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6-17節)
早晨鬧鐘響起,掀動窗簾見屋外陽光普照,查看手機裡臺北氣溫是25度。好啊!第一個念頭浮起:今天請假,推媽媽去外面走走;但下一秒鐘,甦醒過來的腦細胞提點我,母親已於2008年九月離世了。如今在人間,已尋不到慈母的身影,再不能陪她出遊、承歡膝下。
萌探視念頭 日日被推遲
母親七十幾歲時,飽受膝蓋及腿骨疼痛之苦,之後她接受脊椎大手術,術後膝蓋疼痛雖感減少,卻無法回到從前,醫生說主因是骨骼退化。不服輸的個性,讓母親開始到醫院做復健,希望恢復以往腳力輕省的狀態。
喜愛自由的她,拒絕父親陪伴,每天獨自一人步行去醫院。從家裡到博仁醫院約十五分鐘路程,中間需經過幾處工地,總讓我們擔心她出入是否平安。我告訴自己,得找出幾小時向公司請假,去醫院看望她做復健,反正公司離醫院滿近的。然而,繁重的工作、忙碌的會議,使得探視母親做復健之事,成為我行程中最不緊急的事項,日日被推遲。姊姊安慰我:「沒關係,妳先忙公事,我去就好。」
勤做復健的意志力,終究無法戰勝身體機能的退化,母親在三年後坐上輪椅。這中間,我工作的公司出現危機,日日頻繁加班,加上正逢中年徬徨期,根本無暇分出心力關注母親的變化,更遑論照顧她的需要。我的每日行程裡,依舊把與母親的相處列入最不緊急的事項。
如今回想,母親當時已有諸多阿茲海默症的病狀,但被誤以為是她挑剔個性的加劇,沒能及早帶她就醫。
內心受教 改變對母親態度
嚴格說來,我比母親幸運許多,在我性命攸關之際,上帝讓我清楚知道是祂出手搭救,我得以做出此生最棒的選擇。2002年十二月,我在臺北懷恩堂受洗,隔年教會邀請周聯華牧師講授復活節的由來。
一星期中,周牧師根據聖經新約所記載,以生動的中英雙語帶領我們跟隨耶穌的腳步,體驗祂每日所經歷的,直到祂被釘上十字架。當時SARS正侵襲臺灣,聽課的眾人幾乎全程戴著口罩,沒戴口罩的周牧師,頻頻嘉許我們敢出門到教會的勇氣。
有一晚,周牧師講到耶穌受難前、冷淡對待母親的緣由,初讀聖經時我無法理解這段內容,經周牧師提點後豁然開朗。未料隨後內心有一個聲音,責備我對自己母親的漠視和無禮。
回家時母親已就寢,而在教堂裡的責備聲音沒有消失。我願意接受上帝的管教,向祂承認過錯,以往沒有耐心,常以粗魯的言語拒絕母親對我的關心,當晚在房裡,我痛哭向主認罪及懺悔。
這件事,讓我學到從上帝那兒求取力量,得以漸漸改變對母親的態度。但是,卻仍放任自己的惰性,沒有想方設法將福音傳給母親,直到她離開!這是我終生的遺憾。
與神相處 列為最重要事項
因為領受了上帝許多豐富的恩典,有機會我常想向眾人介紹我的信仰。遇上有些藐藐聽者,偶爾我順著話說:呵,是緣份未到吧?轉過身,卻好恨自己的不勇於說出真話。
也許有人相信是靠緣份得著伴侶、找到工作,但對於我來說,信仰是選擇。以前我選擇把與母親的相處列入最不緊急的事項,而母親的離世,使得犯下的錯誤再也無法補正。行文至此,我多麼希望讀者諸君能夠認識上帝,接受神的愛,不要等到那一刻來臨時,遺憾自己未能成為神的兒女!
當外甥難得與我聊到宗教信仰時,有回他語氣平淡地提問了一個不新鮮的話題:「阿姨,你們基督教太狹隘了!只信一位神,不像有些宗教,可以接受很多神耶!」我趕緊做了一個小小的禱告,幾秒鐘後回應他:「上帝是我在天上的父親。你在人世間,不是只有一位生你的父親嗎?」
是啊,天父主耶穌不僅是我生命的救主,更是我日常生活、職場的幫助者,讓我在面對艱困挑戰時有所倚靠。我聽從聖經的教導:「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多禱告、多讀經,如今我選擇多與神相處,是我每日行程中最重要且緊急的事項。
(本文刊於2016/01/11基督教論壇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