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韓超過五十年的分裂,一直是韓國電影工作者取之不竭的題材來源,近幾年大家所熟悉的「魚」或「實尾島風雲」都是;男性之間的「剛性情誼」,也一直是韓國電影偏愛的題材之一(如「朋友」),這次由張東健和元斌領銜主演的「太極旗:生死兄弟」,可以說同時具備了這兩種特性。
韓戰對韓國來說,是一場毀滅性的戰爭,因為戰火幾乎席捲整個朝鮮半島。全片從一個近似考古發掘場地的古戰場挖掘工作開始,殘破的軍靴和鋼盔,碎散的筆記本和相片,當然還有數不盡的枯骨,佈滿了整個挖掘場地。挖掘人員在一支鋼筆上發現了一個名字,原本以為這個名字是戰場上的萬千枯骨之一,沒想到這支鋼筆的主人,十八歲的的李振碩(元斌),居然還在人間。
當然,李振碩早已不再是那個十八歲的青年了。
時光回溯到一九五○年六月的漢城,李振碩是個高中生,他的哥哥李振泰(張東健)是個擦鞋工兼修鞋匠,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號,北韓越過三十八度線入侵南韓,陰錯陽差下,這對兄弟同時被徵召進軍中,開始連年征戰的歲月。
一心保護弟弟的李振泰,在戰場上表現得異常勇猛,甚至跡近冷血無情,還把戰前幫忙修鞋的小跟班,戰爭爆發後被迫加入北韓人民軍的阿勇打死,對振碩來說,他的哥哥愈來愈陌生,不再像是那個在大太陽下揮汗如雨地擦鞋,還捨不得買根冰棒的哥哥,怎會知道振泰如此不要命,是希望能拿到代表最高榮譽的「太極武功勳章」,好爭取到讓弟弟退伍回家的特權。
南韓軍從三十八度線退到洛東江,麥帥發動仁川登陸後再前進到鴨綠江畔,一九五○年底,中共「人民志願軍」的參戰讓戰線又退回到漢城附近。一場又一場的作戰,兄弟倆身旁的同袍一個個死去,振泰的未婚妻金永晨也因為被懷疑和共黨掛勾,被「防赤化工作隊」人員槍殺,死在振泰的懷裡,出面搭救永晨的振碩,也被自己人和北韓戰俘關在一起,還放火打算全部燒死。心愛的女人死去,又以為自己的親弟弟死在火場裡,早已心灰意冷的振泰投身北韓,還當上部隊指揮官。在南北韓協議停戰前,兄弟居然就這樣在戰場上相遇,卻必須拿起武器相互廝殺,殺紅了眼的振泰,在最後一刻認出原本以為已經死了的弟弟,悲痛地留下送給振碩的鋼筆,抬起機槍對著北韓軍隊掃射,掩護南韓軍離開。當然,他成為戰場上萬千的戰死亡魂之一。
最後,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個青年的振碩,回到當年振泰戰死的地方,回首過往歲月,想起哥哥親手為他製作,卻始終沒有完成的皮鞋,悲痛地跪倒在哥哥的屍骨前,只有滿心的後悔。
在亂世裡,兄弟相殘,愛人死別,真是悲劇中的悲劇,振碩振泰兄弟在戰場上對決是悲劇,振泰打死阿勇,永晨被自己人「檢肅」又何嘗不是悲劇。五十年的時光沉澱了回憶,也加深了這樣的悲劇,同樣以韓戰作背景,韓國片「說故事」的本領,比起「紅巾特攻隊」實在進步太多,說句實在話,台灣到現在都還拍不出這樣的電影,早年的「八百壯士」或「英烈千秋」還有一定水準,現在拍片的算盤愈打愈小,再也拍不出可以震動人心的電影,我們不能不說,這也是一齣悲劇。
然而,「太極旗」不免還是有缺點,如果這部電影的故事可以打八十分(扣他二十分實在是因為張東健立下戰功後,南韓軍召開的記者會真像是在舉行「莒光日」教學,相信咱們的國防部軍事發言人室看了會很有感覺,經常採訪能流利地背完「台詞」的國軍官兵的軍事記者,一定也會很有感覺),這部電影的拍攝,恐怕只能打六十五到七十分。
「太極旗」的導演姜帝圭極力要拍出「好萊塢級」的戰爭場面,幾場難民逃難的大場面戲,確實可以看出姜帝圭調度的功力和野心,不過,姜帝圭似乎忘了「七分飽,剛剛好」的哲學,幾場作戰場面太過強調血漿與碎肢斷體齊飛的畫面,不管哪裡中彈都可以冒出幾隻手用力壓都止不住的血,還有一場斷腿傷兵因為受不了折磨,持槍殺掉幾名同袍後再舉槍自盡,子彈一下子把後腦杓打爆的血腥場景,更讓人印象深刻。戰場上的殘酷程度也許真是如此,但是在電影裡做這樣的安排,未必可以發揮相同的效果,強調戰爭的血腥場面並沒有錯,如果能注意一下「比例」的話會更好。「太極旗」的拍法讓血腥變得太過廉價,彷彿血漿不要錢,實在有點可惜。
這部電影的武器考證還算嚴謹,南韓軍使用的是M1半自動步槍、M1卡賓槍、白朗寧BAR自動步槍,以及M1919三○機槍。片中出現幾輛M4戰車,可以看出有一輛是正版的M4A3E8,還有幾輛是改裝的,可能是用M47改裝的,改得還不錯。不過最後一場聯軍對北韓軍陣地實施空中攻擊的場景,一看就知道是用電腦畫出來的美軍F4U戰機實在畫得太差勁,大小不對,比例不對,連F4U最明顯的特徵,彎折如海鷗翅膀的機翼樣子也不對,絕對是全片最大的敗筆。
整體來看,「太極旗」顯現出南韓電影工業想要拍出「大片」的企圖與雄心,算是成功了一半,但其中幾個情節的安排,還是離不開傳統韓國電影「哭哭笑笑」的灑狗血傳統,好像一定要大哭大笑才能顯現出心中激越的情緒,不過瑕不掩瑜,從「紅巾特攻隊」到「太極旗」,台灣電影該汗顏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