的和賀,擁有至高社會知名度、攀近政界權威高峰的和賀,社會絕不允許這樣的人物有悲情、罪惡的過去,更不允許他坦白,所以,有了成瀨麻美的痛苦、絕望,透過麻美呈現和賀的內心;所以和賀下不了手,甚至希望能拉她一把,因為只有和賀知道麻美是帶著怎樣的悲痛在茫茫人海裡浮沈,尋求竄出頭來大口呼吸的機會,以證明自己的確有存在價值,這,不正是和賀努力的目標?
其實,除了和賀、麻美,又有誰不是被命運帶著走?被殺的三木謙一是個多讓人稱讚的警察,他不只善盡警察消滅犯罪的角色,更兼具輔導人員軟性心理,處處為他能照顧到的人著想,所以留下幾近完美的聲譽。
但是,就因為他的柔軟,如果他當年遇見流浪的本浦千代吉父子,只是善盡本質地將他們驅逐出管區,就不會有二十年後這一場冤死出現;即使他收留了千代吉父子,如果他不是又超心軟的帶著父親去大阪投案,又親自收留兒子本浦秀夫;即使秀夫逃出三木家,如果不是三木自覺愧對千代吉,發誓要竭盡心力去找回秀夫,又一再利用法律延緩父親被執行死刑,希望讓父子有機會見面;他在發現和賀極可能是秀夫後,他也不會從伊勢跑到東京去認和賀,他也不會完全忘記和賀現在的社會地位已經不是昔日殺人犯的兒子可攀登,而一意要和賀去探視父親。
三木的柔軟也營造了他一步步趨向滅亡的道路,這不也是一種宿命?所以,有誰能說好心一定有好報?誰能說「基陰德有福報」?三木一意完成自己的心願,卻忘記和賀(秀夫)正拼盡生命的全部要跟命運對抗!每個人在依據自己個性作了任何一個抉擇的同時,也為自己的未來埋下另一個伏筆!
……………
http://blog.xuite.net/maya.chiang/mamy/19628525
2011-03-23 10:52:38
圖博館
日式推理是中產階級的閱讀品味?2016-12-26吳樺

與其說日本推理小說是中產階級的閱讀品味,不如說它的氣質是城市的。它混雜著城市中所有階級、所有生靈的氣息和味道,並且浮現著日本的文化潛意識。
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劇照
  在什麼樣的社會和時代,推理小說會興盛起來,人們會熱愛閱讀推理小說?
很多人認為,推理小說是屬於中產階級的閱讀趣味,因為它對讀者提出了較高的智識要求,需要他們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科學素養,而且也要求他們有足夠良好的經濟條件,這樣他們才能有閒暇去閱讀。在推理小說的歷史上,它所肇始的19世紀末的大英帝國和它所登峰造極的20世紀初至“二戰”後的英美“黃金時代”,的確都有這種特點。
  近現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龐大的中產階級,培養出追求趣味消遣的閱讀品味,這在“黃金時代”的英國尤其明顯。1914年前,古典偵探小說的秩序和外部世界相當一致,直至兩次世界大戰後,偵探小說與周圍世界的關係才開始變化,小說裡的秩序也隨外部世界逐漸瓦解,直至出現以瑞士作家迪倫馬特為代表的反偵探小說。在歐美推理小說裡,無論是偵探還是兇殺案發生的背景,基本都是中產階級和上流社會,涉案人物非富即貴。偵探推理小說的作家群體裡,相當多的人也是中產階級,比如埃勒里•奎因、GK切斯特頓神父,貴族多蘿西•L.塞耶斯、藝術鑑賞家範•達因、中產階級出身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政府官員約翰•狄克森•卡爾。但這個結論,大概並不適合用在日本推理小說上。
在日本推理小說興起的20世紀20年代和繁榮的20世紀70至90年代,日本的確也都處在資本主義高速發展的時期,並且居於世界經濟的前列,但日本推理作家群體並非打上了中產階級烙印的群體。
