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03 02:04:44| 人氣1,5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非順民理論》一個研究領域的誕生



二月份在哈佛旁聽王德威所教授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不只得到了精神沐浴的舒暢感,重要是從整個課程的設計與重心,看見他如何藉由學科史的觸角,引領同學共同探索「一個研究領域的誕生」,並由此延伸到經典化與文學主義等問題。首堂課中即談論了美國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如何經由夏志清在六十年代所出版的《中國現代小說史》而產生。

話說這可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當年夏志清剛從耶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卻苦於找不到工作,曾經為軍方作過短暫的翻譯工作。之後在耶魯大學英文系裡當助教,因為白天工作的枯燥無聊,夏志清把時間都花在中國現代文學的研究上。他積極收集各作家的文本,寫成了如今被視為文學史經典的《中國現代小說史》。這本書是第一個專門討論張愛玲的專書,且把張愛玲的文學成就置於魯迅之上。另一個書中夏志清極度欣賞的,則是錢鍾書。

這本書出版後,西方文學研究界受到震撼,在哥大的狄百瑞十分欣賞夏志清,便把他請到哥大教書,從此開始了夏志清的學者生涯,而中國小說史研究也正式進入西方的學術視野。不過此書卻惹來不少餘波。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是夏志清與捷克文學學者Jaroslav Prusek關於現代中國文學研究方法的文學論爭。

兩人除了談論寫文學史應有的「科學」方法外,也涉及了夏志清反左的政治立場。夏志清曾反駁說他是立基於文學意義(或美學立場),即尋找文學的永恆價值,並不以政治立場為判斷。兩人往返討論的論文有好幾篇,如今都被收錄在夏志清的選集裡,也成為進入北美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入門鑰。

王德威把兩人的個人背景解釋得很詳細,並帶領同學們從兩人的訓練背景以及文學觀,去看待如何理解一個學科產生後所牽扯的複雜問題;也討論了所謂文學的客觀性及個人的主義信仰,讓同學們在一個理解框架下,了解文學爭論背後的各人所支持的觀念或意識形態等。

發掘重寫的意義

在接下來的第二堂課,王德威則討論了夏濟安《黑暗的閘門》及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裡的幾個篇章,再輔之以魯迅的小說〈野草〉及柔石的〈母親的奴隸〉,試圖通過魯迅及其作品,去看一個文學經典化的過程及問題。王德威提說,在中國大陸,一直以來都認為〈徬徨〉及〈吶喊〉為魯迅首要作品,甚少人會提魯迅的〈野草〉及〈故事新編〉,實際上〈野草〉才代表了魯迅創作的另一個高峰(climate)。之後的幾堂課,又討論了文學現代性、現實與寫實主義、浪漫與現代主義,以及離散文學等。

以上兩本書的出現,基本上代表了文學史及經典重寫的一個現象。加上上海復旦大學王曉明教授在九十年代初寫出的《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書中挖掘了魯迅許多不為人知的深層思想及心底欲望,這一些都是破解造神運動的力作。自毛澤東在三十年代說了一句魯迅是中國的革命英雄之後,把魯迅祭上神台似乎成為一種「運動」,不然也不會有之後「去魅」的動作,要魯迅從神台上走下來成為凡人。據知哈佛大學出版社,近期將把王曉明的書譯成英文出版。

王德威善於疏理複雜的歷史與文學間的互動,捕抓作家的細微思維,挖掘那些被忽略的議題。在課堂上,他一直扮演問題思考的推手,把學生誘入更深層的思考,呈現一種開闊多層次的思想交流,除讓人感受談文學,是多么人性化的一件事,其背後對文學的思考方式更令人省思。


台長: 踐實山人
人氣(1,5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評論/文論 |
此分類下一篇:《非順民理論》重論文而輕專書?
此分類上一篇:《非順民理論》駛出報變的黑暗隧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