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代雄飛館將《水滸傳》與《三國演義》合刻刊行,題為《英雄譜》,而在雄飛的刻印說明中,特別指出「《三國》、《水滸》二傳,智勇忠義,迭出不窮。」二書內容著實體展現出許多「智勇忠義」的英雄形象,但作為江湖傳說的故事文本,其形塑英雄形象的徑路,必然和來自史籍攸關歷史正統的故事文本,不盡相同,就試閱讀所得,闡釋《水滸》形塑英雄的特殊徑路。(40%)
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解釋《水滸》形塑英雄。第一是內容,第二是人物,第三是語言。水滸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為了禳災卻鑄成大禍,跟隨作者敘說,讓我們感受逐一登場的人物,每個人血淚故事背後必事出有因才導致窮途末路落草為寇,雖從事劫掠行為,為人仍不失忠義信用,這樣的事蹟想來讀者是不會陌生的,可能你上星期就接過一張罰單,只能內心暗幹「你以為我想違規停車嗎?整個城市規劃混亂,龐大的政府機器不好好改善,反倒是拿小老百姓出氣,罷了罷了,算是給人民保姆做業績好了。」大部分的人只能以阿Q想法自我安慰,但《水滸》一點都不阿Q,誤放厄靈猶如執意開啟潘朵拉的盒子也反映出內心深處人心所具有的黑暗力量,又或許這麼說吧,黑暗無法造成陰影光明才能,在朝者的光亮竟藏污納垢,王庭珪〈盜賊論〉中說:「天下大患莫甚於大盜起而人主不知」,是的,人主一直甘心被蒙蔽、一直不願面對黑暗,《水滸》讓盜匪成為英雄便是弔詭的諷刺那些將仁義禮智掛在嘴邊當口號喊的文武百官,而我們的希望只能寄託在這些天罡地煞之徒。這樣的內容便為全書定下基調。
在老師講義中提到形塑人物具有一種「連鎖」反應,需要以串聯滾雪球方式才能帶出全書108人,優點是我們可以一次看到同一組的人,面對同件事不同反應區分出南轅北轍或微妙互補而呈現各自鮮明價值觀及稟性氣質;缺點是到後期描述人物繁多,不免有跑龍套之虞。若說108好漢就如同108篇列傳,雖有失允處,但大致上《水滸》人物是可以連接上《史記》以記人為中心,描繪刻劃人物形象性格,如寫宋江之矯情豐華對照出李逵之真率野蠻,又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回中的店小二酒保,此人雖無名無姓,但絕非可有可無。書中寫到他的文字為接待魯達、阻攔金老父女、遭魯達痛打、報信未果及目睹拳打鎮關西五處。字數前後僅二百來字,卻將恃強凌弱、不知好歹又膽小怕事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並以此襯托魯達。支微末節處作者寫來毫不含糊,可見筆力之用心。中國小說重點不在抒一己之志,而在觀照世情,如何「曲盡情狀」。作者挑選了人人感興趣卻不大敢談論的盜匪便是獨出巧思,不同流俗,不被舊有的章回小說的格式侷限。
至於語言是緊接著人物而發展成的。葉朗的《中國美學史綱》提到葉晝、金聖嘆都推崇《水滸》寫作技巧高明。葉晝認為吳道子畫不出人物心理,水滸卻連配角都寫得活真;金聖嘆特許《水滸》人物肖像及動作、語言的性格化:「《水滸傳》並無之、乎、者、也等字,一樣人便還他一樣說話,真是絕奇事。」一經提醒便恍然大悟水滸並非文謅謅八股,在情節事理、性格傳神和語言風格都精準協調,正所謂:人顧言言顧人,達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語言美學上乘作品。
