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9-全國古蹟日,九月訪新北:古蹟驚艷WOW!一起尋幽訪古吧!
淡水-1
淡水這家黑店排骨飯,一直是曾在淡水唸過書的朋友們口中所津津樂道的一家店。我們來吃過兩三次,也留下不錯的印象。
淡水-2
這家黑「殿」飯店可不是專門坑人的店,也沒有提供住宿的服務,是家在淡水非常有名的排骨飯專賣店。一開始店家用漆黑的木板來搭建店面,因為沒店名,久而久之民眾便以黑店稱呼它。直到去年才將招牌改為『黑殿飯店』。
淡水-3
招牌排骨飯要價NT$.90(小),價位其實有點高,不過份量倒也不少,而且好吃最重要囉!
淡水-4
滷過後再下鍋油炸的排骨,表皮金黃油亮,且散發著迷人的香氣。
淡水-5
排骨飯最佳代言人 ^_<
淡水-6
竹筍炒肉絲~~這我小時候很常吃XD
淡水-7
【斗笠】說是台灣潮帽,可一點也不為過!
淡水-8
牛仔好忙 :p
淡水-9
看起來很淑女唷
淡水-10
魯夫的草帽(尺寸好像大了一號耶@@)
淡水-11
時尚潮人被濟公附身
淡水-12
荒野大鏢客
淡水-13
矗立於崎仔頂山崙上的【重建街】,是淡水歷史最悠久的老街,也是外地人體驗淡水山城味道最好的一條街道。街上完整保留多棟清代的「土角厝」,以及日式紅磚或洗石子的兩層樓房建築,時光仿佛在此凍結一樣。
淡水-14
【重建街】是淡水第一條商店街,清朝時稱為「九崁街」,早期是山上農家將農產送往市集的交通要道,街上有產婆、糕餅店、理髮院、棺材店、金紙店等,生老病死、婚喪喜慶一應俱全,曾是淡水最繁華的商圈。
淡水-15
建於昭和時期的「許順記」,過去是淡水地區最大的金紙店,在日治時代原本是賣布匹的商家,光復後改為經營金紙買賣。
淡水-16
「許順記」現在雖然已經歇業,第一代經營者許再生先生的女兒女婿夫婦卻仍居住於古厝之內。於第一漁港旁經營漁文館的程許忠先生,則是「許順記」的第三代子孫。
淡水-17
以前商店沒有招牌,便將店名刻在街屋立面上。另外,三塊不同時期的門牌並列,也呈現「888」的有趣圖像。
淡水-18
許順記仍保存日治時期兩層樓、斜屋頂街屋的完整古厝風貌,於建築立面上可見以不同字體刻作的店號楣板,並且還保留過去商家使用的木製門板,別具風味。
淡水-19
當時重建街上的街屋,沒有設亭仔腳(騎樓),牆面略微向內縮,由於是山坡地形,入口處都有石階,一進門就是店舖;店門大都是用木板組合而成,為了方便做生意,木製的門窗可以拆下來,成為開敞的店面。
淡水-20
一臉睡眼惺忪貌
淡水-21
睡的正爽被吵醒...現在老子的心情很不美麗 >"<
淡水-22
兩名路人拍貓拍得很認真XD
淡水-23
這貓咪感覺一臉無奈的樣子
淡水-24
『重建街』原名為「九崁街」,相傳福建惠安人陳添,在這裡建造了九間店屋,閩南話一間店叫做一崁店,所以稱為「九崁街」。到了清嘉慶年間,附近的八里城發生水災,大批災民搬到這來重建家園,所以改稱為『重建街』。
淡水-25
這條從福佑宮旁斜坡往北延伸的街道,早年商家店舖林立,是淡水開發初期最繁榮的街區,曾為聯絡淡水碼頭和北淡水聚落之間的交通要道。以前三芝、石門、北海岸一帶的居民,來淡水採買,都必須先經過重建街。
淡水-26
當年的重建街,是淡水人氣最旺、交易最熱絡的市街,又有「淡水第一街」之稱。重建街依山傍海、蜿蜒發展的街衢空間,見證了淡水港埠山城的風光歲月。
淡水-27
沿著石階拾級而上,可遠眺觀音山的美麗身影,淡水的山城意象,就隱身在蜿蜒的曲徑中。昔日淡水港埠山城的風光歲月,在重建街的街衢中也依稀可見。
淡水-28
重建街原本是一條蜿延五、六百公尺的歷史街道,是昔日滬尾街時代的頂街,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葉一直是繁榮鼎盛的街區,不少淡水著名政治、金融、教育界的名人,都是世居此地。
