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09 02:40:09| 人氣1,4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非順民理論》重論文而輕專書?



在普林斯頓拜訪余英時先生,向他請教了有關明清思想等課題。余先生侃侃而談,從早初「內在理路」提出背後的現實意義,到近期出版的《朱熹的歷史世界》,對朱熹政治思想的再發現,這中間許多錯綜複雜的線索與問題意識,正是靠一部又一部的專書,對龐雜的史料作出疏理,架構起思想的層級,才能進一步舖陳出思想歷史的演變與脈絡。

余先生還不時提醒該注意哪些被忽略的議題與人物,如何警惕受主流敘事框架所限制,並勸誡對任何新發現也須謹慎待之,最後竟帶以期許口吻說「希望你以後能寫出一部有關泰州學派歷史演變的書」。一聞此話,耳際如洪鐘響起,個人學術根基尚欠穩當,何敢輕易應允,只能默默將此話化為未來動力,願以後真能實踐此事。

但論及寫專書,何其容易?余先生的高足王汎森,目前為台灣中研院史語所所長的他,在最新出版的《晚明清初思想十論》序中,就感慨自己無法擺脫「重論文而輕專書」的風潮,多年來無法跟隨自己的興趣專注寫一部書,深感歉意與無奈。王汎森也指出「重論文而輕專書」的風潮,主要是「現代人文學科受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影響太大」。

這的確點出了目前人文學科所面對的挑戰。現代的學科機制,益加講求科學思維的運用,同時強調學術分工,鼓勵以成立學術研究隊伍來進行各項研究計劃,於是整體的成果集合便成為優先的考量。人文學科的衝擊也在於此。另外在面對「跨領域」或「跨學科」強大的呼聲,許多研究受「整合」觀念所主導,呈現由「多」致「一」的過程,導致缺乏比較有大氣魄,屬於個人整體性的研究成果。

當然,這裡沒有企圖在「專書」與「論文」之間分高下,或判優劣的意思。一般來說,論文是「點」,專書是「面」,點與面之間,有時是處於一種相互輔助的狀況,不必將之割裂成兩半。但環視目前的學術出版,後者似乎越來越成為風潮。縱然如此,仍有許多學者視「專書」為個人學術生涯中很重要的注腳。先勿論那是否可以成為自己的「代表作」,但那就像是自我實踐了一項最嚴格的學術責任一樣。一些較嚴格的大學,在聘請講師條件上,甚至以一本專書為必要的條件,作為對該申請者的學術資格審查,因為專書才能真正看出一個學者的研究能力。如何駕馭一個研究範疇,如何運用一個理論觀點,在一本書中才得到充份的發揮。更重要是,那能反映出思考的成熟與視野的深廣。

除了學科機制外,大學體制如何運作,實際上也會使專書的生產受到影響。例如在現今體制下,許多講師的時間,被過度繁重的課務所切割,破碎的時間難以沈潛研究,能寫專書的時間可想而知。除非擁有超人的意志與體力,否則多以寫論文篇章為主,等到篇章數目足夠,就結集出版。

另外,一些人持有「重論文而輕專書」想法,卻是攀緣著「速食文化」,因為那是最迅速可以出書的一種方式。但在研究領域裡,這恐是最會扼殺學術生機的一種想法。畢竟學術無法以量勝質,它有許多即定須受檢驗的關卡,無論是論文抑或專書,都有可能面對被淘汰的命運。


*圖為普林斯頓大學校園一景。






台長: 踐實山人
人氣(1,4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評論/文論 |
此分類下一篇:《非順民理論》紀念碑的多種表述
此分類上一篇:《非順民理論》一個研究領域的誕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