不過,針對題目學生還有些疑問,「明代雄飛館將《水滸傳》與《三國演義》合刻刊行,題為《英雄譜》」,我們在國學導論的課上不是學過:顧炎武說「明人刻書而書亡」,首先將二書放置一起發行就值得商榷,再者如題目所提示,《三國》來自史籍攸關歷史正統的故事文本,講的是皇親國戚稗官野史(個人淺見只聞其名未真正讀過),相對於普羅階層,《水滸》故事則是貼近一般人民生活鄉里瑣事,由此觀之兩本書出發點考慮預設讀者不盡相同,選擇角色及台詞對白便產生落差,但都產生「智勇忠義」的英雄形象,試用武斷方式來比較,在朝為官講究智勇忠義似乎是中國傳統仕人本份,在野卻出現智勇忠義(先不論是真義氣還是江湖氣)倒也令人閱讀時不斷自省。
2.閱讀完120回《水滸傳》全本後,你同意金聖嘆腰斬《水滸》嗎?請詳述理由。(20%)
首先我是同意的,理由很簡單,後面文字不忍細讀。若要解釋成學生偷懶也無法否認。但是我想問的是,為什麼要反對金之截本?如果他是去蕪存菁的話,我們不是應該感謝他讓我們的眼睛不受到垃圾污染?何必說金是因其時空為避免倡導盜匪而更改,要我說金就算生在宋朝仍會改動水滸的,後代學者的理由不足以服人。話說回來,《水滸傳》全本又有其存在必要,否則無法襯托出金截本之妙。
《水滸傳》全本脈絡是全體英雄接受招安,其下場分崩離析,用傅正玲先生的話便是「不殺生不足以成仁、不捨身不足以取義」,最後她還說一句非常可怕的話:「人身如此有限,仁心如此永恆」,「仁心」在此簡直成了摧命丸,甚至是迷幻藥了,若看穿某種儒家式的腐蝕性,怎麼可能喜歡120回的後50回;金截本則未接受招安,活在道家思想面對窮厄遭遇能以「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當下即是/逝,幻化如一場夢般超然,一日為盜終身為盜,不以為盜為出仕之徑,才是盜亦有道。
個人作業報告中針對招安展開討論,學生認為在上位者使用招安手段雖情非得已,但終究是喪失刑罰權柄,並誤以為爵賞可收賊心,其心態可議,導致真正的英雄不可以學那些被法律糟蹋的同時亦糟蹋法律屢招屢叛的寇盜,黃梁一夢的產生成為必然的救贖儀式便形成金刪本,相對於120回的歹戲拖棚,若解釋成宋江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求仁得仁,這種腐蝕穿透的仁心確實發揮警/驚世作用。更明確的說120回是偽君子(式遏寇虐),70回是真小人(厲操水滸),真小人的悲哀是仍需偽君子存在才突顯其價值,獨有偽君子便只剩單一國家認同死忠價值,故也需要真小人出來緩頰,兩者豈非唇亡齒寒,互為「不堪其憂、不改其樂」之關係。同意金腰斬水滸便在於此。斬得好。也斬得不夠好。
3.擇一最喜歡之《水滸》人物,並說明原因。(20%)
知道很多人會選燕青,雖然我也喜歡,故意不選,最喜歡人物原因就留給自己獨享就好。我要說的是次喜歡的人物阮小七,外號「活閻羅」,是梁山第三十一條好漢,梁山水軍八員頭領第六位,與兄長阮小二、阮小五原是石碣村漁夫。兄弟三人與吳用、晁蓋、劉唐、公孫勝七星聚義劫生辰綱、後潯陽江上救宋江、在「第七十五回活閻羅倒船偷御酒 黑旋風扯詔罵欽差」阮小七耍弄欽差,把船給漏了,以身試毒喝御酒,還有福同享不藏私的分酒與水手眾人,貍貓換太子代之以村醪白酒,這樣純粹村驢行徑,想必不是受命於吳用軍師精心規劃之計謀,看到這就覺得他真是一條漢子!
他讓我想起國中時期的同學,有天幾個不愛念書的女生帶泳衣來學校,我問她們要做什麼呢?我們學校又沒泳池。其中一人回答我:我們學校有蓄水池(水塔)呀,就一副神秘兮兮微笑走掉了,當天洗手檯出來水都是她們泡過的。小朋友當然不可以效法,事後回想,不得不佩服她們靈活的腦袋,沒泳池自己變出一個來呀,這些貪官汙吏的好酒不喝白不喝一飲而盡全乾了吧,有啥好怕的呢?
