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24 16:26:06| 人氣4,989| 回應13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二月份閱讀分享-天才,狂人與死亡之謎   文/昨夜微霜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書  名:天才,狂人與死亡之謎
作  者:黛博拉‧海頓/著
譯  者:李振昌‧譯
出版 社:立緒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10月06日

   《荷蘭先鋒報》指派記者肯‧威爾基寫一篇梵谷的特別報導。他開始追尋梵谷一個世紀之前的腳步,訪問梵谷親友的後人,一個沒解答的問題始終困擾著他。梵谷為什麼從1885年11月開始,一直害怕發瘋和死亡?為什麼死亡突然成為他藝術的主題?梵谷健康逐漸惡化與他在藝術上的改變有沒有關係?

威爾基想起傳記作家「特拉包特醫生」說過,在梵谷一本素描簿裡發現寫著Cavennaile 的名字,還註明看診時間。他從這裡開始探索,找到Cavennaile的孫子,證實Cavennaile醫生從1882年開始為梵谷治療很多次,治療的主訴疾病是梅毒。

   繼續追縱發現,梵谷從安特衛普寫的信件透露許多健康不佳的訊息,梵谷得到梅毒可能就是在安特衛普。梵谷和弟弟西奧書信往來頻繁。西奧也罹患梅毒。同時期保羅‧高更也有和梵谷兄弟通信,高更也感染過梅毒。雖然學者們對於梵谷有沒有罹患梅毒,很難獲得一致結論。但追蹤考證的腳步從沒有停歇過。

   1853年3月31日文生‧梵谷生於荷蘭。父親是正規教會的牧師,有六個兄弟姐妹。嚐試過多種工作後梵谷接受教會安排,到比利時的波林納茲煤礦區當傳道士;他跟礦工過著貧苦的生活,開始描繪當地艱苦的生活情景,1880年他決定終身奉獻藝術。這股熱情直到他自殺死亡,總共十年時間他的畫作連一張也沒賣出去。

   1881年梵谷愛上孀居的表姐琪佛絲,但被表姐拒絕。後來梵谷向另一女人求愛成功,那個女人是個妓女,既不貌美也不年輕,但她略帶滄桑的風韻魅力讓梵谷著迷。對傳道者而言喜愛女人是不應該的,但是梵谷認為,沒有愛的生活更是罪惡與不道德。據推測,梵谷的梅毒感染源極可能就是這位十二月妓女。
 梵谷在治療期間,有個家庭願意當模特兒讓他畫,這女人名叫西恩。西恩年輕卻不漂亮,但身材很好且很會穿著打扮,這對梵谷又是一種魅力。後來,西恩因為懷孕被男人拋棄,遊蕩街頭病倒被送進醫院時遇到梵谷,梵谷收留她和她女兒。1882年對梵谷與西恩來說,是徘徊疾病與貧窮的一年,也是徘徊愛情與感情的一年,他打算娶她,即使降低自己的社會地位也無所謂。但是還沒結婚,梵谷又因新病情而住進海牙市立醫院,他罹患了淋病。有位傳記作家寫道:「梵谷必須住院治療淋病,他是被西恩傳染的」但這真實性仍待考證。

 

       

 

   

雖然,梵谷和西恩之間有非常愛情,有互相信任的承諾,梵谷也明確保證不會離開西恩。但是1883年9月11日梵谷仍舊離開了,前往南德蘭特的沼澤地。梵谷在海牙時期,總共創作三百多幅素描、水彩、版畫與油畫,之後,梵谷只回去看過西恩一次。梵谷很怕西恩會再回去當妓女,但是她沒有,而是去當洗衣工。1901年她嫁給鹿特丹一位男士,三年後跳水自殺。梵谷素描《憂傷》畫的就是西恩,是梵谷最喜歡的作品。也是以辛苦可憐女人為主題一系列素描的第一張。但是有位傳記作家說:「這是藝術史上最醜陋,最無法令人感動的女人」

   梵谷經歷幾次搬遷後,搬去和弟弟西奧同住,但是關係處的很緊張。這時期梵谷學習印象派繪畫,並且認識了莫內、雷諾瓦、竇加、秀拉、羅特列克與高更等畫家。其中,高更成為他的好友。後來梵谷搬往南部居住,梵谷邀請高更一起同居於他的黃色小屋。兩位畫家一起煮飯、畫圖、經常激烈討論。1888年12月23日梵谷以剃刀割下自己的耳垂,送給當地一位妓女。____(還有另一說法是:高更用剃刀割下梵谷耳垂)____梵谷被送進聖雷米的精神病院,他在精神病院住了一年,畫了許多戶外風景與複製品。

