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1-20 10:02:05| 人氣26,6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發心究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初心難

推薦 4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發心究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初心難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十九〈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故經云。發心畢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先心難。

前述《經疏》中並未明示出處為《華嚴經》,且經查《華嚴八十》、《華嚴六十》、以及《華嚴四十》,悉無此經文。

另查得此偈應是出自《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有二版本:

北涼版於卷第三十八〈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六〉

宋代版於卷第三十四〈迦葉菩薩品之四〉

版本雖有別,然經文偈頌實乃一致云:

爾時迦葉菩薩即於佛前。以偈讚佛。
 憐愍世間大醫王  身及智慧俱寂靜 無我法中有真我  是故敬禮無上尊
 發心畢竟二不別  如是二心先心難 自未得度先度他  是故我禮初發心

以下為《廣論手抄稿》中提到此偈之錄音帶卷次

007A26’40”

{2015.6.17}根據手抄稿第一冊訂正本段

遂於其因,集積資糧,淨治罪障,廣發正願。

「遂於其因」,什麼因哪?就是將來你能做到的因,你現在在這個因地上面做這一點,將來就感得必然的這個果;假定你現在排斥它,將來就是障礙的果。現在如果說你準備相順的因,到了這個時候你就能夠一步一步向上。上不去的原因是罪障,所以你「淨除罪障」;罪障雖然淨除了,如果你力量不夠還是不行,所以另外一個是「集聚資糧」。那麼下面這個迴向、發願是為什麼呢?就是說你集了這個資糧,你的目的幹什麼?你的目的是要幹這個嘛,所以要「廣發正願」。這「願」跟「向」,它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就是說,你這件事情還沒有做,準備去做,那麼說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的目的是這個。譬如說我現在要到美國去,要買飛機票,所以我要去想辦法賺錢,所以我要去賺錢為什麼啊,我要買飛機票,這個就是你沒有做事情的「願」。那麼等到你做完了賺到了錢,你說這個錢不亂花,我要去買飛機票,這個叫「迴向」。所以願、向,就是指向這個方向的。

所以下面說,第四知深進的方便。這個是我們確確實實要了解的,現在修行當中,一般我們最大的障礙就在這一點上面,這個非常重要!所以我在前幾次去講的時候,很多人他沒聽清楚,說我說不贊成這個、不贊成那個,又說參禪不好,又說念佛不好,又說學教不好。其實我是讚歎所有的,念佛也好、參禪也好、學教也好,沒有一個不好,就希望你真正做到最好,目的沒有別的,就這個!關鍵就在這裡,所以我這個地方特別說明。經文上面說:

以是不久,漸漸增長智慧能力,於彼一切悉能修學。

最後,因為這樣做的話,然後呢?哈!好了!智慧也增長了,是能力也增長了,於是你所有的這些東西都能修學,所以——行,完全對;果,當然得,果當然得!所以真正說起來修行不難,就難的是什麼?正確的引導,正確的知見最難得!所以《華嚴經》上面說:「發心究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初心難。」發大菩提心,到證得究竟的佛果,兩樣東西內涵的實質上來說一樣的,因為這本質就這個東西。前面呢,就是說質是完全對了,可是這個沒有圓滿,差就是差這一點;譬如說同樣的水,那水絕對是完全是一個,只是後面那個水的話圓滿了,就這樣,或者需要的量是完全達到了,這個水的質沒有差別。

089B29’17”

所以說下面又說,誰發,不管是那一個人哪,他一旦發起了這個殊勝的心寶的話,那就是我們真正應該恭敬的,即禮彼士身啊!耶這個才是真正尊貴的,耶這個才是真正尊貴的,所以華嚴經上面說嘛!華嚴經上面叫「發心究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初心難」。

090A0’0”

發心究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初心難,當你發菩提心,以及証到究竟佛果的時候啊,這個兩個的內心,這個心裡的特質,沒有什麼差別,但是兩者當中啊,嘿!這個初心啊!初發心還難唉!不是我們現在要敬禮諸佛嗎?佛那來的,就這個因哪!所以呀我們真正最珍貴的是這個,所以你看哪的的確確有他的根據,佛親口說的,那一個人發了這個心,我們最真正要,那個才真正我們禮敬之處,那來的呀!嘿!不是馬馬虎虎來的呀!

134B11’02”

所以我們務必要知道,這個因最重要,所以華嚴上面就說的很清楚啊,發心究竟二無別,如是二心初心難,我想在座的有的同修曉得這句話,華嚴上面說的非常清楚。發起這個心,發什麼?菩提心,跟這個究竟圓滿菩提心,圓滿菩提心什麼啊,圓教佛啊,這個究竟啊,兩樣東西沒有差別,一點都沒有差別,如是二心,這個兩樣當中啊,初心難,嘿嘿不是成佛難唉,就是你下這個因難哦,為什麼?你只要這個因對,果一定對,眼前沒有一個事情例外的

136A26’42”

發心究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初心難,」

這是華嚴上面特別說明的,你發這個大菩提心跟究竟圓滿這個大菩提心兩樣東西就它的個內涵、特質、心裡來說淆差別、無二無別!但是這兩樣東西啊如是二心叫初心難喔!真正難的是剛開始第一個喔!也因為它難,所以它真正重要的也在這裡喔!然後呢在華嚴上面善財裡子示現的是修證的時候的境界,所以他叫十信滿信,換句話說他那個淨信心哪已經跟佛的菩提心的特質是無二無別,只是呢還沒有圓滿,所以這個初因最重要,有了這個因然後你繼續不斷的把它圓滿圓滿圓滿到最後成佛,你有這個因,這個果是一定有的,如果是你沒有這個因的話你怎麼忙也沒有用,正因為如此,所以這如是二心是初心難,但是退一步我們不要說退,在返回頭來再找那個根由,那個根由在那裡呀?耶,修的根據是唔,什麼?思相應慧,耶思相應慧要看思,要想所以思的話一定要先聞相應慧,聞相應慧從那裡來?多聞,多聞從那裡?從善知識,所以前面告訴我們哪!要想生起有力最勝的正念一定要依止善知識、善友共住而多聞等因,就是從這個善知識多聞開始,當我們聽見了以後,心裡面就說對啊!現在就這個樣,我要做的!正因為是我是凡夫所以我一定學這個,那個時候你當下的一念下去因就對了,你如果只有這麼一念,將來就有一念成佛的因,但是呢你要真的感果的話單單一念不夠,第二念你又想到別的地方去了,那對不起!那又跟著它散了,啊所以你假定說那個心心念念把這個念頭一步不斷地一直增長增長,因為你集的因都是集這個嘛,自然而然將來感的果非如此不可啊!修行沒別的就這個啊!啊所以了解了這一點的話,我們一定會這樣說,正因為我是凡夫所以我必須要這樣做!

140B15’13”

這個圓滿道的次第必定是什麼?知對量正,然後哪還要次第無缺,這個三個次第,一點都不可以少,不是說叫我們一口氣做到它,但是因地當中要一點都不能錯,因為你這個有完全正確的因,才能夠感得圓滿無缺的果哦,這個是我們真正重要的喔。所以如是二心初心難哦,記住哦,啊不怕佛果難求,就怕你下的初因弄錯,弄錯了,那的確弄到驢年永遠沒希望;你初因弄對了你只要把這個因積累上去的話,無有不得果者。

台長: rwaylin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26,633)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補充 |
此分類下一篇:一無是處
此分類上一篇:心為功曹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