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1-13 04:02:52| 人氣6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宋有「大學饅頭」 今黑糖饅頭時髦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宋有「大學饅頭」  今黑糖饅時髦

@      

 

01.

記得四十多年前我讀廈門大學,食堂的白饅頭太好吃了,即用白糖做的,試過一天三餐都吃,不厭。其實早在宋代時饅頭已成為大學生的經常食用的點心,所以《武林舊事》中稱:「羊肉饅頭」、「大學饅頭」。岳珂有《饅頭》詩:「幾年大學飽諸儒,薄枝猶傳筍蕨廚。公子彭生紅縷肉,將軍鐵枚白蓮膚。芳馨正可資椒實,粗澤何妨比瓠壺。老去牙齒辜大嚼,流涎才合慰饞奴。」

黑糖,在閩南話和客語中就是紅糖,而不是沙糖。用紅糖做的冬至湯圓、年糕、糯米糍,更有特色味道。近年黑糖饅頭在內地十分流行。含糖量較高,糖份高於8%有抑制發酵的狀況,因此酵母量不減少。不過糖友不宜多吃。

先將黑糖融於溫水中,或上鍋加熱將黑糖煮化,記得放涼再使用將所有材料一起拌勻揉成麵糰,鬆弛5分鐘;將所有材料一起拌勻揉成麵糰,鬆弛5分鐘。麵糰揉至光滑,需10分鐘以上。揉好後再鬆弛5分鐘,麵糰揉至光滑,需10分鐘以上。揉好後再鬆弛5分鐘。麵糰桿成長方形,下方壓薄,表面上抺上薄薄一層水,由上而下捲起;將麵糰擀成長方形,下方壓薄,表面上抺上薄薄一層水,由上而下捲起。將接縫處仔細捏緊,滾動麵糰使麵皮更加貼合。切成適當大小將接縫處仔細捏緊,滾動麵糰使麵皮更加貼合。切成適當大小

發酵至1.5倍(冷水上鍋)或2倍(熱水上鍋)大,蒸約15分鐘。蒸好後開小縫讓熱氣散出,等幾分鐘再開蓋。發酵至1.5(冷水上鍋)2(熱水上鍋)大,蒸約15分鐘。蒸好後開小縫讓熱氣散出,等幾分鐘再開蓋。

02.

  其實饅頭由來已久。據考證,晉朝以後一段時間,古人把饅頭也稱作「餅」。凡以面揉水作劑子,中間有餡的,都叫「餅」。《名義考》:「以面蒸而食者曰蒸餅,又曰籠餅,即今饅頭。」《集韻》:「饅頭,餅也。」《正字通》:「〔焙換成饣〕〔愉換成饣〕,起面也,發酵使面輕高浮起,炊之為餅。賈公彥以酏食(酏:酒;以酒發酵)為起膠餅,膠即酵也。涪翁說,起膠餅即今之炊餅也。」「韋巨源《食單》有婆羅門輕高面,今俗籠蒸饅頭發酵浮起者是也。」   

                    唐以後,饅頭的形態變小,有稱作「玉柱」、「灌漿」的。《匯苑詳注》:「玉柱、灌漿,皆饅頭之別稱也。」南唐時,又有「字母饅頭」。唐人徐堅《初學記》把饅頭寫作「曼頭」,《夢粱錄》中,又作「饅〔設換成饣〕」。《集韻》:「〔設換成饣〕音豆,與餖同,飣也」。」「飣」又作「〔月丁〕」,《玉篇》:貯食之義。《玉海》:「唐,少府監禦饌,用九盤裝壘,名九飣食。今俗燕會,粘果列席前,曰看席飣坐。古稱飣坐,謂飣而不食者。

按《唐書·李遠傳》云:人目為釘會梨。今以文詞因襲,累積為餖飣。」這就是說,「飣」其實從「釘」來,「餖飣」是指供觀覺的看席。韓愈有詩;「或如臨食案,肴核紛飣餖。」可見當時饅頭是作為供觀賞的看席。但「餖飣」指的是點心之類,也就是把饅頭列為了點心。

03.

