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法國文學翻譯家袁樹仁還是32歲的年輕人,他去北京圖書館借書。“法文書的卡片已經過篩選,許多‘封資修’著作被拿掉了。填了一個條《茶花女》。工作人員接過去一看,立即厲聲斥責‘為什么要看這種作品?’把條給撕了。”
或許是不愿意回首往事,這本書里的一些譯者,在細述自己翻譯生涯時,只是簡單地跳過文革這段歷史。
譯者們由于異常的生活狀況,開始和他們的心中珍藏的文學,發生了深層的融合。德國文學翻譯家傅惟慈曾“每日戰戰兢兢,總感覺頭上懸著一把系在馬鬃上的利劍。……直到有一天高音喇叭宣布一串黑幫分子的名字,我也叨陪末窒息,/心頭沉甸甸,思緒憂戚戚……”。
向您推薦:輕鋼架天花板 天花板工程 貼紙印刷 台北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