  江戶川亂步
被譽為“日本推理小說之父”的江戶川亂步,就並不屬於中產階級。因為家裡貧窮,他少年時一直半工半讀。他在印刷廠當過徒工,在圖書館當過管理員,幫人補習過英文,替刊物撰過稿,都是為了補貼生活。正是因為打工時間太多,他甚至沒能拿到大學學位。大學畢業後,他曾想去美國留學,生活的重擔迫使他放棄了這個夢想,而是在大阪一家銀行當了小職員。當他開始戀愛時,又因一貧如洗,差點吹掉婚事。在他幾次放棄工作專職寫作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的家境都十分困難,幸而得到日本作家前輩的幫助和提攜(比如專門登載歐美推理小說的《新青年》雜誌主編森下雨森的發掘) ,才不懈地寫作下去,直至在文壇嶄露頭角。
2017-01-16 12:04:53
圖博館
正因他是在貧困中追求寫作理想,有時也在寫作中並不盡職,寫作水平時好時壞,文風較為粗糙,精細而不精緻。但這並不影響他在日本推理小說史的開創者地位。
  松本清張
日本推理界的一代宗師松本清張,也出身卑微。他來自福岡縣的一個貧困家庭,貧困到兩個姐姐都因此而夭折的地步。他是1910年出生的。20世紀初的日本,雖“脫亞入歐”,已進行了明治維新,鋪平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並向周邊國家擴張侵略,但還完全不是一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松本清張的童年與青少年時期,日本的城市化進程正酣暢進行。在東京這樣急速造就的近代城市生活空間裡,相互交織著不斷生長的鋼筋水泥建築和城市生活,以及對逝去的鄉村田園過往的惋嘆憑弔。
  城市最初也並非都是文明體面的,相反,倒時常是嗜血與野蠻的。在那時的日本城市裡,街邊公開砍頭、梟首戮屍的場景還沒有從它的空間裡消退,關東大地震帶來的無助與惶恐還沒有被遺忘。與此同時,人口無休止地從鄉間遷徙聚集於城市,被捲入大規模生產與消費的生活方式中:銀座開張了第一家百貨商店“松坂屋”;東京正式開始無線電廣播;汽車出現了,並日益普遍化。就像所有近代城市一樣,衣食住行開始成為有身份標識的生活方式,“職業階層”或叫“中產階級”開始形成,慾望不斷被刺激著膨脹起來,貧富不斷分化,最好的時代與最壞的時代衝撞著,奔向各自的天堂與地獄。
  在不再相互熟識的陌生人高密度聚集的冷漠社會裡,滋養著罪惡——就像推理小說興起的19世紀中葉至19世紀末的倫敦一樣,近代城市裡,犯罪與文明如影隨形,無機質的空間處處讓人疑心生暗鬼。複雜的城市,也造就了20世紀初期日本推理小說的氣質。正如江戶川亂步小說裡不斷滲出來的暗黑、暴力、恐怖與猙獰,與愛倫•坡的荒誕交相呼應。
  日本推理小說,與其說是中產階級的,不如說是現代城市的。到了“二戰”後,隨著東京大都市格局的形成和新老城市肌理病態的不斷出現——貧窮、偷竊、欺詐等犯罪,或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官商勾結等亂象,推理小說再次以幽暗中的百合之勢發展了起來。
  由松本清張小說改編的電影《砂之器》劇照
2017-01-16 12:05:19
圖博館
貧窮是日本推理小說裡暗自浮動的陰影和揮之不去的鄉愁。松本清張為了一家人糊口,曾經乾過很多活:掃大街、賣燒餅、在印刷廠打雜做苦工等。他是由本格派作家木木高太郎發掘出來的。在日本文壇與出版界,前輩總是不遺餘力地提攜有才華的後人,這是日本傑出的推理小說家能夠不斷湧現的重要原因。當鬆本在45歲獲得日本純文學芥川獎,逐漸為更多人所知時,人們才知道,這位大器晚成的作家是在簡陋的宿舍裡一邊趕著蚊子,一邊寫作的。在松本清張的小說裡,他不僅將矛頭指向日本政界、財界、軍界和法律界的黑幕,也將同情和悲憫施予被侮辱和被損害的、在底層掙扎的庶民。
