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鯨豚,沒必要看梅爾維爾厚達七八百頁的小說
《白鯨記》(遠景,1981),看圖鑑比較省事又可靠。
那也沒必要看《白鯨記》電影,探索、地理頻道的鯨豚節目多的很。
大不同,電影是藝術,節目是生物記錄片,二者怎比?
那電影和小說也不能比啊,前者是影像,後者是文字。
所以我才說看電影就夠了,小說裡的廢話太多至少可砍掉七八成,尤其那些賣弄鯨魚知識和捕鯨業內幕的八卦,與《白鯨記》所想表達的文學主題根本不相干,真不知作者以何心態寫進去?充篇幅嘛,只會加重成本坏了賣相;當知識嘛,很快又過時;成文學嘛,又不能有機地與主題結合在一起。
沒必要針對這點大肆發揮吧,當時的小說不是如我們現代的純文學觀點,要批評的話,許多文學名著都難免,《唐吉訶德》即是,更不用說中国的章回小說,至今的武俠、歷史、偵探…等的小說,不也又臭又長。
問題是《白鯨記》是文學名著,如此良莠不齊,名實不符嘛。
那你就看電影寫小說,將《白鯨記》改寫成類似《巴黎最後一支探戈》,簡潔又有力。
坊間不是有不少青少年文學名著精華版的讀物嘛,字體大大的還加注音符號。
那些只能叫糟粕,什麽精華版,不知怎麼改編的,只剩故事情節,有魅力的文字全删了。
這不滿意、那也不滿意,繪本如何?
等而下之,哄騙小孩的玩物。
那電影裡捕鯨船造型的教堂和誇張講道的牧師,不是更破坏了原著文字的想像力?
我不同意這種老套的評論,誰說具体影像一定會限制抽象文字的想像力了,有鑑賞能力者自然會有所新相,再說原著長達十五頁的描述(p.51-66),我不認為會比電影更令人印像深刻。
船長對白鯨的愛恨呢:「對我來說,那頭白鯨就是那堵緊逼著我的牆…牠虐使我;牠重壓著我;我在牠身上看到一股兇暴的力量,看到還有一種支持著那種力量的難解的惡念…不管白鯨是走狗,還是主犯,我都要對牠洩恨雪仇。」(p215)。影像能表現這種內心戲嗎?
更能,反而是文字限定死了影像所能呈現的內心世界無窮報復之可能性,這就是影像之魅力,此種魅力也表現在船長綁困於鯨身上、隨漩渦同他船沈入海龍冥府,僅存的只是說書人靠著、長相突出的異教野人釘出的木棺、浮於空盪海面,這影像多鮮明啊!意義呢?隨人想像發揮。
以上純屬影像新生代之見,還望文學老師不要當了他。
(詳參【圖博館】:《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 《語言與影像的魅力》)
白鯨記>維基百科
全書有442頁,共分成84章,因為篇幅過度冗長,曾一度認為不適合青少年讀者閱讀,在英國多次被退稿,1851年出版,讀者反應十分冷淡,第一年只賣出5本,作者梅爾維爾則一生默默無聞;一直到《白鯨記》出版了七十年(1920年)後,梅爾維爾在美國文學的地位才獲得重新評價,福克納說過:「看完《白鯨記》,第一個想法是希望這本書是我寫的。」至今日,《白鯨記》已被視為美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故事簡述
白鯨記故事結構簡單,是一部以捕鯨生涯為題材的小說,一位名叫亞哈(Ahab)的「裴龐德號」(Pequod)捕鯨船船長帶領全體船員,追捕一條叫做「莫比?迪克」的大白鯨的歷險過程。亞哈是一名意志堅定的船長,聰明、自大,他在海上四十年,每天吃醃菜過日子,他說:「不要對我不尊敬,就算是太陽得罪我,我也會出手痛擊。」「佩科特號」途中收留了來自紐約的以實瑪利(Ishmael)[1]和科科伏柯島(南太平洋島上食人族)的王子魁魁格(Queequeg),以實瑪利厭煩了陸上枯燥乏味的生活,於是決定到海上冒險,在旅店中,認識了標槍手魁魁格,兩人一見如故,以實瑪利說:「寧願與一個清醒的食人族土著同床,也不要與一個酗酒的基督徒交往。」,一起登上捕鯨船,整個故事幾乎是用以實瑪利為第一人稱來描述,本書第一章第一句是:「叫我以實瑪利(Call me Ishmael)。」。
裴龐德號從美國東岸楠塔基特(Nantucket)出發,從南大西洋經非洲南端,進入印度洋、太平洋,途中捕殺了幾頭鯨魚,該船先後與「信天翁號」、「處女號」、「玫瑰蕊號」、「拉吉號」等好幾艘船相遇,拉吉號的船長布默勸說亞哈不要對莫比?迪克進行報復,拉吉號船剛剛和莫比?迪克交過手,被莫比?迪克撞沈了捕鯨小艇,船長加迪納的兒子不知去向。儘管「裴龐德號」在海上大有收穫,但亞哈船長滿腦子裡都是報仇,船長因被大白鯨咬斷左腿,一意要追殺大白鯨,他向水手們承諾,誰最先發現那隻白鯨,就獎勵一枚金幣。他們和白鯨三度遭遇,一次船上的儲存鯨油的桶破裂,魁魁格拚命補救,結果得了重病,木匠做了一個黑色棺材,魁魁格卻奇蹟似的生還。經過三場血戰,最後船長奮身刺殺白鯨,被魚叉上的繩子纏住,不幸落海身亡,捕鯨船被撞翻,而「莫比?迪克」也不知去向;只有船員以實瑪利生還,他在海裡爬上了魁魁格生前的預備棺材,被「拉吉號」救起。他後來以回憶方式敘述這段驚心動魄的歷險。這部小說充滿隱喻象徵與探求未知的勇氣,曾被好萊塢電影不斷地改編拍攝。故事中有二分之一的篇幅是描寫捕鯨業的習俗,與鯨魚有關的文學、藝術,鯨魚的生理構造,例如鯨魚最大的弱點是無法止血,鯨魚的噴水有灼熱之虞等,以及水手如何屠宰鯨類獲取鯨油、龍涎香,藍鯨在《白鯨記》中被稱為硫磺底(Sulphur-bottom),因為矽藻附著在藍鯨的皮膚上,使得它們的下側呈現橘棕色或淡黃色。《白鯨記》可以算是一部捕鯨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9%AF%A8%E8%A8%98
