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03 14:00:00| 人氣3,5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Trip to Britain─【London~Taipei】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天早上看見下雨,心又沉了。今天預計九點半離開飯店,比之前幾天都晚,所以用過早餐我就回房間開始望著窗外乞求晴天。或許上天聽到我的請求,到了出發時雨已經停了。我們今天預定要去泰晤士坐遊船以及去參觀漢普頓宮﹝Hampton Court Palace﹞,幸好雨已經停止,否則今天的行程恐怕又會充滿「濕意」。

        今天是週末,倫敦居民大多已經度假去了,所以交通比前一天順暢許多,但是經過市區一段路時恰好遇到鋪柏油路的工程,只開放一小條通道供車輛通過,於是又塞了一段時間。塞車跟雨天都很容易令人心浮氣躁,幸好沒有兩樣一起來,要不然心情真會悶到極點。終於我們到達了遊船售票處,就在倫敦塔附近。我們趕搭10:35的班次,幸好是來得及的。在等待拿票的同時,我靜靜欣賞四周倫敦塔、倫敦塔橋、以及市政廳的外觀。市政廳的外觀是黑色透明圓球體上一層層玻璃樓層相疊,像是穿山甲的外殼般,非常具有特色。等上了船,照例我還是選擇船頂,但是由於先前下雨的緣故,船頂的鐵椅都溼答答的不能坐,於是我選擇站著。在船未開動之前,在船上就可以靜靜欣賞船後的倫敦塔橋、船左手邊地貝爾法斯特戰艦以及船前方的倫敦橋。其他乘客陸陸續續上船後,船就開動,慢慢駛離碼頭。船首先經過Cannon Street Bridge,這是一條火車隧道,由泰晤士河南邊通往北邊的Cannon Street車站。它原名叫Alexandra Bridge,是根據國王愛德華七世的妻子地名字命名的 。過了Cannon Street Bridge,船接著來到Southwark Bridge。因為它連接河北岸的Queen Street與南岸,原來又稱為Queen Street Bridge。它是一座鐵橋,以長達73公尺的鐵橋墩聞名。它原本是連接南北的樞紐,後來由於軍事安全考量,已經很少作為交通運輸使用,如今成為很多大型客運車停車的地方,所以又被戲稱為〝car part bridge 。接著千禧橋﹝Millennium Bridge﹞出現了。這座鋼鐵橋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慶祝千禧年而建造的。在2000年六月十日開始通行,沒想到過了兩天就因為橋身不穩搖晃而緊急關閉,經過兩年修整才重新開放使用,於是這座橋也有「晃橋」﹝Wobbly Bridge﹞的綽號 。千禧橋的南邊連接了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是一座發電廠改造而成。它是泰特國立藝術館四個分支的其中之一,名稱與當初贊助建館的亨利‧泰特爵士﹝Sir Henry Tate﹞有關,他本身也是一位藝術品收藏家。館中珍藏有馬諦斯跟畢卡索的畫作 。看到千禧橋跟泰特現代美術館就想到哈利波特電影第六集《混血王子的背叛》一開頭就是以這裡為場景。今天陰暗的天氣,跟電影開頭的場景類似,感覺食死人好像隨時就會從天而降。船行駛途中,可以看見倫敦中學﹝City of London School﹞以及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 Cathedral﹞的圓頂。前者是所專收男生的優質高中﹝亦有女校﹞,後者則是倫敦著名地標之一,建於十七世紀,曾經是慶祝維多利亞女王即位六十週年慶典以及黛安娜王妃與查爾斯王子婚禮舉行的場所,如今仍是個固定舉行禱告及禮拜的教堂。

