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11 07:18:59| 人氣1,177| 回應8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馬列《藝術經濟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真有他的,從馬列主義也能寫出廿一世紀的《藝術經濟學》(北京‧文化藝術,2004)。

更諷刺的是,它還是我讀過的第一本說不定中文也只有這本《藝術經濟學》專著。

大陸學者可能太閒太專了,不然怎會寫這種冷門的專著?

還不是為了服務中國共產黨的改革開放,只要看作者顧兆貴任職於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以及在序言後記的表白,就可了然。

自己不行就嫉妒人家,台灣的藝術市場興起比大陸早,學者專家相關的文章也不少,但就沒人能專心地寫本專著,連「藝術投資學」的專著也是大陸專家夏葉子所作《藝術品投資》(北京出版社,2003)。

問題是資本主義的藝術市場之「藝術經濟學」,怎可能用馬克思《資本論》的那套政治經濟學套出來?

你只知資本主義經濟學概論,不懂經濟學學史,不然不會不知經濟學一開始就叫「政治經濟學」,會去掉「政治」二字,是資本主義試圖將經濟學科學化的結果,最明顯的是發展出計量經濟學,問題是經濟學從來就離不開政治,所以在計量經濟學之外仍同時存在著各派經濟學理論,只是受英美影响的經濟學系不教罷了。

沒必要去學那些不能用來解釋市場經濟和賺錢的東西,你看看一本四百多頁的《藝術經濟學》,只有廿頁不到(p.376-393)在談財務管理的技術性公式,其餘不是套馬列經濟學的生產力生產關係,就是大談與經濟學不相干的藝術議題。

所以這本應改名為《經濟藝術學》──從藝術的面向來論經濟──難怪書中到處可見其批評庸俗的藝術市場,這樣有中國特色的經濟藝術學怎可能用來解釋或幫助改革開放下的藝術市場之發展?

為何不行?就因為中國現今的藝術市場具有獨特性,所以才會寫出那樣的《藝術經濟學》,你不能老是以美台看天下!

可是作者意圖的是用他那套來指引中國未來的藝術市場之發展。

那就非個人意願所能控制了,連中共當局也會尊重藝術市場的客觀規律的,要不他們會大力發展藝術拍賣市場。
 
 
另參本館:當代中文藝術文物收藏投資書 《當藝術遇上經濟》 文化能公辦民營?《生態博物館》 故宮想變新宮? 《博物館能量》 <淺談博物館行銷> 不合時宜的憂思 《文化很好賺》 《博物館行銷策略》
 
 
 

 

台長: 阿楨
人氣(1,177) | 回應(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藝術文物 |
此分類下一篇:論中國首位民俗文化學博士陶思炎
此分類上一篇:當代中文藝術文物收藏投資書