白鯨記Moby Dick (1998 )
導演:Franc Roddam
編劇:Herman Melville、 Franc Roddam
演員:
帕特裏克?斯圖爾特 .... Captain Ahab
格裏高利?派克 .... Father Mapple
比爾?亨特 .... Capt. Boomer
Bruce Spence .... Elijah
Ted Levine .... Starbuck
本片是根據美國名著梅爾維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被多次搬上屏幕,其中最出名的是1956年格裏高利.派克主演的版本了。這個版本是1998年翻拍的電視電影版本,年邁的格裏高利.派克出演其中一個角色。
白鯨記Moby Dic)是世上偉大的小說之一。全書的焦點集中于南太平洋一條名叫莫比?迪克的白鯨,以及捕鯨船皮廓德(Pequod)號的船長阿哈(Ahab)如何對它有不共戴天的仇恨。阿哈在一次航行中被莫比?迪克咬掉一條腿,立志報仇,指揮皮廓德號環航全球追蹤,終于發現了它。經過三天放下小艇緊追。雖然刺中了這條白鯨,但它十分頑強狡猾,咬碎了小艇,也撞沈了大船。它拖著捕鯨船遊開時,繩子套住阿哈,把他絞死了。全船人盡皆滅頂。只有一個水手借著由棺材改制的救生浮子而逃得性命。整個故事以這個水手伊希梅爾(Ishmael)自述的方式展開。
http://baike.baidu.com/view/1456721.html?tp=0_11
梅爾維爾>維基百科
赫爾曼?梅爾維爾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 1819年8月1日—1891年9月28日),美國小說家、散文家和詩人。
父系、母系祖先分別是蘇格蘭及荷蘭的望族,隨後移民美國,祖父及外祖父曾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威望,父親是唯一神教派基督徒,赫爾曼?梅爾維爾及其兄弟姐妹則從其母系所屬的長老會。父親經營進口業。梅爾維爾少年時代,父親破産,家境轉壞,15歲離開學校,做過農夫、職員、小學教師等職務,1837年坐上帆船出航,前往英國利物浦,1841年成爲捕鯨水手,航行于南太平洋一帶,1842年7月在南太平洋馬克薩斯群島被泰皮族所俘虜,8月脫逃後在一條澳大利亞商船上作水手,因故被囚于塔希提島,11月,越獄成功,在一艘捕鯨船上從事投叉手。1843年8月加入了美國軍艦“美國號”服役,1844年在波士頓上岸,定居麻薩諸塞州。後來從事小說寫作,1846年發表《泰皮》(Typee),隔年又發表《歐穆》(Omoo),這期間認識霍桑,開始閱讀莎士比亞作品,並仔細閱讀霍桑的小說《紅字》,1849年出版《雷得本》,1850年出版《白外衣》,獲得好評。1850年2月,他以其海上經曆爲事實依據開始創作《白鯨記》,前後花了17個月,1851年夏完稿,同年出版。
《白鯨記》這部小說日後被認爲是美國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在第一年竟然只賣出5本,這部史詩之作在當時非但沒有引起轟動,並惹來許多的非議,使他十分失望。梅爾維爾寫信給霍桑說:“我寫了一本邪書,不過,我覺得像羔羊一般潔白無疵”,霍桑手邊曾有一本梅爾維爾致贈的《白鯨記》,梅爾維爾和霍桑的創作皆帶有神秘和悲觀的色彩。不久出版社發生火災,大批庫存被燒毀。1866年開始在紐約任海關檢查員。梅爾維爾生前默默無聞,晚年轉而寫詩,1866年以後他自費印行詩集《戰事集》、《克拉瑞爾》、《約翰?瑪爾和其他水手》和詩集《梯摩裏昂》,出版商拒絕繼續讓他預支稿費,他曾寫信給霍桑:“激動我的心靈,促使我寫作的東西,我寫不成了──因爲它“無利”可圖。可是要我改弦更張,不這麽寫,我辦不到。”1891年9月28日,梅爾維爾逝世于紐約,窮愁潦倒以終,在《白鯨記》出版後七十年才暴得大名,英國作家毛姆在《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一書中對《白鯨記》的評價遠在美國其他作家愛倫?坡與馬克吐溫之上。他的作品還包括短篇小說,如《書記員巴特子比》(1856年)以及中篇小說《比利?巴德》(1924年出版)。
鯨>百度百科
鯨是一種哺乳動物,體型是世界上存在的動物中最大的。祖先和牛羊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因爲對海裏的食物産生了喜愛,就遷徙到了淺海灣。又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身體慢慢退化,才適應了海洋生活。
