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24 16:18:22| 人氣39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再論和平不能建立在幻想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於2006.1.27

2006年1月27日蘋果一篇文章,標題是「和平不能建立在幻想上」。作者強調兩岸應建立「均勢」,避免「軍力失衡」,在中共打壓下,目前的兩岸和平只是「奢談」。因此作者的意思其實是「兩岸和平」不能建立在前陸委會主委蘇起所謂的「軟權力與守勢國防」的幻想上。

不過對於於許多期望建軍備戰以求和平的學者,我認為應該提醒一句:兩岸和平不能建立在台灣是個大國的幻想上。

當代的國際政治學,以美國的現實主義學派為主流;現實主義強調在無政府狀況下的國際社會,各國面臨安全兩難,唯有自助。然而國人學習這套「拳法」時,必須念茲在茲的是國際政治學的主角是「大國」,「無政府狀況」是大國之間的關係,「安全兩難」或者自助行為,也都是大國的選擇,小國則非如此。

小國面臨的是階層化的國際體系,採取的是扈從策略,集體安全,而非自助。小國在無政府狀態的國際社會倘若堅持「主體性」,只有死路一條;因此小國往往歡迎強國的駐軍,雖然這些駐軍有時行為不檢點,但基於安全需要,也就只能多多「體諒」大國阿兵哥的生理需要。

台灣是個小國。如果台灣心中老想著要和大國「中國」平起平坐,我們可說這是「大中國教育」遺毒未除。小國台灣因為安全需要,希望美國駐軍,或至少乞求美國販賣武器,以維持美國與台灣之間起碼的「安全」聯繫感,這情有可原。這種武器交易在物質上固然有其作用,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安慰。

不過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軍購在物質上的作用將愈來愈難以維持,也因此在精神上顯然也愈來愈不足以產生安慰。不要忘記,在蔣經國把政權交給李登輝的1980年代後期,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達到中國的二分之一弱,當時台灣的軍事預算也超過大陸的二分之一,考慮到中國處於四面受敵的狀況下,台灣得以輕鬆享有海峽軍事優勢。

然而,過去十幾年兩岸的經濟發展態勢迥異,到2005年,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已降至中國大陸(不含港澳)的七分之一。無論有沒有「積極管理」,五年之內台灣經濟規模降至中國大陸十分之一以下,似乎無可避免。經濟態勢如此,兩岸軍事失衡當然也勢所必然,在此情況下強調「均勢」,希望靠著三千億或者六千億對美軍購就達到「軍力平衡」,只是死馬當活馬醫的無奈之舉。

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恢復其大國地位,台灣經濟奇蹟一去不返、恢復小國位置的狀況下,台灣只能尋求各方面的合作妥協。當然,一些人還希望美中冷戰在西太平洋爆發,台灣重新成為美國的「不沈的航空母艦」,由此使台灣在烽火中得到安全。然而,且不說美國願不願意和中國進行冷戰,台灣人,您可願意?

台長: 包淳亮
人氣(39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蓝岛
可以再更高的道德高度上看问题,
和进行道德竞争.
2006-10-03 16:29:2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