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體有多「毒」?
毒的源頭:吃太多又不動
排毒風盛行,究竟,毒是什麼?如何排毒?排毒之後,人就會健康嗎?
「不只是便秘,正常人都可以來做,人一天有三到五公斤的宿便是正常排便排不出去的,
做大腸水療可以排掉身體的毒素,改善失眠、頭痛、膚色暗沉……療效很廣泛喔!」
台北萬華一家大腸水療中心服務人員回答詢問電話時,極「專業」的推銷大腸水療的好處
,還煞有其事的說:「我們做的是預防醫學。」
晚間綜藝節目上,一位所謂的「排毒大師」在女藝人背上,滴些許精油,並用煙薰。
「這就有排毒的功能。」大師說著。
接下來,他又在另個藝人手臂上用工具刮出一層透明的油,主持人則驚呼:這就是排毒出來的髒東西嗎?
轉到其他頻道,也有主持人正口沫橫飛介紹最新的排毒藥,底下一排搶購電話正斗大秀著,
並請了許多見證人說明排毒後的「新」人生。
上述場景,都是「排毒」風盛行下的產物。
現代人似乎以為自己身體內有很多「毒」,必須把「毒」排掉,身體才能恢復健康。排毒餐、
淋巴排毒、大腸水療各種「排毒」方式,連排毒精油、排毒化妝品都應運而生。
然而有多少人追究過「毒」是什麼?身體又是如何「排毒」?
所謂排毒,有些是行銷用語
從西醫觀點來看,所謂的「毒」,是指細菌和病毒。
中醫的「毒」,則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六大「病邪」,主要來自外在環境氣候。
綜合中西醫的看法,「毒」是指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包括來自外在環境的壓力和污染、細菌、病毒,及人體新陳代謝的廢物。
例如尿酸是人體新陳代謝的廢物,血液中尿酸過高,尿酸鹽結晶累積在身體各部分,就會形成「痛風」,因此痛風屬於新陳代謝疾病。
事實上,正統中醫和西醫都不曾出現「排毒」字眼。只能說,人體新陳代謝包括吸收和排泄,「排毒」或許只能算是「排泄」。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中藥組組長陳崇哲認為,中醫有「解毒」。例如,火氣太大,解火氣的毒,就是「解毒」。對西醫而言,就是「消炎」。
坊間的「排毒」,應該就是中醫的「解毒」。只不過,就字面「震撼力」而言,「排毒」確實比「解毒」更能讓消費者接受,「這是典型的商業行銷字眼,消費者一聽說是排毒,以為體內
的毒素可以被『逼』出來,好像武俠小說的情境,會覺得很有療效!」陳崇哲說。
事實上,坊間所謂的「排毒」,範圍太廣泛,且過於浮濫;無論排汗、促進淋巴循環或新陳代謝、幫助排便通通被歸為排毒的一環。
其實在西醫的眼中,人體的排毒器官只有肝臟和腎臟。
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任張天鈞強調,人體細胞新陳代謝時,會產生代謝物,不排出去,對身體有害,肝和腎是兩個重要的排泄代謝物器官。
肝可以透過細胞作用,把進入體內的毒素從膽汁排出,腎則會將血液中的有害物質透過小便排出。張天鈞認為,坊間排毒方法是有點誇大其詞。
例如大腸水療,就不是健康的作法。因為大便本來就有很多細菌,有些菌是好的,全視為毒素一併排出,「違反自然生理」,必要性並不高。他也說,身體本來就會自然進行把壞東西排出
來,灌進乾淨東西的交換工作,而且,過程之中腎臟還會主動調整血糖該多少,尿素氮多少。
毒的來源,其實是食物本身
現代人體內「毒」的根源,其實是因為吃進太多身體處理不掉的東西。
張天鈞有一個病人,每天吃很多檳榔,把荖花和石灰質都吃進去,造成血鈣濃度太高,導致腎功能衰竭。
另外,膽固醇(脂肪的一種)是製造細胞膜和荷爾蒙的重要原料,但是,現代人的飲食中,膽固醇含量太高,身體利用不了,堆積在體內,造成高血壓、高血脂,本來是身體運作必要成分
,量過多之後,反而變成「毒」,讓現代人欲除之而後快。
「現代人肉吃太多了,又都不動。」榮民總醫院營養部主任章樂綺說,時下食物,脂肪太多,