鯨的特征
鯨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有的鯨身體很大,最大的體長可達30米,最小也超過6米。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16萬公斤重,我國發現了一頭近4萬公斤重的鯨,約有17米長.鯨的體形像魚,呈梭形。頭部大,眼小,耳殼完全退化。頸部不明顯。前肢呈鰭狀,後肢完全退化;多數種類背上有鰭;尾呈水平鰭狀,是主要的運動器官。有齒或無齒。鼻孔一或二個,開在頭頂。成體全身無毛(有許多種類只在嘴邊尚保存一些毛)。皮膚下有一層厚的脂肪,可以保溫和減小身體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氣後即潛入水中,可以潛泳10~45分鍾。一般以浮遊動物、軟體動物和魚類爲食。胎生,通常每胎産一仔,以乳汁哺育幼鯨。但許多人分其爲魚類,事實上它們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鯨,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棲哺乳動物,用肺呼吸,其種類分爲兩類,須鯨類,無齒,有鯨須,鼻孔兩個,像長須鯨,藍鯨、座頭鯨、灰鯨等;齒鯨類,有齒,無鯨須,鼻孔一個,像抹香鯨、獨角鯨、虎鯨等。海洋中絕大部分氧氣和大氣中60%的氧氣是浮遊植物制造的。須鯨卻能滅浮遊植物的勁敵——浮遊動物。另外,齒鯨也有助于保持魚類的生態平衡。齒鯨的食物就是以魚爲食的大型軟體動物。因此世界上沒有鯨,人類就要滅亡。
鯨類動物的共同特點是體溫恒定,大約爲35.5℃左右。皮膚裸出,沒有體毛,僅吻部具有少許剛毛,沒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體溫並且減輕身體在水中的比重。頭骨發達,但腦顱部小,顔面部大,前額骨和上頜骨顯著延長,形成很長的吻部。頸部不明顯,頸椎有愈合現象,頭與軀幹直接連接。前肢呈鰭狀,趾不分開,沒有爪,肘和腕的關節不能靈活運動,適于在水中遊泳。後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殘迹,呈殘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鰭,末端的皮膚左右向水平方向擴展,形成一對大的尾葉,但並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狹長的尾幹部逐漸變細,最後在進入尾鰭之前消失。尾鰭和魚類不同,可作上下擺動,是遊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種類還具有背鰭,用來平衡身體。它們的骨骼具有海棉狀組織,體腔內有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體的體積,減輕身體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們的眼睛都很小,沒有淚腺和瞬膜,視力較差。沒有外耳殼,外耳道也很細,但聽覺卻十分靈敏,而且能感受超聲波,靠回聲定位來尋找食物、聯系同伴或逃避敵害。外鼻孔有1—2個,位于頭頂,俗稱噴氣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後者進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葉肺,其中有許多毛細血管,富有彈性,能有助于氧的流通,適應在水面上進行的氣體交換,每隔一段時間需要浮出水面來進行換氣,也能潛水較長時間。肋骨有10一20對。胃分爲4個室。腎髒大多爲瘤狀。雄獸的睾丸位于腹腔內。雌獸在水中産仔和哺乳,子宮爲雙角形,有一對乳房,位于生殖裂兩側的乳溝內,有細長的乳頭,乳汁中含有豐富的鈣、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間都具有牙齒,但須鯨類的牙齒到出生的時候則被須所取代,齒鯨類的牙齒則終生保留。
鯨類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他具有和陸上哺乳動物相同的生理特征,例 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貝備了一些爲適應水生環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構造。鯨在分類「屬于動物界(kingdom Animel)、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哺乳綱(class Mammrha)、鯨目(orderCetacea)。