  在日本小說家的筆下,東京都內環行的地鐵線發生過兇案;東京與大阪是日本推理小說的策源地,冷酷行為發生在街頭,本格推理則在密室內進行。但在松本清張的小說裡,日本全境的領土,南至九州,北至北海道,被探員乘坐列車的偵察旅行串聯在了一起,從而為推理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故事空間——這種特點,日後在像東野圭吾這些現在炙手可熱的中年推理作家作品裡,被發展得天衣無縫。
  在東野引起極大轟動的小說《白夜行》裡,時間和空間的跨度都達到了新的高度,沿著桐原亮司和高宮雪穗14年的成長和在日本遷徙的軌跡,從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時代的“爛尾樓”到信息技術時代的電腦城,從母親將親生女兒賣給男人以牟利的罪惡到奢侈品店和有人身著聖誕老人盛裝表演的豪華商城,都是熟悉的都市場景。在這部與我們生活空間高度相似的小說裡,卻又是日本人極度的縝密、冷靜的殘酷和淒絕的愛情,調製出獨有的日本味道。
  電視劇《白夜行》劇照
兩個悲慘的童年戀人的命運,在兩條平行線上同行,始終沒有交集,但又相互依存,直至最後的訣別。像幽靈一樣寄居在雪穗生活陰影裡並暗中守護著她的亮司說過一席話:“人生也一樣,有白天和黑夜,只是不會像太陽那樣,有定時的日出和日落。有些人一輩子都活在太陽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裡。……我已經厭倦繼續走在這分不清白晝和夜晚的世界,我想走在白晝的街上。我的人生,就像是活在白夜中。結束吧,所有這一切。”這段令人壓抑和絕望的宣言,卻又觸動了多少人靈魂的幽微之處,大概只有日本小說,才會在追求極致— —有時到了極端地步的美學裡,將現代都市的精神分裂特質如此精確地呈現出來。
2017-01-16 12:06:08
圖博館
城市不僅是現實的,也是想像中的。伊坂幸太郎的《奧杜邦的祈禱》,就將故事設定在虛擬的城市中,以此來重新構建社會結構、社會規範,試圖搭建一個想像的烏托邦社會。日本推理小說常常隱含著理想國的理想,小說裡描寫的人性和動機,有時像《嫌疑人X的獻身》裡的石神哲哉那樣不可能,天才的數學理性與前現代式的奮不顧身的愛情統一於他身上,但日本與中國的讀者樂於接受它,為之感動,並樂在其中。
  推理小說的氣質,不是中產階級的,而是城市的,它混雜著城市中所有階級、所有生靈的氣息和味道。可以說,推理小說本就發源於作家想像中的城市。福爾摩斯與倫敦,菲利普•馬洛與洛杉磯,愛倫•坡的巴黎,江戶川亂步和松本清張的東京,伊坂幸太郎的仙台……不僅如此,試圖現實主義地表現城市的小說,很多都會自然帶上推理小說的色彩。英國推理小說家切斯特頓曾說:“推理小說的第一本質性價值在於,它是表現城市所具有的某種詩一般感覺的最初而唯一的大眾文學。”橫溝正史荒廢的東京周邊地區,松本清張的列車時刻表,高村薰的街道工,宮部美雪的老街風光,東野圭吾不經意描寫的無緣人……當城市的文明式微,推理小說也就衰落下去,就像20世紀30年代的日本,法西斯獨裁政權扼殺了所有推理小說的空間,因為它鼓勵猜疑、追問與理性。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2017-01-16 12:06:48
威爾剛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7 14:19:4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