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流,失去了所有,唯有一隻同樣飢餓的老虎相伴。
這樣驚悚的旅程,唯有電影、小說虛擬的世界裡才會上演吧,沒想到,在電影的結尾,成為中年人的pi又說出了另一個故事的版本,一個比跟老虎同船漂流更血腥的故事,看到這裡,有一些人生歷練的人大概都會認為,第二個故事應該比較趨近於真實。
只是多數的人,包括pi與李安,都寧願花較大的篇幅來訴說第一個與老虎一起漂流的故事。但不可否認的是,第二個故事就像一層薄薄的暗影,為第一個故事增添了現實的立體感。
信仰
李安的「少年pi」拍得十分唯美,那些如同夢境裡的漂亮畫面至今仍留在我的腦海裡,久久無法淡去。但其實,他說的又是一個極殘酷的故事,大自然乃至於人性底層的殘酷,透過一個船難事件,隱藏於美侖美奐的畫面裡,徐徐向觀眾道出。少年pi就在這天地不仁的處境下掙扎求生,尋找神啟與奇蹟。
有一個情節令我落淚,那是pi在遭遇第二次暴風雨襲擊時,他一方面張開雙手讚嘆造物主的力量與壯美,一方面痛哭於神的殘酷與自身的脆弱。是的,不管該稱為印度教、基督教還是回教裡全能全知的神,都奪走了他身邊絕大多數的依靠,他只剩下一副單薄的肉體、一葉方舟,與一隻相伴的老虎。即使他已近乎一無所有,一道道大浪仍然無情的撲向他,把他原本兇猛的旅伴搖撼得無法動彈,神啊,為什麼?要對一個無助的人如此趕盡殺絕?
這世界上多數的宗教都在強調神的慈悲、神的奇蹟,吸引人們變成祂的信徒。但是若神不只是創造與行奇蹟,祂也帶來破壞與殺戮呢?就像pi所經歷的,暴風雨過後的寧靜就像是死神的前導樂曲一般,失去了所有存糧與力氣的pi,只能躺在船上與老虎相守,慢慢等待死亡的到來。在這近乎絕望的時候,有幾人還能堅持住信仰,不怨恨全知全能的神為何要在此刻遺棄自己?
Pi的宗教性便展現於他陷入絕境的那時刻,即使神是死神,即使他並沒有犯下必須早夭的大罪,他也決定追隨祂的帶領,在死亡中找尋恩寵(與死去的家人團聚)。
Pi是得到一點點幫助都謝神的,當他補到一隻大魚可以餵老虎、偶然間得知靠岸的島嶼是一座「食人島」不可久留時,他都視之為恩寵,感謝神的指引……,Pi的這些反應,與他來自一個宗教國度、與他從小的養成、先天的秉性氣質大為相關,這也是李安花了不少篇幅細數Pi成長故事的用意。
我以為,當年幼的Pi聽到媽媽說印度黑天神(奎識納)張開嘴巴時,整個宇宙便展示在其中(宇宙之所以能運行,有生一定也有滅),這個故事讓Pi認知到神的全知全能及祂的豐富多面性,凌駕於人類善惡二元對立的頭腦。因此,Pi不僅臣服於創造、慈悲的神,也臣服於破壞、殘酷的神。Pi的信仰如此堅貞,終於能帶領他逃離惡海,成為船難中唯一的倖存者。
理性
除了「信仰」之外,李安並沒有忘記講述「理性」。Pi的母親提供了他宗教情懷的土壤,Pi的父親則教他認識理性、善用理性。因此中年的Pi回顧這段歷險記,說出若沒有他父親的教導,他將不可能倖存。
的確,理性帶動科技發達,各種思潮與思辯,把人帶離無邊的幻想與易受控制的迷信與混沌,帶來現今高度發展的人類文明。理性有一個主要的特色是,要人認清現實、掌握現實。Pi的父親讓年幼的Pi目睹老虎撲殺羊隻的血腥畫面,讓他知道猛獸與人類永遠存在著某種界線,這界線就是生物的法則,是人類與猛獸相處時必須遵守與尊重的。
其實,與大自然共處又何嘗不是?人類想要征服大自然、或者以為大自然都是美好充滿善意的,都是太自以為是的想法。大自然就與猛虎一樣,有其兇猛與變化莫測的特性,要從原始、未馴化的大自然裡(如大海、高山、極地)全身而退,必須認識她,具備充足的知識。
接受父親的當頭棒喝之後,Pi覺得他的生活變得索然無味。這也難怪,Pi是一位宗教傾向極強的孩子,善於感性而缺乏理性。學校教育強調理性、知識的學習,雖然乏味,但那種訓練恰恰是Pi這類孩子所需要的。
可以說,理性與信仰就像是兩隻腳,支撐著Pi熬過那不知所終的海上漂流時光,這兩者缺一不可。
第二個故事
獲救的Pi在病床上,對不相信第一個故事的日本人,說了這海上漂流的第二個版本。在第二個故事中,沒有真實的老虎跟他共船,一開始逃上那救生艇的就是兩個水手與他母親。結果,動物間的自相殘殺發生在人類之間,那些本與他一起獲救的人都死了,只剩下Pi獨自漂流。
老虎哪裡去了?那隻在第一個故事中讓Pi費盡心思,想辦法馴服共處的猛獸,究竟是誰?
原來,在這個版本中,老虎就是Pi自己,是他內在沒有被馴化的野性(或者該說是求生的本能),這野性發生在慈悲、原本吃素的Pi身上,顯得格外刺目、令人無法適應。
Pi遇到了未曾謀面的自己,那赤裸的獸性,為了生存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例如殺人與吃屍體維生),這陌生的獸性令Pi覺得恐懼,深怕其自我會完全被吞噬……,不過這樣的事並沒有發生,一踏上安全的土地,那隻老虎便頭也不回的走了,回到叢林的深處,讓Pi再回復成為一個文明世界可以接受的「人」…。
我喜歡老虎離去時始終沒有回頭的那一幕,Pi很悲傷,覺得老虎沒有與他正式道別,不過,這不就是人與獸之間的分野嗎?那是他父親教他的:老虎永遠不會成為你的朋友。
人性的思考在這世間無法通體適用,在面對野獸、大自然,或是當人處於極限狀況的挑戰時,人性的角度是沒有太大幫助的,甚至,我們最好放下詮釋的意圖,向後退一步,用眼睛看,用耳朵聽,認知人類就算再優秀也只是宇宙當中的一份子,我們在其中,而不是全部。
我很喜歡這部片子,甚至想要去再看一次。它不僅很美,也有太多的隱喻埋在諸多細節裡,我想再看一次一定能發掘之前沒有注意到的部分。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李安又一次的超越自己了,很為他開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