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28 05:43:41| 人氣2,7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誌 】台北六張犁碎語

圖:在六張犁租下的房間。

臨出發到臺北,與導師和一位同門學妹吃午餐時,李老師突然說道:「臺北好像是妳第二個家。」後來想想,除了四年碩士班的學習生活之外,在新加坡念書的三年半,確實是每一年都會到臺北報到,無論是到傅斯年圖書館、國圖或台大看資料,或找找老朋友,往往都會住上好幾個禮拜。2000年論文答辯之後,因為母親生病,匆匆把臺北四年生活所堆積的東西打包貨運後,買張機票便匆匆回家了。2003年聽聞導師古清美癌疾發作,情況不甚樂觀,心裏著急十分,那曉得偏偏沙斯恰好蔓延開來,新加坡對學生管制甚嚴,猶如困中鳥動彈不得。只能從學姐不時傳來報告老師病情發展的信件,掌握老師的病情。廣如學姐一句 :「因為古老師一直念著妳,所以我才急著要和妳聯絡。」讓人更是心急如焚。

那天,2003年6月25號,因為隔天是《民間評論》與新加坡《圓切線》的交流會,永強特從吉隆玻到新加坡。我們到德發家小聚。傍晚大概七點多,借用德發家電腦閱讀電郵信件時,看見了學姐的信,述說古老師在台大醫院逝世了。也因為這樣,在臺北與大馬之間,在母親與導師之間,竟然攀附著死亡,開始有了不可分隔的關係。祭拜,也成了我在兩地一種固定的儀式。返新前,特到置放老師塔位,位於台北縣萬里鄉的天祥寶塔禪寺。從六張犁搭基隆客運到基隆市,然後再轉搭前往萬里鄉的公車,在萬里國小下車後再搭計程車上山。不到十分鐘的車程就抵達禪寺了。老師的塔位安放在地下一樓,合十跪下,輕輕說了一聲 :「老師,我來看您了。」

這次來到臺北,不再住在台大校園旁的鹿鳴堂,脫離了熟悉的公館生活圈,回到一個沒有電視,沒有報紙,沒有廣播電臺,只有書本的生活空間,頓然感覺少了一點噪音與喧囂,天空也空曠了許多,一切變得清澈。我在猜想,也許是臺北已經被媒體的噪音佔據太久了,久得讓人對她的印象,越來越有橫蠻、霸道,無禮的味道,儼然一個小太保,為爭取地盤而無所不出其盡,媒體的流氓個性竟比101大樓的宏偉更加顯著。在靠近六張犁捷運站這地方住下,燥熱的夏天雖讓人覺得煩燥,可是少了媒體的說話,夜裏的風乾燥中仍有一股沁意。這樣的臺北經驗,似乎有些不尋常。

「六張犁」是個怎樣的地方,未搬到這地方住時,上網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可找的資料還真不少。最為聳動人心的,該是「亂葬崗」三個字吧。據一篇《蘋果日報》的報導,這地方以前確實是亂葬崗,後來政府規劃發展後,隨著城市人口的流動,越來越多年青人,特別是上班族選擇在這裏居住後,她逐漸成為一個熱鬧的小社區。況且臨近就是通化街夜市,凝聚了人氣,周遭生活機能也不錯,特別是在傍晚以後,會發現許多穿著西裝,打著領帶,又或穿著各式 套裝的上班族,在附近流連。朋友笑稱這正是臺灣經濟衰退的徵兆,現在大家寧舍光顧餐館,反而選擇到夜市小吃攤。後來與夏曉鵑老師說起,才知道那裡以前是眷村呢,在她童年記憶裏,還有一大片稻田,真不可思議。

在台北的三個月,雖然仍背負著論文的壓力,除固定到漢學研究中心報到,卻還能重拾昔日情懷,偷時間亂看書,亂逛書店,亂買書,亂看電影。還跑去與倒扁人士一起冒雨圍城。在桂冠書店進行最後的巡禮。然後,在台大操場跑步,去創意市集、凌晨睡不著覺便走路去誠品敦南店。遺憾是,依然沒去花蓮,依然沒去高雄。倒是在光興帶領下,有機會穿梭於新竹老街小巷,在城隍廟旁的小販中心吃了一頓美食,別有一番趣味。


台長: 踐實山人
人氣(2,7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札文 |
此分類下一篇:【奇遇記】越過神秘經驗的邊界
此分類上一篇:【日誌】文學院食堂最後的身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