船之後經過一座外觀紅白相映、看來非常「端莊」的橋,它就是Blackfriars Bridge,名稱是向附近的Blackfriars Railway Station致意﹝它附近也有一條Blackfriars Railway Bridge供火車行駛﹞,建於1869年,也是重要的運輸橋樑。1982年因一名義大利的銀行家被發現吊死在橋墩下因而舉世聞名 。在這附近有一幢建築頂部的尖塔以人注目,當時船上傳來的英文講解要遊客特別注意塔上有OXO的記號,但是其他的內容我又沒有聽清楚了,回家查資料才知道這座塔就叫做OXO Tower,這整幢建築物樓下是珠寶飾品與工藝精品店,樓上是住戶。接著船來到了滑鐵盧橋﹝Waterloo Bridge﹞。根據維基百科的簡介,滑鐵盧橋是一座大理石橋,早在十九世紀初就已經建造於此,後來經過水災跟二次世界大戰的摧殘後幾度重建,才是我們現今看到的面貌。橋的名稱是為了紀念英國在滑鐵盧戰役的勝利。在早期有很多人到這兒跳橋自殺,但這裡也是眺望倫敦眼、西敏四以及倫敦市區最佳觀景位置 。這座橋也會讓人聯想到1940年同名電影《Waterloo Bridge》﹝台灣譯名《魂斷藍橋》﹞,由費雯麗﹝Vivien Leigh﹞與勞勃泰勒﹝Robert Taylor﹞主演,敘述二次大戰中一名軍官與一名女子的愛情悲劇。故事結局就是以滑鐵盧橋為場景,令人不勝唏噓。接著船來到Hungerford Bridge,是一條火車行駛的鋼橋,但是兩旁亦有行人步道。它亦叫做Charing Cross Bridge,因為它的北岸連接的就是Charing Cross車站。為紀念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即位五十週年,它亦被稱為〝Golden Jubilee Bridge〞。它特殊的設計、結構與照明也曾獲獎 。橋的附近可看見皇家節慶音樂廳﹝Royal Festive Hall﹞,倫敦愛樂管絃樂團﹝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就常在這裡舉行表演。船往前進,我們來到了倫敦眼﹝London Eye﹞。倫敦又稱為千禧輪﹝Millennium Wheel﹞,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慶祝千禧年而建造的摩天輪,因為當初是英航資助,所以又稱為British Airways London Eye﹞。它在1999年由首相Tony Blair舉行開幕式,但是因為一些技術問題一直到同年三月才正式對大眾開放。它共有32個蛋型座艙,每一座艙至多可容納25人,旋轉速度緩慢,可以讓人慢慢欣賞倫敦市區風景。如今它仍是歐洲最大的摩天輪

        接著倫敦的古老地標─大笨鐘﹝Big Ben﹞出現眼前。它跟倫敦塔橋在我心中一直是代表倫敦的兩大地標。看到它高聳的外型以及可愛的名稱,就會忍不住一直朝它拍照。大笨鐘始用於1859年,去年剛過完它150歲大壽,它巨大的四面鐘如今仍是舉世無雙的。大笨鐘的稱呼據說是與一名叫Benjamin Hall的爵士有關,他是一名工程師與政治家。大笨鐘原來是指鐘塔內部一座巨大的銅鐘,但是如今也泛指這整座鐘塔 。大笨鐘後面就是西敏宮﹝Palace of Westminster﹞,也稱為國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此處在中世紀就建有皇家宮殿,後來才具備議會開會場所的功用。亨利八世時期,他寵信的大主教Thomas Wolsey在此建立York Palace,後來獻給亨利八世,亨利八世將其改名稱為白廰宮﹝Palace of Whitehall﹞,既是寢宮亦是議會、法庭所在。後來經歷許火災、幾次重建,最後成為上下議院開會場所。這座哥德復興式建築在1987年被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眼前國會大廈一部份外觀正在裝修,光采減少了許多。在船的左手邊可以看見倫敦水族館,前面就是西敏橋﹝Westminster Bridge﹞。這座步道橋是為了促進南北岸流通、發展而建造,曾經歷重建,設計師是Charles Barry,與設計西敏寺是同一個人。橋身是綠色的,據說是與靠近橋這頭的下議院的座席顏色相呼應,在河的另一端有朗伯斯橋﹝Lambeth Bridge﹞,橋身為紅色,與橋附近的上議院座席顏色呼應,兩者形成對比

