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韻味的剝皮寮空間裡,吹進了藝術氣味,
走進老街家家戶戶的閒置空間中,
展出了許多當代藝術作品,
讓人迥然身處在不同時空的藝術空間之中。
現代和傳統元素的結合
為了讓民眾認識這個百年古老街區的新風貌,
從今年七月中,老街區西側修復46間老建築,
陸續有來自台灣、英、美、印度、巴西、荷蘭、韓國等地的24位藝術家,進駐到老街空間、
走訪萬華街道感受和觀察,再進行觸發他們靈感的創作,
運用攝影、繪畫、裝置、或者影音科技等媒材,結合傳統文化元素,
來表達他們自己對在地的關懷,
為剝皮寮的歷史空間,重新注入新活力。
胡朝盛,是這次「剝皮寮藝條通」策展的負責人,
過去他曾經擔任過2009年「種子計畫1--藝術在河左右」的地景裝置展、
2008年也曾前往上海藝術博覽會年度特展,
擔任「Best of Discoveries」台灣區的策展人。
萬華過去就是漢人與原住民交易繁忙的區域,
之後陸續有日本人、華人、外勞進駐,是異文化撞擊激烈的地區,
所以胡朝聖策展方向便以「混搭」的概念,運用在「剝皮寮」
讓藝術家結合傳統和現代的空間元素、
讓剝皮寮產生一種重生的意象。
同樣也參予策展計劃的工作人員黃千瑜,
對於修復後前去剝皮寮的印象特別深刻,
因為本身就是萬華人的她,
十年前看到剝皮寮的印象就是販售一些二手商品、以及沒有人居住的破爛老舊屋舍,
「但是我萬萬沒想到現在的剝皮寮被保存修復之後,保有原來的特色、
又添加了修復的新元素,讓人感覺在這座現代化的城市中,
剝皮寮絕對可以是代表台北城市歷史的老地方。」
■藝 術 家:貝馬丁
作品名稱:美麗寶島台灣之花
藝術家貝馬丁來自英國,在台灣生活之後,
他以一個西方人的身分,感受到台灣的空間雖然狹小、有限,
卻有著相當豐富的多元文化和生活,
所以他用薄片的木材,裁切成一片片長條形的形狀,
展示出一朵朵盛開,卻有不同樣貌的花朵。
■藝 術 家:李明則
作品名稱:團圓月亮
藝術家李明則,從小在高雄的農村長大,對於寺廟前的皮影戲、
布袋戲等有著深深的吸引力,
這些兒時回憶,讓李明則在「團圓月亮」的作品中,用手繪的方式,
將點滴回憶運用燈光、圓球、圖案,
將過往的時空重新再現,如同剝皮寮的重生。
■藝 術 家:洪毅
作品名稱:一杯子的祝福
「一杯子的祝福」代表著「一輩子的祝福」,
色彩繽紛的杯子中,可以是液體或固體的盛裝物,
而四周栽種的綠色小植物,象徵的是一種溫暖守護的力量,
這是藝術家洪毅的一份心意,希望帶給剝皮寮的居民,
如同盛滿的杯子一樣,滿溢著濃濃的祝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