淡水-29
十九世紀時,重建街分為九坎、協興、元吉三大路段,各長約一百公尺,每一段都擁有數十戶殷實的富紳地主。重建街曾走過一百多年風光的歲月,聚集可提供生、老、病、死各項所需的店家,現在則退為在地居民安適的住所。
淡水-30
重建街後因交通重心轉移而轉趨沒落,前些年又因為六號道路規劃之拓寬工程,拆掉了數間老屋,讓當地文史工作者相當不捨,努力奔走下才得以暫時保存。
淡水-31
重建街16號街屋位於崎仔頂崙的腰部,位置居高臨下,建築內部空間有三層落差的變化,見證了當年山城街屋的特殊格局。該建築為淡水中醫師陳其宗先生行醫之所在地,可謂淡水醫療歷史的代表建築之一。
淡水-32
重建街14號街屋則是日據初期興建的建築物,依崎仔頂崙的地形興建,地面層挑高,立面用洗石子裝飾,內部依地勢分成三段,前段為客廳,中段高於前段三階做為臥室,後段再高於中段三階做為廚房及衛浴間。
淡水-33
這兩棟建築物歷年來有許多知名藝文界人士進駐過,係知名詩人周孟蝶、畫家蘇旺伸都曾長期租住其地,寫繪不少詩作、畫作。近年更有民俗藝品店進駐、販售,推廣台灣布袋戲相關的文物,成為重建街參訪的重點。
淡水-34
舊名九崁街的重建街,位處崎仔頂的崙頂,街道隨崎仔頂崙的地勢建築,蜿蜒如一百尺蜈蚣,街屋就像是一支支蜈蚣腳相互緊貼,是淡水山城河港最具代表的建築街道。
淡水-35
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這裡是淡水最繁華的頂街,也是淡水著名豪商鉅紳、地方名人定居的舊家。重建街整體而言就是十八世紀以來的漢人散落發展的核心。
淡水-36
重建街31、33、35、37號是九坎仔裡保持昔日街屋風貌最完整的四間房屋,長條形狀土埆的牆壁,還有斗砌的門面,站在前面可讓人依稀回到十九世紀的舊日。
淡水-37
重建街上的老舊街屋,大多是一層樓高,為典型的長條型街屋。31至37號的四連棟,是清朝末年遺存至今的老房子,據聞建材大多從大陸運來,更顯其珍貴的歷史價值。
淡水-38
是專業攝影師還是偷拍狂呢XD
淡水-39
淡水老街包含重建街、中正路與清水街。大多數的人都以為中正路是淡水歷史最為悠久的街道,其實不然。在淡水街區的發展歷史中,重建街才是名副其實最早形成的街道。
淡水-40
淡水的發展由福佑宮一帶開始,重建街因地利之便,向南可通往福佑宮前的淡水碼頭,往北則可到達北淡水的農村聚落,在當時是一條店家林立、繁華熱鬧的街道,有著「淡水第一街」的稱號。
淡水-41
福佑宮旁前段的『重建街』,初期福建人在此建立了九間店舖,因而稱為「九崁街」。嘉慶年間,八里發生水災,又遭祝融,許多人因此無家可歸,過河後遷至此區重建家園,所以改名叫『重建街』。
淡水-42
位於山坡上的重建街由於發展最早,因此兩旁仍有許多木造與磚造的老房舍,走到街底還能從高處遠眺淡水河口。後來因商業發展關係,形成另一條與重建街平行的街道,主要是以米店、碾米業為主,當時稱為「米市仔」。
淡水-43
在地方耆老的傳述裡,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福佑宮落成時,後側的崎仔頂已是街肆、住家林立的街道,號稱【頂街】,它縱向分為九坎、協興、元吉,橫向分為米市、永吉,總共有五段小街。
淡水-44
這棟屋頂鋪設文化瓦的和式建築原是作為警官宿舍使用,現已登錄為歷史建築,並納入淡水古蹟博物館的範圍內。
淡水-45
興建於19世紀末,橫跨三個世紀,卻依然屹立在淡水老街渡船頭半山腰上的「紅樓」,2000年初以歷史建築活化變身為藝文咖啡館之型態,對外開放,大受歡迎!
