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全台的『彩券樂潮』在首次開獎號碼搖出下,可以說到達最高潮。這段時間裡,我們看到中國人的堅強賭性,甚至有人向張老師求助,因為自己的丈夫將整個月的薪水全數拿去下注,希望能夠『一夜致富』,結果導致這個月的開支出現了問題。這些都是前次發行公益彩券時所未見的!
中國人的好賭,可說是全球知名的。世界各地的賭場,對於從台灣過去的賭客人數,可以視作該年賭場營運收入的重要參考指數。每年農曆年期間,大批的觀光賭客湧進拉斯維加斯等國際知名賭場。這群人,絕大多數是中國人。
中國人的賭性,其實正象徵了中國人悲哀的歷史。孫中山說過,中國人沒有貧富的差別,只有『大貧』與『小貧』的差別。雖然說,中國式的資本主義在宋代就已經逐漸萌芽,但是一則與西方資本主義在本質上有很大的不同,無法創造出類似西方跨國性的大企業﹔二來也是因為中國人對於士人的重視與對商人的輕蔑,導致商業活動受到限制。當西方已經發展出商業革命的新經濟趨勢,但是中國卻始終停留在原始的農業經濟時代。
正是這種長期的貧窮,導致中國人發展出知命、認命的心態,對於金錢的追逐,出現了『欲迎還拒』的態度,中國人一方面有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式的刻苦勤勞民族性﹔另一方面又有著『大賭可以興家,小賭可以怡情』的投機心態。因此,只要是中國人的地方,任何在西方視為投資、理財的行為,都會變成投機、賭博的工具。反正投資與投機只不過是一字之差,而理財與賭博也不過是一線之隔。
然而,有了前次『公益彩券』的失敗經驗,這次的『電腦彩券』可說記取了失敗的教訓,在獎金結構上,改採不一樣的模式。
一般來說,在彩券獎金結構的設計上,選項也是二擇一,即:高首獎獎金、低中獎率(指大獎以外的其他獎中獎機率)或低首獎獎金、高中獎率(指大獎以外的其他獎中獎率)兩種 。而前次『刮刮樂』在最後被定案的是採取第二種方案,即『低首獎獎金、高中獎率』。
以公益彩券為例,發行幾組立即獎和幸運獎的獎額就各有幾個;而其他獎項(其中以200元居多)的總和中獎率約27%。一張公益彩券要價100元,大獎只能得到300萬元,何況還要扣除15%的稅金,普通獎的獎金更只有區區200元,試問這樣的『商品』對「消費者」有何吸引力?也難怪公益彩券在發行兩期之後,熱潮就開始減退了。
反觀這次的電腦彩券,採取第一種方案,即『高首獎獎金、低中獎率』,首獎的中獎機率僅五百二十四萬分之一,首獎獎金卻有一億元以上。無怪乎這次的熱潮比起前次的『公益彩券』而言,有著更大的熱度。
為什麼兩者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這要從消費者的心態談起,當第一大獎的獎金提高到高過大家的慾望以上時,其他普獎的中獎率便都是其次的問題了,這時雖然中大獎的機會極微,但是消費者的心念意象卻已大大改變,即使再微乎其微但總覺得自己還是有機會,顧客買的就是這種投機的期望值,而非彩券(商品)本身,這時幾百元的付出根本變得無關痛癢了。
既然如此,為什麼當初發行公益彩券的時候,不採用第一項獎金結構,而採取第二項呢?原因就是,他們寧願保守不犯錯也不肯為決策負責任,所以沿昔、因循安全路線就好了,所以變沿用以前的愛國獎券獎金比例。但是以為安全路線便代表沒有風險嗎?答案是錯了,而且大錯特錯。
所幸這次電腦彩券是由民間機構所主導設計,因此他們沒有包袱,可以大膽地採用『高首獎獎金、低中獎率』的獎金結構,所以這次的電腦彩券熱潮,比起前次公益彩券要更加令台灣沸騰。
第一次的首獎在未發出的情況下,部分獎金將累積到下一期的獎金中,因此下一期的購買熱潮勢必會更強烈。如此一來,玩六合彩的人口也有可能被吸附過來,而將賭風導正,最後市場成長率和銷售量都能呈現驚人回報價值。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