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18 12:11:54| 人氣2,336|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演講4講義】慾望→靜心的人格論述 061018 / 4yr6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昨日發願,說要把〈慾望 vs. 靜心,控制 vs. 親密〉一文,再寫一次;
於是作夢,夢說:「從最核心開始寫起」
今日我再寫一次,用不同的切入點,寫一樣的概念;
而這回,我將認真地,把概念說清楚。


夜夢顯示,從〈內在真我〉開始的敘述。
什麼是〈內在真我〉? 這是幾年來,我追尋的核心
沈迷於容格與坎伯的我,一直相信,人更深層的內在,
有一獨特的源頭,這源頭是屬靈的,是死亡也不滅的,是萬物合一的;

容格稱為〈一百萬歲的自性〉。
自性,是佛教的用語,描述人內在的本質,或本心,
為何是一百萬歲?
因為它包含了所有物種的特質,永恆的種子,藏身在我們最深處。

也就是說,佛洛依德描述潛意識,充滿了壓抑和糾結的情緒,
但我認為那只是我們無明內在的外層,
若我們能不被壓抑糾結情緒所惑,堅定地往內走,我們會一層一層滑入更深的內在,那兒有過往的深情纏綿,天真信任的兒童,直覺和創意,很深的悲傷,然後是愛,一個寧靜的空間,不受恐懼魅惑的安定力量。

那兒,各種可能會發生,是我們奧秘潛力之所在。

〈內在真我〉是屬靈的,也意味著:〈心靈〉
也就是〈以非世俗的眼界運作〉:

對世俗而言,失敗是不好的,世俗追求成功。
對心靈而言,失敗與成功是成對出現的,失敗是一種力量,往內觸碰的力量,失敗是中性的,蘊含著能量,若我們能吸收函容失敗,我們就能獲取能量。
讓失敗變成傷害的影響,是世俗眼光裡的抗拒與批判,
傷害我們的不是失敗,而是我們內在的抗拒和批判。

〈內在真我〉是個抽象的特質,
畢竟,沒有肉體我們無法存活,靈魂也無從在人間彰顯,
〈內在真我〉需要〈人格〉將之彰顯,活出來。

〈人格〉是我們社會化歷程所形塑的特質,這些特質的組成,
構成了我們熟識的自我,構成了朋友們可以辨識的我們。

〈人格〉是我們展現在外可以與人互動的特質。
〈人格〉除了天賦的氣質之外,最初的胚模取決於童年的養成,
童年時,父母的眼光或家庭動力,讓某些特質一再被強化,
因而形成慣性,於是養成了某種〈人格〉。

然而,〈人格〉是多元組成的,因應情境而變動的。
很多人常用洋蔥結構來比喻人格:一層層地包裹著,不同的屬性與特質。

〈人格〉的早期發展,是為了適應和生存,
到了青少年和成年早期,我們有了穩固的性格,也用之獲取社會認同和肯定,
於是,我們逐漸能不依賴父母,獨立養活自己。

然而,〈內在真我〉一直有著強烈的能量,
若我們的〈人格〉很有彈性且充滿活力,能將〈內在真我〉彰顯活出來,則我們整個人會充滿活力熱情地活著,工作、生活、與人連結。
若我們的〈人格〉過於限制,過於僵化,無法將〈內在真我〉的能量或獨特天賦發揮,則我們表面上看起來混得不錯,卻經常會有種不滿足,一種彷彿欠缺或匱乏什麼的渴望。
這訊息就是〈內在真我〉的呼求,它想要我們的〈人格〉鬆動,變得更有彈性、更多元。


上面描述了兩個方向:
一是〈人格〉的發展習性,以〈適應與生存〉為基本目的,重視〈社會或世俗〉的觀點。
一是〈真我〉的發展傾向,以〈獨特〉為重點,非二元對立的〈心靈〉眼光。

由於社會傾向重視單一面向的發展,也就是世俗眼光,習慣二元對立,
因此,我們在長大的過程裡,無法在每個時刻得到支持。

比方說,我們笑的時候,會被喜歡支持,
但我們哭的時候,往往周遭成人因對軟弱有焦慮,所以無法支持我們的哭,
因此,我們的哭,在成長的過程,得不到一個適當的支持。

或是,當我們成功進步的時候,我們會得到讚賞或鼓舞,
那我們失敗停滯的時候呢? 是否能獲得安然的耐心等待與支持肯定?

