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廳是香港的土產,那麼澳門的茶餐廳是抄襲而來的嗎?
這陣子不少香港文化人都饒有興致地,就傳統港式茶餐廳可能會被湮沒在新式茶餐廳浪潮中發表感想。卻原來,惹起大家熱烈討論的因由,有一家連鎖式經營的茶餐廳快要在股票市場掛牌,一些人便擔心新式茶餐廳早晩會像大型超級市場那般成為霸業,而那些傳統小店,這道香港飮食文化的老風景,有“此情只待成追憶”的危機。
一些人很反對現在甚麼都冠上文化這個詞,但潮流是擋不住的,所以愈來愈多文化在我們周圍興起,茶餐廳文化也是一例。文字本來就是人類發明,用來表意的工具,如何用,只要使用者都明白所指,我以為並無不可。更何況語言是流動的,非一成不變的。
茶餐廳是如何在澳門蓬勃起來的不難想像,香港與澳門一水之間,很多物事都輕易渡水而來。但時至今日,所謂的茶餐廳已表裡不一,只要它賣的食物是平價的、中西式混雜的、有奶茶咖啡、早餐有腸仔蛋麥皮的,人們都執意認為是茶餐廳,誰不知看一看門外的招牌,已是“美食”天下了!所以呢,冠以甚麼店名不打緊,稱它為文化也大可隨意,茶餐廳已是一個只求意會不必正名的代名詞,左右着人們的認知思維。
茶餐廳的飮食特色能不能成為一種文化見仁見智,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一種感情。港澳人在過去的四、五十年間,成長的回憶大抵不能缺少茶餐廳。就像再早一些出生的人,對冰室一定不陌生。
在十月初五街經營了幾十年的“南屛雅叙”,是澳門人心目中的茶餐廳名牌老字號,但它也不叫茶餐廳。你看,說穿了,連茶餐廳這三個字也是人們以主觀意願強加的。所以將來無論這類型的飮食場所如何經營,用甚麼“潮語”做招牌,只要人們心中有茶餐廳,這種“文化”是不會湮滅的。
“南屛雅叙”也影響了我的認知思維,小時候在那裡吃的是牛肉麥皮,以致我一直認定麥皮是鹹食。很久以後,第一次看到別人吃加了鮮奶的甜麥皮,很不自在,有點倒胃口的感覺。這是主觀感情使然,一如“茶餐廳”在人們心中的感情定位,無可取締。
(原載澳門日報) 2012.5.12 水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