我們遊船的行程只到西敏寺站,於是我們準備下船。在橋等待靠岸的同時,我抓住時間好好再拍下附近的景點:倫敦眼、大笨鐘、國會大廈、水族館、西敏橋。這段時間,聽到大笨鐘響了,這感覺真是有趣。下了船之後,我們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於是我決定去參觀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去看看那個埋了一堆貴族及詩人的地方。我順著西敏寺的尖塔頂的指引,穿過了兩條馬路,來到一處工地,看見有人正在大聲示威抗議。當我看見人潮往同一方向前進時,我知道西敏寺就在不遠處。果然走沒多久,西敏寺的正門出現眼前。儘管看過一些宏偉的教堂,這座巨大、黃白色的哥德式建築還是讓我震懾。西敏寺在西元一世紀就已被建造,在十一世紀初由君主懺悔者愛德華﹝Edward the Confessor﹞修建,由於靠近皇家宮殿,它與裡頭的神職人員一直在政治上有重要的地位。西敏寺是座天主教修道院,亨利八世在位進行宗教改革,創立國教、進行許多解散天主教與財產清算的工作,但是西敏寺卻因為被他提升為大主教堂而倖免於難。瑪麗一世即位後曾經重建西敏寺,之後新教徒伊莉莎白一世即位後曾一度將它關閉,但後來又重新開放,並且擁有最高掌控權,也就是說教堂直接聽命於君主而非主教。西敏寺原本是羅馬式建築,後來才漸漸成為哥德式。它一直是君主加冕與死後安息的場所,許多有名的人物如達爾文、牛頓也都葬在那裡。在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在前門拍完照後,我就準備買票進去參觀。它的票價不便宜,要15英鎊,但是對我來說,難得可以親臨這個見證許多榮辱的歷史古蹟,15英鎊是值得的。進去之後可以索取語音導覽以及簡介,朝著簡介上建議的短暫參觀路線也可以逛得很充實。我參觀了唱詩班的地點、亨利七世的禮拜堂、修士聚集所,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蘇格蘭的瑪麗女王、英格蘭的瑪麗一世跟伊莉莎白一世的陵墓、莎士比亞紀念碑、詩人之角﹝Poets Corner﹞以及加冕椅﹝Coronation Chair﹞。蘇格蘭的瑪麗跟英格蘭這對女王姐妹的陵墓就在走道的兩旁,恰巧面對面;瑪麗跟伊莉莎白還葬在一起,妹妹就在姊姊的上面,陵寢上方是伊莉莎白的雕像。想到這些女人生前恩怨糾葛不斷,英格蘭的瑪麗與伊莉莎白彼此宗教信仰不同,在瑪麗生前囚禁過伊莉莎白、死前要將王位給妹妹想必心有不甘﹝這點在電影《Elizabeth》中有呈現出來﹞,但是妹妹竟然在死後還是要跟姊姊葬在一起,這應該表示他們姐妹兩個感情其實是不差的吧?還是其實是後人故意這麼做的呢?蘇格蘭的瑪麗最後被伊莉莎白處死,結果陵墓最後還在她附近,想想真是忍不住苦笑。如果這些人死後恩怨沒有隨之一筆勾銷,我真的覺得這座教堂應該永無寧日吧?

    接著我詢問服務人員,循線找到了莎士比亞以及我欣賞的已故英國演員Laurence Olivier的紀念碑。莎士比亞安葬在他的老家史特拉福,但是西敏寺還是為他留了一個位置;Laurence Olivier是因為演活了他劇本下的人物,於是也在這裡得到一席之地。莎士比亞紀念碑的隔壁就是詩人之角。著名詩人喬叟﹝Geoffrey Chaucer﹞的棺木就在這裡,後來許多著名文人如Charles DickensJohn Milton也葬在這裡,再加上一堆詩人如Robert BurnsJohn KeatsAlexander Pope的紀念碑,這裡就成了「詩人之角」。看到腳底下一堆碑也覺得一陣詭異。我覺得走在西敏寺,四周、地下全部都是陵墓,這其實根本就是座室內墓園,不過因為這些都是值得敬重的人物,所以也不會覺得太恐怖。雖然以前大學時代唸喬叟的《坎特伯里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以及其他詩人的作品唸得很痛苦,我現在對內容也完全沒印象了,但是看見這些人的名字出現,還是會有種肅然起敬的感覺。參觀當中,剛好遇到正午時刻,西敏寺的人員廣播邀請所有訪客停在原地跟著一起低頭禱告,祈求和平、圓滿,那一刻教堂整個安靜了下來,所有的善念都聚集一起,那感覺真的很特別,我深覺有幸能一起參加這樣的時刻。

最後時間來不及,我只好準備離開西敏寺。來到出口附近,我看到了無名戰士的陵墓﹝The Grave of the Unknown Warrior﹞以及加冕椅。前者是用以紀念在戰爭中死去、身分無法辨識的士兵,後者則是歷代許多英王在西敏寺接受加冕時會坐的椅子。據說加冕時椅子下會放有一顆蘇格蘭石頭,這暗示蘇格蘭在君王之下受其統治,是個暗諷。但是在加冕以外的時間,這顆石頭都是蘇格蘭在保管的。這種名義與實質的爭鬥,在這兩個國家之間看來是沒完沒了的。椅子當時正在維修中,不是直直放著、而是被橫放著。這椅子看來的確陳舊,多少君王曾經坐在上面接受加冕,那磨損的外表下有多少風光的歷史,想到就會一陣驚嘆啊!

