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未來﹞
根據終極盤古大陸理論,在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將出現新的隱沒帶使各大陸開始聚合。許多大陸和微大陸預期將撞上歐亞大陸,就像盤古大陸形成時許多大陸撞擊勞倫大陸。
大約5千萬年後,北美洲可能向西移動;而歐亞大陸將向東移動,甚至向南,不列顛群島將向北極靠近,而西伯利亞將南移到亞熱帶地區。非洲將和歐洲、阿拉伯半島相撞,地中海和紅海(特提斯洋的最後殘餘)完全消失。一座新的山脈將從伊比利半島開始延伸通過南歐(新形成地中海山脈),經過中東進入亞洲,甚至可能形成比聖母峰更高的山。類似的狀況發生在澳洲和東南亞相撞,新的隱沒帶環繞澳洲沿岸和延伸到中印度洋;同時南加州和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將和阿拉斯加撞擊形成新的山脈。
約1.5億年後大西洋將停止擴張,並因為大西洋中洋脊進入隱沒帶開始縮小,南美洲和非洲之間的中洋脊可能會先隱沒。印度洋也被認為會因為印度洋海底地殼在中印度洋海溝隱沒而縮小。北美大陸和南美大陸將推向東南。非洲南部將通過赤道到達北半球。澳洲大陸將與南極洲相撞並到達南極點。
當大西洋中洋脊最後的板塊分離區進入美洲沿岸的隱沒帶,大西洋將快速閉合消失,加速終極盤古大陸形成。
2.5億年後,大西洋和印度洋將消失,北美大陸與非洲大陸相撞,但位置會偏南。南美大陸預期將重疊在非洲南端上,巴塔哥尼亞將和印尼接觸,環繞著印度洋的殘餘(稱為印度-大西洋)。南極洲將重新到達南極點。太平洋將擴大並佔據地球表面一半。
地球的未來可以由幾個地球長期的轉變估計,包括地球表面的化學狀態、地球內部冷卻的速度、地球與其他太陽系行星的攝動,以及太陽光度穩定的增長。這個估計當中有一個不明朗的因素,在於人類科技的發展對於地球所作的持續變化,包括可以對地球造成明顯變化的地質工程。目前的生態危機主要是由人類科技發展導致,而其影響可能會持續長達500萬年。科技發展亦可能導致人類滅絕,使地球回復到緩慢的進化步伐及長期的自然過程。
在數以億年計的時間尺度,隨機的天體事件可以對全球性生物圈帶來威脅,這可能會導致物種大滅絕 。這些天體事件包括100光年內的超新星爆發,直徑為5-10公里(3.1〜6.2英里)以上的彗星或小行星。其他大型地質事件更具可預測性。如果忽略全球暖化的長期影響,米蘭科維奇迴圈估計地球將會繼續處於冰期至少到第四紀冰河時期結束。這是由地球軌道的離心,轉軸傾角及進動現象的因素導致。隨著超大陸旋回的進行, 地球板塊將可能在2.5至3.5億年間形成一個超大陸。在15至45億年後, 地球的轉軸傾角可能出現最多90度的變化。
在未來40億年中,太陽的光度會持續增加,令抵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亦持續上升。這樣會令矽酸鹽的風化作用加速,並使地球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下降。在6億年內,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將低於維持C3類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水準。 C4類植物雖然能在二氧化碳濃度低至百萬分之十的環境下生存,但長期來說地球的植物是趨向滅亡,而動物也會因欠缺氧氣的補充在數百萬年後滅種。
在11億年後,太陽光度將高於目前10%。 這足以令大氣層成為“溫室”,使海水大量蒸發,而板塊構造很可能到此結束。然後,地球的核心發電效應也會消失,令大氣的磁層衰減,大氣外層的揮發性物質會加速散失。40億年後,上升的地球氣溫會引發逃逸溫室效應,至此幾乎所有生物也會滅絕。地球最有可能的命運是,75億年後進入紅巨星階段的太陽膨脹到地球的軌道,並把地球吸收。
