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1-20 23:08:27| 人氣4,30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士之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士之名

廣論p.06704

三士之名,〈攝決擇〉曰:「復有三士,謂有成就正受非律儀非非律儀所攝淨戒律儀,亦有成就正受聲聞相應淨戒律儀,亦有成就正受菩薩淨戒律儀。其中初者為下,第二為中,第三為勝。」與此義同,復說多種上中下士建立道理。

補充說明──

這段本文最後一句「復說多種上中下士建立道理」,是指說除了宗大師在這裡所引的以「戒」為依而說上中下士以外,〈攝決擇分〉當中還有很多種分法。

末學仔細算過總共有24種分法,如末學消文最後所說,本論引的是第20種,茲詳列作為補充資料如下:

  1. 復次依行差別建立三士。謂下中上。無自利行無利他行。名為下士。有自利行無利他行。有利他行無自利行。名為中士。有自利行有利他行。名為上士。
  2. 此中行惡亦樂惡者。是名下士。若有行惡而非樂惡。或有樂惡而非行惡。是名中士。若非行惡亦非樂惡。是名上士。
  3. 復有三士。一重受欲。二重事務。三重正法。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
  4. 又有三種補特伽羅。一以非事為自事。二以自事為自事。三以他事為自事。若行惡行以自存活。名以非事為自事。若怖惡行修行善行。名以自事為自事。若諸菩薩名以他事為自事等。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
  5. 又諸國王有三圓滿。謂果報圓滿。士用圓滿。功德圓滿。……若有國王。三種圓滿皆不具足。名為下士。若有果報圓滿或士用圓滿。或俱圓滿。名為中士。若三圓滿無不具足。名為上士。
  6. 復有三臣。一有忠信無伎能智慧。二有忠信伎能無智慧。三具忠信伎能智慧。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
  7. 若有宣說非愛似非愛非愛似愛語者。是下士。若有宣說愛似非愛語者。是中士。若有宣說愛似愛語者。是上士。
  8. 復有三種受諸欲者。或有受欲非法孟浪積集財寶。不能安樂正養己身及與妻子。廣說乃至不於沙門婆羅門所修殖福田。或有受欲法或非法孟浪或非積集財寶。能以安樂正養己身妻子眷屬及知友等。不於沙門婆羅門所修殖福田。或有受欲一向以法。及不孟浪積集財寶。能以安樂正養己身。廣說乃至能於沙門婆羅門所修殖福田。此三種中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
  9. 復有三人。一者有人貪染而食。愛著饕餮乃至耽湎。不見過患不知出離。二者有人思擇而食。不染不著。亦不饕餮吞吸迷悶堅住耽湎。深見過患善知出離。而於此食未斷未知。三者有人思擇而食。不生貪染。廣說乃至深見過患善知出離。又於此食已斷已知。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
  10. 復依施物說有三人。一者有人所施之物。但具妙香不具美妙味之與觸。二者有人所施之物。具妙香味而無妙觸。三者有人所施之物。具足美妙香味與觸。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
  11. 又依施田說有三人。一者有人於愛於恩而行惠施。二者有人於貧苦田而行惠施。三者有人於具功德最勝福田而行惠施。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
  12. 復有差別。施於所愛名為下士。施於有恩名為中士。施於貧苦具德勝田名為上士。
  13. 又依施心說有三人。一者有人將欲惠施先心歡喜。正惠施時心不清淨。惠施已後尋復追悔。二者有人先心歡喜。施時心淨施已追悔。三者有人先心歡喜。施時心淨施已無悔。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
  14. 復於受持戒福業事。建立三人。一者有人但離一分。非一切時常能遠離。唯自遠離不勸他離亦不讚美。見同法者心不歡喜。是名下士。二者有人離一切分一切時離。唯自遠離不勸他人亦不讚美。見同法者心不歡喜。是名中士。三者有人一切俱現。是名上士。
  15. 又於受持禁戒處所。建立三人。一者有人住惡說法毘奈耶中。受持禁戒。二者有人住善說法毘奈耶中。受持禁戒而有缺漏。三者有人即住於此受持禁戒而不缺漏。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
  16. 又於受持戒心。建立三人。一者有人為活命故受持禁戒。二者有人為生天故受持禁戒。三者有人為涅槃故受持禁戒。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
  17. 又於受持別解脫律儀。說有三人。一者有人唯能受持近住律儀。二者有人亦能受持近事律儀。三者有人亦能受持苾芻律儀。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
  18. 又於受持苾芻律儀。說有三人。一者有人唯能成就受具足支。無受隨法諸學處支。亦無隨護他人心支。亦無隨護如先所受諸學處支。二者有人成前三支。無後一支。三者有人具成四支。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
  19. 又有三人。一者有人唯成別解脫律儀。二者有人成別解脫靜慮律儀。三者有人成別解脫靜慮無漏三種律儀。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
  20. 又有三人。一者有人唯能成就非律儀非不律儀攝所受戒律儀。二者有人亦能成就聲聞等相應所受戒律儀。三者有人亦能成就菩提薩埵所受戒律儀。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
  21. 復依修習思惟方便。建立三人。一者有人唯得勵力運轉思惟。二者有人有間運轉。設得無間要作功用方能運轉。三者有人已得成就任運思惟。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
  22. 又依己得修差別故。建立三人。一者有人已得內心奢摩他定。未得增上慧法毘缽舍那。二者有人已得增上慧法毘缽舍那。未得內心奢摩他定。三者有人俱得二種。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
  23. 又有三人。一者有人已得有尋有伺三摩地。二者有人已得無尋唯伺三摩地。三者有人已得無尋無伺三摩地。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
  24. 又依住修差別。建立三人。一者有人住染污靜慮。二者有人住世間清淨靜慮。三者有人住無漏靜慮。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

台長: rwaylin
人氣(4,30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補充 |
此分類下一篇:十信滿心
此分類上一篇:五戒相經箋要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