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1-11 15:41:35| 人氣3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普寧豆乾不一般,三種吃法煎焗炸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普寧豆乾不一般,三種吃法煎焗炸

@秦  島

 

 

 

  今天中午一起來就吃飯時間了,小桌上,有盤煎豆腐一看就知是新歡。最近我發現豆乾跟以前吃的不一樣,她說是普寧豆乾,一塊九元港幣,比較貴,但細嫩更有豆味,口感甚佳。香港的潮汕人很多,觀塘、九龍灣、黃大仙一帶就是他们最先開發的,從現今街頭口音和潮味食店之多,可以發現这現象。我搬到這一片區也快30个年頭了,成了村民。

  儘管平時大家各忙,我和三個哥之间兄弟情深,沒爹沒娘了我們兄弟姐妹更要相親相愛、互相關心、彼此帮助。二哥一家在汕頭生活有二十多年吧,我們常說起潮汕美食,包括汕头肉丸、普寧豆乾、黃豆醬、豆腐、粿汁、魚飯、生醃、酸鹹菜、菜頭乾、牛肉火鍋,等等。姪女還做過網售汕頭美食小生意。十幾年前我專程從香港去汕頭探哥一家,在普寧還被賣了一次豬仔,記憶猶新,當晚看停車場的同村族兄新元哥還宴請我們一餐。

  眾所周知,豆腐起源於中國,在中國大陸、港澳、台灣以及日本、琉球、韓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很普遍。它是一種口感鬆軟滑嫩的食物。普寧首先製作豆乾的是廣東省潮州府普寧縣燎原鎮光南村人,早在明朝初期就學會製作豆乾了,且成為光南村六百年來的主要副業。

  普寧豆乾,是潮汕地區的民俗小吃、特產之一。用大豆作主要原料,摻以薯粉、石膏、滷水製成的豆製品。按百科之說,它具有增強機體免疫、防止血管硬化、促進骨骼發育、通導大便、抗缺鐵性貧血、降糖、抗氧化及抗衰老的作用。

  中國古代兒童啟蒙讀物《幼學瓊林》之《飲食》篇中説:“腐乃淮南所為。”據史書記載:“漢朝淮南王劉安始磨豆為乳脂,名曰豆腐。” 該讀物一般認為最初的編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意見認為是明景泰年間的進士丘濬。

  美譽普寧小食珍品的普寧豆乾,是用大豆、薯粉、石膏、滷水、清水等原料製成。其製作工藝流程是磨漿、除渣、煮漿、配膏、試粉、參膏粉、拌和定滷、包塊、壓塊、煮熟。製作普寧豆乾的最大特點是要有適宜的水質。鑑別豆乾的優劣,要看其是否外皮柔韌、內肉嫩滑。

  在普寧有個傳說一直流傳。元朝末年,羣雄四起,中原戰亂。後來,陳友諒被朱元璋打敗,其軍師何野雲(人稱蝨母仙),流落於普寧一帶。何野雲懂科學,精通地理,樂於帮助普寧先祖們選地建房、造寨門、修墳墓。某日他根據本地的資源、水土特點,便教授光南村民製作豆乾(潮音“乾”與“官”音同)的技術,以圓“日出千官”之説。

  製作工藝流程中,浸豆時間要適時,不然會影響豆乾的質量;豆漿試粉,摻石膏溫度一定要準,應根據不同的粉質,掌據不同的溫度,否則全盤皆毀;灑滷水也要適時;而水質是決定了豆乾質量的最重要因素。

  大概這就是奧秘,科學道理之所在。有趣的是,正宗的光南豆乾,製作完畢後,每一塊豆乾中間皆有一個內凹方形小印,以此象徵官印。

  豆乾製作成功後,便如雨後春筍在光南傳承發展起來,不僅成為光南村幾百年來的主要副業,並逐步傳播到普寧各地,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也從普寧廣泛流傳至整個潮汕,乃至中國的許多地方及海外。光南豆乾製作工藝是普寧光南人數百年的長項。

  如今,普寧豆乾已成了光南豆乾的代名詞,有些村莊的製作技術已超過了光南村,大城鎮鄉村中賣豆乾的小攤和小食店星羅棋佈,不管誰品嚐到豆乾,特別是油炸豆乾,都稱讚説:油炸豆乾,清中有香,補而不燥呀!

  普寧豆乾是豆腐中的一種,只不過它的吃法做法比豆腐要精緻麻煩一些。現在普寧人烹調豆乾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為煎,即是把豆乾切成小塊,在鼎中煎之後,滲入韭菜,是普寧農家俗菜和名菜。二為焗即把豆乾切成小塊,加上少量清水,再加上用油炸過的少許魚脯、幾段蒜白,焗成後是清香可口的下酒好菜。

  第三種稱為油炸豆乾,即把成塊豆乾放入油鼎中,炸到皮呈赤色便可撈起來切成小塊,吃時把它蘸上用生蒜頭、韭菜鹽水或加上辣椒的滷鹹汁,便成為滋味獨特的普寧名菜。普寧油炸豆乾以其皮酥脆、肉嫩滑、味香清爽口、多食常食而不厭等特殊風味而馳名。

     2024.04.11

台長: 秦島
人氣(308)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