人類對地球生物圈有關鍵影響,其龐大的人口主導著地球上許多生態系統。現階段人類活動已經產生了地球表面顯著的變化。超過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積被人類改動,並使用了全球約20%的初級生產。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了近30%。這導致了廣泛及持續的物種滅絕,總稱為全新世滅絕事件。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活動所造成的大規模物種滅絕占總物種數約10%(截至2007年)。目前大約有30%的物種有在未來一百年內滅絕的危機。現代的物種滅絕事件主要是棲息地的破壞,廣泛分佈的入侵物種,人類的狩獵活動及氣候變化的結果。物種滅絕的後果會持續至少500萬年。這可能會導致地球生態的生物多樣性下降。
目前有多個已知可對人類生存造成威脅甚至使人類滅亡的危機。這些由人類自身造成的危機包括納米科技的誤用、核戰爭、基因工程造成的疾病,或由一些物理實驗所造成的大型災難。同樣,一些自然事件可能造成世界末日的威脅,包括致命性的疾病,小行星或彗星的撞擊事件,失控的溫室效應及資源枯竭。然而,計算這些情況發生的實際可能性十分困難。
如果人類滅絕,人類建造的各樣建築物將開始腐爛。大型建築物的半衰期估計約為1000年。能存在最長時間的建築物有可能是露天礦場、大型垃圾填埋場、運河、主要公路及大型水壩。一萬年後,幾個巨大的石碑如吉薩金字塔群或拉什莫爾山仍可能以某種形式生存。
﹝未來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第三次世界大戰,為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下一次世界大戰,目前為止尚未爆發。但常見於政治論題、文學想像、遊戲及民眾茶餘飯後的話題。
最早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理念源自20世紀50年代產生的冷戰思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形成冷戰局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華沙公約組織兩大軍事組織開始擴軍備戰,美蘇兩國更是掀起一浪高過一浪的軍備競賽,建立了足以“毀滅全球”的核武儲備。“第三次世界大戰”這個說法開始不斷地出現在各個國家領袖間的公報中。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決戰。弱勢國家將依靠大國的軍事保護作為維護本國安全的方式。間接促使了世界範圍內冷戰氣氛的增強。
隨著大量高新技術運用於軍事領域,尤其是核武器的廣泛發展與擴散為人們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想像提供了極大的空間——部分人們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一場規模遍及全世界的核戰,這場戰爭將成為人類文明史的最大浩劫。其中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曾被認為是目前人類史上最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危機——兩個掌握了空前核力量的大國在加勒比海持續了數十天的對峙,將戰爭的可能性提升到史無前例的高度。雖然這個事件順利解決,但此後“全面核戰爭”便成為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一種別稱。愛因斯坦的說法就是“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會是怎樣,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戰時,人們手中的武器將是木棒和石塊!”,反映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嚴重性和人們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不安與擔憂。
