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前陣子心血來潮
我一個人騎機車拜訪「大埤」
想去感受一下「酸菜故鄉」之美
一路上空氣中果然飄散著淡淡的酸菜香
後來不知怎的,竟然亂騎到台三線莫名交叉口
往前方看,這不正是我坐區間車從斗六往返嘉義時
必定會經過的「石龜站」?
「石龜」,是的,請用河洛話唸唸看
「石龜」,是的,請再用客家話唸唸看
大家都知道,台鐵區闆車,每站提供四種語言廣播
每次快到石龜站時,我都特別期待
因為它唸起來,真的很有韻味
石龜是地名,因石龜溪而得名,「石龜溪」地名起源眾說紛紜,
有以下三種說法(一)古早時有石龜從山上沿溪而下來到本庄,
在本地休憩後繼續南下嘉義,撞倒了城牆,被高人鎮守在現今的
嘉義某公園,因有石龜出現,故名石龜庄;(二)早期開墾時,
由高處眺望本庄,聚落狀似烏龜,故名石龜;(三)在今天后宮
廟埕前有一水池,為烏龜聚集之地,故名石龜。
上述說法中,以第一種說法,最為當地居民接受且廣為流傳。
雲林縣的社區總體營造版本則是:四百多年前明鄭時期,大陸
東南沿海各省,生活困苦居民飄洋過海到台灣避難,進而在此
發展,本地就是在那段開發過程中形成。先民來自福建省南靖縣
,初次到此建屋定居之位置即為現在的靖興里,隨著先民的開墾
與建設使此地居民越來越多,儼然成為一個大部落。先民離鄉背
井總有思鄉情懷,就將此部落叫為「南靖厝」。打算長期居住,
房屋結構自然要好一些,是為「厝」;短暫生活,房屋自然簡陋
,是為「寮」。居民並建廟膜拜,求神庇佑,現改為「靖興宮」
,由於生活安定,衣食溫飽,人口也就越來越多,向南邊擴充
發展,竟然比本部部落還要多。先民為懷念大陸家鄉的一條溪,
溪中有很多石頭和烏龜,於是將此新興的部落定名為「石龜溪」
;直到台灣光復後因行政區調整劃分,逐將石龜溪一分為二,以
中和路,四維路為界,東南方為石龜里;西北方為石溪里,而
南靖厝改為靖興,此即為「石龜」地名的由來。
哈哈,很有趣吧,台灣很多地名典故,真的都有趣極了!
不過說穿其實就是說故事...淒美的...或妙趣的故事
現代是一個流行說故事的時代,大家都喜歡
到處都是「被發明的傳統」囉。
***
而我很喜歡石龜小火車站的這個文字造型
愈看愈像極「龜殼」
文字線條則有一種素樸淡雅的美
書法字看來看去,就是比細明體漂亮
有人說
台灣民間講石龜即指綠蠵龜
有其道理,很多廟裡供奉石龜
正是象徵祈求長壽與吉祥
石龜車站四周幾乎全是綠油油稻田
正門前有一小橋:「仁煊橋」
橋下有小河,橋邊有棵小樹,頗有田園詩意
橋欄上有尊小佛,給人寧靜及平安的感動
而這座橋很特別哦
為樂善好施的【嘉義市嘉邑行善團】所建:
社團法人嘉義市嘉邑行善團,為登記立案之非營利組織,以
造橋施棺鋪路為主要服務項目,團址位於嘉義市,但服務範圍
遍及中、南台灣各地鄉鎮,至2010年7月止已興建436座橋。
***
晴朗的午後
我在石龜站待上好一陣子
觀賞了來住約十列火車
區間車慢慢停下來,再慢慢開走
莒光號咕啦咕啦,自強號咻,都沒停靠直接飛快通過
空檔時間我胡亂回想最近自己遇到的那些紛飛的事
也想著自己即將努力的方向為自己打氣
享受一份難得的寧靜時光
喝幾口自己帶的水
在這裡,時光...很緩慢
這是一個值得停留片刻感受自我的小車站
有人獨自上車、下車
有父母來接送回家的孩子
有年輕人送長輩坐上區間車
幾隻麻雀一隻狗
某處似有貓叫
遠望,稻浪正徐徐起伏
我打起哈欠......旋即
想到田裡的稻草人一定還精神抖擻隨風搖曳認真工作,
啊,不行,我不能睡著,我要把這裡寫出來!
是啊,雲林故鄉,如此美好
這美好的感覺觸發我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