為了獲得成人的支持,我們長大,其實是一種人格的選擇性發展:
把被人接納喜歡的放在外頭,
把不被人接納喜歡地藏在裡頭:
忽視它,假裝它不存在,遺棄,或是壓抑,貶抑,自責,罪惡,自我貶低。

而每個忽視或遺棄時,總帶著傷痛,這些傷痛存在於人格內層與真我之間。
這些傷痛平日被包裹得不錯,沒事不會外露。
因為我們洋蔥外層的人格,屬於社會角色的人格皮,通常是不錯的。

除非碰到〈人格坑洞〉,
所謂的〈人格坑洞〉,指得是曾經被貶低指責不被支持的〈人格特質〉

這些〈人格坑洞〉放在蠻外頭的裡層。
忙碌充實時感受不到,夜深人靜一個人的時候能感受到;
與陌生人或有些距離的朋友相處時通常能藏得不錯,
與親近的朋友家人(特別是配偶或親子之間)一起時,經常被撞到外頭來。
一種〈互相勾引〉,親密伴侶經常出現。

一般人努力地往外追求,成功、成就、美
麗、讚賞、金錢、心靈成長……
往往是感受到坑洞下層的哀傷或是匱乏感,而試圖振作努力。
這一種強烈地想要避開不去感受匱乏感的衝動,通常我們稱之為〈慾望〉
〈慾望〉是一種強烈的動力,驅策我們往前;
〈慾望〉讓人生多采多姿而充滿動力;
〈慾望〉唯一讓我不喜歡的就是它〈逃開往內的動力,遠離真我〉。
有時我們也有〈發展真我的慾望〉,
但重點在於,〈慾望的本質是為了躲避坑洞背後的匱乏感〉,
一種〈控制自己不會感受不好〉的自動反應。

相對於〈慾望〉我稱之為〈靜心〉。
〈靜心〉是在〈慾望〉喧囂時,安靜下來觀看〈慾望〉而不被〈慾望〉帶走。

〈靜心〉是一種往內走的質地,
一種無論是什麼喧囂,都能體會到,〈我是個觀照者,我能觀照到內在的紛擾,或慾望〉

〈靜心〉主要是一種意識焦點的選擇,
〈意識選擇朝內〉,而〈不認同人格、人格坑洞、情緒與匱乏感或恐懼〉

只要是人活著,就有〈慾望〉。
我們無法〈不要慾望〉,能作的是〈不認同慾望〉,然後〈好好地玩一玩〉。
也就是〈往靜心狀態前進〉,有主體地選擇〈我如何回應自己的慾望〉。

在這裡,最有趣的歷程,是〈安靜下來〉的歷程,
當我們〈安定地凝視慾望〉時會發現,原來慾望大多是〈頭腦的想像〉,
頭腦是個超級大導演:
創造了恐懼的想像,以〈焦慮〉為演員演出,
創造了美好的想像,以〈期待〉為演員演出。

這些〈焦慮〉和〈期待〉充滿在我們的頭腦裡,
若我們讓這些〈焦慮〉和〈期待〉成為生活的主要動力,
我們就得〈控制〉許多事物。

我們得好好教導我們的小孩,不要讓他以後受苦或為非作歹。
我們得好好經營婚姻,不溝通是不對的,不體貼可能也會出錯。
我們要隨時努力不懈,為明天而努力。

其實,〈教導小孩〉〈經營婚姻〉〈努力不懈〉都可以是美好的,
重點在於以〈焦慮〉、〈期待〉;〈控制〉為出發點,
或是以〈靜心〉、〈接納〉;〈信任〉為源頭。

當我們能夠觀照自己的焦慮和期待,覺知到自己的控制行為,
我們就可以再次選擇,是否認同與跟隨它們。
或是選擇讓自己放鬆、接納、與身體連結,然後慢慢進入靜心狀態,找回內在更深的信任。

對我而言,這就是〈愛〉,安坐於蓮花般的寧靜內在。
堅定地選擇往內,接納焦慮和匱乏回到靜心,這就是〈愛的紀律〉

當我們真的能碰觸到〈內在寧靜的質地〉,也就是〈靜心〉時,
我們穩穩地坐在〈內在蓮花〉之處,再往外行動,
無論是〈教導小孩〉〈經營婚姻〉〈努力不懈〉…..都能發覺天地之寬廣,
而能〈安然地接納此刻〉,〈珍惜與享受正在發生的〉,
〈尊重已經發生的並信任之〉,〈對於受苦與困難堅定信任地與之同在〉