隨著世界的發展,普遍人類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成為永不出現的歷史名詞——或者是在可見的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的戰爭,全因美蘇間的勢力平衡,並實施相互保證毀滅的政策,致使戰爭不會爆發。但是很多國家將如何應對第三次世界大戰作為本國軍事政治的指導方針之一,以求得在這場還沒發動的戰爭中贏得最大的利益。一些由具有強烈沙文主義的人集聚的網上論壇(尤其是軍事論壇)也時常冒出關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話題,引來熱烈討論。
在不同的角度,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的原因很多,且政府、民間均有不同看法,例如前蘇聯對西方發動戰爭、日本再次崛起、中東地區發動戰爭等。
隨著2001年九一一恐怖事件的產生,有些看法開始認為恐怖主義才可能是目前21世紀所面臨最頻繁的威脅——沒有固定國界與打擊物件的戰爭。
在民間,通常有很多不同的戰爭爆發原因,陣營亦有所不同,相信某些國家會使用核武器,而且戰爭可能延伸至太空。戰爭爆發原因有例如俄國再起抗衡美國和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衝突、中華人民共和國攻擊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反攻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與巴基斯坦爆發軍事衝突、以色列與伊朗爆發軍事衝突、中東或伊朗與歐美國家的衝突、朝鮮核擊韓國或日本、反美情緒等。
對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方式有各種看法詳見下表:核戰、反恐戰、太空戰爭、網路戰爭、經濟金融戰爭、高科技兵器戰爭、訊息戰、內戰、民族戰爭、石油戰爭(資源掠奪戰爭)、外交戰、電子作戰。
《未來100年大預言》美國專家預測—第三次世界大戰2050年開打
預言一 中國不會取代美國
由於本次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專家都認爲世界經濟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美國由於自身原因,多年獨大的地位將被撼動,但弗裏德曼卻認爲,在未來一百年的時間裏,美國依然是主導世界格局的核心力量,美國的優勢將得到延續。他認爲全球地緣政治競爭的焦點已經從亞歐大陸轉爲對海權的爭奪,而美國擁有獨一無二的海上霸權,控制了所有的海上貿易運輸線,因此也將繼續控制全球經濟體系。
弗裏德曼認爲,作爲新興經濟體的“金磚四國”並不足以在未來影響到美國。在他看來,中國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隻是一個孤島:中國的北部是人煙罕至的西伯利亞,西部是沙漠和戈壁,南部是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朝東面向浩瀚的太平洋,但卻缺乏強大的海軍。因此,中國曆來都沒有對外擴張的野心和能力。同樣,印度和巴西也受到了地理位置的制約。印度孤懸南亞大陸,且內部各邦之間差異極大;而巴西的勢力從來沒有超過南美洲,此外巴西最關心的事情不是全球政治,而是阿根廷在幹什麽。至於俄羅斯,在放棄了蘇聯的工業化模式後,轉爲依賴能源的出口,由於戰略的調整使其工業基礎越來越虛弱。
在這本書中,弗裏德曼分析稱,中國經濟與日本經濟如出一轍,都嚴重依賴出口,“中國的經濟顯現出興旺與生機,如果你隻著眼於其經濟的高速增長的話,那麽它確實令人瞠目結舌。然而,增長隻是檢驗經濟的一個指標,更重要的是這種增長是否有利潤回報。一旦增長出現減緩趨勢,比如說由於美國方面導緻經濟不景氣,那麽整個經濟結構可能很快就會出現滑坡。”弗裏德曼預測說,美國在今後一二十年內將面臨一些重大挑戰,但沒有任何新興強國,哪怕是“經濟勁旅”中國會取代美國。
