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擔心未來沒有學生,有學生可以將實驗完整的付諸實現,想盡快知道自己設下的實驗目標是否如預期?但是又怕管理學生的過程發生摩擦。專題生與研究生都是近距離與系上老師接觸,老師的言行舉止都深深影響學生對事情的判斷,與對事的態度。所以若是一個跟我自己和不來的學生,其實拿磚塊砸自己的腳,有一位研究所新生打電話給我,那種既愛又怕受傷害的心情,要他先去找別的老師,不知道這樣是不是就把他往外推了!
但是專題生,我到是好好談了一談。
到底大學為何要做專題呢?
我把當年我的老師對我講的專題生要學什麼的概念講述一遍給學生聽,想一想述諸文字吧!等實驗室的網站設計好後,就可以將這些文字貼過去了!
專題生在大學尚未學到完整的學問前,其實在實驗室裡是一種摸索,可以藉由教授的實驗室摸索到某個所學相關領域的一個機會,如果自己的態度建立的更廣闊,可以利用老師在實驗是提供的機會往外擴展,去瞭解外面的世界,在卓越計畫裡有一個名詞『最後一哩』可以好好銜接。
在實驗室裡常常很多東西是書本沒教的,也許是因為碰到問題要解決問題時才會去讀的,去瞭解的部分,然而這些學問怎樣才能學到手?其實站在我的立場,不是我交給專題生的,也不是學長們,是專題生自己。
如果自己是一個主動學習的人,當碰到問題時,不是一味的想要盡快解決問題直接了當問學長姐答案,問老師答案,那這一門學問學到手的機會才大。老師、學長姐是在你自己思考過後無法解決時提供你解決方法或者是提供線索讓你去尋找答案,這才是將學問學到手的時候。
所以當我的專題生要會什麼?很簡單,要有好奇心。要常問為什麼?
因為學長姐是過來人,他們常常忘記自己學習時的障礙,當他們學過之後,忘記自己的過來路,所以不知道要怎麼教導你不要走錯路!
學生有犯錯的權力,走錯路也只是在學校,失敗為成功之母,累積錯誤的經驗就是下一次成功的基石。自己摸索至少是自己的方法,錯了,學習改正,再往前邁進。當學生要有好奇心才會驅使你往前,當遇到問題時,先問自己努力去找過答案沒?如果找到了但是因為基礎所以看不懂,可以開始問問題,就會有先進者教導你。是老師,也可能是學長姐。
學生要像海綿一樣,要在當專題生期間拼命吸水,會跟學長姐外出做實驗,會參加研討會,除了實驗技巧外,在外面與單位的對應,與外面的評比等等都是學習的機會。
所以很簡單,在尋找興趣之外,就是開創多元學習的機會,早點跟業界接觸、結合。
主動學習,保持好奇心,就是我們家收專題生的基本條件。
你若有這兩個條件,歡迎加入我們!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