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貼出的禪修經驗大家談(三),也就是浴佛節的那
一場禪三當中,師父居然破例第一天就去跟參加的學員開示,而且還親自帶禪修,真是很少見的場合,非常不容易。有學生跟我說,簡直是太不虛此行了。因此,在
這裡將師父對他們開示的內容公佈出來,讓沒有參加的人也來稍微想像一下何謂禪修:
禪修呢,一般都是為了健康,佛教徒則大部分為了了脫生死、斷除煩惱;道家呢,只是煉丹,把這個身體煉到長生不老。我們有一個呂洞賓煉到最後,當然他是煉到長壽了;可是問題是還要死。所以被我們那個黃龍禪師把他度了,我們呂洞賓的廟就在隔壁,禪師的廟就在這裡(師笑)。
當
然健康、長壽是可以的,因為打坐可以
讓我們的細胞活化,讓這種缺氧的身體能夠補足。一般來說,我們的身體它比較纖維化,這個時代我們的生活圈都是化學物質,還有我們現在科學都製造這些,比如
說這個核子試暴的這個塵埃,我們台灣一共有四個核四廠,還準備建六個核四廠,可見得我們整個的生活空間都充滿了那種化學的成份。為什麼我們在這個時代癌症
的人多?就是因為我們的空氣、水份都充滿了這些,沒有那麼健康,所以我們在生活裡經常需要讓我們的細胞活化,把不好的細胞給淘汰掉。打坐呢,就是我們打坐
的那種(精與氣的)循環,就比我們跑步還快。
我
今天去宜蘭,就有一個徒弟,她跟我學佛已經三十幾年,就是念〈大悲咒〉,幾年前長了一個乳癌還是什麼東西的,那現在看她又活得好好的,整個人都很好。所以
很多的這種問題也就一個……,如果你會解決,它不是個大問題;你不重視根本解決,可能你就心情不好,心情老是轉不過來,壓力大,那當然就是問題重重。所以
我們今天呢,有一個好的汰換點,這個禪修真的是一個…,任何一個藥物都沒有比這個禪修更好,所以我們坐禪是好的。
再來呢,我們為了了脫生
死。生死,了脫哪個生死?斷哪一個煩惱?這是我們必需要在禪修中去參悟的。我們的身體只是個臭皮囊,雖說是臭皮囊,可是身體裡面也是有很多的功能,但是不
管怎麼都是一個輪迴的變化。所以我們禪修,就是為了讓我們的覺性明朗、清楚,也就是說,明了什麼東西會死?什麼東西不會死?我們的身體呢,就是物質嘛,總
是會成住壞空,就是生老病死;我們的心念也不斷變化。一切萬有都是叫做成住壞空。
那到底坐禪跟這個有什麼關係呢?坐禪就是看什麼東西是不死的,我們要禪修當中看到不死
的這個。所以一切當中,沒有一個是可以停留在這個世間的。唯有一個東西是永恆的,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這個本來面目就是我們的覺性,從來沒有增一分、減一分。今天我們禪修,就是用這樣的去觀照、去覺察,去瞭解我們的覺性的本來。什麼是我們的本來呢?也就是我們最原始的自
己,什麼是我們最原始的自己?
比
如說我們現在這個身體叫做因果,因緣產生的,我們這個身體都是點點滴滴的因緣果報來的,一切眾生的輪迴都是從一個因緣果報來的,也就是我們心念的變動環扣
來的(指人的心念,不管好好壞壞都會儲存於我們的八識田裡,而輪迴就是依據這些記憶的種子,往生善道或惡道),所以我們的身體是一個種子、意識,是一個細
胞組合的。每一個細胞就有一個靈識,每一個靈識就是一個獨立的自己。我們能夠擁有這個身體,是跟不少的眾生結合、環扣了很多緣,才形成這個身體,所以這個
身體就是無量的眾生在這裡面。生命有小單位,也有大單位,小單位可以複製成大單位。最近有報紙在登:誰誰又複製了一條狗,那個顏色會變化的狗。複製呢,每
一個細胞都可以複製成不同的眾生。
所以我們今天學禪,就是回到我們的本來,本來就是沒有結構以前,就是我們的本來;結構以後,就不是我們
的本來。什麼叫結構?因緣和合以後就是結構了。結構以後我們的本來在哪裡?就看不到了。所以最原始的自己,就是沒有任何的結構。所以我們今天的一切的想
像,都不是結構中的條件,這個一切的「想」的…心,我們「心」的思維、想法都是什麼呢?都是現象,我們怎麼用現象的東西來想我們的這個本來面目?當然是不
符合,也找不到,