饅頭成為食品後,就不再是人頭形態。因為其中有餡,於是又稱作「包子」。宋王木永《燕翼詒謀錄》:「仁宗誕日,賜群臣包子。」包子後注曰:「即饅頭別名。」豬羊牛肉、雞鴨魚鵝、各種蔬菜都可作包子餡。同時仍然叫「饅頭」。

如《飲膳正要》仲介紹的四種饅頭,又都可叫包子:「倉饅頭(其形如倉囤):羊肉、羊脂、蔥、生薑、陳皮各切細,右件,人料物、鹽、醬拌和為餡。」「鹿奶肪饅頭:麂奶肪、羊屋子各切如指甲片,生薑、陳皮各切細。右件,入料物,鹽拌和為餡。」「茄子饅頭:羊肉、羊脂、羊尾子、蔥、陳皮各切細,嫩茄子去穰。右件,同肉作餡,卻入茄子內蒸,下蒜酪、香菜末食之。」(此以茄子作皮,上屜蒸熟)「剪花饅頭:羊肉、羊脂、羊尾子、蔥、陳皮各切細。右件,依法入料物,鹽、醬拌餡,包饅頭。用剪子剪諸般花樣,蒸,用胭脂染花。」唐宋後,饅頭也有無餡者。《燕翼詒謀靈》:「今俗屑面發酵,或有餡,或無餡,蒸食之者,都謂之饅頭。」

元代無名氏《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記有當時饅頭的發酵方法:「每十分,用白麵二斤半。先以酵一盞許,於面內跑(疑是「刨」之誤)一小窠,傾入酵汁,就和一塊軟面,乾麵覆之,放溫暖處。伺泛起,將四邊乾麵加溫湯和就,再覆之。又伺泛起,再添乾麵溫水和。冬用熱湯和就,不須多揉。再放片時,揉成劑則已。若揉搓,則不肥泛。其劑放軟,擀作皮,包餡子。排在無風處,以袱蓋。伺面性來,然後入籠床上,蒸熟為度。」

04.

不管有餡無餡,饅頭一直擔負祭供之用。《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記有這樣多種饅頭,並附用處:「平坐小饅頭(生餡)、撚尖饅頭(生餡)、臥饅頭(生餡,春前供)、捺花饅頭(熟餡)、壽帶龜(熟餡,壽筵供)、龜蓮饅頭(熟餡,壽筵供)、春〔上爾下蟲〕(熟餡,春前供)。荷花饅頭(熟餡,夏供)、葵花饅頭(喜筵、夏供)、毯漏饅頭(臥饅頭口用脫子印)。」明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中記:「祭功臣廟,用饅頭一藏,五千四十八枚也。江寧、上元二縣供面二十擔,祭畢送工部匠人作飯。」

至清代,饅頭的稱謂出現分野:北方謂無餡者為饅頭,有餡者為包子,而南方則稱有餡者為饅頭,無餡者也有稱作「大包子」的。

《清稗類鈔》辨饅頭:「饅頭,一曰饅首,屑面發酵,蒸熟隆起成圓形者。無餡,食時必以肴佐之。」「南方之所謂饅頭者,亦屑面發酵蒸熟,隆起成圓形,然實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鶴林玉露》曰:有士人於京師買一妾,自言是蔡大師府包子廚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辭以不能,曰:妾乃包子廚中縷蔥綠者也。蓋其中亦有餡,為各種肉,為菜,為果,味亦鹹甜各異,惟以之為點心,不視為常餐之飯。」

但《清稗類鈔》又把有甜餡者稱「饅頭」。「山藥饅頭者,以山藥十兩去皮,粳米粉二合,白糖十兩,同入擂盆研和。以水濕手,捏成饅頭之坯,內包以豆沙或棗泥之餡,乃以水濕清潔之布,平鋪蒸籠,置饅頭於上而蒸之。至饅頭無粘氣時,則已熟透,即可食。」

                    2023.01.10

 

台長: 秦島
人氣(632)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