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星系列
巴哈:管風琴前奏曲、幻想曲與賦格(2CD)
萊翁諾洛格(管風琴)
Gimini
Bach: Preludes, Fantasias and Fugues for Organ(2CDs)
Lionel Rogg
◎本輯是瑞士管風琴名家洛格在七零年代灌錄的。洛格一生前後灌錄巴哈管風琴作品全集達三次之多,對這套樂曲的鑽研可說當代罕有人能及。洛格曾在六零年代以十場管風琴獨奏會方式,彈奏完巴哈的管風琴作品。也因為這樣,他成為當代的巴哈名家。
巴哈的管風琴作品,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以聖詠為主題創作、另一種則是他自己天馬行空的發想作品。他的前奏曲、觸技曲、幻想曲和賦格曲就是屬於後一種。但就時間來劃分的話,則可以分為他在宮廷或在教堂中兩類作品。其中他在威瑪宮廷的時期尤其重要,另外這之後從一七三零年代開始一直到他過世這段期間,他所寫出大量的前奏與賦格作品,更是管風琴史上的里程碑。這裡面很多作品是他從早年的一些小曲借用主題加以擴大寫成的。本片這些作品則是他在威瑪時期的創作。巴哈一生的活動幾乎都離不開他出生的德國中部,中間只有三年的時間他曾經前往德國北部地區學習,也就是在這裡他接受到法國管風琴音樂的影響,也學到北德管風琴學派的音樂風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讓他在前奏與賦格曲的寫作,採用了該學派以多段樂曲呈現的作風,而不像當時德國盛行的作法。巴哈從一七零八年到威瑪宮廷就任,在此一直待到一七一七年,前後九年間,是他一生最能自由創作的時光,因此作品也最有個人風格。這時期就產生了他著名的帕薩卡格利亞舞曲,以及本片中多首前奏與賦格曲、幻想曲。本輯是瑞士管風琴名家洛格在七零年代灌錄的。洛格一生前後灌錄巴哈管風琴作品全集達三次之多,對這套樂曲的鑽研可說當代罕有人能及。從小就展露天份的他,是法國管風琴大師Marcel Dupre的徒孫,曾經在六零年代以十場管風琴獨奏會方式,彈奏完巴哈的管風琴作品。也因為這樣,他成為當代的巴哈名家。
雙子星系列(2CD)
白遼士:基督的童年、羅密歐與茱莉葉
克路易坦(指揮)音樂院音樂會協會管弦樂團、安赫莉絲(女高音)、蓋達(男高音)
Gimini
Berlioz: L’Enfance du Christ(2CDs)
Andre Cluytens
◎這份一九六六年的錄音,除了兩位主角外,完全採用了法國卡司和樂團,這在近代此劇的錄音中,是相當少有的,再加上西班牙女高音安赫莉絲和男高音蓋達的領銜,讓這份錄音成為有非常傑出獨唱段和高度法國風的演出。
基督的童年是法國作曲家白遼士以自己的劇本「聖家逃往埃及」所譜成的作品,完成於一八五四年,算是白遼士較早期的創作。白遼士視此作是他的聖劇三聯作之一,第一部是希律王下令屠殺耶路撒冷城中所有剛出生男嬰;第二部則是聖母瑪麗亞、約瑟和耶穌一家為躲避屠殺逃往埃及,並被以實馬利人好心收留。其實白遼士本人並沒有信仰,但他卻對天主教音樂深感興趣。此作一開始其實只是闕管風琴小品,而且還是以假名發表,結果沒想到許多以前對他作品不感興趣的人,卻非常喜歡,還有人說這麼簡單可愛的小品,白遼士就是寫不出來,這激發他擴充那首小品為聲樂曲,之後朋友聽了就建議他,乾脆將之加長為長篇作品,於是就有了這部「基督的童年」。當時白遼士的作品在巴黎非常不受歡迎,因為大家都覺得他的作品古怪而不和諧,結果就是因為這部基督的童年,以及簡單優美的旋律,首度為白遼士扭轉了巴黎人對他的印象,也終於讓巴黎樂壇接納了白遼士。因為故事的題材,此作日後經常在聖誕節時演出,一百五十年來,始終上演不輟。這份一九六六年的錄音,除了兩位主角外,完全採用了法國卡司和樂團,這在近代此劇的錄音中,是相當少有的,再加上西班牙女高音安赫莉絲和男高音蓋達的領銜,讓這份錄音成為有非常傑出獨唱段和高度法國風的演出。指揮家克路易坦用他對歌劇藝術的深入見解,讓全劇充滿戲劇性的張力,而不像一般錄音讓此作太過神劇風格,緩慢而過於凝重。
雙子星系列
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第二號鋼琴奏鳴曲、柯瑞里變奏曲等(2CD)
尚─菲利佩‧柯拉德(鋼琴)
普拉頌(指揮)圖魯士國會大廈國立管弦樂團
Gimini
Rachmaninov: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etc.(2CDs)
Jean-Philippe Collard
◎這份錄音是七零年代法國鋼琴家柯拉德一連串鑽研拉赫曼尼諾夫作品的心血成果,他在鋼琴協奏曲的成功演繹後,接連灌錄了他的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和兩套完整的音畫練習曲,提供了對拉赫曼尼諾夫最全面性的見解,以這些錄音勾勒出一幅多角度透視作曲家的畫像。