鯨目之下又區分爲兩個亞目,分別是須鯨亞 目(suborderMysticeti,blaleenwhales)和齒鯨亞日(suborderOdo-ntoceti,toothedwhales) 。這兩大類的分群,再學術上主要是依據它們攝食方式之不同而定,須鯨亞目主要的形態特征 是沒有牙齒,但是有具大的鯨須,可用來篩選浮遊生物.所以爲濾食性。齒鯨亞目的主要特征 爲有牙齒,掠食性,其牙齒的數目與排列方式受到食性的影向會有不同,全世界現存有13科約 79種。
鯨魚雖然有魚字,其實它並不是魚類,而是哺乳類動物,它有許多和魚類極不相同的特性,例如一般魚類是左右擺動尾鰭來使身體前進,而鯨魚卻是以上下擺動尾鰭的方式前進。它們利用前端的鰭狀肢來保持身體平衡及控制力向,有些鯨魚背部的上端還有能保持身體垂直的鰭。
鯨魚是群集動物,它們通常成群結隊的在海裏生活,可是當鯨魚呼吸時,就需要遊到水面上來,這時鯨魚是利用頭上的噴水孔來呼吸,呼氣時,空氣中的濕氣會凝結而形成我們所熟悉的噴泉狀。專家們甚至可以從噴水的高度、寬度及角度,來辨識鯨魚的種類。鯨魚的種類很多,大致分成齒鯨和須鯨兩大類。
鯨魚的表皮下有著極厚的脂肪層,那就是俗稱的鯨油,它可以使鯨體保持溫暖,而且也能貯存能量以供應不時之需。由于鯨魚體內擁有許多特殊的構造,使它能夠長時間的在水中屏莊呼吸、減慢心跳速度,因此當它沈到海底,總要經過一段長時間後,才會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貯存氧氣的構造外,當身體某個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時,體內還會有集中供應的特殊機能。
須鯨噴出的水柱又高又細,齒鯨噴出的水柱又粗又矮,一些漁民甚至可以根據水柱來判斷鯨魚的種類。
由于人類的捕殺,目前全世界13種鯨中已有至少5種瀕臨滅絕。爲保護鯨類,國際捕鯨委員會自1986年起禁止商業捕鯨活動,但1987年這一禁令出現松動,允許“以研究爲目的”的限量捕鯨活動。盡管遭廣泛反對,有一些國家每年仍以科學研究爲名大量捕殺鯨類。
鯨每隔一段時間樣到水面上來呼吸。它的鼻孔是在頭頂上。浮出水面時,回噴出水柱。不同的鯨的水柱也會一不樣。有經驗的人一看水柱便可以推算出鯨的種類和年齡。我們也知道了鯨不是魚類。
鯨類分爲兩群:
齒鯨類:有齒的海洋巨獸,如:抹香鯨、逆戟鯨(又名虎鯨、殺人鯨)、海豚、鼠海豚(小型海豚),它們的齒非常鋒利。
須鯨類:有胡須的鯨。事實上這些胡須是長在嘴內的折角形齒片,用于過濾水和捕捉鯨所食用的蝦和其它小動物,這些齒片就代替了牙齒。
鯨是胎生哺乳動物,不是魚。小鯨要吃一年的母乳才能發育成熟。魚類則是卵生的脊椎動物。親魚一般沒有照顧小魚的習性。鯨的“鰭”其實是由四肢演化來的。而魚類則不是。鯨用肺呼吸。魚用鰓呼吸.鯨是恒溫動物,而魚是變溫動物。不能用是否有魚鱗來區別鯨和魚。因爲很多魚類也是沒有魚鱗的。
鯨的種類
根據種類,須鯨有兩種不同的捕食方法。
脫脂式:如白鯨,在慢慢遊動的過程中過濾浮遊生物,嘴半開,水從連合處流入。
吞食式:當這種鯨靠近海底一大攤的蝦時,就張大嘴吞食大量的水,裝進可以伸長的、折疊的肚子。當嘴閉合時,鯨舌就卷食那些鯨齒片過濾的水。如藍鯨一次可以吞食25000公升的水。
每年,一些鯨都會離開食物豐富的極地海洋去尋找更加溫暖的海域以便生育後代。它們在非常確定的時期內,經過幾個月的時間,行程數千公裏。每個冬天,許多遊客航行萬裏,就是爲了在夏威夷海和墨西哥灣能遇到它們。對抹香鯨而言,雄性則不能遷徙,因爲在繁殖海域區不能找到足夠的槍烏賊這種食物。
鯨的種類:就整個海獸類而言,以鯨的種類爲最多,數量也最可觀。鯨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口中沒有牙齒,只有須的,叫作須鯨;另一類是口中無須而一直保留牙齒的,叫作齒鯨。須鯨的種類雖少,但它們身體巨大,成爲人類最主要的捕捉對象,其中有身體巨大、無與倫比的藍鯨,有行動緩慢、頭大體胖的露脊鯨,有喜遊近岸、體短臂長、動作滑稽的座頭鯨,還有體小吻尖的小須鯨,等等。齒鯨的種類較多,除抹香鯨外,其余身體一般都較小,如凶猛無比的虎鯨和海豚。盡管鯨的身體有長短粗細的差別,但一律呈流線型,樣子都像魚,所以人們多稱它爲鯨魚。不過,鯨卻是獸類。它也像人一樣,不斷地浮出水面呼吸空氣。有時我們在海面上可以見到鯨呼氣時噴出的一股股白色霧柱,有的高達十余米,狀如噴泉,十分壯觀。
僞虎鯨
僞虎鯨屬于鯨目領航鯨科,拉丁學名Pseudorca crassidens,英文名False killer whale。
體形似虎鯨而較小,體長約5米,體重約665千克。全身的體色均爲黑色。頭圓,無喙,上頜比下頜略微前突。背鰭比虎鯨小,後緣凹入,位于身體中部略前位置。鰭肢很尖,長度約爲體長的1/10。尾鰭的寬度約爲體長的1/5。