阿楨
美術館經濟學‧典藏今藝術 2013/03/01連俐俐

每年過年照例喜歡和家人到故宮走一趟。那裡,感受上比其他地方更有中國年的氣氛。看看古典的中國圖像、文物,吹吹外雙溪山坡上的冷風。這幾年中國人來得多,故宮裡裡外外都是人,身旁傳來的各地鄉音讓中國味兒更濃了。據說,今年將突破400萬人,將近羅浮宮的半數。不同的是,故宮迷你多了,因此更顯擁擠。故宮商店也一樣,人潮和商品多的幾乎讓人誤以為是百貨公司。那裡大概是故宮銅臭味最重的地方。文化人向來對這樣的事、這樣的地方沒有好感。而今天本文要談的正是這樣的事、這樣的場域,也就是關於博物館生計。
  談到文化生產,一直有個問題至今未解:為何文化人總忌諱談錢?其中又以視覺藝術領域為甚,不管是藝術家或是與它相關的美術館。妙的是在這點上古今皆同,而且不分中外。彷彿藝術家可以超越世俗,跟仙人般不吃不喝,而美術館就是可以自體存在,無需營生。所以,一旦看到藝術家喝起紅酒、開起名牌跑車、穿起皮草就無法忍受;看到美術館門庭若市,熱鬧得跟百貨公司一樣,就滿臉倒足味口,銅臭呀!銅臭。怪的是,本人也是其中之一。
  當然,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已經讓美術館稍稍免除了這樣的審判。人們也開始意識到美術館自營生計對它自身,乃至納稅人都是好事一樁。情況甚至可能開始本末倒置。我們開始要求,凡博物館都需要竭盡全力發展博物館經濟,最好能夠自給自足,以免除納稅人對文化機構難以擺脫的責任與義務。不管理由為何,各國國家或地方財政單位都設法從博物館這項長期的文化投資裡尋找抽身的理由。政策的轉向再加上經濟的不確定性,種種外部因素都將博物館導向經濟自主化的路線。
  在西方,我們確實看到了博物館經濟蓬勃發展的契機,種種新的可能不斷被開發,博物館經濟的界線不斷外擴,及至博物館倫理的疆界亦受到強大壓力的挑戰,乃至棄守。外部的力量牽引著博物館偏離了過去「博物館─學院」的典範,慢慢往「博物館─企業」的新典範靠攏。博物館經濟就是在這樣移動的軌跡下,越來越往經濟靠攏,事業越做越大。
2013-03-06 13:26:53
版主回應
  如今,博物館經濟內容包羅萬象,上述故宮商店看似眼花撩亂,創意無限,似乎已經充分體現了博物館經濟的可能性;但就博物館營生之道而言,這僅僅是其中一類,而且尚屬「傳統」經濟。在博物館經濟中,那些外人看得到,想得到的經濟內容都屬這類;但是相對這類「傳統型」博物館經濟,另一大類更新鮮、更具挑戰性的實則是那些外人看不到、想不到的經濟類型,筆者將之統稱為「新興事業」,也就是非典型經濟來源,這些新經濟來源才是博物館經濟發展中不斷挑戰的新疆界,也是爭議性最大、挑戰性最大的一環。
  傳統經濟
事實上,「傳統經濟」與「新興事業」除了有新、舊之別;典型、不典型的問題之外,最重要的是對象不同。以往,博物館服務的對象是大眾,這群人是它存在的理由與訊息傳達的受眾。如今這群人也構成了博物館傳統經濟中主要的客群,販售的產品包括展覽、展覽衍生商品,順應這些商品而來的就是紀念品商店、書店與售票口。
  這類型產品往往是博物館自營收入的重要來源,左右了博物館自主經營的能力,因此,越來越受到博物館的重視。商店面積的擴大、或是商店賣點的增加,顯現了博物館對於這塊收入開發的企圖。不過,在商品的開發上並非所有的博物館都享有同樣開發的自由度,特別是現當代美術館。原因是,影像肖像權問題。美術館做為收藏者並不一定享有影像肖像權。再者,即便藝術家過世肖像權也不會自動轉移到收藏者身上,而可能多半是其法定繼承人所有。這也是為何現在的當代美術館在自有收藏品的商品開發上內容相對有限的最關鍵原因。由此不難想像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何以將設計商品做為其商店的主軸。
  「饑、渴」兩大潛在商機成了博物館經濟中另一個重要的區塊。說到吃喝這類民生經濟在博物館中可大可小,小則簡餐,大還可以有大餐,例如羅浮宮中的高級法式餐廳「Le Grand Louvre」,亦或是故宮晶華中的高級中華料理,它更巧妙地將衍生商品中「衍生」概念延伸到美食的範疇,將中國宴飲文化變成可供現實享用的佳餚,這類型創意的展現體現的正是博物館經濟無限大的可能性。
  對照以一般大眾為對象的商機,新興事業如前所述,是一般外行人相對陌生的經濟版圖,它所創造的是另一類博物館商務。這類商務乃是以博物館同業為對象所開展的經濟內容。換言之,傳統經濟如果是B to C,以消費者為對象,那麼新興事業最大的不同是B to B,以專業對象為主要的銷售對象。其中,又分兩大類:一種是對民間企業,另一種則是同業,也就是其他博物館,這也是最具爭議性的環節。
  新興事業
簡單來說,博物館最重要的資產有三:收藏/專業/硬體。站在商業的角度思考,這三大資產可以想像出無數種商機與可能。
  當然,博物館商機最大的想像莫過於古根漢美術館(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所「創造」的連鎖美術館概念,透過加盟方式,集合各地方政府政策的力量與資金創造分館,擴大博物館於全球的影響力,同時最重要的是創造新的收入:加盟金、權利金、門票分享等各項名目。相對於它,上述的種種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都顯得過時、落後、零碎,不如古根漢美術館連鎖策略一次將博物館所有資產的開發最大化,而且名利一步到位。這樣一個放棄消費端思考的策略瞬間將博物館經濟從零售業帶向了加盟業的營利模式。但是這個全新而且進階的範例(model),卻也從此將博物館競爭帶往了另一個嶄新的層次,開啟了博物館經營另一種全新的局面。
  美術館真是好生意?
沒錯,博物館事業看來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它的潛在可能性似乎無邊無際。但是,每每在寫完這樣的文字之後,筆者總是害怕一種情況發生,就是上述種種商機很可能會給人錯誤的想像,甚至給予了政治人物東施效顰的依據。以為只要卯起來照做,每一所博物館都可以創造可觀的成績。但事實並非如此。實情是,博物館商機固然生機盎然,但並非所有的博物館皆然。其差異並非在於做與不做,也無關努力與否,因為十分現實的是,博物館經濟開發的能力必須奠基在長期的投資,因此,博物館世界裡存在著壁壘分明的兩大類型:少數的知名博物館以及數量龐大的無名博物館。這看不見的無形資產—知名度,也就是魅力指數才是決定博物館經濟力最重要的關鍵元素。換言之,這並不是全力投入博物館經濟開發即可成就的事業,而是必須奠基於博物館的基礎工作:收藏的建立、專業的養成,而且這長期的投資也未必是創造博物館知名度的保證。但,不做則保證永遠無名。名利、名利,這俗氣至極的事,沒名則無利,這淺顯的道理在博物館世界也通。說到底,美術館真是一筆好生意嗎?答案是:還得看看是誰在做生意!
2013-03-06 13:27:11
圖博館
國家應該補貼藝術嗎 2016.8.19 巴斯夏

