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5-14 14:59:25| 人氣481|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夠了吧,食人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知名藝人倪敏然日前失蹤,後來被人發現在宜蘭頭城山區上吊自殺。倪敏然死後,國內各媒體掀起了一陣「倪敏然熱」,舉凡他在「黃金拍檔」期間的表現,以及他在演藝圈裡的起落,都成為熱門的話題,尤其是他和藝人夏禕間若有似無的關係,更成為電視新聞媒體挖掘的對象。
 如果我是倪敏然,此刻地下有知,一定感慨萬千,因為對一個藝人來說,最高的知名度竟然在死後才出現,實在讓人感到遺憾。但是我可能也很高興,因為活著的時候,從沒感覺自己在這個圈子裡有什麼地位,人緣有多好,等死了才發現我突然成了「泰斗」、「笑匠」,「好友」們也一一跳出來,訴說以前的點點滴滴,還要辦一場有星光大道和玫瑰花海的紀念會,彷彿我成了有食客三千的孟嘗君。
 這股倪敏然熱可以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還相互糾葛,有彼此利用的成分在內。
 首先,倪敏然過世,讓大家好好複習了一下一九七○到八○年代台灣演藝圈的名人錄,不信的話,我先列出幾個名字:倪賓、林沖、張魁、熊海靈、鄭進一、賀一航、方正、劉福助、方芳……這裡面必然有幾個名字是我們不太熟悉的,最起碼他們已經很久沒有在大家面前出現,固然,失去了一位圈內好友,當然是件令人傷心的事情,但是,這何嘗不是絕佳的曝光機會?尤其,一下子李亞萍說倪敏然托夢,一下子秦偉說他「觀落陰」去看倪敏然,突然間,這個圈子裡的每個人都和倪敏然有難以割捨的情感,他們看似為老友哀悼,但我覺得更像趁機搭便車,為自己爭取曝光機會。說得嚴重一點,倪敏然過世讓許多演藝界的「寶特瓶」有重見天日的機會。
 演藝界人士有權利以各種方式追悼倪敏然,但是媒體不應該撐起這幕戲的戲台。打從倪敏然過世以來,各有線電視新聞台便開始瘋狂地追逐這條新聞,從頭城到宜蘭地檢署,再到台北慈恩園,電視台架起全天候的SNG,不放過任何一位前來追悼的人,慈恩園門口總可以見到東一群西一群的麥克風,死了總統也不過如此。
 接下來,媒體更不放過倪敏然家人的一舉一動,所以跟拍倪嘉亨去買衣服,所以調出凌菲和李麗華從前演出的錄影帶,所以從前錄的「真情指數」又拿出來播。有這些演藝界人士的全力配合演出,有線電視新聞更是卯起來作新聞,於是托夢來了,觀落陰來了,四面佛來了,吊人樹也來了。在過去這十天裡,社會新聞版面的自殺新聞突然明顯增加,這絕對和電視新聞媒體的無限制大量報導有關。
 讓我感到不能原諒的,還包括電視媒體報導對夏禕所作的報導。倪敏然和夏禕因為合作演出一齣舞台劇,產生若有似無的感情糾葛。倪敏然和夏禕之間,到底有些什麼情感或事業,甚至金錢的糾葛,目前沒有人說得完全,但是媒體連日的報導,似乎已經把夏禕形容成十惡不赦,奪人老公,破壞家庭的壞女人,這些批評或氣氛的營造,都是在夏禕無法回應的狀況下進行的,這對夏禕是否公平?如果真有感情的牽扯,絕對都是雙方面的事,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過錯都推給其中一方,另外一方全然是無辜的受害者,我們是否因為倪敏然死了,所以「死者為大」,不去也不想去探究倪敏然在感情上至少有負李麗華,甚至可能有負夏禕了?
 這有點像是幾年前張雨生車禍喪生,演藝界一致感嘆才子英年早逝,卻沒有探究張雨生是因為酒後駕車又超速才發生意外,今天為倪敏然舉辦一場隆重的告別式,也有可能反而掩蓋了我們真正該去探究的問題。
 我認為倪敏然選擇走上絕路,主要的原因是他經歷了演藝事業的大起大落,無法在心理上作好調適,感情的因素或許也是原因之一,由於倪敏然曾經看過心理醫生,顯示這些問題已經困擾他相當時間,但可悲的是在倪敏然死後,他的心理醫生陳國華居然接受媒體訪問,把倪敏然的治療內容與經過公佈,這種嚴重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我們居然容許存在,也許,台灣媒體充斥ㄧ條條的食人魚,多一個以為自己也是食人魚的心理醫生,我們就別意外了。

台長: 喵喵
人氣(481)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waht
張雨生沒有酒後駕車
你可以去下面找相關資料
http://www.ptt.cc/man/Metal_kids/METALKIDS/D.899863666.A/D.940862093.A/index.html
2006-10-29 03:43:47
喵喵
 感謝您提供的資料。張雨生的意外過世,猶如同樣在盛年意外過世的James Dean或Johnny Horton一樣,是喜愛他的人的重大損失。然而,中國人「為死者諱」、「死者為大」的觀念,往往可能把事件的真正教訓掩蓋。誠然,就現有資料看,張雨生應該沒有「酒醉駕車」,但是駕車超速導致失控翻覆是不爭的事實,就像胡志強夫婦發生意外,讓大家體會到後座繫安全帶和路肩超車的問題一樣,檢討名人發生意外的原因,往往能收到更好的警惕和教育效果,所以即使已經相隔9年,如果能去除感情因素,認真探究張雨生發生意外的原因,對大家其實都是好事。
 至於玩樂團出身的人,通常會把日子過得比較「理直氣壯」,其實並不是太新鮮的事。因為不了解,而且那比較接近私領域行為,除非發生社會案件如「董事長」,否則我不作評論。前幾天54頻道播出的「福爾摩沙事件簿」我看了,我認為很可惜的是電視台製作的原則有點過於「真善美」,如果能說出更真實的資訊,對所有還愛他,還記得他的朋友或許更有意義,相信張雨生也會這樣想。
2006-11-25 13:13:5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