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不是要談中国古代的藝術文物收藏書,比如唐‧《歷代名墨記》、宋‧《宣和書/畫譜》,也不是清初三帝的各種收藏目錄,或宋元明清時代民間各種的收藏目錄(比如楊家駱主編的世界版「藝術叢編」的《文房四譜》《陶瓷譜錄》~等,而其源又翻版自清末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神州国光社始刊於上海、由鄧實與黃賓虹合編的《美術叢書》),以及古代(如《珍寶癖玩》,廣西教育,1995)或清末民初以來各種收藏故事(如《廿世紀中国中国民間收藏風雲錄》,復旦大學,1999。《中國珍貴文物蒙難紀實》,山東畫報,2000。)
而是要借幾本書來感概,為何比大陸更早投入於中國文物收藏的台灣,出版收藏心得的書(比如施叔青的《藝術與拍賣》,東大,1994。池宗憲的《收藏實用手冊》,捷幼,1997。)也比人家早,但寫出完整的文物收藏投資「學」卻是要大陸專家(如夏葉子著《藝術品投資》,北京,2003。)
這又何好奇怪的,台灣各行各業不都如此,玩票不重專業、博而不精,跟你一樣,那像香港人~
港人又如何?李英豪寫了不下三十本各類圖文並貌的收藏書(原香港博益出版、授權台北藝術圖書出版),也沒見他寫出完整的文物收藏投資「學」啊,甚至連專業的該類文物之鑑賞也算不上,而只是漫談。
性質不一樣嘛,李氏是出版各人收藏之所得及所見,這很有實際幫助的。
我了,就跟你是要反思什麼文物及博物館的,所以連收藏之所得及所見也不用談,反正只供参考。
也未必,對一些不想上當也沒能力收藏、而只是買些仿古工藝品,當研究、欣賞、或反思之参考者,本館的經驗就有所幫助了。
那你怎不寫出來?
太瑣碎了!
那就簡要些呀!
是嗎?那我就列出一條原則:
以材料、工錢、運費等成本及合理利潤為「價格」,購買足以供个人欣賞、研究、或反思之参考「文物」。
怎樣?這樣夠簡要了吧!
未免太簡了,而且一點也不實用。
不!只要能掌握這原則,便能「以易御繁」,不然將迷失於令人目盲心亂的文物市場,上當破財。當然,最好每期都來本館交換收藏心得,眼見展品,一件件談。
另參本館:當代中文藝術文物收藏投資書 《當藝術遇上經濟》 文化能公辦民營?《生態博物館》 故宮想變新宮? 《博物館能量》 <淺談博物館行銷> 不合時宜的憂思 《文化很好賺》 《博物館行銷策略》馬列《藝術經濟學》<故宮真的變新宮> <藝術市場的虛實>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