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08 16:06:02| 人氣1,845|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誌】魚說

我無法過一種沒有擔當或懸浮的生活…
我無法過一種沒有擔當或懸浮的生活…
我無法過一種沒有擔當或懸浮的生活…

(魚說,日誦三篇,自我拷問。)

近來和學生談起五四時期所追尋的一種能發揚理想人性的社會時,一位學生在下課後,馬上就在為該課程開設的部落格上留言說,他不相信有理想人性的社會的存在。也許吧,課堂上頌讀著徐志摩的文章與李大釗的〈青春中國〉時,那種澎湃的情感,以及對一個理想社會追尋的激情,已經無法在今日產生意義。那一代的讀書人/文人/思想家,都有一種對社會付出的內在衝動,他們不只有理性與自覺而已,無法被磨滅的是那一份相信社會可能進步的浪漫情懷,往往成為行動的最大動力。而此浪漫非彼浪漫,或胡適所指摘的「懶惰病」。陳獨秀在《新青年》強調「自覺之奮鬥」和「抵抗力」,曾指出浪漫精神即指人力的奮進、進取和抗拒精神,一種具有無限感(sense of the infinite)的精神追求。正浸染於五四思想氛圍當中,突得知張生即將離開東方日報的消息,有些的錯愕,更多的是感傷。張生,似乎是華社讀書人的縮影,每次在工作崗位上的去離,都必須以一種捍衛自我的姿態離去。如朋友在信中寫道:「離開,對張生來說,對一個憨直的老報人來說,終究贏回了自身尊嚴。」是的,「憨直」這份特質,原應該受到呵護與珍惜,卻始終受到最無情的戕害。這樣的一種結果,就是我們社會對一位老報人的回應嗎?社會對知識與文化價值的淺知,對人性缺乏諒解與尊重,不少讀書人或文化人被壓迫在偓促的生存空間,懸浮在生活的齒輪,縱有激情與浪漫,如何轉化成社會行動的動力?對於張生際遇的問號,或許也是對我們自身的問題,如何自處、如何擺脫,如何反抗──在那充滿無知與愚昧的社會。

(魚說,日誦三篇,自我拷問。)

我無法過一種沒有擔當或懸浮的生活…
我無法過一種沒有擔當或懸浮的生活…
我無法過一種沒有擔當或懸浮的生活…

台長: 踐實山人
人氣(1,845)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札文 |
此分類下一篇:【日誌】生死之道
此分類上一篇:【日誌 】橫躺的《胡適全集》

東山
那夜我竟然是支持辭職的少數派獨行俠。其實張生辭職,對未來的說,成就會更大。我以為他應該退而結網。這種退不是消極的。應該放大到整個文化史來看,既然張生表明要完成未完的著述,應該尊重先生意願。孔子晚年返魯編定六經可以為鑒啊!

第二,我們不應該這樣自私要求個人作出犧牲,我總不願有人犧牲,無論是甚麼事。

那夜我重申自己是一百個不願意張生犧牲「小我」的。

我們對不住他。
2007-04-12 22:29:22
報業新生
我剛從新聞系出來,似乎上課所教的和現在上班的都沒什麼關係,一切都不一樣。
這是我的問題還是社會的問題呢?
都不知道新聞的專業是什麼?
老師沒教?報館更沒法子教?
同學們都出國了,他們說這會好一點。
但好一點什麼呢?
2007-04-17 20:24:50
山人
東山

我同意,進退之間,不能只看當下。
應以張生的心意為主。

報業新生

在報館裡無法認識到新聞專業
是我們的悲哀。
出國後回來
專業無法被認可
依然掉入淺顯的新聞認知
不惜典當專業
也依然是悲哀的。

你問是誰的問題
那恐是一條大鏈鎖
我們都被困在一種似是而命的認知結構裡。
2007-04-23 09:39:1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