  關於這一問題,正反雙方都能說出一大堆理由。
  有些人會說,藝術可以擴大民族的視野,提升民族的精神水平,並使民族的心靈富有詩意,為此,國家應該扶持藝術。放棄這種對藝術的補貼,難道不是最輕率的行為嗎?這種補貼分攤到每個公民身上,根本就沒有多少,而歸根到底,藝術的成就可以讓我們在整個歐洲人面前覺得自豪和光榮。
  這種種理由,我得承認當然是很雄辯的,不過,我們也可以給出很多同樣雄辯的駁斥。首先,我們可以說,存在著一個分配性正義的問題。立法者的權力是否大到可以使他研究藝術家的工資水平問題,從而對藝術家的利潤給予補貼?
  拉馬丁曾說過:“如果你取消對劇院的補貼,那麼,你在這條路上要走多遠?按你的邏輯,你是不是也要關閉大學各個系科、關閉博物館、研究所和圖書室?”對此,人們可以這樣回應:如果你想補貼所有美好而有用的事業,那什麼時候才是盡頭?按你的邏輯,是不是也應該為農業、為工業、為商業、為教育同樣撥出王室專款?而且,你怎麼就那麼確定,補貼就一定有利於藝術的進步?這是一個遠沒有答案的問題,而我們親眼看到,那些繁榮興隆的劇院恰恰是那些靠自己的努力維持生存的劇院。
  最後,如果從更深層次進行考慮,我們就會著到,需求和慾望是此消彼長的,要想讓全國的財富滿足這些需求和慾望,那麼,必然是越高級的慾望,佔的比例就越小:政府決不能多管閒事干預這一過程,因為不管現在全國的財富有多少,通過稅收來刺激奢侈品產業,都不可能不傷害基礎產業,從而必然會逆轉自然的文明進程。人們也會指出,人為地擾亂需求、趣味、勞動和人口之間的相應比例,將把國家置於一種不穩定而危險的境地,便之喪失穩固的基礎。
  這是反對國家干預某種秩序的人士提出的一些理由,在這種秩序中,民眾相信他們應該滿足自己的需求和慾望,因而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行動。我坦白承認,我也認為選擇和刺激應該來自下面而不是上面,來自民眾而不是立法者;而與之相反的理論,在我看來,將導致自由和人的尊嚴的毀滅。
  然而,你知道現在人們是怎麼根據錯誤而不公正的推測而罵經濟學家的嗎?如果我們反對補貼,人們就指責我們反對要進行補貼的這一藝術活動本身,我們被看成所有這些藝術活動的敵人,原因僅僅是因為我們想讓這些藝術活動成為人們的自願活動,應該自己去尋找恰當的報酬。
2016-08-21 08:36:58
圖博館
因此,當我們要求國家不要用稅款干預宗教事務時,我們就被人看成是無神論者;如果我們要求國家不要用稅款干預教育,那麼我們就被人看成是憎恨啟蒙;如果我們說國家不應該通過稅款人為地虛增某塊土地或某個工業部門的價值,我們就成為財產權和勞工的敵人;如果我們認為國家不應該補貼藝術家,在某些人眼裡,我們就成了覺得藝術無用的野蠻人。
  我決不能同意上面的這些推測。我們決不會荒唐到想取消宗教、教育、財產權、勞工和藝術的地步,儘管我們要求國家保障所有這些人的活動自由發展,但不應該用別人的錢來供養他們;恰恰相反,我們相信,所有這些至關重要的社會活動都應該在自由的氣氛中協調地發展,不管是哪一類活動,都不應該成為麻煩、弊端、暴政和混亂的根源,而這種狀況今天恰恰所在多有。
  我們的論敵則相信,一項活動,如果不給予補貼或者不加以節制,就等於取締該活動。我們認為恰怡相反。他們所信任的是立法者,而不是普通人。而我們信任的是普通人而不是立法者。
  於是,拉馬丁先生說了:“根據這項原則,我們恐怕就不得不取消能夠給這個國家帶來財富和榮譽的公共博覽會。”
  對拉馬丁先生,我的回答是:按照你的觀點,不予以補貼就是取締,因為你是從下面的前提出發的:除非依靠國家,否則,任何東西都不能存在,據此你得出結淪,如果不用稅款來支撐,任何事情都辦不成。但是我會就你說的事舉一個恰恰相反的例子,我要告訴你,迄今為止最大、最壯觀的博覽會,就是現在倫敦正在籌備的博覽會,這個博覽會乃是建立在最自由、也最普遍的概念基礎上的,我想就是用“人道主義”這個詞在這裡也並不算誇張,​​而正是這個博覽會,政府卻一點都沒有插手,也沒有一點稅款補貼。
  回頭再來看看高雅藝術吧,我想重複一遍,人們可以提出很充分的理由來贊成或反對補貼制度。而讀者當然明白,為了與本文的具體目的保持一致,我無須再陳述這些理由,或者在兩種立場中間進行選擇。
  但是拉馬丁先生提出的一個論證,卻是我不能假裝沒有看到、坐視不理的,因為他的論證正好就落在我的經濟學研究的範圍之內。他說:“劇院的經濟問題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業。這種職業的性質就不用多說了,它跟別的任何行業一樣,在創造就業機會方面也是很有潛力很管用的。