預言二 第三次世界大戰開打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了60多年,世界總體處于和平時期。不過,弗裏德曼認爲這樣的情況並不會保持太久。由於美國一直不希望出現一個可以與其抗衡的國家,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支持歐盟東擴以遏制俄羅斯,支持土耳其以穩定中東,支持日本以制衡中國,“但是,遲早會有一天沖突會爆發。”弗裏德曼甚至虛構了一場發生在2050年11月24日下午5點的戰爭,“日本人會對美國的太空堡壘發動攻擊,目的是讓美國接受日本和土耳其權力上升的事實。”
之所以弗裏德曼會將戰爭安排在這個時間,是因爲這一天正值感恩節,大部分美國人都在觀看橄欖球比賽,或是在大餐之後小憩……日本將從其月球基地發射無數導演襲擊目標,並在發射之後通知盟友土耳其。一旦確認美國基地被毀,日本人還將實施第二步計劃——他們將發射大量的無人駕駛的超音速飛機,它們小巧、靈活,可以輕松躲避來自美國本土或是中途的攔截,而它們襲擊的目標將是美國的超音速飛機、地對空導彈以及指揮和控制中心。與此同時,土耳其也將對美國及其盟友的軍事設施展開打擊。“由於速度極快,到當天下午7點,美國的基地和空軍力量將會被徹底摧毀,美國將僅剩數百架飛機。但因爲核武器的存在,戰事的發展會限定在特定的範圍內,武力沖突不至於毫無節制地擴散蔓延。”
弗裏德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被描述爲:突襲之後,日本和土耳其將與美國談判,而美國借談判的時間,迅速恢複了軍事設施,“大約72 小時以後,美軍在不到2小時的時間裏摧毀了日土聯軍的大量監測力量,這將極大地削弱對手戰鬥力。衛星一旦被毀,美軍的那些倖存的戰機將會開始攻擊日本和土耳其的發射設備,企圖使敵人喪失發射新衛星和攻擊能力,此刻敵軍將會被徹底摧毀……”
預言三 墨西哥是美國最大敵人
金磚四國、日本和土耳其都不是美國的對手,那未來的一百年,美國的對手在哪裏呢?弗裏德曼把目標鎖定爲美國的近鄰墨西哥。
因爲21世紀世界人口會在達到一個頂峰後逐漸回落。人口的減少會加劇各國對移民的爭奪,墨西哥鄰近美國,而且人口出生率高,所以美國會千方百計地吸引墨西哥移民。“但是,墨西哥移民和其他地方的移民不同。如果是華人移民到美國,意味著在很大程度上要將家庭、文化、傳統拋在腦後,遠渡重洋,融入美國。但墨西哥的移民,尤其是美國南部的墨西哥移民卻並非如此,他們可以早上在墨西哥,下午在美國,國界並不是一個地理的概念,而是人口的概念。當大量的墨西哥人越過國界,來回穿梭的時候,美國和墨西哥的國界就會日益模糊,美國將逐漸被墨西哥化。”
弗裏德曼在書中提出自己的證據,“通過觀察2000年墨西哥裔居民在美國各州的比例,我們已經可以看出其集中程度。沿著太平洋到墨西哥灣邊線,有一個明顯的墨西哥裔人口集中地,這裏1/5 到2/3 以上的人口是墨西哥人(在這裏用這個詞來表示種族而非國籍)。與加利福尼亞州情況一樣,在得克薩斯州,這種集中程度進一步擴展到州的範圍。但是,與料想中的一樣,邊界周圍的很容易成爲墨西哥人的聚集地。”弗裏德曼提到,2006年墨西哥的經濟位居世界第15位,依據購買力來衡量,墨西哥的國內人均生産總值已略超每年1.2 萬美元。這使得墨西哥在拉丁美洲成爲最富有的大國,“就算稱不上領先的經濟強國,至少也居於發達國家的行列。”
弗裏德曼說:“等到墨西哥移民人數達到一定規模時,他們就會意識到自己在一個國家內部是一個獨立實體。基於自己的地位,他們開始要求一系列的特殊權利。當他們自然而然地喜歡上美國時,該團體的一部分人會把自己視爲這個國家的本地人,而非移民,他們隻不過住在墨西哥以外的統治區罷了。與此同時,墨西哥國內也會出現鼓動兩國合併的運動。”美國雖然控制著太空和海洋,但是墨西哥的挑戰來自地面。墨西哥人可以越過邊界,深入到美國內地,發起挑戰,“而這正是美國最不擅長的方式。”
弗裏德曼是哪路神仙?
