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行紋-- 2004-05-12 01:37:13 --
很久以前,我學八字,在奇摩聊天室有一位(若水)告訴我:要懂象數理法,就是自然、歸一、天理、循環。又告訴我去讀周易十日學........後來又有一位測字學頗有研究的(白天),告訴我別沈陷於干支由來的窮究,重點應放在術數的實證............。
謬思教我活盤,以自己為範例去求證斗數之於自己的驗證,綜合 命學(意義精神)與科學(具體事實)的體與用,用諸於己身,成就自己若有餘力且能幫助他人。
這一日讀到張盛舒先生於四月所寫的一篇文章,頗有感受,轉貼於此共賞:
【我年輕時曾經是個有神論者,相信神秘的力量;但是我也是實證論者,相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在三十年的研究過程中,我淘汰了很多是似而非的算命術,最後只剩下紫微斗數。我不斷拿各種命盤做實驗,驚訝於很多事件上的神準與無法解釋,因為它的準確率一直高於百分之七十,甚至可以到百分之九十九。
太多人否定算命的功能,可是算命不止存在,還越來越熱,可見算命是不可能消失的。如果能賦予算命全新的意義,讓它不再躲在暗無天日的角落,偷偷摸摸的影響許多人的一生,這不止是功德而已,也是突破。
前三十年,我只看過週圍親友幾百張命盤,對很多命理問題仍然百思不解。但是這三年,拜網路之賜,當我累積超過一百萬張命盤,終於找出紫微斗數為什麼準確的邏輯時,我相信,我已研究出一些古人未曾道出的理論,賦予紫微斗數全新的意義,而且對世人有益。
這個意義就是:
紫微斗數是人類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的巨著!
【紫微斗數 - 天卷】
-- 2004-05-12 01:37:13 --
【紫微斗數 - 天卷】
讀者看完我對紫微斗數全新的分析,以及對照國外最新的演化及管理理論,結果可能會讓你目瞪口呆!這一切竟然早已存在中國古老的紫微斗數裡!
清初名士紀曉嵐主編四庫全書,將中國古來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大類。他曾經說過,所有的事情,古人都已講過講透,今人再怎麼寫也寫不出什麼新意,所以他一生只編書,不著書。
龍應台在台大法學院的一場演講裡,也提到她曾經自以為對某事有獨特的見解,結果後來無意中才發現,二千年前韓非子早就寫過更透澈的話。
我自己也常有這樣的例子。最早時是國中一年級上數學課,窮極無聊,自己發明了幾個公式解題,讓同學很崇拜;等到上了高一,才發覺這些公式早已存在,只不過不是國一的程度而已。近幾年苦思生命中的一些現象,有時自以為頗有一得了,翻翻書,又發覺古人也早已說遍,常常為此爽然若失。每個人那麼辛苦研究幹什麼?到底仍脫不出前人的窠臼!
文/風行紋-- 2004-05-12 01:44:15 --
【紫微斗數 - 地卷】
但是說來奇怪,太陽底下既然沒有新鮮事,人生千百年來不斷重覆循環,很多教訓只要翻開歷史就會看到,那為什麼人總是跳脫不開宿命?在命運漩渦裡打轉,自以為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不會剛好倒霉發生在自己身上,總是認為自己是唯一的例外!
而相反的,有些人又太宿命,把每件事歸責於天命,天命既不可違,則人生也沒有可以奮鬥的,隨波浮沉,把未來寄托於渺茫的命運。
每一個人跌跌撞撞的成長過程裡,人生的天平要不是向前者(非宿命)傾斜,就是向後者(宿命)傾斜;不是太過,就是不及。
孔子說;“四十而不惑”,我終於了解,只有自己親身追求,摸索,經歷,才會知道別人形容的人生是什麼;沒有親身經歷,就只能像瞎子口中摸出來的象,隨意拼湊出荒謬的形象。
龍應台在演講裡說的好,60%的知識是錯的,似是而非,半真半假,所以人必須要知道它的來龍去脈,才能對知識作出正確的判斷。
而在我研讀命理的過程中,我更發覺90%以上的知識是錯的!可是在台灣,有多少人依賴算命師錯誤的認知?思之不寒而慄。
我們看看古時候兩個算命的例子,其實都是在職場上遭遇挫折的心情抒發,不同的算命師有何不同的結果?
屈原在楚辭“卜居”中,問卜道;“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孰吉孰凶?何去何從?世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鍾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卜者釋策而謝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屈原最後還是投江而死了,卜者能幫他不死嗎?可以的!如果卜者了解他的個性的話,自然知道該如何勸屈原這位廉貞坐命的人造命!
這不是我說的,也是古書上就有了!漢朝賈誼因為漢文帝不見用而被貶,過湘江為賦以吊屈原,終日啼哭而死。唐朝李商隱作詩感慨:“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為賈誼抱屈,也等於為屈原抱屈。
宋朝蘇東坡在他的賈誼論裡卻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賈誼“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他說:“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故君子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