2016-08-21 08:37:30
圖博館
你們都知道,劇院的工資支撐著不少於8000名各式各樣的人的生活——美工、磚瓦匠、裝演、服裝道具、建築師等等,他們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他們的產業的產值占我們的首都的1/4強,他們應該有資格獲得你們的同情!”
  你們的同情?翻譯過來就是:你們的補貼。
  還有呢:“巴黎的賞心樂事為外省各部門提供了就業機會和消費品,富人的奢侈是整個共和國靠複雜的劇院經濟為生的20萬各行各業工人的工資和麵包之所在,他們都通過這些高雅的活動獲得報酬,而這些高雅的活動使得法國的形象光輝燦爛,正是這些高雅的活動使他們得以維持自己的生計,並給他們的家人和孩子提供生活所必需的東西。你們撥付的這6萬法郎,正是為了這一目的。”(好啊!好啊!熱烈的鼓掌。)
  而從我的角度看,我不得不說:糟透了!糟透了!當然,我的這一判斷僅僅是針對拉馬丁先生的經濟觀點。
  是的,我們現在討論的這6萬法郎至少有一部分會到達劇院員工的手中。肯定有不少會在路上就被人截留。如果仔細地進行追究,我們甚至可能會發現,餡餅的大部分都落入了別人的手中。如果竟然有一些碎渣留給他們,實在就是他們的福氣!不過現在我倒願意假設,全部的補貼都能送到美工、裝潢、服裝道具、髮型師等人士的手中。這些是看得見的。
  然而,這些補貼是從哪兒來的?這是硬幣的另一面,考察這一面跟考察它的正面一樣重要。這6萬法郎是從哪兒蹦出來的?假如某次議會投票沒有搶先一步讓這筆錢從市政廳流向塞納河左岸,那麼這筆錢會流向什麼地方?這則是看不見的。
  確實,沒有誰會說,議會的投票活動能讓這筆錢從投票箱中自己孵出來;沒有人敢說這筆錢是對國民財富的一個淨增加;也沒有人敢說,如果沒有這奇蹟般的投票,這6萬法郎就仍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們恐怕必須得承認,議會投票時的多數派惟一能夠做到的,就是來決定,從某個地方拿出這筆錢,然後把它派送到別的地方,這筆錢只有從一個地方轉移出來才能被送到其要去的地方。
  這就是事情的真相。很清楚,納稅人一旦交出了一個法郎後,就再也不能使用那一個法郎了;很清楚,他被剝奪了那一個法郎所能帶來的享受,而本來準備滿足他這一個法郎的享受的工人,不管他是誰,就都得不到這一個法郎的收入了。
2016-08-21 08:38:48
圖博館
因此,我們千萬不要有那種天真幼稚的幻想,以為5月16日的投票真的憑空增加了國民財富和就業機會。它只不過是重新分配了財富,重新分配了工資,如此而己。
  是不是有人會說,它所補貼的那種能給人滿足的事物和那種職業,是一種更急需、更道德或者更合理的東西或職業?對此我無話可說。我要說的是:你拿走納稅人的6萬法郎,提高了歌唱家、髮型師、裝演工​​和服裝師的收人,那麼,莊稼漢、挖溝工、木匠、鐵匠的收人就相應減少了同等數量。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證明前一個階層就比別的階層更重要,拉馬丁先生也並沒有這樣說。用他自己的話說,跟其他行業相比,劇院的工作是一樣地有效率,一樣地有成效,而不是更多。然而,這種說法似乎值得商榷,因為劇院行業沒有比別的行業更有效率的最好的證據就是它竟然呼籲別的行業來補貼它!
  不過,對不同職業內在價值和優點的這種比較,並不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我在這裡竭力要證明的只是,拉馬丁先生及那些為他的說法鼓過掌的人士,如已經看到了那些向演員們提供必需品的商人們所獲得的收益,那麼,他們也應該看到另一面,看到那些供應納稅人必需品的人們所蒙受的收入上的損失。
  先生們,如果涉及稅款的問題,我們可以用某些理由來證明它是有用的,但千萬不要用下面這種拙劣的說法:“公共支出能使勞動階級維持生存。”這種說法的錯誤之處在在於它掩蓋了個我們必須從根本上了解的事實:即公共支出無非是私人投資的一種替代而已,其結果也許會很有力地支持一位工人替代另一位工人,但卻不會讓作為一個整體的工人階級的總體收人增加一丁點。你們的看法很時髦,但十分荒唐,因為你們的推理過程是不正確的。
2016-08-21 08:39:05
圖博館
遊客摔斷售價30萬手鐲後續:雙方和解遊客擔責70%