於是漸漸地,我們的生活有更多:
〈與人連結〉,〈同在〉,〈親密〉,〈充滿熱情地行動〉,〈活在當下〉

逐漸地,我們存活的本能
從〈緊張努力地控制〉轉換成〈聽從內在聲音,遵循創意的直覺而行動〉
我們的工作動力,
從〈為生活所需而努力〉即〈討吃〉,轉換成〈貢獻一己之獨特天賦〉

以上的書寫,是我在寫關係裡的控制與親密,背後的人格理論。
這是我自己將所閱讀整理而得的心得,
拾人牙慧許多,但終能產生一結構與體系,是我這10年來的心得。
與朋友們分享。
附註:
********************************

上面討論的移動方向,說明如下。
(1)一般的努力方向:逃開人格坑洞,往外發展出,讓人喜歡的”好”人格。
(2)當我們放鬆,獨處,與親近的人相處,會自然向內,以內層的人格相會。
(3)安坐在〈靜心〉狀態,往外,回應外在的挑戰與壓力,
.....彈性運用人格:溫柔、猛烈、頑皮
(4)焦慮,意識到模式的存在時,讓自己接納放鬆往內,
.....於是可以回到〈靜心〉的方向

台長: MaLi

well
完全看懂,且身體力行中
好厲害的理書老師
這圖記下來,就很好用!
2006-10-19 00:09:48
版主回應
有被鼓勵的感覺。
樹會說,加分,我幫妳加榮耀分數,16分。
2006-10-19 11:18:59
sunny
dear理書老師:
謝謝您的分享..讓我放鬆許多...自從我換工作到我夢想中的研究單位後..我的心情從原本的興奮,積極走到了焦慮,放縱至放棄..原因是,我總覺得我在做無不足到的雜事..即使主管,伙伴感謝我,讚美我..但我還是很擔心..擔心自己愈來愈沒有價值,很害怕自己未來的路...所以回家我就逃避,拼命看電影,電視..生活很不滿足...其實,我心裡知道,我主要負責的工作,team內是很需要的...只要我好好認真做,創意完成..絕對會幫到大家很多忙....只是,現在我是新手..需要做點瑣事才能對team有更全方位的了解..我何不自在的完成手上負責的事..等待之餘多search主要負責的工作呢!?...我想我會完全的接納以前的我,及現在,未來的我的...在工作,親密關係,朋友各方面更加努力,珍惜並享受每一刻.
2006-10-20 13:27:09
版主回應
妳的決定,用我的話會這樣說:

無論如何,我接納並深愛此刻我正在進行的活動,
同時,我永不放棄,自己的夢想與熱情。
我信任著,上天的每一步精心的佈局,
並與之合作。
2006-10-23 13:52:35
品超
原來是逃避阿......我已經逃避到快感覺不到自己的逃避了!看到sunny說到「...拼命看電影,電視..生活很不滿足...」,才發現這不就是我嗎!
不過我不同的卻是在「往外」的時候才會碰到那個坑洞,那種感覺應該形容為,當我試著忍痛要往外走時,身體外面好像有一層帶刺的網子,我好難掙脫出去,因為好不舒服,渾身難受,想要大吼衝開網子,但是怎麼吼也沒用.....只好繼續逃避,逃避到麻痺的地步。這大概就是世俗說的「不能吃苦、耽於逸樂」吧!
光是現在書寫這一段,我的感覺就在掙扎了,是硬逼著自己寫出來的。
呼~~~~~~~~~~...............
2006-10-21 01:11:56
版主回應
就是感受掙扎,
接納掙扎的自己,
溫柔地觀看與觸碰,
內心深處的害怕。

找到與核心聯繫的力量,
朝自己真心所欲,堅定前行
2006-10-23 13:53:48
生命樹
所以您也看過那本ㄧ百萬歲的自性了嗎?
很棒的述說,
比看書要讓人容易瞭解得多了.
2006-10-27 10:54:43
版主回應
一百萬歲的自性,
人格陰暗面....
都很精彩。

不過簡體字的感覺,還是有差。
2006-10-27 14:02: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