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04 08:57:39| 人氣2,626|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說寬恕 090904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對人而言,要寬恕與放下談何容易?
因為人的意識有限,許多設定的”認為”,以為”幸福”要有好多的條件:

要不離異,
要不被欺騙,
要不孤單,
要不貧窮,
要不.....

被怨恨的人,通常是哪些人?
人們不會怨恨陌生人,甚至不會怨恨普通朋友,
人們會怨恨那些....曾經很深的連結,帶有厚重的期待,把自己交託給予的對象。

若你再看一次,
很深的連結,
厚重的期待,
把自己全然交託。

這3個句子會讓你想到誰?

父母。
不是嗎?

我們投生在地球,
不管靈魂層面的智慧與力量,
肉身的脆弱,肉身的需要被照顧,是小嬰兒在這世間第一份經歷的限制。

小嬰兒需要父母,
父母的”可信靠”,對小嬰兒而言,就是生存的保障。


然而,我們返身看看父母。
身為父母的我們,
有多少意願,願意給出,給孩子一份全然的信靠的穩定性?
有多少努力,多少承諾,願意全然的照顧孩子?
但有多少比例父母,真的按照自我期許,做到或給出孩子他想像的樣子?

有多少父母,身陷在自己的情緒狀態?
有多少父母,糾葛於夫妻關係而喜怒無常?
有多少父母,在現實壓力,在卑微感的沈重下.....
心 有 餘 而 力 不 足 ?


小嬰兒,以及,這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父母,
要如何處理他們的期待落空?
他們的失落? 以及許多無助?

小嬰兒,不會抱怨,也不會逃避,
小嬰兒會用各種方式,發展出各種適應策略,
甚至種下日後人格偏差的種子.....
小嬰兒調整自己,用來,繼續能信靠父母。


對自己失望的父母,通常會報怨,
怨老婆丈夫,怨公婆父母,怨世局不對、怨自己不好......

而這些怨,又形成了新的種子,
很快的,會長出負面的情緒,困難的人際處境,更大的生活壓力。

這些怨,或埋怨的態度,
會成為楷模,讓慢慢長大的小嬰兒,也開始學會怨。

於是,對自我的失望,對愛的失落....
我們總會有個怨的對象,
而那個對象,重複著童年的劇本,
我最信靠的父母....原來也是讓我失望的對象。


這樣的種子,再次播種,
吸引來相似的人際模式....
親密友伴,配偶....
我們尋找著那個符合內在模式的對象,
一個會讓我以為可以全心信靠,又要讓我證明,他/她的不可靠,
但我又要全新證明,這回,透過努力,事情會不一樣,
他/她終將會改變,變成我所想像的,所期待的,完美樣貌。

直到放棄....

然後,再遇到下一個人,
再開始相似的舞步....



*****


是的,我寫了一個讓人喘不過氣來的腳本,
我說出:我們怨懟的模式,最根源的種子來自於:
童年的生存恐懼,童年父母彼此對待的模式。

而接收我們怨懟的對象,
通常是,與我們關係最深厚的人,
最大的機會是配偶,愛人、老闆、.....


這是個讓人悲傷的腳本。
難道人生沒有別的腳本嗎?



*****


要活出別的腳本,首先要解構,
“人”的基本結構。


你若認真看小孩子,
還帶有純真的孩子,
他們會有兩種特色:
* 喜怒轉化迅速
* 一下子就忘記了

他們有情緒就表達,想哭就哭,愛笑就笑....
他們很”當下”,只要連結到當下,剛剛發生什麼? 一下子就忘記了。
除非烙印深刻的創傷....
一些日常生活的喜怒哀樂....孩子們在其中自然流轉。


這是小孩內在的”本能”
如同動物般,也如同天使般。


慢慢的,小孩會長出他的人格,
這些人格,一方面受天生氣質影響很深,
一方面,受周圍的教化與豢養,逐漸潛移默化。
父母、家庭、家族、社群、學校、閱讀、電視、.......
這就是小孩養成的”人格”。


人格,是被陶養而成的。
人格,是一種對事物反應的基本模式,
當別人這樣對我,我怎麼想,怎麼感受,怎麼反應? 作些什麼回應?
每個人有個基本模式,基本風格,
這就人格。


我們的人格極其複雜,
會有很多面向,很多層次。


在勾連不深的尋常人際中,通常展現出人格的社會性,輕鬆一點,簡單一點。
不會有太多期待,不會有太多失望,禮貌一些,收斂一些,也疏離一些。

在勾連深刻的糾葛人際中,通常展現出人格的深層結構,認真許多,也複雜許多,
容易期待,容易失望,願意付出,容易生氣,容易靠近,也容易抱怨。

在一份新關係,我們還期待對方對自己有好印象時(例如上班第一個月,戀愛的初期),
所有人格內美好的面向都會自然傾巢而出,
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自我的完美形象。

