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罷《小團圓》,有點戚然。
《小團圓》還沒面世之前,有許多揣測。故事背後的故事,才是讀者想要知道的。
出版人宋以朗,是張愛玲故友兼出版人宋淇之子。他在書中發表的《前言》,交代了張愛玲寫這本小說的前因,和為何在她生前沒有出版發行,並幾乎銷毀的緣故。故事的初稿寫於一九七五年,從張愛玲寫給宋淇的書信看出,她對這個故事十分重視。並表明趕寫《小團圓》的動機,是不想那個叫朱西寧的人先她一步發表她的傳記,而那人是依據胡蘭成的話作材料寫的。也曾表示這是個以她和胡蘭成的愛情做原型的愛情故事,故“胡蘭成現在在台灣,讓他得了意,實在犯不着,所以矛盾得厲害。”
當時宋淇勸張擱置發表,除非重寫。因為“‘無賴人’在台灣,正在等翻身機會,他翻了身,至少可以把你拖垮。”“無賴人”指的是胡蘭成。
此後三十多年,故事一直長埋宋家,直到宋以朗決定出版。張愛玲九二年曾囑咐宋淇銷毀小說,卻在九三年答允皇冠的編輯會“盡早寫完,不會再對讀者食言。”這就是張愛玲、宋淇去世後,宋以朗認為《小團圓》該出版的原因。
《小團圓》可說是張前半生的傳記。寫她的成長、家庭、父母親,和與她最親近的姑姑的篇幅不少,胡蘭成是在小說的後半部才出現的。在她的故事中,那個年代,男人有姨太太和情婦,似乎是男女關係的常態,以她的話來形容“糟哚哚,一鍋粥”。雖然張的母親是個先鋒,離了她的父親,可是,仍然以依傍男人的錢財為愛情條件。張的世界是扭曲的,與她身邊的人與事,脫不了關係。
她在信中寫道:“在《小團圓》裡講到自己也很不客氣,這種地方是自己來揭發的好。”
才氣橫溢的張愛玲,讀她的作品覺得她人很理智冷靜,但她愛胡蘭成愛得那樣甘心、那樣委屈、那樣迷亂,敎人讀後戚然。眞如她所說“低到地上去,在泥土裡開出花朶”。
胡蘭成有很多女人,她也深知內情,而在寫自己的《小團圓》裡,讀到的仍然是一個深愛胡蘭成的張愛玲。或者,這就是她看重這個故事的原因,因為她對他的愛情,自己最明白,即便是胡蘭成,也未必得窺全貌。
(原載澳門日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