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歐美大國震驚的中國幾大最新工程 (中篇)
12時15分,G530次動車從桂林首發,駛往北京。廣西成為全國首個開通高鐵、開行動車的少數民族自治區。當日,西安至寶雞高鐵、柳州至南寧客運專線、衡陽至柳州鐵路、重慶至利川鐵路等多條鐵路開通運營,我國鐵路營運里程突破10萬公里,其中時速120公里及以上線路超過4萬公里,時速160公里線路超過2萬公里。在鐵路版圖中,西部鐵路由昔日的不足千公里躍升到3。8萬公里,在整個路網中的比重上升到36。9%。
目前中國共有七大軍區,但能用於戰略機動的兵力並不多,高鐵建成可以讓用兵有更多彈性空間。未來中國高鐵系統將形成所謂的“四橫四縱”,龐大的鐵路網,也很難讓對手一時間徹底破壞。16節的高鐵車廂,將能乘載1100人左右,搭配輕型武器。未來十萬大軍的千里調動,不會超過半天。
據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8日,北京—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北京—瀋陽—哈爾濱(大連)、上海—杭州—寧波—福州—廈門—深圳這“四縱”高鐵幹線全部通車;“四橫”高鐵幹線中的上海—南京—武漢—重慶—成都已破局,中國高速鐵路已突破1萬公里。到2015年,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將達到1。9萬公里。
最近,國內軍壇上經常出現中國人自己對中國高鐵系統軍事價值得意顯擺的文章,好像中國有了高鐵軍事上比美國多了不少優勢,比如用高鐵運兵,迅速而又方便。用高鐵部署導彈,會使導彈成為神出鬼沒的高速移動目標,令敵方防不勝防等等。其實,中國人的這種自我忽悠,是被美國忽悠後的一種盲目認同,非常愚蠢。
近兩年,隨著中國高鐵四橫四縱網路的建設進度的推進,美國人有些嫉妒。美國世界新聞網在今年1月31日報導,中國高鐵現身,其政經影響和軍事價值已引起世界廣泛關注。同期在香港《鏡報》月刊登封面文章,透露中國高鐵的建成對中國軍事佈局,以及戰略戰術都將產生有利的、深遠的影響。
高鐵建成可克服兵力分散的難題,中國高鐵系統包含“四橫四縱”,主要包括“京廣”、“京哈”、“京滬”、“滬深東南沿海”、“滬蓉(成都)”、“滬昆(明)”、“隴海”、“青島至太原”等。軍事空運能力不足長期困擾中國的軍事建設。中國空軍所有的運輸能力,僅能運送一個師兵力投送到千公里外的戰區,高鐵的建成突破性解決這一難題。武廣高鐵可掛載十六節車廂,一輛高鐵能乘載一千一百人,將一個配備輕型武器的師由武漢運抵廣州,從集結登車到抵達廣州不用五小時,十萬大軍的千里調動也僅需半天。
文章指出,現在高鐵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將來更快的高鐵有可能陸續出現,會否出現“高鐵兵”或“高鐵軍”未可預知,但肯定在中國催生出新戰略戰術,高軍隊的戰鬥力。文章還說,中國可借用高鐵的高速性,將中國的彈道飛彈迅速部署到某一個戰略方向。比如在東北“哈(爾濱)大(連)”高鐵上,分別建設百條僅幾十公里的支線用以停放導彈專列。利用高鐵可在一夜之間將數百枚導彈運到東北,並可以部署在這些魚骨形狀的高鐵支線上,則對於日本的威脅或者打擊將是巨大的,從而遏制美日武力支持“台獨”。
美國對中國高鐵軍事作用上的種種說法,表面上看很有道理,很能滿足中國人的自尊,可實際上是一種忽悠,對中國的軍事發展方向的一種誤導,原因有三個:
一是中國高鐵屬於地面工程,這樣的工程打起仗來是導彈最容易襲擊的目標,也是飛機轟炸的絕好目標,而他的高架橋路基結構一旦被破壞,遠比一般鐵路難以修復。美國說“這個龐大高鐵網,戰時對手也無法輕易徹底破壞”完全是一種忽悠。中國如果用它運兵,肯定會遭遇重創,而且會導致全盤失敗。
二是中國的高鐵多數地段是用高架橋來貫通的,高架橋道基離地面五十多米高,如果運兵車被困在高架道上,士兵無法進行疏散,會成為敵方導彈打擊的目標和飛機轟炸的目標。士兵將躲無處躲,藏無法藏,更無法進行疏散,將非常被動。