這是自我的傾向,保護本能,
把「被認可,被接納,被喜歡,被讚揚」看得比真實重要。

這樣的傾向,無法永恆,
因為,內在真實的面向會有需求,
內在需求以及”為了獲得外界認可的壓力”失去平衡時,
關係就會開始轉向。

若沒有覺知,這歷程所製造的各種負向情緒,
就會成為關係中的負擔,
不是因為不停的埋怨,形成關係中的衝突,
就是自我怨恨,影響健康,
或是壓抑否認這些負向感覺,透過外遇等等,尋找出口。


*****


另外一種怨恨的緣由,不是在關係中的期待落空,轉而的投射式怨恨,
而是對於發生在自申生命的傷害或失落,強烈地抗拒無法接納,因而找到一個外在對象,將此負向情緒投射出去。 那份發生在自身的強烈痛苦,因為無法被自己所接納....那個因為受傷而導致的自我形象的崩毀,更是巨大的抗拒....無法被自身所愛。
這份強烈的”愛的匱乏感”轉為一種抗訴,投射到,頭腦找到可以合理投射的對象。


若這份傷害是車禍造成的,那麼肇事者成為合理的投射對象,將怨恨放置上頭。
若這份傷害是天災造成的,那麼,理當保護我們的政府或老天爺就成為投射的對象。
若這份傷害是至親的突然死亡,那麼,可能牽涉其中的人事物,甚至是自己,都可以成為怨恨的對象。

受傷的人,以受害者自居。
受害者藉由自憐,來抗拒已經發生的事實,
而很奇妙地,這份抗訴或怨恨,帶給受害者一種奇妙的權力意識,彷彿,他擁有一種可以指責人,傷害人,憤怒的,合理姿態。



*****



維持這份怨恨有何好處?
維持這份怨恨,讓自己處在一種ㄍㄧㄥ的狀態,
最大的好處就是:獲得愛。

注意我,
看見我,
聽見我的需要,
愛我,
不要再傷害我。

你可以想像,一個哭著控訴的小孩,
他哭啊哭的,感覺好像怎麼樣都沒有用,
其實是他ㄍㄧㄥ住了,
他想要被愛卻又怕傷害,
他想要被愛卻無法敞開心,無法柔軟,
他想要被保護,獲得安全感,卻很無助。

因此,大人想抱這孩子,想給出關懷,
經常會覺得「怎麼做都不是」
而這孩子又被這歷程,弄得更挫折,更加印證,「大人是不值得相信的」


*****


許多時候,旦旦會出這樣的難題給我。
前天就發生一起,
我離家太久了,一整天,我都忘記她,也沒有祝福她,
剛好展也累了,樹兒則在自己的快樂狀態,
旦旦虛弱地趴在爸爸身上,
看到我回家,不想理我。

一方面我想加入展,幫旦旦洗澡,
一方面我太想解除旦旦的負向狀態,
我做了一個動作,旦旦忽然哭了,
哭得很慘,一點都不想停下來的樣子。

幸好,我們母女間有些好關係,
她哭到不會說話,什麼表達能力都失去時,
還能用手指頭來回答我。

我問:
妳哭哭什麼?
1 哭爸爸
2 哭媽媽
3 哭哥哥
4 哭阿媽
5 哭其他

她比出2,點出,是哭媽媽。


我又問,那妳哭媽媽什麼?
1 妳哭媽媽離開你太久?
2 妳哭媽媽忽然用水噴你?
3 妳哭媽媽的其他?

 
那,妳現在想要什麼?
1  媽媽說對不起,
2  媽媽找巧克力給你吃?
3  繼續哭
4  其他

她比出3,說她想繼續哭。
(這裡,其實就鬆開了,我成功地將她,從被害者的狀態,轉向,選擇的負責狀態)


我說,好,那妳哭哭時,
1  要媽媽陪
2  要爸爸陪
3  要自己一個人哭哭


很有意思的,這時候她不選擇了,
我知曉,她要選擇我,但她還心有不甘,
這不甘,說的是,「我想選擇媽媽,但我對媽媽失去信任,媽媽一整天都沒有與我連結」
因此,她ㄍㄧㄥ住了,無法選擇。


在我的教養裡,孩子這時候,還是要學會負責。
於是我說:
旦旦,妳不選擇,就是讓媽媽來選擇了喔!
媽媽現在肚子很餓,要去弄晚餐給自己吃,
妳想要:
1  在這裡等我?
2  跟我去廚房?

這時候,她開始用手碰起我的手,
她玩著我的手指頭,其實只是很簡單的,
她將我鬆鬆成拳頭狀的手指頭,一隻隻掰開,
她就很開心,
那開心忽然湧出來,她忍不住笑了,
又覺得好像笑得不是時機,
小小ㄍㄧㄥ住,轉身掩藏自己的笑。
(唉~已經長出自我的小女孩,真是複雜)

於是我們兩玩起來,
我們做了和好儀式,
用手掌的和好,
1隻指頭親親嘴,(食指相對碰碰)
2隻指頭肩並肩,(食指與中指相對碰碰)
3隻指頭手拉手,(食指,中指,與無名指....)
4隻指頭來抱抱,(拇指之外的其餘四指....)
5隻指頭玩遊戲!(手啪手)

於是,旦旦就好了。
我們兩抱抱和好,我跟她說了道歉,
她跟我去廚房,兩人很好很好。


*****


你可以從這麼微小的ㄍㄧㄥ的例子,
看出那個”不甘”,看出背後,”難以寬恕”的ㄍㄧㄥ嗎?