快速地走出後門,我往集合方向走去,途中看見了國會大廈的內側有許多遊客也排隊等著參觀。回到了集合地點,才知道有其他團員選擇乘坐倫敦眼,結果排隊排到剛才才正要開始坐上。由於已經買了票,18英鎊也不能這樣就算了,於是領隊就決定等他們,我們也跟著在那乾等了一個多小時。唉!如果早知道會這樣,我就能夠在西敏寺多待一小時、不用這樣急忙地逛了。但是千金難買「早知道」,我也只好在泰晤士河畔來回踱步,再多看倫敦眼跟大笨鐘幾眼了。後來看河畔旁有地標的指示,也才看見西敏橋的一端有座白獅子,回家上網查才知道那是以前某個貴族建造的,這也算是一項意外的小收獲吧!

後來全員終於集合,我們又回去中國城吃午餐。時至中午,天氣晴朗、竟然開始熱了起來。從一早的溼冷到現在的炎熱,倫敦的天氣的確有趣。車子開上西敏橋,看見遠方的聖保羅大教堂跟蘇黎世保險總部。這保險總部的外形像子彈一般直沖雲霄,很容易辨識。不久我們來到了中國城。中國城來了三趟,感覺它已經是個很熟悉的地方。吃完午餐後,還有一些時間,原本領隊提議帶我們去一家店逛逛,但是有人提議去海德公園﹝Hyde Park﹞,我也趕緊大聲附議,於是我們改去海德公園。比起購物,我對國外廣大的公園與自然景觀有興趣太多了啊!

海德公園就在附近,於是我們一下子就到了。海德公園在亨利八世之前一直都是西敏寺的財產,後來亨利八世從教會那裡得到了這塊地就把它變成是獵鹿場,之後的君主才慢慢地將公園開放給其他人乃至平民。它佔地遼闊,佔142公頃,與鄰近佔地111的肯辛頓花園﹝Kensington Gardens﹞合為一片廣大的休閒公園。兩地中間有蛇形河﹝Serpentine River﹞隔開,河上可進行水上活動。海德公園亦是1851年第一屆世界博覽會舉辦的地點 。走進海德公園,眼前一片廣闊,讓我迫不及待朝它奔去。草地上有人或坐或躺享受午後的日光浴,也有人打排球、騎單車,這一望無盡的綠地,讓我也好想騎著單車在這裡悠閒地繞行著。我一直走,走了好遠才終於走到一處沒有綠地的外圍,那裏竟是個派出所。路口還有路標指示,指示肯辛頓宮﹝Kensington Palace﹞就在前方。我問了一個正要上警車、模樣風度翩翩的警察走去肯辛頓宮大概要多久時間,他答大約十分鐘。問題是離集合時間就只剩十分鐘,我走了一會兒看到了蛇形河,就決定不要再往前走,在河邊照張相紀念就好。河也很大,有上頭有許多遊船。我也決定將前往肯辛頓宮的那條路照下來當做紀念,雖然我無法造訪黛安娜王妃生前住的寢宮,至少我曾經來過附近,也是一項回憶啊!

離開了海德公園,我們就要離開倫敦市區前往形成最後一個景點─漢普頓宮﹝Hampton Court Palace﹞。途中經過了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名稱是為了向維多利亞女王與他的丈夫致意,據說裡頭陳設許多傢俱、紡織、時尚服飾、玻璃藝術及雕塑品。它對面就是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National History Museum﹞,外觀如同一座教堂。

車開了幾十分鐘,我們來到了漢普頓宮。漢普頓宮原本是主教Thomas Wolsey要蓋給自己的寢宮,但是後來他逐漸失去主子亨利八世的寵愛後,他就把這宮殿獻給亨利八世。國王把它擴建為寢宮,準備與第二任妻子Anne Boleyn住在那裡,但沒想到皇后寢宮還沒完工,皇后就已經被砍頭了。後來亨利八世幾任妻子也都住過那裡,其中Jane Seymour在那產下兒子愛德華六世,但隨後因產褥熱去世;第五任妻子Catherine Howard也短暫住過那兒,後來也被斬首了。亨利八世逝世後,瑪麗一世曾經跟他的丈夫來此度蜜月,伊莉莎白一世在位時增建了廚房。都鐸王朝結束後,後來歷代君主也都把漢普頓宮當作寢宮,甚至想要將它擴建成可以跟凡爾賽宮媲美,直至喬治二世之後,君主才不再住在漢普頓宮。維多利亞女王即位後修建漢普敦宮並對外開放給民眾參觀 。接近漢普頓宮時,我們又看到了泰晤士河,但是這裡的河水清澈,與倫敦市區內的面貌截然不同。來到郊區心情也會跟著放鬆,這裡沒有大批人群的騷動,也沒有車水馬龍的擁塞,只有幽靜。