淡水-46
在淡水老街上的老房子、舊建築多已拆除殆盡之際,「紅樓」正可以作為淡水港滬繁華與發展的世紀見證。
淡水-47
『淡水紅樓』由開設洋行致富的船商李貽和興建於1895年,於1899年落成,然而由於他所經營的兩艘貨船發生意外,經濟轉趨困頓遂將此樓在1913年售予當時的淡水街長洪以南,洪氏將它命名為「達觀樓」。
淡水-48
1927年,洪以南逝世後,其家人移居臺北,並於1959年將紅樓售予洪許俸女士。紅樓建築仿自英國領事館之風格,三層的卷廊式洋樓以紅磚建構出英國維多利亞風韻,十分迷人。
淡水-49
紅樓的三向立面為紅磚所造的連續半圓形拱圈,其內為陽臺,而陽臺的欄杆則使用綠釉瓷瓶所製。至於建築物的臺基是使用唭哩岸石製成,高約3公尺,外面並留有空氣孔,是同時期洋樓建築所少見的作法。
淡水-50
曾經是淡水船頭行李姓富商的宅邸,曾經是日治初期北台詩人洪以南的「達觀樓」,矗立於福佑宮後方靠近重建街山坡上的「紅樓」,以其丰姿綽約的翩翩姿態,成為畫家寫生淡水風景的重要地標。
淡水-51
『淡水紅樓』有著殖民地式紅磚建築的外觀,因而得名。始建於1895年,於1899年竣工,曾經過數次改建,還一度從紅樓變成黃樓,最後在1998年洪家翻修該建物時,又回復其紅樓之外觀,並改成紅樓餐廳營業迄今。
淡水-52
這三人到底在臭屁什麼@@
淡水-53
沉寂了數十寒暑的紅樓,於1999年三月經由專家考證修復,並於2000年再現其百年前原貌,為近年來古蹟活化再利用的經典範例。紅樓並曾在2001年文建會所舉辦的【台灣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獲得第六名的殊榮。
淡水-54
人客阿 厚搭啦 ^O<
淡水-55
角落有個小小的土地公雕像,坐姿端正、面容慈祥的祂,應該是淡水紅樓的守護神吧!
淡水-56
剪刀手艾德「樺」
淡水-57
【木下靜涯】是日治時期流寓台灣的日本著名東洋畫家。由於居台期間擔任「台展」及「府展」審查委員多年,並創作不少取材自台灣自然地理景象的畫作,而奠立他在台灣近代化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
淡水-58
出生於1889年的【木下靜涯】,本名源重郎,為日本長野縣人。早年師事於近代日本畫改革大師京都四條派的竹內栖鳳(1864-1942),晚年以後住在北九州市小倉北區上到津汀目八番十九號,以授畫維生。
淡水-59
1918年木下與畫友相偕前往印度阿珊達洞窟觀畫途中,順道經過臺灣拜訪同鄉;後來因畫友之一罹患傷寒,木下自願留下看護,以致盤纏用盡無法返日,因而滯留臺灣。
淡水-60
木下對雨後靄氣神似南畫景致的淡水風光情有獨鍾,遂於大正十二年(1923年)落籍淡水,並將妻兒接來同住,直到日本戰敗後,於1946年被遣返原籍,前後在淡水居住了二十四年之久。
淡水-61
木下於淡水的居所,在三層厝(即指達觀樓)26番地,位於臨河丘地樹木扶疏間,建物二樓前緣設有長廊,可以眺望淡水河和觀音山,視野極佳。木下於畫中用印稱「世外莊」,可見淡水在木下心目中的地位。
淡水-62
木下居住淡水期間,創作不輟。他將淡水視為南畫意境中的桃花源,留下了許多水墨傑作,為淡水的風景增添了難得的南畫觀點,更為淡水的近代美術史創造了一個美麗的開端。