   1890年5月梵谷搬到巴黎北邊,靠近弟弟西奧一家人,由業餘畫家嘉賽醫生照顧。1890年7月梵谷在日記上寫道:「這種悲慘永遠不會結束。」幾天後7月27日梵谷帶著畫架和畫,還有一把手槍,走到野外對著自己的心臟開槍。890年7月29日凌晨一點半,梵谷死亡!梵谷留下最後遺言:「我希望就這樣走了。」他的棺木上覆蓋他最喜愛的黃花,向日葵與大理花。

台長: 四海先生
人氣(4,989) | 回應(13)|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98109905 |
此分類下一篇:【書評、讀後心得】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文/泊樓
此分類上一篇:VAN GOGH-破解梵谷(下) 文/映彤

映彤
每一位藝術家的背後,或者說所有的人生,或生命的背後,都有著自已不為人知的故事。
只不過藝術和文學,超越美化彰顯了故事的存在;

描寫著曾經有這樣一雙腳印踏過世間,或如輕羽,或如泡沫,或如山如水如日月星辰。

因為被藝術之下的靈魂感動,被故事所震撼,就不再選擇故事過程的真相,就像人在凝視天上的彩虹時,總是忘了雙腳踩在泥濘的地上;

藝術家也是人,只要活著,就有他的愛恨和慾求,無論身心,都要與現實碰撞,因此我比較偏重舞台上的戲演得怎麼樣,落幕之後,各自的人生各自獨嚐!

所有的詩人,哲學,藝術家,或公眾人物,都是凡胎肉骨,擺在現實裡,都不一定經起朝夕的相處;而使美好的印象破滅,尤其愈古早的時代,愈是如此;

或許世間沒有雙全法,當我們接受一切美好的時候,卻希望美好沒有陰影;但是藝術文學昇華了人性中的陰暗,超脫了過程中的痛苦,絕望...等;而人世所敬佩嘆服的美,也許是從污濁裡開出的一朵潔白的花,所綻放出生命恆久喜悅的光~~~

安安~霜霜^^
2010-02-25 09:06:53
斷章
是天才?是瘋子?
或許是天才也是瘋子...^^

從其畫中可感受到他的生命力,筆觸的流動如人生...

斷章
2010-02-26 00:37:38
映彤
我想梵谷對藝術有很大的狂熱~~
真正從事創作的人,相信有天才,
天才是輕而易舉,就超越了巔峰
一般人可能要辛苦一生

從梵谷以37歲的生命,畫了千幅的畫作來看
他是天才,也是勤勞的藝術家,又對藝術的極端狂熱
超過了他心靈所能的負荷.....
因此...所以....狂也??~

以我在生活與創作過程上的一些個人體驗所推測

僅供參考~~^^
2010-02-26 08:59:03
泊-天才怎麼來的?
對平凡人來說,總會感覺梵谷、舒伯特、濟慈...等等這些早死卻多產的天才人物離自己很遠似的。平凡人有時會好奇這些天才們諸如下列問題:

自己的創作時常欠缺靈感,以致沒有好作品產生,偶爾想到一個好點子就已經可以高興三天三夜了,然而這樣的好點子極難出現,可遇而不可求;但為何前述這些天才,其短短壽命當中的創作靈感似乎源源不絕,從未陷入枯竭?

自己只要追求創作數量,作品品質一定粗糙不堪,然而為何前述天才創作之品質與水準,卻並未因多產而降低?

自己隨便寫篇作文、彈幾首鋼琴曲..就累得半死,但為何前述這些天才有那麼巨大的動力來從事這些創作,卻不覺得累?

自己在練習寫作、音樂、繪畫等過程中,經常感覺某些「基本訓練」是機械式地枯燥乏味,很想省略,但前述這些天才似乎無此問題,他們對這些機械式的訓練竟然樂在其中?完全不減低其學習熱情?

....以上種種,是平凡人達不到,但卻又很想知道的答案,也因此,平凡人只好將答案歸因於「難怪他是天才,而我不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

然而,平凡人也許並不知道的是,原來自己「有些時候、在某些方面」,也是天才一個。

在怎樣的時候、哪些方面呢?

在「非常關心、投入、專注、有興趣、有樂趣」的領域方面;在「非常上手、習慣成自然、做起來不覺得疲累一眼就能看出關鍵所在」的時候;...平凡人也會變成天才一個。
2010-02-27 19:21:36
斷章
在閱讀西方文學作品或哲學思想時...
常常有疑問發出...
為什麼自己喜歡的一些作品的作者其最後都是以自殺了結自己的生命...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明白...

