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台中縣、桃園縣3席立委補選,國民黨全敗,身兼總統和黨主席的馬英九說:「這一次3個立法委員補選的結果,我們深刻感覺到我們的努力不夠,因此我認為,不論是我個人、整個政府跟國民黨,都必須要坦然面對、記取教訓,應該堅持改革,大步向前」。
然而,平心而論,從2008年的520開始,我們看到國民黨和她執政的團隊一再的大動作改革,包括履行選舉承諾的女性閣員比例、以身作則要求防貪、肅貪、延攬具聲望的教授和學者專家擔任包括行政院長在內的重要職位、刺激經濟發展推動擴大內需方案、因應東亞及國際經濟趨勢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提倡外交休兵發展實質關係……等等,也看到馬政府傾力滿足媒體和國會的需求,各級官員為政策親上火線,鞠躬道歉者有之、上談話節目者有之、接受專訪者有之、投書寫稿者有之……。要說國民黨或整個政府努力不夠,顯然與她執政一年多來的事實不盡相符!
反倒是呈現在民眾面前和流傳到民眾耳裡的各種街談巷議,透露了一些訊息:
據聞,某漁會總幹事參加國民黨中常委競選,卻因為競選期間餽贈每人一尾鹹鯖魚遭到除名,但當地人誰人不知那一尾地方特產的鹹鯖魚價值不過區區50元新台幣。所謂見微知著,2008年縣市長的提名和輔選作業八成也跳不出這個框框。馬總統是出了名的不沾鍋,但不沾鍋如果到了不通人情事故,只矇著頭依自己的想法要和台灣選舉大環境一刀兩斷,要搞贏地方選舉大概也不大容易。
也聽過許多公開的評論,說國民黨的執政原則其實就是媒體治國,因為只要媒體一個噴嚏,相關部門就會如同應付重感冒般正經八百的提出新聞稿澄清,並不去思考這些媒體有許多根本就是反對黨的操作工具,政治化的問題(劉兆玄院長理頭髮事件、美國牛事件、新流感疫苗爭議、ECFA政策等等似乎都是),怎麼可能用專業方法去解決?更奇怪的是,政府推動的政策內容又總是模模糊糊,留給反對者作文章的空間,上個月「第四次江陳會」簽署的兩岸農產品檢驗協議就是如此,協議內容公開後原來務實平常,先前卻搞得神神秘秘,給了反對黨絕佳的作秀舞台。
說起立法院更是讓人一頭霧水,以前綠色執政時代,國民黨是立院的多數黨,所以中央政府總預算常常無法於年度開始前過關,但現在是藍色執政了,國民黨還在立院佔有絕對多數的席次,為什麼99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仍然無法如期審查完成,國民黨說要改革,卻連府院的同志都不能整合,教選民如何相信,如何寄予希望?
民主的本質就是多數政治,2008年馬英九以所提出的政見獲得大多數選民的認同當選總統,本應該以大多數選民的託付做後盾,用大部分資源齊一內部的步調,一致而有效率的朝既定政見強力邁進,但執政近兩年,卻花了一半以上的力氣企圖去說服反對者,結果反對者不領情是想當然耳,沒想到原來支持的選民也大失所望。「吃碗裡,看碗外」,是一般人不屑的行為,但國民黨這個政府就有這個傾向。
當然,「冰棟三尺,非一日之寒」,執政後的國民黨「每逢補選必輸」一定有不少原因,一昧認為「努力不夠」,要不是根本沒有虛心檢討的拖詞,就是自以為是的傲慢。國民黨再不自覺,不只執政「做到流汗,卻讓人嫌到流涎」,好不容易失而復得的政權大位,恐怕也難以坐到熱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