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報導」方興未艾,製作單位在獨派團體的「簇擁」下出面,說是開記者說明會,但看起來真有點兒像是另類民粹公審,說明會中看不見理念的陳述,聽不到意見的交換,只看見製作單位倨傲的架式,聽到帶著嘲笑意味的聲援掌聲。
說是「帶著嘲笑意味」,是因為製作單位和獨派團體嘲笑的,正是接到了通告,在現場採訪的媒體記者。
其實,經過這麼多天的反覆洗腦,我已經不會對「非常報導」的內容有什麼特別的意見,因為:一、這只是數位版、影音版的黑函,黑函本來就是不道德不入流的,我們不可能去要求寫黑函的人講究格調;二、不考慮情緒性、無中生有的指控,光碟裡有部分陳述,尤其是針對媒體人的陳述,其實有討論空間,因為台灣電視媒體談話節目評論人或與談人「近親交配」的情況頗為普遍,說他是「媒體霸權」也未嘗不可,既然是「霸權」,稍稍革個命也未嘗不可。
「非常報導」的毛病不在於內容或立場,而在於他們堅持他們所持的立場的時候,所顯現出來的「態度」與「架式」。在這場記者說明會中,不論是盧統隆、吳錦發,或是北中南東社的成員,最常掛在嘴上的不外是「我們是用心在愛台灣」和「親中媒體霸權」等字眼。「用心愛台灣」?愛台灣有專利權嗎?愛台灣有標準程序嗎?「親中媒體」?什麼是「親中媒體」?如何定義?是不是除了台灣日報和自由時報之外,其他媒體都是親中媒體?如果國民黨執政時期的「反攻大業」或「大中國」是一種迷思,一種霸權,那麼,獨派人士心目中的「愛台灣」,或是他們對「親中」的定義,不也是一種迷思,一種霸權?難道只因為他們佔有「本土化」的制高點,他們的霸權就比較「正確」,比較「正當」,比較「偉大」嗎?
仔細深入分析,這次的「非常報導」事件,我認為是綠營「內部矛盾」表面化的跡象。「非常報導」其實就是將推車販漿、市井小民的「柴契爾夫人(『菜市場夫人』也)」傳言數位化、資訊化而已,這樣的言論通常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所以從選舉戰略角度看,「非常報導」並沒有擴張領地的效果,這一兩個星期媒體的密集報導,對民進黨其實是減分的(媒體民調顯示扁呂支持度原地踏步就是證明),會讓陳水扁失掉爭取中間選票的動力。再從報導內容看,「政治五燈獎」雖然藍綠皆批,但明顯藍多於綠,而且被提到的綠營人士(尤清和蔡煌瑯)都是民進黨的,有沒有發覺少了什麼?
沒有台聯,對不對?獨派在台灣的政治光譜中是傾向台聯的(精確地講,台聯代表的是宗教式、理念式的台獨,民進黨則是務實式、權力式的台獨),明年雖然有總統大選,但還有立法委員選舉,這牽涉政黨版圖的移動,國親兩黨因為總統大選不贏就掛掉了,所以現在可以暫時捐棄成見,先把總統大選打完,等到大選打完,如果連宋獲勝,國親為了選立委,「內部矛盾」一定會爆發出來,泛綠陣營也一樣,台聯必須穩住自己的陣地,才能在台灣的政治市場中立足,為了穩住陣腳,當然什麼事都可以作,什麼話都得說。
既然主其事者的目的在此,很多奇怪的言行雖然不能原諒,但最起碼可以理解,倒是台灣媒體,尤其是電視媒體的表現,令我感到羞恥。
各電視媒體為了搶「非常報導」的新聞,可說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東森電視台播出新聞時採用分割畫面,小畫面播出主播的畫面,大畫面則反覆播出到手的「非常報導」畫面,各類相關新聞多不勝數,彷彿把觀眾當成植物人,電視台把觀眾的嘴用漏斗撐開,然後進行灌食。十一月二十二號,連宋在高雄鳳山舉行造勢晚會的時候,TVBS、民視、中天各收到一段長度約五分鐘,內容各不相同的錄影帶,收到錄影帶的電視台自然喜出望外,如獲至寶,當然是播個不停(很有趣,民視除外,因為新聞主管認為內容與新聞專業不符),第一時間沒收到錄影帶的東森,在取得第三及第四集「非常報導」部分內容後,自然也是播個不停。
很明顯地,「非常報導」的製作單位非常了解台灣有線電視新聞媒體的競爭生態,完全清楚彼此間的競爭與矛盾,因此只要略賞兩口飯,台灣的媒體便會爭先恐後地搶食,想想看這些東西如果要循正常管道,在主流媒體中播出,要付出多少代價,忍受多少奚落?如今分文未花,便輕易攻佔主流電視媒體時段,這是多麼高明的宣傳技倆!
然而,觀眾真的需要這些嗎?別的不提,在過去這段時間裡,中東情勢又出現了重大變化,土耳其接連發生恐怖攻擊事件,伊拉克情勢仍然混亂,連民航貨機都遭到伊拉克反抗游擊隊攻擊,佔領美軍自殺率上升,美國總統布希也只能趁夜色溜進巴格達,試圖透過感恩節餐會提振美軍士氣,這些新聞在國內都只有蜻蜓點水式的報導;隨著時序進入冬季,台北翡翠水庫因為有東北季風帶來的雨量挹注,水量穩定增加,但石門水庫水位反而持續下降,可能影響明年春耕,甚至是桃園及部分台北地區的供水;十年來,台灣共出現七十八起父母親帶著小孩自殺的事件,失業、經濟壓力,以及媒體報導的「模仿」效應都可能是造成自殺案件發生的原因,台灣的媒體又關心了嗎?
除了「非常報導」,台灣的媒體只見到「小云」的母親許純美,打扮亮麗地在那裡指天說地,滿口「上流社會」,彷彿要其他人覺得又出現了一位「何麗玲」,但我怎麼瞧都像是另外一個「唐日榮」;「鄭王戀」餘波未平,頂著「環球電視新聞主播」身分的王筱嬋,前往法院提出與鄭余鎮的離婚訴訟,這齣爛戲演了快兩年,台灣媒體還是非常捧場。台灣的媒體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有人認為台灣的媒體該接受「革命」的時候,媒體還心甘情願地被這些揚言要革媒體的命的人士牽著鼻子走?當這些人擺明要透過媒體,實現他們內心真正的目標(政治宣傳或官司利益)時,有哪個媒體經營管理者有這個勇氣,大聲地站出來說「我不要這些垃圾」?
「收視率」對電視來說,有如台灣棒球界的「拿冠軍」一樣,是長期揮之不去的鬼魅,這一切的扭曲,都和收視率有關。然而,如果大家對收視率的調查方法,以及數理統計的誤差值計算有粗淺的認識就可以了解,為了百分之零點幾的收視差距動刀動槍,根本就是莫名其妙。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在刻意炒作一個星期後,「非常報導」的報導已經引不起觀眾任何興趣,甚至已經讓觀眾感到反胃,收視率頓時明顯下降,也讓電視台終於收手,不再繼續炒作這個議題。回想起「非常報導」製作單位記者說明會的場景,我的感覺是「白痴vs.混蛋」,一群白痴記者,去聽一群混蛋罵這群白痴,白痴們還不能有反應,請容我用個十分粗魯難聽的形容:台灣媒體的表現,就像是被人強暴了,臉上還得裝出滿足的表情,但人家還嫌你配合度不高,讓他不夠爽,這不是在作賤自己嗎?
台灣媒體需要「革命」嗎?從某種角度看,需要。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