淡水-63
返日後的木下,不再參與日本畫壇活動,除執筆作畫外,多半以教導業餘畫家或製作客戶訂購作品為主。個性豁達的他,將往昔臺灣生活的種種深深埋在心中。1988年,留下「好日好日又好日」的短句,撒手西歸,享年102歲。
淡水-64
在台北共有三條以外國人命名的道路:一是羅斯福路,紀念美國羅斯福總統對中美外交的支持;二是麥帥公路,表彰美國麥克阿瑟將軍對台灣國防的協助;最後就是淡水長老教會前的馬偕街,感謝馬偕博士過去對淡水的貢獻。
淡水-65
位在淡水區中正路與三民街交叉口處,有一座馬偕博士的石像,這個石像是現任台北藝術大學教授的「張子隆」先生的作品,在雕像前則立有馬偕博士的介紹牌。
淡水-66
喬治·萊斯里·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年3月21日-1901年6月2日),為加拿大長老教會牧師,漢名叫偕叡理,但台灣人一般稱他作「馬偕博士」或「偕牧師」。
淡水-67
肅然起敬
淡水-68
當時基督教在東方的擴展非常興盛,因此加拿大長老會即於1871年派遣馬偕至東方傳教,馬偕先到香港,之後輾轉經過中國廣州、汕頭等地。1871年年底抵達臺灣打狗(今高雄市),1872年3月至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開始傳教。
淡水-69
馬偕定居淡水後,勤學漢字,並向牧童學習台語,五個月後便能用台語傳教。自1872迄1880年短短八年間,馬偕四處旅行並傳播福音,在淡水、台北、基隆、新竹等地開設了20所教會,之後他更翻山越嶺深入原住民聚落傳教。
淡水-70
後來馬偕在五股庄(今新北市五股區)與張聰明(原名:阿蔥)女士相戀,並於1878年結婚。他的獨子偕叡廉創辦了淡江中學,承接衣缽繼續投入宣教台灣的教育工作,人稱「小馬偕」。
淡水-71
天仁茗茶賣的冰淇淋實在誘人
淡水-72
羊妹妳會不會太貪心啦 :)
淡水-73
抹茶口味的冰淇淋今日特價30元/支
淡水-74
喫茶趣
淡水-75
倫敦看起來真的很口渴 :p
淡水-76
經過淡水中正路和三民街口,你很難不注意到這棟建築,幾十年歷史的老房子,進駐了義大利品牌【MACANNA】,在水晶燈、骨董燈的映照下,成了洋溢南歐風味的挑高空間。
淡水-77
源起於1960年義大利的托斯卡尼,MASAccio家族原為製革世家且已傳承數代,專精於各類皮革之自然植物丹寧染料,保有透氣、舒適、強韌等特性,而雋永的設計更讓休閒鞋兼具藝術品味。
淡水-78
大小貓頭鷹相見歡 :)
淡水-79
狼人大戰吸血鬼(大誤XD)
淡水-80
因皮革的天然特色足以表現於產品上,故此品牌能以:另類優異,藝術、典雅的無限創意呈現,立足於流行的洪流而屹立不搖,並獨樹一格,成為其代名詞。
淡水-81
小紅帽與大野狼XD
淡水-82
喝個沒完
淡水-83
在馬偕街上發現這一間新開幕的點心坊『浮糖朵兒(Le Sucre Flottant)』。店內不大,約莫只有兩三坪,賣的是最受時下女孩子喜歡的巧克力與馬卡龍。
淡水-84
凡於店裡打卡並按讚立即送馬卡龍一顆!這店家真是大方阿!
