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11 09:50:14| 人氣954| 回應1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超級deep的日式交流【小旅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昨天一整天陪來自京都的大學教授
他是研究孫中山的著名教授
我以前聽過他名字 也應該見過好幾次
但這次第一次跟他說話

我們首先去國父史蹪紀念館
我第一次進去 是日式的老建築
老師在展覽裡看到
孫中山來台時曾將長沙街附近當作活動據點

於是我們先把該處理的工作處理掉之後
去長沙街和貴陽街走走
走到淡水河邊
路上看到不少老建築
但很可惜的是
我都無法向老師說明那些建築物的年代或特色

他說這樣花時間自己走路
對閱讀歷史資料有所幫助
如果只讀文字資料
很難體會當時的「空間」和「時間」

我大學唸中國史
一直以為我早就轉行了
但聽聽老師的話發現

他說的很多都跟我現在唸的領域相關
覺得很有意思

他很會走路
對城市空間很敏感
也許一直住在京都的關係
而且聽到他優雅的京都腔
我第一次很羨慕會用京都腔的人

對他來說東京是鄉下
可是聽他說話
我也開始覺得
到目前為止
日本真正的中心還是京都...

陪他一整天
晚餐後邊吃生魚片邊喝日本酒
雖然生魚片的味道沒什麼特別
日本酒也一點都不特別

可是邊喝酒邊聽老師的話
感覺似乎回到大學時代

我唸大學時
每次seminar結束後
跟老師和學長姊同學一起吃飯(偶而喝酒)
那時候可以問平常seminar時不敢問的白痴問題
學長姊也會樂意教我們

雖然當時「學長學弟制」還存在著
它有它的令人不自在的地方
但還是有好處
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不知道這是否日本中國史學界的特色
六七十歲以上的老師中
「豪邁系」的老師不少

不管怎麼樣 昨天是「非常日本」的一天






台長: 雪子
人氣(954) | 回應(1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台北、新北】 |
此分類下一篇:溫暖的台北!
此分類上一篇:酒國暈熊

lucy
這座孫文史蹟紀念館、是在台北車站附近吧?!今年三月「你好」一行、由北村先生先「發現」後、大家在細雨中印下了足跡。對我來說、那令人懷念的老式日式建築遠比陳列的文獻內容來得有意思。
2006-11-11 23:26:32
雪子
lucy桑:

對啊,它在台北車站附近。我也喜歡木造的日式老建築喔。我唸的小學以前也是木造的,後來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改成鋼筋的校舍。木造的校舍還是比較有感覺。

今天翻介紹台灣老街的書,那本書說在深坑老街可以各個不同時代的老建築,我曾經去過深坑兩次,但都只注意食物(羞),我想找時間再去看看。
2006-11-11 23:48:27
Sprache
雪子桑,

可否告知那位教授的姓名?也許以後有機會的話,我會想看他是如何看待孫文的。
2006-11-12 05:26:56
雪子
Sprache桑

日本的孫文和辛亥革命研究和台灣的國父研究從出發點就很不一樣,我曾經旁聽過幾次的辛亥革命有關的國際研討會,總覺得他們研究動機太不一樣了,不太可能順利溝通(雖然他們一起喝酒)。有時候甚至懷疑他們根本不想溝通,只為了吵架召開研討會。這也是我放棄繼續唸中國史的原因之一,哈哈。

昨天我陪同的老師是來自京都的,跟他同年代或比他大一點的老師如下;

野澤豐、中村義、藤井省三、狹間直樹、久保田文次、上村希美雄老師等。

我認識的大部分都是東京的,派系不一樣,哈哈。那個年代的中國近代史的老師們有共同點,怎麼說,他們是「革命浪漫派亞西亞主義者豪邁文人」,他們喜歡幫助孫文的「大陸浪人」(宮崎滔天、萱野長知、白岩龍平等),有文人氣質,有深厚的教養,愛喝酒(似乎越烈越好),愛英雄,愛「武勇傳」...當然不一定每一個老師都是如此,是一種傾向、感覺。

那種情節是時代建構的,本來以為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很難體會他們的情結,但跟團塊世代的老師比較起來,我還是比較喜歡、佩服那個年代的老師們。


參考:
孫文記念館
http://www.sonbun.or.jp/china/yakuin.htm
2006-11-12 18:01:30
Sprache
雪子桑,

謝謝這些資訊。如果有機會,願聽聞日本學界的論點。
2006-11-12 21:26:10
雪子
Sprache桑:

不會不會!
過去在日本學中文或研究中國的 「豪邁系」的比率比較高
跟在台灣唸中文系 意義很不同喔
2006-11-13 08:38:09
Sprache
日本的中國學應該是很像西方的漢學吧!若是如此的話,那當然所涉及的範圍是比台灣的中文系還廣的多。

我今天剛買到一本簡體字翻譯書,是竹內好的「近代的超克」。短期內是沒有機會看。
2006-11-21 01:01:12
雪子
Sprache桑

我不曉得西方的漢學的風格(羞)
我想 日本的漢學跟西方的漢學可能有不同的地方

像我媽媽 她喜歡讀唐詩宋詞 受到她的影響 我高中時期很喜歡看漢文(唐詩宋詞或十八略史記等) 我們都知道那是來自中國 但就像我們使用漢字一樣 它已經成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讀它時都不會覺得我們在看外國的東西 我想有些日本的漢學者甚至擁有小中華思想 也就是說 他們認為日本才保留完美的中華文化...聽說韓國的漢學者也有類似的想法(忘記了誰跟我講的)

我聽來自香港的教授 不斷地強調「我們中國人」「我們中國的文字」「我們中國的歷史」時 很錯愕喔 因為我也從小學漢字(而且很喜歡學習) 也學過中國史 但從來不覺得那不屬於我...

昨天跟韓國同學討論文化認同的問題 她說韓國有些學者研究韓國的傳統建築如何跟中國建築不一樣 他們在傳統老建築物中拼命尋找不受到中國影響的部份 她問我日本有沒有這樣的研究 我跟她說 或許有些右派學者從事這樣的研究也不一定 但我想一般日本人以混雜性為傲 日本可以向中國、朝鮮 後來也吸收西方的知識 講那些外來的文化改成符合我們生活的東西

跟她討論文化認同的問題很有趣喔 建構文化認同的模式真的很不一樣 也感覺到文化認同是被建構出來的 她很棒的是 不會因為我的想法跟她不一樣而生氣 哈哈
2006-11-21 15:27:34
Sprache
雪子桑,

> 我不曉得西方的漢學的風格

我之前表達的不好。我的意思是說,日本的漢學跟西方一樣,都不是只談華語文學,也談華語文化圈中的政經歷史等等東西。

中國學者比較搞不懂「文化研究者」與「民族主義狂熱者」的差別,總愛先把一切都概括成「我們」,輕視一切非我族者對中國的研究,並且很愛將周邊國家的文化成就都說成是來自中國。面對這種霸道的研究者,當然會出現一些試圖強調差異性的論點。
2006-11-21 20:34:28
雪子
Sprache桑:

不好意思 我沒有讀懂你的意思就回應了(羞)

就竹內好 我想北京社會科學院的孫歌老師應該有關於他的文章 如果找到的話 我會跟你介紹
2006-11-21 21:19:07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