喜群居,同伴間眷戀性很強,很少單獨活動。主要以烏賊類爲食,也吃帶魚、小鯊魚、鮐魚、黑鯛、鱸魚和竹莢魚等魚類。經常與真海豚、寬吻海豚等一起索餌。遊泳的速度較慢,不喜躍出水面。可全年繁殖,一胎産一子,哺乳期10個月至12個月,2年至3年一胎。
分布于除北冰洋外的世界各大海洋,在中國見于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臺灣海域。有重要的科研和觀賞價值,經常被水族館飼養訓化作觀賞動物。
虎鯨
瀕危等級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遍布四海的鯨----虎鯨
虎鯨又叫惡鯨、逆戟鯨,英文名字叫殺人鯨。因它特別喜食須鯨的脂肪,所以.挪威人稱它們爲"油賊"。虎鯨以體魄健壯、性情凶狠而聞名于世,索有"鯨之暴君"之稱。說來也奇怪,在自然海域中虎鯨凶猛異常,但是在人工飼養環境經過人的調教、訓練之後,它卻變得十分馴服,並能根據人的指令作各種技藝表演(如跳水、頂球、伴隨樂曲在水中翩翩起舞等)。自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它們又成爲海洋公園和水旅館中的"水族明星"而名聲大噪。同時,經過特殊訓練的虎鯨還能根據人的指令打撈沈入海底的魚雷和火箭。
虎鯨最令人矚目的是它們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大洋,寒冷的南、北極更是它們的旅遊勝地。它們既能在炎熱的赤道周圍海域生活,又能在終年冰封,嚴寒的兩極冰海中出沒自如。不管是在烈日炎炎的赤道,還是在冰冷的南、北極水域,它們的體溫均保持36℃,恒定不變,這是爲什麽呢?關鍵在于它們的身體具有一套特殊的調節體溫裝置--熱交換系統。虎鯨靠這套"裝備"便可在不同溫度的海域中使體溫恒定不變。
衆所周知,陸生哺乳動物,是靠身體表面的毛皮保持體溫恒定不變。虎鯨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水中散熱量的速度是空氣中的2.5倍,這就意味著它的體內要産生更多的熱量。
虎鯨的體表光滑無毛,皮下是一層厚厚的脂肪層,脂肪起了隔絕寒冷侵蝕作用。而其前肢和高高的背鰭以及尾片等處沒有脂肪層,在這些部位中穿行著一些血管網,形成了一個熱交換系統。這些部位均暴露在水中 又無脂肪層,所以通常和周圍水溫一樣高,是冷的。虎鯨體內的血液流經這些地方就會變冷。當這些部位的血液通過靜脈離開前肢、背鰭和尾片的時候,就會被從心髒流出到這些部位的動脈血的熱量加溫。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許多熱量又重新轉回體內,而不是所有熱量通過前肢、背紹和尾片散失到水中。
總之,虎鯨體內的熱交換系統,既能防止體內的熱量散失,又能向周圍的水環境中擴散體內多余的熱量,以此調節體溫保持恒定不變。
座頭鯨
別名:大翅鯨、駝背鯨、巨臂鯨。體肥大,上頒廣闊,由呼吸孔至吻端沿中央線,以及上下須兩側有瘤狀突起。背鰭相對小,位體後身長的2/3處。鰭肢非常大,約爲體長的1/3,爲鯨類中最大者,其前緣具不規則的瘤狀突如鋸齒狀。尾鰭寬大,外緣亦呈不規則鉗齒狀。臉面褶溝較少,約14p~35條,由下頒延伸達臍部。背部黑色,並有黑色斑紋,腹部黑色或出色,體包個體變異較大,鰭肢上方白色部分多于黑色部分,方白色。尾鰭腹面白色,邊緣黑色。鯨須每側有270~400片,須板和須毛皆黑灰色。
成體平均體長雄性12.9米,雌性13.7米,體重25~35噸,最大記錄體長雌性18米。
結群不大,通常結對伴遊。遊泳速度較慢。呼吸時喚起的霧柱粗矮,高達4~5米。深潛水時露出巨大的尾鰭,常將體軀躍出水面,或側身豎起一側鰭肢。每年進行有規律的南北泅遊。 主食小甲殼類和群遊性小型魚類。
我國黃海、東海、南海均有分布。
瓜頭鯨
別名:多齒瓜頭鯨。形態特征 頭橢圓,無吻突,前端尖,上頜不突出于下頜。背鰭位于體中部,較僞虎鯨的寬大,高達30厘米,前緣向後傾,末端鈍。鰭肢長爲體長的1/6,末端尖。體暗灰至黑褐色,上下唇白色,眼周圍爲暗色區,有濃色帶沿體背正中線由頭延伸至背鰭,並在背鰭下方擴大成弧形暗色區,喉部有白斑,臍至肛門附近爲灰白色。上、下頜每側具齒20-25枚。體長可達2.75米,最大體重約275公斤。初生仔鯨體長約1米以下.熱帶性種,常成數十頭至數百頭的群,遊泳速度快。時有集群擱戲。我國南海、臺灣省海域均有分布。
太平洋短吻海豚
別名:鐮鰭海豚、鐮鰭斑紋海豚、短吻海豚。吻突很短,但與額部界線清楚。背鰭高大醒目,呈鐮狀後曲,基部幅廣。體背部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白色,頭前部和上頜黑色,下頜僅吻端黑色,其余白色。體側眼後達腹側爲白色或灰白色,沿背路基下側至尾基的體側爲從白色帶,口角至鰭櫛前基。並越過路肢後基全肛門間有一黑帶。背鰭前部1/3爲黑色,後半部全爲灰白色。鰭肢同樣前緣部黑色,後緣部灰色。尾鰭上下方皆爲黑色或黑灰色。體色變異較大。上下須每側有齒23~36枚。
