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蓮,一個很平凡的名字,一個生長在尋常百姓家的女子的名字。周毅如先生心中的阿蓮,也是芸芸衆生之中的尋常女子。阿蓮的故事,不出塵;不超脫;不神聖,但,眞實。
去年在南昌舉辦的第二屆滕王閣筆會,認識了已離休卻仍熱心文學的文學院長周毅如老師。《阿蓮》是周老師在澳門寫的一部小說。周老師少時在澳門生活過,一直把澳門視如故鄕。他心中的澳門,是一塊蓮花寳地,有着濃厚的人情味。澳門在三、四十年代受抗日戰爭影響的艱苦歲月中,貧者為能吃上米飯而送命,富者縱情聲色酒肉,是一塊在戰亂中畸形蓬勃卻溫情脈脈的土地。
讀《阿蓮》,深深為阿蓮的苦難而動容,因為阿蓮的故事,再尋常不過,無需加以想像,就活生生地闖進心扉。阿蓮是水上人家遺棄的孩子,被陸上人家收為婢女,長大後又被安排嫁到水上人家去。阿蓮愛的是老闆的兒子少爺,得知老闆不容這門不當戶不對的愛情,沒有多作掙扎就甘心下嫁比她年長十多歲的漁夫。從小受老闆娘寵愛有加,被視如己出的阿蓮,回到水上人家去,不單沒有嬌氣,而且勤快地學習漁婦的生活技能。丈夫不幸遇險,當後母的阿蓮咬緊牙關,把丈夫前妻所生的男孩和自己才生下的女兒養大成人。這十多二十年的奮鬥和經歷,就是阿蓮的故事。
很久沒有受小說這麼撼動過,讀《阿蓮》的兩個晩上,流了三分之二部小說的淚——為阿蓮的悲苦;也為阿蓮的快樂。或許你讀《阿蓮》,會訝異於周老師能用那麼淺白易懂的文字,寫出如此敎人動容的故事。“寫小說,要懂字的人就能看懂;老百姓的生活就是故事,文學就是人學。”這是周老師的話。
雖然沒經歷過三十年代,但阿蓮的故事,是年代框不住的。她,有我母親的影子,可能也有你的他的。能讓人產生共鳴的文字最美。人的際遇各各不同,但人的七情六慾都有重疊又重疊的影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內地的電視台開拍二十集《阿蓮》電視連續劇,周老師縮短在澳門的逗留,又風風火火上北京去。期待着不久便能看到電視上的阿蓮,也眞切期待與周老師再聚。
(原載澳門日報)
文章定位:
人氣(139)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散文小品 |
此分類下一篇:
同學會此分類上一篇:
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