據中新網2017.7.18報導,記者從雲南省瑞麗寶玉石協會獲悉,經過協商摔斷售價30萬元(人名幣,下同)後暈倒的遊客費女士與商家於17日達成賠償協議,最終以17萬的價格進行賠償,費女士承擔70%責任(約合11.9萬元),商家承擔30%責任。
  6月27日10點左右,江西籍遊客費女士來到雲南省瑞麗市姐告玉城,逛到“林氏翡翠”商舖前,便將一個翡翠手鐲戴在其手上,店家告知她所戴手鐲售價30萬元後,她便想取下,費女士摘下手鐲後並未安放在櫃檯上,而是直接跌落在地面,摔成了兩段。想到手鐲高昂的價格和自己的經濟狀況,費女士便暈倒在現場,事件發生後引發網絡熱議。
  “在瑞麗市消費者協會、瑞麗市司法機構的主導下,雙方於17日簽署了賠償協議。”瑞麗寶玉石協會會長陳輝說,當天瑞麗寶玉石協會作為見證人,參加了雙方賠償協議的簽署。“協議按照翡翠手鐲17萬的價格進行賠償。”陳輝說,通過責任劃分,費女士承擔70%的責任,商家林氏翡翠承擔30%責任。
  雲南省瑞麗市與緬甸接壤,翡翠交易是當地的主要經濟貿易之一。姐告玉城則是當地著名的珠寶玉石集散地之一,吸引著眾多珠寶商及珠寶愛好者前往購買。
據悉瑞麗寶玉石協會於1994年進行籌建和申報,經向瑞麗市民政局登記備案後,正式宣告成立的行業社團組織,也是瑞麗從事珠寶玉石貿易中會員最多、最為規範、權威的社團組織。
  回應
 瑞麗寶玉石協會真霸道,一塊破石頭也能訛人10多萬
 其實我倒覺得老闆挺無辜的,平白無故被人摔了個鐲子,找誰說理去。
 講句行話:重要的是這個水頭的緬甸產玉鐲,市場價位報17萬,一點不坑,拿到京滬的珠寶店,開價50萬,多的是客人買。關鍵現在緬甸玉是賣方市場,礦源快要枯竭,老坑都已經沒石頭挖了,那地方又不平靜。觀網水友需要加強學習,開闊眼界,努力提升自己。
 支持!不能說我弱勢我就有理!
 按女士說是低保戶,十一萬也是天文數字,這麼爽快簽字和解,這裡面肯定有貓膩。雲南的水真是深啊,不是一般的深
 責任三七開還挺合理的。評論裡一堆說這種品質的手鐲不足3萬。3萬也可以,自己去挖自己去加工
 一看你就是來炒作的,別以為沒有人知道你們批發價和出貨價的水分有多大,往死裡坑人,不會有好報的。
 玉石行業暴利怎麼不提?貴重物品自己不鋪地毯,開店碰瓷?
 好,玉石行業暴利好吧,但是老闆強買強賣了?
2017-07-19 12:40:17
圖博館
北宋“汝窯天青釉洗”拍出2.6億港元,打破“雞缸杯”紀錄