三是中國高鐵系統是個對環境依賴很強的系統,如對路基的維護保養精確到+-2毫米,全線是電力供應,不要說被導彈直接命中,周圍爆炸的造成的劇烈震動和間接破壞會輕易影響它的正常狀態,使它癱瘓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如果真是兩國交戰,中國的高鐵只能停運,因為停運才能不成為敵國軍事襲擊的目標,才能保住這個系統不被全面破壞掉,這樣損失會小點。
中國的高鐵系統,是典型的和平時期的國民乘坐系統,它的作用是拉近中國廣闊地域之間的人際聯繫,加快經濟發展,降低碳排放和環境污染,但它在飛彈戰爭時代的戰爭價值等於零,美國對它戰爭價值的高估非常虛偽,也非常不正常。
美國為什麼高估中國高鐵系統的戰爭價值?原因有三個:一是冷戰思維在作怪。即他總是帶著中國稱霸世界的眼鏡,來解釋中國的一切行為。所以,才一廂情願,強加給中國高鐵許多軍事附加值。二是美國在捧殺中國不行,就捧殺中國,讓中國自以為是,行為出錯。三是在軍事上誤導中國,讓中國以為有了高鐵,就不必對大飛機太執著,從而自動放棄空中後勤補給線的建立。
二戰結束已經有70多年了,世界沒有發生大規模現代化戰爭,但二戰後科技的發展十分迅速,現代戰爭的打法必然要出現種種革命。現代戰爭導彈的發展,令任何地面固定目標都成為導彈襲擊的靶子,地面交通的任何方式在戰爭開始後都將失去保證,唯有空中可以暢通無阻,所以,戰爭期間,後勤線的建立,兵力的調動必須依靠空中交通線來完成。所以,中國絕不能受美國誤導,放棄對大飛機的研製,放棄對直升飛機的研製,中國必須建立自己的空中鋼鐵運輸線,這是中國進入現代戰爭的基本保障。
另外,美國的文章指出,中國設有七大軍區守邊護土成為主要職責,但能用於戰略機動的兵力並不多。用於戰略機動的兵力只有北京、濟南兩軍區的部隊,向各方向調兵相對最便捷。目前解放軍三支王牌軍,包括駐守在中樞地區的三十八集團軍,駐河南新鄉的戰略預備隊五十四集團軍,駐紮湖北孝感的全軍戰略預備隊的十五空降軍,軍部均在京廣高鐵中段,部隊駐守在中原地區。這是中國目前最適宜的軍事部署,但仍有缺陷。
美國的這種說法,有誘導中國擴軍的嫌疑,中國不能上當。現代戰爭講的是精兵戰略,人海戰術是弄一窩螞蟻讓人用開水燙,已經沒有什麼價值了。中國不必擴軍,中國的精兵戰略很正確。另外,中國作為人口大國絕對不缺少兵源,一旦戰爭打響,中國40歲以下的預備役有1000多萬可以編入軍隊,他們全是勁旅。
而中國的民兵訓練有素,也完全可以當正規軍使用。美國對中國兵源缺乏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是美國自身對兵源不足憂慮的一種外投射,中國不要被其忽悠,中國自己要心裏有數。
只要中國的後勤跟的上,補給有保證,中國到處都是兵,中國不怕任何人對中國的戰爭挑釁。美國是中國的手下敗將,還是沒事歇菜,搞搞自己經濟吧,趕快從金融危機中把自己解救出來是正差,沒有經濟做後盾,美國的軍事強權能維持幾何?美國人自己應該知道,嫉妒中國、損害中國、忽悠中國,這都是損人不利已的行為,沒什麼積極意義,中國人有傻的,有缺心眼的,可不全缺心眼,美國人還是少自作聰明為好。
年底,代號為“聯合—2013D”的我軍首次聯合戰役軍團夜間渡海登陸作戰實兵實彈演習在渤海灣畔打響。來自陸海空諸軍兵種近20個團以上作戰單位、5000余名官兵參加了此次演習。重點演練了聯合偵察預警、海上輸送、資訊與火力打擊、突擊上陸等內容的作戰行動。從演習代號上看,本次渤海灣渡海登陸演習仍然是今年解放軍大規模練兵演習計畫的一部分。按中國目前周邊海域面臨的安全威脅,搞登陸演習頗有必要。從演習規模和參演人員數量上看,海陸空動用5000多人的登陸演習也夠壯觀。筆者認為中國此次搞夜間登陸演習奇襲的意味很濃。
中國此次登陸演習選擇的時間很有用研究,因為日本為期18天的大規模演習也接近尾聲了。不排除中國有通過此次演習為日本的威懾性演習添堵的想法。畢竟兩國搞得都是渡海登陸演習,目標也很明確都是針對爭議的釣魚島主權問題的戰爭化可能。不過與囂張的日本安倍右翼政府不同,中國相比日本的大規模演習安排頗顯低調。首先是演習地點的選擇上。
日本的演習地點安排在以沖繩和九州等西南地區為中心的區域內,軍演的奪島地點,是位於沖繩縣府那霸市東南方向400公里無人居住的沖大東島,目標直指釣魚島。而中國是安排在遠離東海爭議地區的渤海灣,同樣是威懾性演習,中國看來是不想背負刺激矛盾升級的責任。