成體體長可達2.5米,雄性稍大于雌性,體重可達180公斤。多成數十頭至數百頭的大群,攝食時分成小群,休息或移動時又彙集成大群。性活潑,遊泳速度快,常躍出水面。體長1.8米左右。
食餌主要爲小型集群性魚類和烏賊。
我國東海、南海均有分布。
鯨的介紹
“鯨”這個漢字的造法明白地表示,古人認爲鯨是一種大魚,“鯨魚”一詞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不能責怪造字者缺乏生物學常識,因爲包括鯨、海豚和鼠海豚(體型較小的海豚)在內的鯨類動物(cetaceans)實在是同魚太像了:長長的身體呈流線型,尾巴的形狀像葉片,後肢退化縮小到沒有、只在身體內部還能尋到一點殘迹,這些特征無一不是適于水中生活的。
科學家認爲,哺乳動物大約與恐龍差不多同時登上進化的舞臺,在巨大爬行動物橫行的年代裏生活得不甚得意,直到一場大滅絕事件——通常認爲是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上地球——毀滅了恐龍家族,才因禍得福地興盛起來。 在5000至6500萬年前的第三紀,所有的哺乳動物都生活在陸地上,現代鯨類動物的祖先也不例外。由于某種原因,一些憑借四肢在大地上奔跑的動物,于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開始回歸河流和海洋,在不足800萬年的時間裏,體型和生活習性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這些發現特別是巴基斯坦古鯨(Pakicetidae) 已經足夠讓科學家激動,因爲它們是陸生哺乳動物與現代鯨類動物之間的過渡型,再次爲進化論提供了優美的證據。不過,這些過渡型化石更加偏向于鯨那一邊,要麽能夠水陸兩棲,要麽完全適應海洋生活。有兩個重要的問題未能解答:鯨類動物的陸地祖先——那些只會奔跑不會遊泳的最原始的鯨類動物,是什麽樣子?世上現存的哺乳動物中,哪一種與鯨類的親戚關系最近?
科學家致力于更詳細地鯨類動物的進化曆程,不同專業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根據化石的牙齒和耳朵特征,古生物學家傾向于認爲,鯨與一種生活在第三紀、現已滅絕有有蹄動物mesonychians血緣最近。研究現存動物DNA特征的分子生物學家則比較偏愛河馬,認爲這種現代偶蹄動物才是鯨最近的親戚。
今年 9 月20日,Thewissen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報告說,他的小組新發現了兩種巴基斯坦古鯨化石,它們完全是陸生的。就在第二天,Gingerich 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了另兩種也是在巴基斯坦挖出來的古鯨化石,長著發育良好的肢,可以水陸兩棲。(看來每一領域的大腕來來去去也就那麽幾個人,而且這兩位大概有點競爭的意思,同時在兩份地位對等的雜志上發表主題相同的報告,倒也頗爲有趣。)兩人的新發現都表明,牛、河馬、豬、駱駝和長頸鹿等偶蹄動物與鯨有著密切的親緣關系。對Gingerich來說,提出這個觀點也許稍微多費了一點功夫, 因爲他原先主張mesonychians是鯨的近親。
在希臘,“鯨”這個字代表海洋巨獸。我們把鯨類分爲兩群:
齒鯨類:有齒的海洋巨獸,如:抹香鯨、逆戟鯨、海豚、鼠海豚。
須鯨類:有胡須的鯨。事實上這些胡須是長在嘴內的折角形齒片,用于過濾水和捕捉鯨所食用的蝦和其它小動物,這些齒片就代替了牙齒。
就整個海獸類而言,以鯨的種類爲最多,數量也最可觀。鯨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口中沒有牙齒,只有須的,叫作須鯨;另一類是口中無須而一直保留牙齒的,叫作齒鯨。須鯨的種類雖少,但它們身體巨大,成爲人類最主要的捕捉對象,其中有身體巨大、無與倫比的藍鯨,有行動緩慢、頭大體胖的露脊鯨,有喜遊近岸、體短臂長、動作滑稽的座頭鯨,還有體小吻尖的小須鯨,等等。齒鯨的種類較多,除抹香鯨外,其余身體一般都較小,如凶猛無比的虎鯨和海豚。盡管鯨的身體有長短粗細的差別,但一律呈流線型,樣子都像魚,所以人們多稱它爲鯨魚。不過,鯨卻是獸類。它也像人一樣,不斷地浮出水面呼吸空氣。有時我們在海面上可以見到鯨呼氣時噴出的一股股白色霧柱,有的高達十余米,狀如噴泉,十分壯觀。
鯨是終生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對水的依賴程度很大,以致它們一旦離開了水便無法生活。爲適應水中生活,減少阻力,它們的後肢消失,前肢變成劃水的漿板。身體成爲流線型,酷似魚。因而它們的潛水能力很強,海豚(小型齒鯨)可潛至100-300米的水深處,停留4-5分鍾,長須鯨可在水下300-500米處呆上1小時,最大的齒鯨--抹香鯨能潛至千米以下,並在水中持續2小時之久。1955年發現在厄瓜多爾附近海中一頭被海底電纜纏死的抹香鯨,其潛水深度達1133米。在葡萄牙首都裏斯本附近海域的2200米水深處,發現被電纜纏繞而窒死的抹香鯨,這是迄今爲止哺乳動物潛水最深的記錄。