淡水-85
【Le Sucre Flottant】是指漾在空氣裡那似糖的甜味兒,是為了打造「讓人嚐在嘴裡,卻能感受空氣都變甜」的美味魔法,因而誕生的法式甜點品牌。
淡水-86
看著櫥窗裡擺著各種漂亮又繽紛的馬卡龍,讓人忍不住離開視線,口水也滴了滿地都是。
淡水-87
一共挑選了:草莓、焦糖瑪奇朵、黑芝麻和玫瑰荔枝四種口味,每種都很可口呢!
淡水-88
Cute Girls ^&^
淡水-89
馬偕博士抵達淡水後,即在其所租之寓所為人診療、開刀,由於西醫療效快速,馬偕博士和其助手又慈悲熱忱,因此求診者與日俱增,遂在1873年五月另租民房為診所,名為「滬尾醫館」。
淡水-90
西元1879年,馬偕博士得到一位同姓馬偕的美國籍婦人捐款三千美元,遂利用這筆錢蓋了一所中西合壁的醫院,於同年9月14日落成啟用,即為「滬尾偕醫館」,是台灣第一所西醫院。到1894年,每年受診者己逾一萬人次。
淡水-91
「滬尾偕醫館」之建築體為馬偕博士所親自設計,並延請淡水最有名的泥水匠洪泉師闢建。建築樣式採中西合併之型式,外觀是閩南風格的平房,但窗戶卻是西式的圓拱窗,入門右邊為當時開刀房所在。
淡水-92
西元1901年因為馬偕博士辭世,醫館一度關閉,直到1906年加拿大籍宋雅各醫師來台,重開偕醫館。不久,為因應時代而將醫院規模加大,並感念馬偕功勳,1912年台北「馬偕紀念醫院」落成使用,滬尾偕醫館宣告功成身退。
淡水-93
此後,醫館院舍曾先後充作神學院、圖書館、幼稚園和學生宿舍之用,建築體亦多修葺,及至西元1992年最後整修完畢而成今貌。「滬尾偕醫館」雖外貌樸實,卻是非常有價值的古蹟,見證了馬偕當年事蹟,也令人發思古幽情。
淡水-94
滬尾偕醫館於1998年8月29日被列為新北市市定古蹟之一,目前內部仍留有手術濯洗台、壁爐、門鐘等設備,以及馬偕當年使用的風琴、餐桌、鐵床和醫療所用的藥瓶、藥罐等。
淡水-95
淡水禮拜堂位於偕醫館的旁邊,由於淡水是馬偕牧師開始傳教的地方,因此這座教堂也成為北台灣教會的發源地。教堂始建於1891年,原本是白色外牆與方形鍾塔的建築,1932年重建時改用紅磚,成為今天的「仿歌德式」教堂。
淡水-96
淡水禮拜堂有著仿哥德式的尖塔,採用扶壁,柱頭有小帽尖裝飾,外牆則以清水磚砌造,內部採用有鋼筋的RC柱及樓板,屋頂以大跨距的鐵骨承拖住,再用木板施作天花板,左邊是高聳的鐘塔。
淡水-97
馬偕博士於西元1872年3月9日抵達淡水後,就積極地展開傳教的工作,也同時學習閩南語和地方文化,而原本租賃的房子,不但是作為醫院,也是傳教的地方。
淡水-98
為了宣傳教音,馬偕經常率領學生到各地傳教,在開設教會後交由學生主持。雖然經歷許多波折,卻能讓長老教會分布於整個北台灣;而北部第一所教堂設於五股,淡水教堂則是後來由偕醫館醫師宿舍改建而來的。
淡水-99
淡水禮拜堂隨著1901年馬偕去世,淡水教會進入了新的時代。由於實際教務及擴展需要,教堂於1915年改建為一所北美洲樣式,磚造白灰牆之建物,俗稱白色禮拜堂,當時的鐘樓設於正門上方。
淡水-100
1928年因教堂空間不敷使用,決定再次改建,經費除了由會友、學生和各友會奉獻外,大部分由馬偕牧師的兒子偕叡廉,向加拿大母會申請補助而來,且由其親自設計、督建。於1932年開始改建,至翌年9月3日完工。
淡水-101
少女的祈禱XD
淡水-102
有模特兒的架勢唷 ^o<
淡水-103
西元1986年,禮拜堂屋頂因傳統屋瓦維修困難,故採用進口鋁質浪板作全面翻修,也同時將傳統玻璃改為鑲鉗彩色玻璃。教堂正面有著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鐘樓則是「五餅二魚」及「客西馬尼禱告」的基督教義。
淡水-104
淡水禮拜堂「愛台丸」來一張~~YA!!
