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20 23:31:52| 人氣9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紊亂詞條的紊亂夢境】讀駱以軍《我們》(《讀書人》最佳書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原載二○○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中央日報》<中央副刊>




曾經三評駱以軍小說的暨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黃錦樹,在檢視駱以軍新著《我們》的短評中開宗明義指出:「它是隨筆嗎?還是小說?……該如何看待它呢?看駱以軍如何在隨筆專欄的『牢籠』中展現過人的技藝?還是審視專欄形式如何限制了台灣這一世代最受期待的小說家駱以軍?」



倘若我們推論無誤,身兼評論家且同是小說家的黃錦樹,此處念茲在茲者仍係文本類型的界定與對小說技藝的更高關注,據此,對照駱以軍書中數度提及的瓦爾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這位生前潦倒,死後暴得聲名而迄今無法被歸類的「文學家」——他在<弗蘭茲.卡夫卡>一文中,見解獨到地指出:「卡夫卡的世界是人世的劇場……表演才能是最明顯的標準……申請人所應具備的條件是能自我表演。」



換言之,在時空皆被奇幻科技消弭於無形的當代,文本類型已逐漸產生力猶未逮之際,反倒是「自我表演」——多麼滑稽而寂寥的字眼——如此狼狽卻又不得不地,反覆展演於諸多場域。



特別是揆諸自《妻夢狗》以來,對關注夢境書寫的駱以軍而言,《我們》之中的篇章與其追索斷代身世,不如說是「像去另一座城市偷取自己這座城市的古老身世」,那樣一如班雅明筆下的「城市漫遊者」,晃盪無賴的,然而心底總缺少了一點什麼:



「有些根本性的東西鬆垮散潰掉了。」(<春夢>)


「是一間時光的質地像細沙可觸在空間裡懸浮的老房子。」(<別人的房間>)


「但其中有些雜駁細微譬如水泥牆面沙土化剝落裸出的橘磚上的苔蘚絨毛,這一類濕漉而牽動奇異觸感的事物……」(<秋日海濱>)



在這本集結自《壹週刊》專欄的作品裡,全書五十四篇、篇篇不超過四千字的前提下,駱以軍在《我們》裡,共提及了十次與夢境有關的字眼、五十次書籍引述以及四十三次電影描寫與六次漫畫書——這樣一個藉由高度時光壓縮的寫作情境下,彷彿令人看見小說家駱以軍傾其「知識體系」,在那個亮晃晃的舞台上,十八般武藝地舞得密不透風,演出那些讓「講/聽故事的人」目瞪口呆、忍不住垂涎欣羨的「魔術時刻」。


那些被評論家黃錦樹稱之為「充斥著小說屍骸——啃過的、不及再生的、提早被錯誤聯想壓縮成隱喻的」,那些五十四個故事們,它們在詞條式的知識體系與昏亂夢境中,構築出一則又一則宛如透過萬花筒碎片的都市景觀、異化物體,以及法國學者維西柳(Virilio, P.)所說的,「高密質度的」、抿除界線的時空概念與矛盾真實,並且隨即在出版一週內,衝進金石堂暢銷書排行金榜。



然而,對於《我們》,我們也難免陷入一絲絲後現代情境中,喃喃自語而找不出著力點的無奈,那使得我們忍不住擬仿著駱以軍的語氣輕輕叩問:「欸,這些故事總不會是你全部的,一次紊亂的夢境書寫哈?」

台長: 耀小張
人氣(94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