北宋“汝窯天青釉洗”,2017-10-03在香港會展中心以2.6億港元拍出,連佣金為2.943億港元(約合2.5066億元人民幣)。香港蘇富比表示,今早的競投氣氛十分熱烈,競標爭持約20分鐘,經過近30口叫價後,最終由一名亞洲私人藏家投得,打破此前明“雞缸杯”創下的中國瓷器成交價紀錄。
  “汝窯天青釉洗”(聯合早報網站配圖)
此件汝瓷是一件直徑13厘米的筆洗,顏色為淡雅的天青色,筆洗內的冰裂紋路晶瑩清澈,是目前私人收藏的4件汝窯器具中,保存最完好、品質最佳的一件。此件汝瓷1982年6月倫敦蘇富比拍賣,原藏台北鴻禧美術館,現屬私人收藏。
  汝窯於北宋晚期(960—1127)專為宮廷燒製御用瓷器,居宋代五大名窯之首。而北宋晚期禦瓷汝官窯造於河南汝州,今寶豐縣,近千年來地位至高。據學者研究,汝官窯之燒造時間極短,普遍認為或只二十載。
據介紹,此件汝窯筆洗,釉如凝脂,天青猶翠,冰裂瑩澈,器型巧緻雅絕,底見三芝麻花細小支釘,為台北鴻禧美術館舊藏,通器臻善,幾近完美,當屬汝官瓷之範。與南宋杭州官窯瓷相異,汝瓷特徵極為明確,其釉色仍有多樣變化,一如香港蘇富比(微博)2012年2.0786億港幣成交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亦有瑩亮晶透,青翠泛藍,細披冰裂開片紋者。
  據傳世名錄,汝窯從未大規模燒製,同一器形往往僅見一、二例,造形簡素則尺寸各異,底作三或五顆支釘等。汝瓷採立燒,且各器製於獨立匣缽中,更使空間局促。窯匠小心翼翼於窯具上平衡泥坯,以三或五顆細小支釘支撐全器,困難重重,燒造成功者遂少。汝瓷多需二次入窯,先素燒,复釉燒。釉面開片紋乃出窯冷卻時,釉與胎身之收縮速度不同所致,起因偶然,卻成汝瓷特色。燒成如同天然寶石結晶般閃爍迷人之冰裂釉色,卻需天時地利,非人為可控制。
  另有文獻記載,汝窯用瑪瑙作釉的原料,其實瑪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而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矽。因此,瑪瑙的加入對釉的性質不會產生多大影響,只能說明燒造宮廷用瓷之不惜工本。“冰裂紋”、“香灰色胎”、“芝麻掙釘”是鑑別真假汝窯瓷器的重要依據。
汝官窯在拍賣市場十分罕見,在1940年以來的70多年時間裡,除本拍品外,僅有6件汝官瓷經由拍賣售出,其中4件為蘇富比售出,2件為佳士得售出。汝瓷釉色隱青,淨澈通透、清雅,為宮廷御用瓷器,傳世不多。
2017-10-04 11:34:46
圖博館
據不完全統計,傳世汝窯約86件,大部分均為博物館典藏,其中台北故宮博物院21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基金會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
  回應
個人不是特別理解這些古董為什麼這麼值錢,如果說是文化價值,那它應該收藏於博物館之類,供人研究或者欣賞,但是現在貌似收藏者卻是有錢人居多,目的更多是為了升值炒賣.
盛世古董,亂世黃金。
http://www.guancha.cn/art/2017_10_03_429743.shtml