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完成於一九一三年,後來因為技巧太艱難,而在一九三一年重新修改過,這次拉氏把樂曲改得短上許多,但依然以艱難著稱,堪與拉氏的四首鋼琴協奏曲相比。此曲既有豐富的歌唱線條,又有複雜的節奏織體,要求彈奏的鋼琴家具有高度的技巧,才足以完整展現曲中的以管弦樂曲般的音色,所呈現出來的俄式抒情美感。至於柯瑞里主題變奏曲,則是他一九一八年赴美後,長達十四年沒有大型創作後的第一部長篇獨奏作品,此曲以柯瑞里著名的佛利亞奏鳴曲主題作變奏,可惜當時樂壇風尚已變,讓一九三一年完成的此曲並不受歡迎,拉氏就說,在音樂會上彈此曲,只要一聽到有觀眾咳嗽他就馬上跳往下一變奏。因為他覺得一定是有人不耐煩了。但此曲之後又隔三年,他卻寫出他最受歡迎的一部作品「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尤其是第十八變奏,竟然只是將帕格尼尼原主題顛倒寫,就出現了電影「似曾相識」中最為人喜愛的那段旋律。這份錄音是七零年代法國鋼琴家柯拉德一連串鑽研拉赫曼尼諾夫作品的心血成果,他在鋼琴協奏曲的成功演繹後,接連灌錄了他的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和兩套完整的音畫練習曲,提供了他個人對拉赫曼尼諾夫最全面性的見解,以這些錄音,勾勒出一幅多角度透視作曲家的畫像。
雙子星系列
懷爾:第二號交響曲、小提琴協奏曲、瑪城興衰錄組曲、七死罪等(2CD)
拉圖(指揮)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楊頌斯(指揮)柏林愛樂
Gimini
Weill: Symphony No.2, The seven deadly sins, songs etc.(2CDs)
Jansons / Rattle
◎德國作曲家庫特懷爾出生於二次大戰前的1900年,音樂風格非常多變,從來不固定在單一作風,他可以前一部作品是表現主義,下一部又變成新古典樂派,然後又轉成自由調性。這份錄音,可以說總結了他從最早到最晚的作品風格,是市場上很難得看到的合輯。
德國作曲家庫特懷爾在二次大戰前出生於1900年,十八歲開始隨歌劇作曲家漢柏丁克學作曲,之後又追隨布梭尼學習。他的音樂風格非常多變,從來不固定在單一作風,他可以前一部作品是表現主義,下一部又變成新古典樂派,然後又轉成自由調性。本片的小提琴協奏曲就是他在一九二四年以新古典主義寫成的作品。他在二十四歲時遇到妻子洛特蘭雅,兩人隨後就在兩年後結婚,並於一九二七年開始與布列希特開始合作一系列歌劇作品,完成四部歌劇之後,其中「瑪城興衰錄」就是這時期的創作。採用當時流行的爵士音樂,懷爾此劇預見了隔年即將問世的「三便士歌劇」的成功滋味。三便士歌劇,是二零年代小酒館音樂與劇場型態影響古典音樂的重要例證,這部作品也為懷爾開啟了創作之門,打響了他在大西洋兩岸的知名度。之後懷爾在一九三五年遷往美國,在好萊塢發展,許多他知名的歌曲,就在這時期問世。這之後他也不再創作器樂音樂,只寫電影配樂和歌舞劇,因為這要比音樂會賺的錢多。雖然晚年他轉而創作猶太宗教音樂,但還是不忘舞台作品。這份錄音,可以說總結了他從最早到最晚的作品風格,是市場上很難得看到的合輯。
雙子星系列
西貝流士第一、二、三、五號交響曲(2CD)
楊頌斯(指揮)奧斯陸愛樂管弦樂團
Gimini
Sibelius: Symphonies 1,2,3 &5.(2CDs)
Jansons / Oslo Philharmonic Orchestra
◎這套錄音是俄國指揮家楊頌斯在九零年代初期進行的西貝流士交響曲全集錄音中的部份。楊頌斯在奧斯陸愛樂長期深耕,在他的帶領下讓這個樂團擁有北歐最頂尖的演奏技術。最早的柴可夫斯基交響曲震驚波瀾後,就來到EMI,先後灌錄了西貝流士、蕭士塔高維奇交響曲全集,都是時代經典。
西貝流士一生共寫了七首交響曲,第一和第二號交響曲在風格上,明顯的受到柴可夫斯基的影響,但也不是說其中就沒有他明確的自我風格。他的第一號交響曲完成於一八八九年,其第二樂章的悲傷風格最能夠看出和柴可夫斯基之間的連結。第二號交響曲則在兩年後完成,這是西貝流士七首交響曲中最受到歡迎的一闕,西貝流士有意以最精簡的手法表達出最多的音樂衝擊力,這也是西貝流士最後一次採用國民樂派風格創作、展現他陽剛與英雄色彩的交響創作。從第三號交響曲以後,他開始有了劇烈的改變,這時他開始重新思考古典樂派的風格和交響音樂的傳統,比普羅高菲夫和史特拉汶斯基更早預見新古典樂派的到來。他與馬勒在這段時間針對交響曲有許多的對話,不同於馬勒對於交響曲應該包羅萬象的理想,西貝流士開始探索交響曲的另一對立面。第五號則是較為外向、積極的一首交響,此曲的樂風回歸到他第一和第二號交響曲的那種英雄式曲風,全曲正好在他五十大壽的慶典之前完成,原本共有四個樂章,但後來他將第一和第二樂章濃縮,成為三樂章的交響曲。這套錄音是俄國指揮家楊頌斯在九零年代初期進行的西貝流士交響曲全集錄音中的部份。楊頌斯的父親也是俄國前一代重要的指揮家,他自己從俄國出走後,在奧斯陸愛樂長期深耕,在他的帶領下讓這個樂團擁有北歐最頂尖的演奏技術。最早的柴可夫斯基交響曲震驚波瀾後,就來到EMI,先後灌錄了西貝流士、蕭士塔高維奇交響曲全集,都是時代經典。
以上資料由 金牌大風 gold typhoon music [EMI Taiwan] 提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