鯨的祖先
21世紀初,科學家在巴基斯坦發現了兩種生活在約5000萬年前的哺乳動物化石。這兩種動物看起來有點像狗,體型分別只有狼和狐狸那麽大,但科學家認爲它卻是地球上最龐大的動物——鯨的祖先。
在5000~6500萬年前的第三紀早期,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因此,現代的鯨、海豚等水生哺乳動物必然是由某些陸生哺乳動物進化來的。但是由于缺乏化石證據,究竟哪類哺乳動物是鯨的祖先這個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在巴基斯坦新發現的這兩種化石的解剖形態表明,這兩種動物生活在陸地上,有肉食的牙齒,長得有點像狗,但並不屬于犬科動物。它們的尾巴比狗更長,嘴更凶猛,眼睛也比較小。它們的耳朵部位有幾塊奇特的骨頭,其形狀與鯨類動物相同部位獨有的骨頭非常相像。
http://baike.baidu.com/view/21575.html?tp=0_11
捕鯨>百度百科
將系有繩索的銛或叉、鏢等,采用射擊或投擲方式刺入鯨體進行獵捕。獵捕對象有須鯨和齒鯨兩類,以藍鯨、長須鯨、露脊鯨、抹香鯨、座頭鯨、北極鯨、灰鯨、鰮鯨、小鰮鯨等爲主。由于鯨油是貴重的工業原料,曆史上歐洲和美洲一些國家的捕鯨活動長盛不衰。自20世紀中葉起,由于過度獵捕導致資源衰退以及國際上對捕鯨的限制,捕鯨業已趨衰落。中國捕鯨量曆來很少,只是對近岸鯨類獵捕。自1981年起已完全停止捕獵鯨魚
漁具和漁法 古代捕鯨使用手投銛和標槍、 魚叉等作漁具。1731年開始使用手持發射的銛槍。日本曾盛行敷網和刺網纏絡鯨,然後以大、小銛射殺。近代捕鯨則主要使用設在捕鯨船船首甲板上的捕鯨炮。有的國家還試用電氣銛。近海捕鯨采用單船作業;遠洋捕鯨一般由捕鯨工船、探鯨船、捕鯨船、曳鯨船、運輸船、冷藏船、油船等組成的船隊。探鯨船和捕鯨船主要使用回聲探鯨儀發現鯨魚目標和識別鯨種 ;捕鯨船進入距目標20~50米的有效射程發炮射擊。死鯨充氣後任其漂浮海面,並插以顯著標志或安裝無線電浮標,待曳鯨船尋找並拖至捕鯨工船。
鯨體處理 近海捕鯨一般由陸上基地解剖處理鯨體。遠洋捕鯨由捕鯨工船解剖處理。然後按不同部位分送各車間進行制油、制罐、制骨粉、鹽藏、貯存等。
漁場世界各大洋均有鯨分布。北大西洋爲古老漁場;北太平洋以勘察加、千島群島、阿留申群島以南,西至日本外海,東至美國、墨西哥外海爲長須鯨、座頭鯨和抹香鯨主要漁場;小笠源水域是抹香鯨、座頭鯨漁場;南極水域盛産藍鯨、長須鯨、座頭鯨、鰮鯨和抹香鯨,成爲世界最大的漁場。
資源保護 爲保護瀕臨滅絕的鯨類資源, 有關國家曾于1931年在日內瓦簽署了捕鯨條約,但直至1937年才達成基本協定。1946年在華盛頓召開國際捕鯨會議,由15國政府簽署了國際捕鯨公約,1948年7月條約生效 。1949 年又在倫敦召開了第1屆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會議,此後每年召開一次。討論修訂捕鯨法規、規定受保護鯨的種類等 。目前受保護鯨種除北極鯨、露脊鯨、灰鯨外,又增加了藍鯨、座頭鯨 、長須鯨和鰮鯨。1979年第31屆國際捕鯨委員會會議決定無限期禁止捕鯨工船在南極作業,並將印度洋劃爲保護區。1982年第34屆國際捕鯨委員會又通過決議,在1986年度捕鯨季節過後暫時終止商業性捕鯨 。中國于1980 年9月在國際捕鯨公約上簽字。國際捕鯨委員會已有38個成員國。
日本在2007年重新開始捕鯨活動,捕殺範圍在日本周邊及南極地區。國際社會對此表示譴責。現在日本已經停止對瀕危物種--座頭鯨的捕殺,但是,用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町村信孝的話來說,“日本爲了科學研究進行的捕鯨活動還將繼續。”
http://baike.baidu.com/view/106305.html?tp=0_11
日本商業捕鯨活動是日本漁民在日本政府的鼓勵下以“科學考察”爲借口進行的商業捕鯨活動,是世界各國唯一的商業捕鯨活動(1986年起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禁止商業捕鯨),甚至商業捕殺一些稀有鯨種,受到各國綠色和平組織的廣泛抗議。
日本商業捕鯨的曆史演變:
日本商業捕鯨有400多年的曆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捕鯨、食鯨國。東京南部和田町毗鄰太平洋,面積32.45平方公裏,人口約5800,是日本曆史最悠久的捕鯨漁村,目前日本四大捕鯨基地之一,當地人捕鯨和屠宰鯨的手藝嫻熟,鯨肉是當地人主食之一。