到了這座宮殿時,它深橘色的大門以及棕色的外牆讓我小小驚嘆了一下。雖然這幾天已經看了許多宮殿,但是比較起來英格蘭的漢普頓宮外表還是比白金漢宮或蘇格蘭的愛丁堡或聖十字宮要來得氣派啊!我們拿到票與平面圖之後就開始一個小時半的自由活動時間,首先我就先去參觀亨利八世時代建造的廚房。那廚房真的很大,佔有兩三個房間,裡頭空間放了很多容器跟食物,我在想難怪亨利八世晚年會過重,他的廚房太大了啊!後來我經過酒窖,內部一樣很大,裡頭還存放許多大的酒桶。接著我也參觀了女王瑪麗二世以及她的繼位者,也是她的丈夫威廉三世的寢宮裝潢、大致與這幾天參觀過的宮殿雷同,其實應該說寢宮格局都是差不多的,有接待室、謁見廰、寢室、飯廳、休息室、長廊,只是在牆壁或天花板的設計或裝飾上有所不同,但究竟有何不同,就不是我這看熱鬧的外行人能一眼分辨出的了。

接著我就參觀展出亨利八世故事的樓層。由於先前剛好看過影集《The Tudors》﹝都鐸王朝﹞,對於他的故事多少有點概念,於是逛這區的時候對於牆壁上或地板上投射的文字介紹或是幾副圖畫的背景都比較容易理解、也可以逛得比較快。當看見描繪他與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Francis I﹞見面欲簽訂和平協定的畫、以及他與法蘭西斯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V﹞個別的畫像,就忍不住想起影集描述這三個男人的敵對歷史,這「三角關係」分分合合、熱鬧不已。看見亨利八世跟他的一、二任妻子的情愛糾葛、以及他與主教Wolsey的發展,也真叫人感嘆。接著我參觀他的寢宮,參觀他的宴會廳、長廊上他與妻子珍西摩和兒子愛德華六世一起的畫像,旁邊也掛著兒子與伊莉莎白一世的大型畫像。一個是他寄予厚望卻無法長壽的兒子、一個是長年失寵爾後卻開創盛世的女兒,都鐸王朝這幾個人還真是充滿戲劇性啊!接著我又去參觀了喬治王統治時期的寢宮裝潢。我發現這些寢宮都有服務人員在一旁可供諮詢,可惜的是沒有時間,要不然真的可以多問一些有關這宮殿的故事。另外,這宮殿很大,一個地方的入口跟出口相隔甚遠,一出來常常一瞬間不知身在何方,要看一下地圖才能確定,而且還有個地方故意在門後放音箱,重複播放一個小男孩用著低聲的氣音說話,製造恐怖的氣氛。據說漢普頓宮有很多恐怖的傳聞,幸好那時是白天,否則這種聲音應該會嚇死人吧!不過聽完那種音效後,走在空曠的走廊上還是會忍不住覺得毛毛的呢!

離集合時間剩下二十分鐘,我便走去後花園。一進去花園又是一陣驚艷。噴水池、遠方一大座長型湖泊,四周綠地、樹林、花圃,美不勝收。湖泊上有許多天鵝,其中一隻天鵝朝我的方向游了過來,然後就一直在我眼前靜止不動,不停觀望著我們這些遊客,看來興致勃勃,久久不肯離去。綠地上也有許多鳥棲息。傍晚的陽光仍舊耀眼,整座花園在陽光襯托下像個楚楚動人的美女。雖然它仍舊不比凡爾賽宮的後花園,但是也夠壯觀了。看看時間差不多,我開始要往出口走,但是沒想到這時我竟然找不著出口!從花園出口走出去,我發現自己來到另一片林園,我一度擔心我可能走不出去。後來問了一位遊客,才確定直直往前走就會走到出口。在小小慌亂之後,我終於走到出口,這一段路不算短,我走到集合地點時已經比預定時間晚十分鐘。有驚無險地結束了我的漢普頓宮之旅後,跟團員們集合,準備前往機場登機回家。

