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人現在最關心的問題可能是——樓價;而凡胎俗骨的世人都關心的問題卻可能是——愛情。
然而,當愛情遇上了樓價,可以變得很沒趣,很燒心,甚至很慘烈。
《蝸居》出版了好幾年,連電視劇也在內地播完很久,我這才讀罷。要不是兩位好朋友欣欣和谷雨把書轉過來,而是我自己掏錢買的,恐怕還沒看完就把書扔了。實在讀不下去,讀到五分之一,已經很火!
這部小說裡的愛情,正遇到了樓價的考驗,連累愛情都蒙上了污點。不過叫我看不下去的,不是樓價,是女人。
故事的第一女主人公海萍,就是害我幾乎扔書的頭號“嫌犯”。
海萍和她老公是名牌大學生,可兩人的工資不高,沒能攢下多少積蓄。但海萍很想置業,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上海的樓價飆升得太快,她的要求又高,所以總沒法如願。買不到房子,她天天駡老公,訓他沒出息,說他不是男人,最難聽的話也駡得很順口,而她的老公總是讓着她。後來,為了能跟兒子團聚,海萍決定了沒錢也得買房子。於是她總動員借錢——自己父母的和公公婆婆的積蓄,妹妹準備結婚的錢,都要歸她買樓之用。老公不願做“啃老族”,說父母攢錢多難啊。海萍駡道:現在誰不啃老?我們不啃他們,社會就要啃我們。海萍怨天駡地,終於把家人的錢都拿到手。
這個所謂“啃老族”,最讓我不齒。父母也捱過了艱苦,到老才攢下一點錢,為了買房子而覺得家人理應奉獻,我覺得不是女人所為,更不是情深義重的人做得出的不孝事。誰知谷雨說,在內地這情況很普遍,小說寫得非常接近現實。嚇得我!
今天澳門人爭論的話題,其中之一是為愛情買房子的是非題。一些人認為一旦結婚就要買房子,另一些則認為要等家庭經濟充裕些才可。如小說裡邊重複說的一句話:女人有了家,就是嫁。這兒說的家,等於房子。
政府硏究樓宇政策不會把愛情列為討論範圍,而我們需要的,卻是一所可以容得下愛情和愛情結晶品的房子。美國人好像沒這個觀念,結婚與買樓之間沒有等號。要是澳門的樓價再不降溫,我看不少人的愛情都要賠上了。
(原載澳門日報) 水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