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手邊有幾本書在看,之所以會在同一段時間裡,看多本書,主要是驅除閱讀的壓力。
閱讀其實在不該有壓力,只有在所讀的內容,無法融入時,或是書名引人,內容與期望差距太大的時候;才會與自我閱讀的原則,產生拉据。
認真去讀一本書的感覺,反覆咀嚼書中的光澤,是很享受的,在做完筆記時,心中還感到一些成就感,而且會永遠記得那本書的芬芳氣味。
但是一本書,看了幾十頁以後,反來覆去的也講不出所以然來,便很難耐住性子讀下去;於是只好半途擱置,但有時又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因此,這種多頭方向的閱讀,也是一種轉移的作用。
這些看不完的書,放在讀書會裡,經過多重角度的視點考驗後,也許有重新新發現的可能;所以閱讀也不全然的是「那麼個人的事」。而閱讀的方式,也可保有一些彈性。
然而問題是,在什麼樣的動機下,我會買下一本看不下去的書?
2011/4/19 閱讀札記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