來到機場時已經可以辦理登機手續。我們排的隊伍不算長,但是依照這個國家辦事的模式,我們又是等了許久。幸運的是,輪到我的時候,負責的人員是一個很有效率的小姐,只問我是否到台北、有幾件行李後就辦理完畢了,出乎意料迅速。另外幾個團員遇到一個服務太過周到的人員,按照手冊問顧客許多制式問題,這樣就耗了許多時間。我原本不是我們團裡第一個辦理登機的人,卻是第一個辦理完畢的人,而且是早早就在旁邊等。後來全員終於到齊,領隊跟我們確定好登機時間,當時登機門還不確定,所以領隊提醒我們要隨時注意電腦螢幕資訊後,就讓我們各自散開。先前因為怕晚餐時間會壓縮到參觀漢普頓宮的時間,所以領隊詢問過我們的意見,先把晚餐費用退還給我們,請我們自理。就這樣,我乘著手扶梯來到了機場大廳,逛了一些商店,看看自己要吃什麼。原本選定一家提供冷食的餐廳,看中了生菜沙拉+通心粉的外帶餐點,僅剩一盒,結果才到旁邊一會兒,從皮包裡掏出零錢,回到原地一看,那僅剩的一盒就這樣不見了!我當場傻眼,決定好的晚餐就這樣不見了,其他的選擇我看了也不喜歡,不想屈就的狀況下,我又到處亂晃。晃到沒有興趣後我就決定先通過安檢,到裡頭再看看有沒有其他選擇。

結果到了裡頭晃了半天還是沒有想吃的東西。應該說那時的我也沒有很餓,想要找到一項可以引起我食慾、可以填肚子又不會太飽的東西實在有點難。在晃的同時,我也留意登機門的資訊,結果到了飛機預定起飛時間前三十分鐘登機門才確定。看到機場裡滿滿都是人,也沒有什麼時間跟地方可以好好用餐的情況下,我決定去便利商店買巧克力棒跟果汁礦泉水當零食。之後登機,這次我坐在窗口,飛機起飛,我靜靜望著大不列顛的夜景漸漸遠離我的視線。沒有不捨、只是淡然。在機上用了兩餐,意外的是這兩餐的餐點比來時的好吃,又扭轉了我對這家航空公司食物的印象。之後經過了一次轉機,在飛機用了一餐,幾個小時的時間又過,當中經過幾次挺嚇人的亂流,空服員都緊張地低下身、大人們也緊張地繫緊安全帶,只有孩子們還很高興地說:「好好玩喔!」在長途的飛行後,我們終於平安抵達了台灣。當飛機安全降落家鄉土地的那一剎那,我也安下了心。每次出國幾天當遊子,回來家鄉的心情都是這樣的。儘管在人家家裡會玩到樂不思蜀,回到自己的家時還是會覺得它最可愛。回到台灣已是晚上十點半,等到入關、拿到行李後都已經是十一點多了。匆匆離開機場後,我便急忙要回家,當中過程有驚無險,最後還是風塵僕僕地回到溫暖的家。即使搭機轉機折騰了十幾個小時,但是回到家我卻沒有那麼困,梳洗、整理行李,東摸西摸,我竟然到了早上快五點才就寢,真是不可思議啊!

這次大不列顛之行我一樣收穫良多。如今回想起來,這個聯合王國的石造建築、濃厚的藝術氣息、多變的天氣以及緩慢的生活速度是我印象深刻的三部份。英式英文的腔調亦是我難忘且想模仿的,精進英文也「再度」成了我的目標。雖然真要說起來我還是比較喜歡歐洲大陸的景觀,大不列顛這個島國還是提供了我不同的視覺與文化刺激。回家後打算把電影《Miss Potter》、《The Young Victoria》、《Notting Hill》、跟《The Queen》再翻出來看了。藉此回顧那些人物、探訪那熟悉的風景、建築,我的探訪英國之旅,在家鄉仍舊持續進行著。

 


           ﹝大笨鐘﹞

          
          ﹝西敏寺﹞

  
﹝漢普頓宮﹞


﹝漢普頓宮後花園﹞

台長: 蔚藍海岸
人氣(3,564)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Trip to Britain |
此分類上一篇:Trip to Britain─【London】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