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07 03:35:05| 人氣6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論「典範模習」在文學史建構演講之心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主講人:顏崑陽
講題:論「典範模習」在文學史建構上的「漣漪效用」與「鍊接效用」

關於「典範」的問題,目前有許多學者有寫過相關的論文,如:學者林文月、蔡英俊、梅家玲……等等。這些文章大多是較偏於文學藝術性的角度觀點切入,而此篇<論「典範模習」在文學史建構上的「漣漪效用」與「鍊接效用」>是站在文學史論的觀點,作為文學史建構的理論基點。
首先提出,現行的幾種文學史,大多籠統使用「模擬」的概念作為判準,對漢賦及明代前後七子作出負面的評價。其次,對於文學史的理論基礎,作一清楚的概念釐析。

一、「模擬」之義涵
「模擬」一詞,顏教授指出:歷來的文學史中,大多未進行較細部的詮釋,也就是說,只要是文學作品皆可以視為是一種「再創」,而不是「原創」,這是對廣義的「模擬」所作出的義界。在此,顏教授有感於作為廣義的「模擬」實在是一個頗為籠統的概念,因此對「模擬」提出綜合性的分析。

二、「模擬」的三種範型
顏教授提出三種範型:(一)指屈騷對《詩》三百的「模擬」,是「創作意圖」上的模擬。也就是作者作為「政教諷諭」的創作意圖。從漢代以來,對於此種範型,可表現在「政教諷諭」的精神與「比興」的形式上。屬於「宗本型的模擬」。

(二)指漢代擬騷式,「文類」的「體製」上的模擬。這一種範型是在觀念上有自覺的自「典範性作品」,進行「模習」,也使得文學作品趨於語言的形式規格化,實際上,漢代已經開啟了這種「典範模習」之論。稱為「祖述」或「祖習」。
對於(一)、(二)種的範型,都是在某文體的「體製」或「體式」上進行的模擬。此類的模擬之作,不論是在題材上、主題上,都是歷來相當普遍的一種文學行為模式。這是屬於整體性、互為主體性的典範模習。這種「模擬」也就是從六朝以來,尤其到了唐宋的「復古」,明清時的「擬古」文學活動,顏教授指出這些文學活動不可就「藝術性評價」代替「文學史性評價」,而蔑視其價值。

(三)指唐人「詩格」上語言形式技法的學習。這裡所謂「詩格」,筆者以為若分成兩種概念來談,「詩格」可指稱一種文學的「體式」、「法式」或者是文學的一種「風格」、「風貌」。顏教授在此指的應是屬於前者,一種詩歌語言形式技巧格式化的定法。對於此種的模擬範型,無論模擬者或被模擬者的「主體性」完全喪失。稱為「仿語型的模擬」。

三、「文學史建構」的類型化
文學史的建構,顏教授在此分成兩種基本型態:「批評型的建構」、「創作型的建構」。
關於「批評型的建構」又可表現在「論述型的建構」與「選文型的建構」。對於「選文型的建構」所影響的文學史書寫意義,尤不可忽略。這一種型態的典型之作如蕭統的《文選》,因為此代表的是一種史觀,決定何者入史、何者不入史,在文本的編排順序上,事先分體製、次分題材類型,同一體、類中再各以時代相序。
關於「創作型的建構」,是表現在一個歷史性的反省之中,有意識的作前代承接的實際行動。

四、文學作品的價值
在此顏教授所區分為三種:「文學史性評價」、「藝術性評價」、「社會性評價」,對於古典文學的研究,回到文本的內部解讀,一種理想的文學作品應兼備三種評價。當然,並非所有的文學作品都兼備此三種評價,但不可從一種廣泛的「模擬」定義,以「藝術性評價」取代「文學史性評價」。

五、「典範模習」在文學史建構上的效用
顏教授提出「典範模習」在文學史建構上的「漣漪效用」與「鍊接效用」。所謂「漣漪」,是一種以一個中心點為開始的時間點上,同一代作家互為模習、影響。所謂「鍊接」,是並世的「漣漪」競作之後,異代作家承體而繼作。可以說,「典範模習」在「漣漪效用」與「鍊接效用」下,對文學史建構實際上所產生的是一種「文學史性價值」所在。「漣漪效用」與「鍊接效用」表現在「文學史容積」上「佔有率」上有一定的「趨定效用」。而文學史之所以成為文學史,也就是在「創作型文學史建構」上,不斷的「再創」,當創新的「文類」其「體製」漸趨穩定,而形成「常模」,豈可從表面的印象,輕斷的以一句「模擬」、甚至「剽竊」帶過?

六、小結
本篇論文發表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與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所主辦的「建構與反思-中國文學史的探索」學術研討會上,各篇論文以《文學史》的相關問題為主題。此篇<論「典範模習」在文學史建構上的「漣漪效用」與「鍊接效用」>一文之發表,揭示文學史的書寫問題,如:「類型化書寫」、「文學史建構」、「模擬」、「典範模習」、「漣漪效用」、「鍊接效用」……等概念的提出,提供中文學界之師生對文學史書寫之相關現象的再思考,經由顏崑陽教授對於劉大杰等文本之《中國文學史》現象,而提出具體理論的建構,進而反思歷來《文學史》對於漢賦及明代前後七子一蓋以「模擬」、「剽竊」等竉統、含混的字眼帶過,實失之公允。顏崑陽教授對此作清楚概念的釐析,提供我們思考《文學史》視野之開拓。
在會後梅家玲教授講評時,也對顏教授之論點提出補充,及其系統概念之相關問題,亦相當的具意義與價值,但顏教授對此論文的性質為一個概念之釐析,其他相關問題值得我們再作理論的內部研究。

台長: 張雅評
人氣(6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演講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演講之心得
此分類上一篇:吳儀鳳教授「從敘事到詠物」演講之心得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