受傷害的人,最想要的是愛,還有回到被保護的安全狀態,回到與人有良好關係的狀態。
但他們因為受傷害,因為無法信任,因為害怕,於是,使用了ㄍㄧㄥ的姿態。

而這ㄍㄧㄥ的姿態,
卻反過頭來,創造出,
讓人難以愛他,
讓世界的安全感無法流入,
讓人際困難連結

的,疏離狀態。
於是,就更受傷,孤單,而疏離,無助了。



****


要如何解開?
首先,
要有一個,充滿信任,不怕挫折,很安在而柔軟的大人,由這大人來領導鬆開的歷程

接著,
要有很多個,有可能存在的,溝通系統,勾連起,曾經有過的信任與愛,美好與安全
若真的沒有,至少在當下,能夠有愛的能量,能夠有安全的環境,被塑造出來。

接下來,就是,主角自己要作決定了。
是否要放下ㄍㄧㄥ,給出寬恕(其實,就是敞開心,願意去觸碰傷處,釋放,回到完好)


在旦旦的例子裡,
這個大人,就是我。
我們之前的舊關係,有很多好資源可以使用,
而旦旦做了決定,她哭且負責的哭,她主動碰我,取得好連結。

在我自己陪伴自己的例子,
那個大人,也是我(還有,我會透過閱讀尋找智慧,或透過祈請邀請神性陪伴)

那個,美好安全的舊經驗,
我比較幸運的,有許多童年的信任經驗可以提取,
還有,我擁有許多冥想經驗,太熟悉可以回到完好狀態。
最後,我為自己做決定,沒有任何懷疑,不怕痛,
只要有機會,我就是要寬恕,就是要敞開,就是要回到愛。

我早就放棄,成為受害者,
甚至,成為拯救者。

在我的世界裡,沒有,加害受害拯救的三角形,
在我的世界裡,只有,英雄英雄英雄,還有兄弟姊妹。


*****


在工作坊裡,
我會暫時成為那個大人,來帶領學員,
然後,教導學員,慢慢成為能帶領自己的大人。
我會使用祈請,使用冥想,使用能量敲擊,使用眼球移動法,
來創造許多,完好的通路,增加更多的正向資源可以運用。

最初,我會說許多許多故事,讓你相信並願意與容易做出,
給出寬恕的決定。


*****


寬恕,就是,願意離開,居於被害人的位置,
願意相信,我們都是兄弟姊妹,
願意看出,在表象的故事底層,每個人都是命運裡的英雄。
在自己的生命故事裡,
只有沉睡與覺醒的英雄,沒有不是英雄的主角。



*****
完成了,這也是自由書寫。
希望下回有時間,我能來修一修。




下週末,9/12(六)與9/13(日)

在新竹園區的聯園,早上9:00-下午5:00

有兩天的寬恕與放下工作坊。

我開始思考這個主題,

因為很忙,沒有時間修辭與整理,

就把思考的過程,慢慢貼出來。

(還沒寫完,待續喔!)

欲報名者,請寫信給well:wellwell.love@gmail.com


台長: MaLi
人氣(2,626) | 回應(4)|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Om Namah Shivaya |
此分類下一篇:說放下090904
此分類上一篇:從痛到受苦的高速公路 090824

dodo
寬怒與放下,哪一種較容易?
寬恕與放下,是相等的.
如果寬恕,可以使一個人復活的話,
那我會先寬怒那位殺人兇手~
如果放下,可以使我內心獲得平靜的話,
那我願意試試看~
容易與難,就在那一瞬間~
2009-09-07 01:17:06
版主回應
一瞬間,同時發生吧!
2009-09-07 21:34:10
鈺君
透過這篇文章,
我想到最近和老公,和孩子的一些議題,
覺知到當中自己困住的某些關鍵點.
真的很謝謝你,理書 ~
2009-09-08 17:59:37
版主回應
真好,謝謝。
2009-09-09 11:09:10
RIZ
老師 謝謝 我”更”了好久 自處在受害者角色 有時憤怒到要變成加害著 然後又要變成拯救者 好累 其實當自己走不出來時 能量這樣耗光 而好不容易走出後 常常又被同一個性質的環境打到 有時是同一個人 我害怕這樣的循環 想逃 昨天在您的課程引導裡 我深深的感受到放下害怕 而也發生了 我愛您 謝謝 在團體裡我感受到彼此間的是這樣 謝謝大家 在那裏的快樂像是千樹數顏色的遊戲 無論如何 我堅持本然 活著 謝謝您
2009-09-09 14:32:52
版主回應
真好,
能給出一個,各個顏色都能自由舞動的場域,
是我的榮幸。
2009-09-11 11:13:59
K
謝謝你!老師!
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2009-09-11 14:11:5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