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婚姻是一座牆,牆外的人想跳進去,牆裡的人想跳出去。
關於牆,呈現在我腦海中的,還是浪漫的畫面多於一般牆的意象。光明與黑間往往是一牆之隔,有形的牆劃清界限,侷限視野,牆雖防衛了自己,卻也阻斷外面的世界;
鄭板橋作官時,他的弟弟為了蓋房子與鄰居爭地,彼此互不退讓,以致各向前修圍牆,阻斷道路。弟弟修書給鄭板橋,希望幫忙打贏官司。鄭板橋回信時做了一首詩:「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鄰居知悉非常感動,遂各自退讓三尺,而成了六尺巷。
所以人生在世,多架橋,少築牆。尤其是無形的牆,心中的牆。
不過牆在文學藝術與建築中,也有它的美感意象和實用功能,有女兒牆、馬頭牆,照壁、詩牆;或因材質不同的各種牆。
我尤其愛經過歲月滄桑,光影斑駁的牆,或是斷垣殘壁...。
且分享下而兩首古典詩中的牆: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倦,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
綠水人家??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
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消
多情卻被無情惱
此文為四季時光海讀書會二月份話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