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26 12:13:21| 人氣9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選校到底重不重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有朋友來詢問英國留學的事情,聊到關於學校排名的問題。言談之中理查一再強調,學校排名的好壞不會是這張文憑價值及功效的保證,自己有多強烈的學習動機才是決定你能不能滿載而歸的關鍵因素,畢竟歐美教育的模式和台灣傳統的教育制度有著極大的差異,台灣的教育是學習責任在老師會不會教以及學校有沒有名氣,而歐美的教育責是認定學習的責任在學生本身,學校及老師只是提供環境以及必要的諮詢協助而已,老師不會關心學生有沒有用功,因為那不是老師的責任,書念不好的後果是學生自己要承擔,而非老師或學校。因此如果不能先將自己的觀念調整過來,用台灣的教育觀點在選擇要就讀的英國學校,那麼就算去念的是劍橋或是牛津,一樣會適應不良而且學不到東西的。

在這樣教育環境的差異之下,理查也發現了,這或許是台灣學生缺乏創意能力的主因之一,台灣教育凡事都要有標準答案,考試教是「背多分」,搞的許多學生認為,他們的義務就只是每天早上把自己這個人帶到學校上課,然後該學什麼東西就是老師的責任。所以台灣學生對名師的定義,就是看這個老師上課有沒有給完整的講義 (因為這樣就可以不用抄筆記)、有沒有中文書 (因為這樣可以考試前再隨便看看就好了)、考前有沒有放水洩題 (這樣要all pass就很簡單)、上課會不會講笑話 (這樣上課才不會想睡無聊)等等。學生沒有學習的責任,要做什麼或者要學些什麼都是要別人提供答案,自己沒有獨立思考及求知的能力,這也就難怪,雖然台灣大學十年來成長3倍,但是學生素質比以前更差,社會的水準並沒有因為平均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有所提昇,就只是名義上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增加了,但這些拿到高等教育學位的學生並不具備高級知識份子的能力。

剛好日前讀到游乾桂教授所撰「做孩子的心理醫生」一文,文中的片段正好提到理查所強調的觀念問題,這也就是台灣教育的失敗之處,或許在這一陣子教改議題沸沸揚揚之際,這個觀點是不是值得大家來醒思一番。
[quote]
我花很多時間在做研究、做實驗,所以我不可能背很多東西,「背」跟「思考」、「想像」、「創意」是有差別的,我們現在的教育就是背得多分數就高,但是你可有想過,有位禪師講過一句話:「這一分鐘你找到美好,這一分鐘你就不會找到不美好」。而我的理解是:「這一分鐘你拿書來背,這一分鐘你就不會思考、不會想像、不會創意。」因為它同時進行,但是未來的世界是送給會想的人,不是送給會背的人。196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叫費曼,他曾說過他爸爸送給他三個能力:會思考、會想像、有創意。從他爸爸的教育中他才知道,一個問題可以有很多個答案。宇宙是無限大,而地球在宇宙中並不是唯一,我們的孩子也許可以贏得全台灣、全亞洲,甚至全世界,但是他在宇宙中還是渺小的。很多事情以前是對的,現在卻是錯的。例如:飛機在以前不會飛是對的,現在卻是錯的。所以,我們的腦袋如果只是死記,我想孩子未來有的只是壓力,未來學歷並不難拿到,而未來徵才要的是會工作的孩子,不是會讀書的孩子。因此,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的能力。未來有些東西是很重要的,例如:志氣要高、勇氣要足、骨氣要硬,我想這是一個孩子應該要俱備的。
[quote]

台灣教育欠缺的就是創意、自我學習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雖然政府將創意產業列為下一個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但是如果在台灣教育當中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不除,基本上這些經費也都是會浪費的,而學校更無法培育出產業界要進入國際市場競爭所需要的人才的,台灣所期望的產業升級也就更不可能達成,永遠只能和落後國家拼產量、拼價格,而無法像歐美先進國家一樣,享受到創意及品牌所帶來的超額利潤。

台長: 理查
人氣(97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校園社團(社團、班級、校友會、同學會) | 個人分類: 旅英記事 |
此分類下一篇:讀王文華的「史丹佛的12堂課之一」一文感想
此分類上一篇:英國國家健康保險(NHS)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