再回顧阮小七第一次出現在「第十五回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阮小七便在背後船上說道:「哥哥,正不知怎地,賭錢只是輸,卻不晦氣!莫說哥哥不贏,我也輸得赤條條地。」;阮小七說道:「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們只管打魚營生,學得他們過一日也好!」;阮小七道:「若是有識我們的,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若能夠受用得一日,便死了開眉展眼!」;阮小五和阮小七把手拍著脖項道:「這腔熱血,只要賣與識貨的!」性直爽快是吳用對阮小七評語,性直爽快正中了吳用下懷,無怪乎金聖嘆評阮小七的「粗魯是悲憤無說處」,水來火去憑藉著這麼一股氣,就是欲求肯定的千里馬的悲鳴。
我們最後在「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兒窪 徽宗帝夢遊梁山泊」得知阮小七往蓋天軍做都統制職事。阮小七因曾著方臘赭黃袍、龍衣玉帶戲耍,報馬仔童貫告知蔡京,奏過天子,追奪小七官誥,復為庶民。文章說阮小七心中也歡喜,帶老母回還梁山泊石碣村,依舊打魚為生,奉養老母,以終天年,壽至六十而亡。不知道為什麼,我很喜歡這樣的結局。
4.在《水滸》故事中所領略最深刻的人生面向。(20%)
我記得我們這組討論水滸,有次約在小小福校園餐廳。世芹佔了二桌共8個位置,不過她忘了放東西在其中一張桌子,導致有三位學妹一屁股坐了我們的位置,我那時好生氣跑去跟她們理論說:等會我們有6個人要討論報告,這位置是我們的,只是忘了放包包,請妳們另外找地方吃飯。同組另一組員馥伊打圓場說:不然我們尋找別的位置好了。我當下更生氣,你這傢伙怎麼不挺我、不幫我說話,我是為我們這組,而且你有沒有大腦,就是沒位置她們才坐我們的位置…他大概沒見過蠻橫的女生,之後的討論非常害怕我。
我事後其實非常非常的愧疚。我不該蠢到忘了佔位置還全體離開去點餐、不該覺得對方是學妹就想叫她們滾、不該覺得我這麼做是出於義氣。人常常用一些高尚的詞彙包裝醜陋的行為,就好像父母親常說「我這麼做是為你好」,以愛之名行傷害之實。
《水滸》人物確實讓我想起國中的離經叛道朋友。跟他們在一起,我曾經去別班叫一個女生出來,警告她不要太囂張,那時得意的不得了,後來知道自己只是狐假虎威,根本沒種打那個女生,我怎麼可以交一群看來壞壞的朋友,只因為他們可以處理我看不順眼的人,與他們漸行漸遠也是某種不敢面對自己自私的自我放逐吧。
在看《水滸》時,觸目驚心多過細細品嚐,如同世芹所謂水滸是賊人不是英雄。我當然知道什麼叫官逼民反,人生有太多不得不然,但面對罪惡《水滸》怎麼可以指鹿為馬,辯稱不是我的錯,都是朝廷逼我的。這樣的推委難道是好漢做事態度嗎?我相信有浪子回頭、放下屠刀的故事,但這跟宋江整天將招安掛在嘴邊是不同的,步步為營謀得招安的做法導致外部百姓莫不欽羨盜匪,內部反對聲浪不是沒有,而是當你是兄長敬你一分,內外皆失便因名不正言不順,中國就算是明君盛世仍一堆懷才不遇的臣子,何況亂世?愈是亂世愈要把持,宋江從頭到尾就是個沒堅持的人,當官差時違背自己職業道德去通風報信,落草當賊又滿腦子想著朝廷(留個一世英名不辱父母),活生生就是個政治人物,這樣的人不讓他報效朝廷未免可惜。
痛快罵完宋江,相不相信馬上有弟兄要來找我幹架?他們是一群全然愛戴宋江的人、無條件前仆後繼的付出相信,人生在世能有幾個像宋江的小囉嘍朋友?回到題目「領略最深刻的人生面向」,想起方瑜老師引用「人生有兩種悲哀,一是not yet ,另種是never more 」解釋李商隱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悔的是達成偷藥萬萬想不到悵然若失。老師在課堂上說宋江一心報效國家如高中生憧憬進入好大學,一旦如願便幻滅。要我說120回的悲劇是never more;70回是not yet。
所以最深刻人生面向是我還會繼續幫朋友佔位置,但不會再忘了放包包了;還好跟國中同學聯絡上了,我亦會更珍惜久別重逢的情緣,不會再隨便看人不爽;至於《水滸》呀,恩,若能有宋江的手下我倒想當一日幫主,哎呀,不是啦,學生在厭惡的情緒下,期限內看完2/3《水滸》,將來還有什麼書能難倒我的呢,哈哈哈。(手插腰狀)
文章定位:
人氣(444) | 回應(2)|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