其二是演習規模相差懸殊。日本自衛隊從11月1日起,出動驅逐艦、噴射戰鬥機和3。4萬名士兵,以沖繩和九州等西南地區為中心,進行為期18天的陸海空三棲奪島演習。而中方三軍參演部隊只有區區5000多人,基本上相當於日本參演人數的零頭。而日本演習開始在先,從壓日本風頭的角度說,中國完全可以安排一場比日本更大規模的渡海登陸演習的,但是中國並沒有這樣做,這就是低調唄。
那麼中國為何要搞得如此低調呢?中方的演習代號已經說明問題了,很顯然就是一場計畫內的實兵科目演習,但是也絕對起到了警示反制日本的作用又不授人以柄。何況在日本演習開始前中國官方就已經對日本做出了批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0月24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時說:“我們注意到日本軍演有關報導。希望有關方面多做有利於增進地區國家政治安全互信、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事。”中國當然就不能再把送給日本的帽子搶回來了。
再則釣魚島的戰爭化預期很低,日本通過大規模演習發狠勁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因為日本沒有美國支持也根本不敢單獨與中國開戰,當然中國也會在這一問題上顧忌美國因素。所以中日的登島奪島演習無非就是瞪眼看的扯皮手段而已,從成本投入上說,中國也沒必要跟日本去傻拼。有效維持現在的交叉管治局面,中國就已經勝日本一籌了。
還有就是,中國不願意讓美日在台海空間借題發揮,中國在部署大規模搶灘登陸演習的時候,因該會考慮海峽對岸的感受。毫無疑問在渤海灣舉行的夜間搶灘登陸演習對台軍產生的副作用可以忽略,相信島內應給明白大陸的實際用意是什麼的。
中日軍力量究竟誰強:結果令西方大感意外。近期,有關中國和日本兩國軍力對比的分析文章很多,大部分人都認為中國軍力近年來進步很大,尤其是空中力量已經形成了對日本的優勢,並對此產生盲目樂觀。客觀講,中國空中力量即使從品質上也已不弱於日本,甚至部分超過日本,但在實戰中依然很難形成對日本的真正優勢。
數量上中國並沒有真正優勢。從數量上看,中國三代機數量約500餘架,日本三代機數量約270餘架,中國擁有2:1的數量優勢。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國土廣大,需要防衛的空中戰線極長。即使戰時,在東海一線也只能投入大約一半的戰機,其他戰線也必須確保足夠的兵力。儘管中國還有數百架殲-7、殲-8等二代機,但由於航程較短,遠海戰鬥中並不能當有效戰力來計算。因此日本在真正對抗中並不會存在戰機的數量劣勢。
中國戰機的品質優勢並不絕對有效。日本儘管更早地進入三代機時代,但戰機設計普遍較早,主力戰機F-15J和F-2的機載設備並不比中國最新型殲-10和殲-11B更先進,甚至有些落後。尤其是日本航空自衛隊第一主力F-15J,儘管數量達到190餘架,但多數沒有發射主動雷達中距彈的能力。在超視距作戰方面,日本明顯處於劣勢。但從另一個角度講,F-15J和F-2A的改進工作並沒有停止。新改進的F-15J基本達到了蘇-30MKK的航電水準,具備了發射主動雷達中距彈的能力,而且機動性要優於蘇-30MKK。此外,日本的F-2戰鬥機經過改進,完善了原先不太可靠的相控陣雷達,超視距空戰能力有顯著提高,格鬥性能也不弱於殲-10。另一方面,中國主力戰機殲-10、殲-11B、蘇-30MKK在擁有一些相對優勢的同時,也均存在一些相對弱點,並不能保證對日本F-15J、F-2戰鬥機的可靠優勢。
海上作戰日本戰鬥機有更豐富經驗。由於日本是海洋國家,海上空戰經驗和技戰術訓練更加豐富,預警機和巡邏機的應用經驗則遠遠超過中國。而中國海空軍的各式戰機,深入遠海的作戰訓練相對較少,只是在近年來加大了訓練摸索力度,但與日本相比肯定不是長項。遠海空中作戰有很多特點,尤其是遠遠脫離了地面引導和指揮後,更需要強調與預警機、巡邏機的協同,以及編隊的戰術配合等,這些都需要不斷積累經驗。儘管中國戰機性能並不落後,但如何在海上充分發揮其作戰潛力,仍有很多課題需要在應用中解決。總之,在分析中日雙方空中力量時,需要考慮很多客觀因素和時間變化,單純對比戰機的數量和指標,往往無法反映真實戰場的複雜多變。(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