雲南當地買手意外摔損售價28萬翡翠賠3000元化解

據中新網2017.10.3報導,繼遊客在雲南瑞麗“手滑”摔壞30萬手鐲後,3日,一當地買手在雲南騰沖選購翡翠時再次“手滑”,摔損一售價28萬元的翡翠挂件。不過,最終經雙方協商,買手賠3000元化解此事。
  位於中緬邊境的騰沖是雲南傳統的翡翠集散地。每逢大假,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都會到騰沖當地珠寶市場淘寶。
  記者3日晚從騰沖外宣辦獲悉,當天是十一長假第三天,也是騰沖傳統趕集日,全國各地到商貿城珠寶市場淘寶的人比往常要多。一名買主(騰沖當地人)在挑選東西時,不慎將一件挂件摔落在地,所幸損傷不嚴重。後經雙方協商、報商貿城管委會調解、報警備案,最終買手賠償賣家三千元,化解此次矛盾。
  觀察者網此前報導,6月27日,一名江西女遊客在雲南瑞麗旅遊時,意外摔碎了報價30萬玉鐲,當場暈倒。7月17日,遊客費女士與商家達成賠償協議,最終以17萬的價格進行賠償,費女士承擔70%責任(約合11.9萬元),商家承擔30%責任。但據知情人士表示,由於費女士的實際經濟狀況不好,她只賠了8000元,其餘部分“很多人願意為她買單”。
  回應
當時就說了“花式炒作”,結果好多人還是討論來討論去什麼“質料、品相、做工”之類的,純粹浪費時間。
這市場就沒行業規範嗎?
黃金有價玉無價
2017-10-04 11:35:3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