喬治·弗裏德曼,猶太人,生於匈牙利,3歲時隨父母移居美國。早年就讀於紐約城市學院,主修政治學,獲康奈爾大學政府專業博士學位,在賓州迪金遜學院任教二十餘載,期間是美國軍方和五角大樓的座上賓,承擔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國防大學和蘭德公司國防和國家安全課題,較早引入計算機模擬戰爭推演。
1996年一手創辦美國智庫“戰略預測公司”並任總裁,專門爲政府和企業提供未來國際政治、經濟、軍事趨勢分析預測,是美國惟一一所可以公開合法出售情報分析成果的私營機構。弗裏德曼論著頗多,曾寫過《美國的秘密戰爭》《未來大戰》《情報利器》《下一次美日戰爭》等多部國際暢銷書。
因爲一則瑪雅預言,電影《2012》有了製造災難的由頭,但如果你看到每一場電影院前三排都坐滿仰望大銀幕的觀衆,應該不會覺得他們隻是因爲一個遙遠的預言而以受罪的姿勢來看一場票價不菲的電影。當我們生活在有續、平和而沒有危機的環境中時,幾乎沒有人去關注預言,隻有當未來充滿不確定因素時,我們才會對語言産生依賴。
這個世界上並不缺乏預言,更何況絕大部分預言到兌現時成爲笑柄,因此我們對預言的信任度往往與這個人過往預測是否靠譜相關。喬治·弗裏德曼,是美國智庫“戰略預測公司”的創立者,該智庫也曾準確預測當今印巴緊張局勢升級的核心因素;破解出墨西哥毒梟組織的經營結構;還對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新政府,就眼前即將面臨的挑戰提出精闢諫議。因此,弗裏德曼的這個公司在美國又被稱爲“影子中情局”。
喬治·弗裏德曼在今年推出《未來100年大預言》,該書的中文版本周也震撼上市了,書中的預言可謂令人瞠目結舌,比如2050年,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以美國勝利,日本、土耳其失敗結束;2080年,太空電站將向地球供電;2100年,墨西哥挑戰美國強權地位……是真的,還是一部科幻小說,看弗裏德曼如何自圓其說?
中國專家:別太當回事兒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王緝弗裏德曼對未來100年以及美國走勢的判斷也許是對的。要說美國從此一蹶不振了,並沒有可靠的證據。作爲惟一超級大國,美國的地位再維持二三十年基本沒有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研究員周琪金融危機動搖了美國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美國在未來沒有能力在類似危機上擔當領導者的角色,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亞洲發展帶來的,美國的資本主義模式和金融監管模式的主導地位將會逐漸消失。
中國社會科學院另一專家樊吉社
類似《未來100年大預言》的這種預測一直就有,中國也沒必要當回事。這本書反映出在美國有一批對中國和俄羅斯不瞭解,甚至懷有偏見的讀者潛意識裏希望看到這樣的預測。但無論如何,這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觀點也不可能成爲主流,難以對美國的政策産生實質的影響。一對國際關系有深刻理解的網友對弗裏德曼這本書的評價已經超過了我的專業能力。但是,我知道的是,到我很老的時候,我都會記得曾經讀過一本書,說墨西哥會滅了美國。而且,我也在考慮,是不是得學一點西班牙語了?
《未來100年大預言》的中文翻譯者
在這場美國製造的科幻大片裏,作者對自己的出發點直言不諱,因爲他認爲“事實上,這個世界正在繞著美國旋轉”,當然,這可以理解成作者作爲一名美國人,本身帶有的政治優越感讓他無法做到中立。
2013年1月科技訊息:總部位於加州的製造商Aeros改變了世人對飛機的想法,他們將飛機設計成了一個圓形、不需要任何起降設備就能著陸和垂直起飛的Aeroscraft飛船。Aeroscraft體積龐大,長260英尺,有效載荷高達66萬噸。目前圖中的Aeroscraft仍只是模型測試版,未來會製造更大的飛船,讓軍用和民用飛船都有不同的設計。
Aeros
公司從很久以前就開始設計Aeroscraft,最近終於開始進行為期60天的飛行測試。而Aeros公司的CEO伊戈爾•帕斯捷爾納克認為,這架Aeroscraft飛船的出現只是個開始,說不定可能會改變未來100年的全球垂直交通運輸的解決方案,再不需要任何平面助跑設備,直接運輸設備或是搭載乘客。
想像一下如果未來飛機都變成和Aeroscraft一樣,可能會完全改變了人類對飛機的想法,不再受限於起降時地形問題,也降低了飛行危險,雖然不知道它可以容納多少台軍用設備和乘客,但是,Aeroscraft完全就像是小型的空中倉庫,簡直和科幻電影裡的飛機一樣,真的是很令人期待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