中國雖然也有...但比例好像沒有西方的高...

這個問題,一直是我心中的疑問,但也有一個解答,可能也不會有答案吧...

不知道書友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呵呵~~^^
2010-02-28 19:44:08
北辰
古代中國 , 道德高節之士謹守中庸之道 . 所以學問家在探尋奧妙高深的道理時候 , 還是遵循正道以正道為中心 .
2010-03-01 15:02:16
映彤--平和是中道
通常,藝術工作者,不會甘於中道;
不受世俗的期待,也不媚世

藝術的孤獨,人性的矛盾與道德的拘限拉扯
就會有怪異,荒誕近乎中魔的舉止出現,
事實上藝術家的心靈世界,一般人不容易企及...
當藝術家被美感動時,表現在作品中時,時人也未必
能馬上與之交集....

藝術上的寂寞,也許要很多年以後,才會被發現,
真正的天才.應該只有達文西,李奧那多,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他沒有發瘋,很平和....
2010-03-01 17:30:06
北辰
有關「道」的事情,不是平和二字就涵蓋得盡 .

藝術家善感的心靈跟東方的道是不同 , 表現於外感受的氣也是不同的,可以說東方人的氣味跟西方藝術者的氣味亦不盡然相同 . 可再其繪畫、雕刻等表現形式看出差異,很明顯文化上的迥異、歷史淵源的不同都造成東西方藝術風格走向上有所分歧 .

如果要去解釋瘋狂的理由,那麼要探討的範圍就更廣了。實際上在東方哲學上中國人依循的學說比較穩固
陰陽家、儒家、道家的學說都能成為東方哲學的依據
,所以我認為不使中國學問家或文人發狂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到達極限的時候,他們多能有尊天敬地近乎道的上層的思想活動,不為邪思所左右,因此,古代中國的學者,多不會發狂,他們已經修養到「太和」對立統一的心境而,反觀西方投身於藝術領域的人則沒有這種觀念。

ps. 感受國畫和西方美術就能發覺國畫注重心性修養
的 (書法亦然)
2010-03-01 18:04:35
北辰
上段文字應該說不是平和這個詞就能說盡的 . 雖然 「平」跟「和」獨立來詮釋或許可以說是道的實踐 . 但假如平和一詞就能詮釋得了中道 . 我個人不認為 .
2010-03-01 18:15:33
映彤--中庸之道
藝術境界的極致,東方與西方是相同的,
不同的是呈現的形式,精神上.都是真善美~

我所謂的平和在層次上~也非一般人說的平和~
是中國文化的最高理想-中庸之道的發而皆中節~
陰陽和合的太和~~陰陽相濟的不偏離中道~

會發狂,要看什麼事,也有層次上的差別
不是所有的瘋狂,都是真正的瘋狂~
2010-03-01 20:41:14
斷章
"致中和",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還真難..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要能"致中和"還真不容易~~^^
2010-03-01 22:52:02
泊-談東西方天才的瘋狂
西方的文化體系(主要指希羅以降的歐美文明),不論創作或從事各類活動時,強調心靈奔放與熱情投入、徹底燃燒生命。所以「情緒」不僅不被視為創造力的一種障礙,反而還是一種燃料、甚至動力本身。

這個體系中最重要的兩大哲人:蘇格拉底、耶穌,都是遭受迫害而死的,但也都因為其面對死亡的態度,而贏得舉世的尊崇。因此,整個西方世界,事實上相當推崇這類「捨己敢死」的燃燒生命之熱情。

東方的文化體系,包含中東、印度、或中日韓越等儒家文化圈,比較強調「靜、定」的功夫。在這個體系當中,「情緒」有時被視為是人生境界的障礙,因此某方面來說也被視為是創造力的障礙。

特別是深受印度教與佛教影響的印度、儒家文化圈當中,「業與因果」的思想廣泛存在於基層百姓的集體潛意識當中。

「發瘋」、「自殺」、「非自然死」..通常被視為是遭受業報的現象,因此若有天才人物是這樣死的,往往沒有因此特別受到推崇,因為其生命境界尚未圓滿。

西方基督教文明比較沒有這樣的概念,對於這種「非自然死」的命運,只當成是一種「天才的受苦」,沒有從其自身受報應的角度來看待,所以反而容易尊敬這類受苦的天才。
2010-03-03 15:37:46
北辰
心理健康及情緒的管理,在我看來是更為重要的 .
畢竟所謂的不朽、不朽作品,如果身心靈沒有健康 , 作者他本身也是備受煎熬的 , 不是嗎 ?
2010-03-03 16:46:4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