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28 20:37:19| 人氣1,008|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虛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李歐梵批評60年代台灣的所謂現代文學,只有現代主義的形式,沒有精神。的確台灣的60年代,青年人雖然也感覺鬱悶,但不是「現代主義文學」式的。60年代的台灣,社會還很貧窮,經濟尚未起飛,現代化所包括的都市化、工業化、民主化都還沒發生,人們不會感受到現代化所引起的生活方式及人際關係改變,當然不可能寫出有那樣感受的文章。

台灣從60年代後經濟開始起飛,生活變的富裕,各種重大建設陸續完成。到80年代台灣錢淹腳目,人民開始大量出國旅遊,社會一片繁榮興旺氣象。80年代後,社會開放與外在世界的接觸增多,漸漸發現有錢並不表示擁有一切,不一定可以當大爺,富強也不一定帶來尊嚴,開始發財夢碎。 90年代前進大陸,大家都說台灣人幸福,有兩次發財的機會。等到中國「大國崛起」,被當成呆胞、台巴子,很快第二個夢也碎了。魯迅說:「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 (魯迅:(娜拉走後怎樣),同註2,頁102)。台灣人夢/猛醒之後的痛苦,可想而知。

目前台灣社會除了政治基本教義派,一般人漸漸冷淡, 政治政黨輪替再輪替,但政府換來換去差不多,「走了一個壞蛋,來了一個笨蛋」,社會上的不公平依舊。人民感到無力,法律不可信賴,社會總是惡人佔便宜, 反正沒希望,反正都一樣,民主也不過如此,別無選擇。最糟糕的是,60-70年代文憑主義,固然不好,80年代小留學生雖然有問題,但仍比不讀書好,今天的年輕人不留學也不讀書了,因為讀書沒有用。 這樣的虛無,雖然是非常現代主義文學式的,可真不是好事。

 


台長: 仲冬
人氣(1,008)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生活雜記 |
此分類下一篇:飯局妹
此分類上一篇:醫療的報復女神

Vicky
以一介nobody,在如此有限的篇幅內,討論如許重大議題-政治、經濟、教育、文學、社會-實乃不自量力,疏漏在所不免。「波」文時內心不安,然念本格成立原委,仍不揣鄙陋,歡迎來函切磋批評。
2009-09-28 21:32:25
郭淑珍
好喜歡老師的文章,我常常來這裡,只是每次留言都失敗。先跟老師說教師節快樂!(雖然晚了幾天)
感覺與老師一樣,尤其現在當老師更是無所適從,不知能給學生一個怎麼樣好的方向?特別在私校的感觸好深,量化的績效掛帥(生出一堆數字來),大環境如此,只好努力去適應,也努力去維持身為老師的職業道德。
2009-10-01 09:24:48
版主回應
淑真
謝謝,也祝你教師節快樂。
經濟學是社會科學裡最量化的了,可是杜拉克(參見我的杜拉克一文)及索羅斯都不那麼推崇量性研究法,索羅斯甚至認為:「 物理概念不足以解釋人類行為,因為人不但設定假設時即是主觀的,而且會因現象而反射改變行為」(1998《全球資本主義危機》聯經:台北 )。
記得我還在做評委時,後段也被告知,加重質性資料。其實我們連量化評量也沒做全。比方像citation,我們就沒有用,因為大家都不cite國內學者的資料。看不見別人的努力,不肯定別人的成就,citation永遠也不能用,可惜也可悲。出版也一樣,國內雜誌大多還是同仁雜誌,外人發表的機會不多。重視量化及國外雜誌刊登,是沒有自信也沒有公信的結果。
抱歉,亂批評一陣,我自己已經自外於此遊戲,不過表示同理心而已。
對不起,沒回應「好方向」部份,題目太大,我要好好想想。
2009-10-02 10:11:3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