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晩我去看默片了。”
“甚麼是默片?”三十歲的按摩師顯得十分好奇。
我比她更好奇,從來沒想過有人不知道甚麼是默片。默片是無聲電影。聽了這個解釋,她興味索然,表示沒有聲音的電影哪會好看。如果她知道,二○一二年榮獲奧斯卡金像奬最佳影片的,正是法國默片《星光夢裡人》(The Artist),眼睛可能會瞪得更大。
其實我對默片也沒有很深認識。只知道十九世紀面世的電影,因製作技術所限,都是黑白畫面的默片。而默片喜劇泰斗差利卓別靈(Charlie Chaplin),可算是我對默片的所有記憶。小時候,香港的電視台有播放他的電影,精靈趣怪的他,以誇張的身體語言演繹角色,對還是小孩子的我來說很有吸引力。今屆藝術節的《相約銀幕年代》劇目之一的《歌劇魅影》,是一九二五年製作的默片,選在崗頂劇院播放,別有一番復古情趣。
原本風順堂區一帶,就是葡萄牙人初來澳門的聚居地,沉澱了幾百年的澳門歷史,而聚集在這方圓之地的古老建築,敎人有回到過去的錯覺。這天微雨灑下,撑着雨傘走上斜坡,到了這所百多年歷史的劇院,昏黃的街燈掩映下,彷彿踏進庭院的剎那間,已然穿越了時空。
《歌劇魅影》的故事我早已讀了小說版,這次看默片版加上現場樂隊演奏的配樂,眞是相得益彰。想像力豐富的人,即便沒有間幕出場的字幕解說,也能感受到畫面中人的情緖波動,戲劇張力的高低跌宕。改編的電影故事很簡單,面容醜陋的“魅影”愛上了花容月貌的音樂劇演員姬絲丁,不惜設計害人,又威嚇擄劫她,最後被憤怒的民衆亂棍打死掉到湖裡去。這齣默片只展現了魅影才華橫溢卻兇殘偏執的面貌,對他因為天生面容殘缺,而遭世人唾棄,以及內心的愛恨交纏、善惡矛盾等掙扎沒有交代。相較之下,原著中的魅影更能引起讀者的憐憫。這個悲情故事,歷來在舞台上被改編過許多版本,也許沒有新鮮感,但二十世紀初的默片版上映時,可以想像震撼力的強大。
在古雅的崗頂劇院看默片,聽法國八重奏樂團伴奏,還有高音女歌唱家現場為電影中的歌唱部分獻唱,的確是一次美妙的享受。
(原載澳門日報) 2013.5.18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