纖維(蔬菜)太少,均衡飲食是:成年人一天至少要吃三碟蔬菜,每碟約半碗分量。也就是,
一天應該吃一碗半的蔬菜,但多數上班族每天吃不到這樣分量的蔬菜。章樂綺指出,速食店的漢堡,只有一、兩片蔬菜,三明治,只有二片小黃瓜。一天下來,蔬菜攝取量,「大概只有兩湯匙吧!」
依照衛生署建議的均衡飲食菜單,一般上班族一天內最好吃到四碗飯(每碗飯可以用四片土司麵包或兩碗麵代替),除此之外,吃一個蛋、喝一杯豆漿之外,就只要再吃六十克的魚或肉,
大約是兩薄片乳酪的重量,這薄薄兩片肉,就足以供應身體所需,但是,現代人中午便當裡的魚或肉,可能就已超過一天所需的分量。
也就是,肉吃太、飯和菜吃太少。章樂綺指出,現代的飲食習慣造成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文明病」,已是鐵的事實。「這些文明病其實一點都不文明,是生活環境讓我們好逸惡勞」
而且,多數人至今的用餐的觀念是:「飯吃不完沒關係,把肉吃完!」
最大謬思,只想躺著排毒
很多人想藉外力或藥物、偏方「排毒」,但陳崇哲說:「到目前為止,還找不到真正可以『排
毒』,又不會造成副作用的藥!」像薏仁有助排掉身體的水分,但還是排不掉膽固醇。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健康聖品」大流行,從黑豆、靈芝、番茄到最近的地瓜等,消費者都以為,吃下這些單一的「健康聖品」對身體健康絕對有益。
事實上不然。台北市立婦幼醫院中醫師莊雅惠強調,其實,沒有任何單一種食物適合每一個人,中醫通常要看每個人的體質,決定適合什麼。張天鈞說,食物對身體能不能產生作用,主要是看「分量」。
「在實驗室裡養一堆癌細胞,在細胞上撒很多鹽,結果癌細胞死掉了,就說,鹽可以抗癌。但是人吃下那麼多鹽,不只癌細胞死掉,整個人都死掉了。研究要應用在人體上,沒有作過臨床,就不足以採信。」
均衡營養之外,還要多樣化,張天鈞建議,同樣是蔬菜或海鮮肉類,也不要固定吃某一種,今天吃茼蒿,明天空心菜,後天吃高麗菜;今天吃蚵仔,明天螃蟹、後天吃蝦子,牛肉也一樣,
美國、紐西蘭、澳洲牛肉可以互換,連牛奶的品牌也都可以時常更換,「每一種吃下去的量不
大,即使有污染(毒),身體都還自然還可以處理。」
根據衛生署的建議,人身體內的熱量來源,應有約二五%來自脂肪、一二%來自蛋白質,六三%來自醣類,但是,章樂綺認為,現代人的飲食習慣中,脂肪占熱量來源已達到四○%,蛋白質占二○%,醣類占比已降到四○%,這樣飲食的結果,使得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
尿病、高血壓、肝病、腎臟病等長期占據國人前十大死因榜單內。
但是,人們很難回頭思考自己「吃太多」,反而在身體負荷過重之後,想要藉「排毒」讓自己健康,這也造就時下排毒產業日趨盛行。
其實,想要「排毒」,最好的方法是透過運動,像淋巴是身體免疫系統,透過運動,本來就可以促進淋巴循環,將身體有害的物質排出體外,但是,多數人不想運動,而是花錢請瘦身美容
業者在身上沿著淋巴結按壓。
坊間也有醫師推出讓病人躺著注射點滴,就可「瘦身、排毒」的療程。另外,躺著就可以「碎脂」的「碎脂機」大賣,也反映現代人不想動就想讓脂肪不見的心理(編按:前者行為已被衛
生署醫政處認為,涉及醫療廣告不實。後者經民眾檢舉,已發現「碎脂機」是「低週波治療器」,並不具有消除脂肪的效果,衛生署在六月上旬依「藥事法」,對廠商開出罰單)。
「現在的人很會賺錢,但不喜歡動,要他走半公里到捷運站可能都不願意,像這樣,要『排毒』談何容易?」陳崇哲說。
原來,身體健康最難纏的敵人,其實不是人體內的「毒」,而是自己。但是,要人們少吃多動
,卻是對人性最嚴格的挑戰,有多少人能成功挑戰自己,抵擋得住美食和各種便利的誘惑?
所以,通常是生過重病的人才會乖乖的重視飲食和健康,在身體器官沒有以疾病對自己提出抗議之前,多數人還是放任自己享受、任由「毒」在體內累積而不自知。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