淡水-105
I Love Taiwan
淡水-106
神愛世人 :p
淡水-107
傳遞福音&降妖伏魔就靠我們兩人囉XD
淡水-108
東西方宗教大融合ccc...
淡水-109
馬偕街二巷為淡水教會私有地,建堂時為方便巷後社區居民出入而留作通道,今已被編上巷號。目前淡水教會已利用它做作禮拜時的無障礙通道。
淡水-110
此巷不僅古意盎然,具有寧靜的美感,巷道寬度又等同於傳說中的「君子巷」,現已成遊客訪古尋幽和婚紗照的熱門拍攝景點,不少本土電影和電視劇也常以此為外景。
淡水-111
心心相印
淡水-112
倫敦你配合度很差唷
淡水-113
「重光托兒所」可溯源至馬偕博士在淡水之興學史。1937年加拿大宣教士會在淡水牛津學堂創辦「台幼稚園」,是淡水最早之幼兒學校。1940年時局惡化,西方宣教士被迫離台,遂將「台幼稚園」移讓淡水長老教會繼續經營。
淡水-114
二戰爆發後,「台幼稚園」停辦。直到戰爭結束,在淡水鎮內仕紳建議下,1948年於淡水教會內重新開辦,並改命名為「重光幼稚園」,由曾在加拿大任幼教的馬偕博士孫女偕安蓮姑娘,主持園務和教學兩年之久。
淡水-115
爾後,「重光幼稚園」一直由淡水教會牧師擔任園長,直到1975年為符合政府法令,正式立案為「私立重光托兒所」。
淡水-116
1984年馬偕紀念大樓(重光教學大樓)落成,並更新設備、強化師資;「私立重光托兒所」成為有歷史傳統和現代化設備的托兒所,並從民國七十四年起,年年獲政府考核為優等獎。
淡水-117
路上偶然發現這輛愛台灣專屬小車
淡水-118
車牌上面還畫有國旗圖樣耶
淡水-119
這輛車的主人是正港的愛國人士
淡水-120
大家一起愛台丸啦
淡水-121
I Love TW
淡水-122
這間文化牙科的招牌實在很有意思
淡水-123
過去臺北縣政府有鑑於淡水地區的多元特色,為能整合資源並提升淡水國際視野,故積極推展『淡水河口藝遊網』計畫,期望能將馬偕廣場至中正底端段,打造為『淡水藝術大街』,建立具在地特色之多元化藝術街道。
淡水-124
其中,以警眷宿舍原址興建的「淡水藝術工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除了是淡水藝術大街的指標性建築外,也提供了一個實質的藝術交流平臺,將在地藝術家的創作能量,透過與外國觀點的相互砥礪,激盪出更燦爛的藝術火花。
淡水-125
「淡水藝術工坊」由城鄉發展局興建落成,是新北市第一座「公共綠建築」,並由文化局、淡水古蹟博物館規劃展覽內容及後續營運。該建築於98年6月1日開工、99年7月26日竣工,接續於100年2月19日開幕啟用。
淡水-126
新成立的「淡水藝術工坊」是新北市首座融合在地人文特色、藝術美學以及自然生態環境的藝文空間,這座會呼吸的藝文綠建築定期舉辦藝文特展,並免費開放參觀。
淡水-127
「淡水藝術工坊」由一座四連棟形式的日式警眷宿舍原址改建,是新北市首座公共綠建築。建築本身保留了原址拆除的瓦片,並運用於建築設計中,重新演繹歷史場所的意義與空間對話。
淡水-128
我佛慈悲
淡水-129
雄糾糾 氣昂昂
淡水-130
互別苗頭
淡水-131
淡水老街街尾的這幅壁畫,給人天馬行空的奇趣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