所以我們必須透過四個管道(指禪修的四個步驟),來進入我們的這個禪修。那就是讓我們回到本來,萬緣放下,回到本來。就是讓我們的無執的本性,讓我們無執
的覺性、無執的本來面目能夠呈現,讓我們慢慢熟悉我們的覺性,慢慢能夠直達我們的覺性、本來。
所以說四個方法大家要弄熟、要習慣。
那麼當我們的手指指著月,當然要看月亮,不是看指頭。四個方法叫指頭,希望你們能夠看到月亮。當然我們也可以不用方法,本來就是了(指真如本性一直就在那裡);可是我們總是找不到本來就是,還有呢,不習慣本來就是,所以我們還是需要有方法。
第一個方法就是吐納。吐納就是把我們的濁氣,一天下來,睡覺、吃飯,吸收的很多的這些二氧化碳,我們用吐納的方法把氧納進來,把二氧化碳吐出去。
第二個方法就是叫做攝心。我們的心,一下要叫它定下來比較不容易,所以我們就是用一個巧妙的方法,讓你每一點、每一點,快速或慢或快,讓你的心能夠定下來。這第二個方法就是要眼觀鼻、鼻觀嘴、嘴觀心。這個就是一個攝心的過程,讓你那個散亂的心很快能夠安靜。
第
三個叫做覺知出入息。我們慢慢慢慢的,讓你感覺到人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呼吸。沒有呼吸,可能我們就會死亡,或者是禪定。我們禪修入定時就是沒有呼吸,所
以你的一切妄念就沒有了;當你死亡的時候,妄念已經不在身上,妄念已經跑去另外一個生命空間。所以我們的出入息,是人的生命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我們
要這個出入息觀照、瞭解、知覺清楚。我們的出息、入息、出息、入息,你不要看這個好像沒什麼,很多奇妙的這個感覺都是從呼吸──出入息來的。這個出入息就
是我們的一個生命之泉。所以我們要專心的瞭知清楚這個出入息,到底跟我們有什麼樣的一個連帶關係---也就是生命的互動關係。
第四個就叫聆聽。這個世間看起來是吵,看起來一切在變動中,非常吵雜;我們用寧靜的心好好去觀察它們。噯!又覺得它們一個一個是那麼樣的寧靜、安詳,每一個東西都是靜態的在那裡,每一個東西都是那麼樣的無聲無息。所以我們聽寂靜,就是聽沒有聲音的聲音,無聲無息的聲音。比如說指一個手指頭,這個就是寂靜,大家用耳朵去聽聽看那是什麼聲音?那就是「隻手之聲」,一隻手的聲音。兩個手互打,有聲音;如果一隻手沒有打的時候,就沒有聲音?什麼叫寂靜?叫隻手之聲。
我們放鬆、放下一切的妄念跟執著,放鬆、放下一切的罣礙跟留戀,安靜的聽,靜靜的聽,聽一切萬有的寂靜!一切萬有都是悄悄的、安靜的安置在那邊,放置在那裡。安靜的聽,靜靜的聽一切的寂靜。我們聆聽虛空大地,一切的寧靜。
觀音菩薩早期呢,是聽海浪的聲音!從一波、一波海浪的聲音,聽到內在寂靜;外在的一切的聲音,海浪的聲音流到了內在,然後變成寂靜。內在的寂靜跟外在的波浪,有動、靜二相,聽不到外在的,外在已經變成寂靜;內在的寂靜也沒有啦,就是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好,繼續這樣子累積、累積這樣子聽,就「如是漸增,...盡聞不住」。一切不管是靜也好、動也好,在我們的「聽」裡都是寂靜的、都無所得!接著,「聞所聞盡,覺所覺空」,好,慢慢的累積上來慢慢就
會產生…這個「覺所覺空」就會破除我執;聽啊、聽啊,就會破除我執、破除靜與不靜,然後到達無住,然後到達這個我空、我所空。然後呢,當這個空覺極圓,我們覺所覺空的時候呢,這種空的這種覺受呢就達到圓滿,就是「覺所覺空,空覺極圓」。
靜靜的聽,放鬆、放下的聽,聽一切的寂靜!好,我們要看誰在聽寂靜?誰在觀?誰在聽?靜靜的聽,安靜的聽,聽寂靜之聲。什麼叫寂靜之聲呢?一切都沒有什麼反應、一切都是那麼安靜,沒有任何的反應、靜悄悄的。好,這個不用眼睛,
只要用耳朵,就讓這個寧靜呢愈來愈充滿、愈來愈開闊。
(圖說:這張是我最喜歡的師父的照片,不管你認不認識他,也不管他是不是一個出家人,好像身分跟我們一般人不同,但你還是可以欣賞他那份對生命的自在與從容,還有,無處不在的關懷與溫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