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能不能「再到美國教書」不是勉強得來的,但前幾年的因緣際會與實際體驗,讓現在的我多多少少對美國老師們的教學教法感到好奇有興趣(回到台灣的教育場合要再體驗美國老師的教法就有困難了,況且之前在Blog中也提過,『文化』就是一個擺脫不掉的框架,有時候在其它地方可以做的,在台灣卻不見得行得通…),並願意與大家分享一些不同的作法、思維與詮釋:
美國老師如何跟學生說<灰姑娘故事>
真的很棒,美國老師的啟發式教學,也令人為之驚嘆!
說實在,活到這麼大,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問題。
【這些話應是轉寄者自己加的。我常覺得,當人們看到聽到別的國家的教育方法時感到驚嘆,只因為我們從來沒有那樣做過,或者沒人想過要這麼做,實在沒有必要太大驚小怪或是馬上譴責自己的國家或文化。相信我,美國人、芬蘭人聽到台灣的教育方式一樣會驚呼連連啊!重點就是文化差異、眼界差異,你看到的世界就有多大,就會影響你的思維與作法,不是嗎?】
上課鈴響了,孩子們跑進教室這節課老師要講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師先請一個孩子上臺給同學講一講這個故事。孩子很快講完了,老師對他表示了感謝,然後開始向全班提問。
老師:「你們喜歡故事裏面的哪一個?不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學生:「喜歡辛黛瑞拉(灰姑娘),還有王子,不喜歡她的後媽和後媽帶來的姐姐。
辛黛瑞拉善良、可愛、漂亮。後媽和姐姐對辛黛瑞拉不好。」
老師:「如果在午夜12點的時候,辛黛瑞拉沒有來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馬車,你們想一想,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
學生:「辛黛瑞拉會變成原來髒髒的樣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哎啊,那就慘啦!」
老師:「所以,你們一定要做一個守時的人,不然就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另外,你們看,你們每個人平時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萬不要突然邋裏邋遢地出現在別人面前,不然你們的朋友要嚇著了。
女孩子們,你們更要注意,將來你們長大和男孩子約會,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難看的樣子,他們可能就嚇昏了(老師做昏倒狀,全班大笑)。」
「好,下一個問題: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後媽,你會不會阻止辛黛瑞拉去參加王子的舞會?你們一定要誠實喲!」
學生:「(過了一會兒,有孩子舉手回答)是的,如果我辛黛瑞拉的後媽,我也會阻止她去參加王子的舞會。」
老師:「為什麼?」
學生:「因為,因為我愛自己的女兒,我希望自己的女兒當上王后。」
老師:「是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後媽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們只是對別人不夠好,可是她們對自己的孩子卻很好,你們明白了嗎?她們不是壞人,只是她們還不能夠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其他的孩子。」
「孩子們,下一個問題:辛黛瑞拉的後媽不讓她去參加王子的舞會,甚至把門鎖起來,她為什麼能夠去,而且成為舞會上最美麗的姑娘呢?」
學生:「因為有仙女幫助她,給她漂亮的衣服,還把南瓜變成馬車,把狗和老鼠變成僕人。」
老師:「對,你們說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沒有得到仙女的幫助,她是不可能去參加舞會的,是不是?」
學生:「是的!」
老師:「如果狗、老鼠都不願意幫助她,她可能在最後的時刻成功地跑回家嗎?」
學生:「不會,那樣她就可以成功地嚇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師:「雖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幫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幫助還不夠。所以,孩子們,無論走到哪裏,我們都是需要朋友的。我們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們需要他們,我也希望你們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下面,請你們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為!後媽不願意她參加舞會就放棄了機會,她可能成為王子的新娘嗎?」
學生:「不會!那樣的話,她就不會到舞會上,不會被王子遇到,認識和愛上她了。」
老師:「對極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參加舞會,就是她的後媽沒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沒有用的,是誰決定她要去參加王子的舞會?」
學生:「她自己。」
老師:「所以,孩子們,就是辛黛瑞拉沒有媽媽愛她,她的後媽不愛她,這也不能夠讓她不愛自己。就是因為她愛自己,她才可能去尋找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如果你們當中有人覺得沒有人愛,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樣有一個不愛她的後媽,你們要怎麼樣?」
學生:「要愛自己!」
老師:「對,沒有一個人可以阻止你愛自己,如果你覺得別人不夠愛你,你要加倍地愛自己;如果別人沒有給你機會,你應該加倍地給自己機會;如果你們真的愛自己,就會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沒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參加王子的舞會,沒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當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對不對?」
學生:「是的!!!」
老師:「最後一個問題,這個故事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
學生:「(過了好一會)午夜12點以後所有的東西都要變回原樣,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沒有變回去。」
老師:「天哪,你們太棒了!你們看,就是偉大的作家也有出錯的時候,所以,出錯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我擔保,如果你們當中誰將來要當作家,一定比這個作家更棒!你們相信嗎?」
孩子們歡呼雀躍!!!
簡單說,引導、啟發、回答問題是 (我在美國看過的) 美國老師們的三大「一般教學目標或手段」,老師不幫同學們讀書,讀書是自己的事,不分年級,從小就是如此。
差別就在於,台灣有升學考試,考試需要標準答案,所以大部分的老師需要幫同學讀書、畫重點,不然就是不會教,而同學也因為分數的需要,對老師的要求也就是幫忙讀書、畫重點,長年下來,積習已久,雖偶有聽聞一些啟發教學或者另類教學者,但他們一定會被問及如何應付考試的問題,雞生蛋蛋生雞,只好一直羨慕別人的教育比較活潑有趣、比較有人性…結果是我們自做自受!!
同樣的情形來到台灣,我們馬上可以想到,當老師問第一個問題時(你們喜歡故事裏面的哪一個?不喜歡哪一個?為什麼?),學生們恐怕會問:「選哪一個加分比較多?」不用說還有下面的啟發式問題了,學生們說不定會不耐煩地問:「老師不要扯這麼多好不好?快告訴我們正確答案啦!」
在我看來,這根本不是什麼好不好的問題,也沒有一定哪一種教法比較好,完全就是個「適應文化環境」的手法,教育不用說得冠冕堂皇,它終究有個目的。如果目的是完成考試,它自會有其走向;反之如果目的不在考試,那自然也會有不同的作為,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