南槌鯨每年6月會到和田町的房總半島附近海域覓食,當地漁民們的捕鯨忙季一直到9月爲止。
現在捕鯨魚要有配額,和田町的漁民一年只有26頭南槌鯨的配額,價格較以前提高。
日本捕鯨漁民現在捕獲的鯨魚不像以前那樣,全部屬于自己,而是由政府出錢來雇用他們捕鯨,捕到的鯨歸日本政府。日本政府每年發給捕鯨漁民配額,例如 2006年外房捕鯨株式會社的社長莊司義則獲得的配額是南槌鯨26頭,每頭捕獲的鯨都必須將大小、年齡等彙報給日本政府有關部門。
日本的捕鯨産業規模:
日本在太平洋海域有捕鯨船1000余艘,捕鯨漁民及相關産業工人10萬,擁有6個捕鯨基地:北海道函館市、和歌山縣太地町、山口縣下關市等。
日本鯨類研究所的統計數據:2000年日本生産鯨肉2849噸、鯨皮類1051噸。鯨魚尾部的瘦肉6000日元(約合53美元)/千克,普通瘦肉2610日元(約合20美元)/千克,上等皮3300日元(約合29美元)/千克。日本捕鯨産業年批發總額3200多萬美元。
[編輯本段]鯨魚制品的銷售:
在捕鯨基地的鯨魚肉售價爲2600日元(約合人民幣185元)/千克,比當地的牛肉(7000日元/千克)便宜很多,很多日本人公開贊美鯨肉的美味,認爲可以強身健體,對國際上的反對聲音置若罔聞。
日本的市場和餐館,每年銷售出2000多噸鯨肉。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報告說,日本市場銷售多種瀕危鯨種,包括座頭鯨、長須鯨、灰鯨等。
捕鯨禁令的演變:
1986年國際《禁止捕鯨公約》生效,世界各國宣布放棄商業捕鯨,包括日本。但日本從1987年開始打著“科學研究”的旗號,繞過國際公約,重新開始大規模捕鯨。
2006年在加勒比海島國聖基茨和尼維斯的國際捕鯨委員會第58屆全體大會,7月18日以一票的微弱優勢通過了一項表示支持恢複商業捕鯨的意向性議案,但要推翻1986年的該委員會的商業捕鯨禁令需要得到75%以上成員的支持。
少數捕鯨國家的捕殺規模: 日本、挪威、冰島等國以科研名義在1986年商業捕鯨禁令後繼續捕殺鯨類,三國在2005年共捕殺鯨2395頭,計劃在2008年捕殺3215頭,其中日本的捕殺規模最大。
日本2006年計劃捕殺小須鯨935頭、瀕臨滅絕的長須鯨10頭、和若幹頭瀕危的駝背鯨。國際捕鯨委員會1986年宣布禁止商業捕鯨行爲之後,日本等國以科研名義捕殺了鯨魚2.5萬多頭,引起世界各國環保人士和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擔憂。
2007年,日本的捕殺配額包括瀕危座頭鯨50只和長須鯨50只。
每個季度大約有2000頭鯨魚將遭到這幾個少數國家的捕殺。
鯨類相關調查報告和批評輿論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鯨類調查報告說,盡管座頭鯨的數量稍有恢複,但仍不足以支持商業捕鯨活動。鯨類專家貝克教授認爲,例如斐濟群島附近的座頭鯨已經絕迹,新喀裏多尼亞附近的座頭鯨現在只有大約400頭,小須鯨的數量降低到了原來的1/3。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代表米克說,盡管國際上很多國家譴責日本的商業捕鯨,但試圖阻止日本捕鯨的努力失敗了。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嚴肅批評日本所謂的“科學捕鯨”活動。該基金會全球生物項目負責人蘇珊說:“日本的捕鯨項目是商業性和政治性的,不是真正的科學研究。”
日本捕鯨船返航 今年捕殺了原定數的一半
日本 — 日本捕鯨船“日新丸號”日前返回日本。在綠色和平的努力下,日本捕鯨船最終從南大洋鯨魚保護區捕殺了551條鯨魚,少捕殺了原定捕鯨目標的一半。但綠色和平認爲,捕殺一頭鯨魚都不應該。
爲了阻止日本捕鯨,響應綠色和平的號召,全球逾萬人參加了網上簽名,制造了巨大的國際輿論壓力。2008年1月,綠色和平派遣船艦“希望號”前往南大洋鯨魚保護區,跟蹤日本捕鯨船隊,成功使捕鯨活動中斷了15天,日本捕鯨船還放棄了今年捕殺瀕危的座頭鯨和小須鯨的計劃,而只捕殺長須鯨。由此可見,公衆的支持,對壓制日本捕鯨活動有很大幫助。
然而,盡管今年日本捕鯨船隊只捕殺了原定目標的一半,捕鯨數量仍然比三年前多了逾百頭。況且日本捕鯨活動並沒有因爲綠色和平的反對而終止。日本水産廳仍然企圖把捕鯨活動合理化,還聲稱在南大洋活動的長須鯨數量“快速增長”,所以每年可以捕殺50條。而事實上,日本捕鯨船隊的六艘船艦,即使花了三個月時間,也未能捕殺“很多”長須鯨。
綠色和平的下一個目標,將會是今年在智利聖地亞哥市舉行的“國際捕鯨委員會”年會。屆時,日本政府代表又將不顧國際社會的呼聲,以“僞科學”名義進行商業捕鯨活動。所以,綠色和平仍然需要你的支持,讓我們一起關注鯨魚的未來命運。
http://baike.baidu.com/view/1632862.html?tp=2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